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教师的队伍中,许多教师在学历上并无差别,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也学了一辈子,跟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师生关系不亲不密,不了解学生,也得不到学生的爱戴,而有的教师执教时间并不长,便崭露头角,跟学生打成一片,亲密无间。
近日读了《刘可钦与主体教育》一书,我受到了启发。我认为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师德。对教师来说,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爱不爱自己的学生,是首要的、核心的。刘可钦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热爱她的事业,爱她的学生。她觉得这样就是她人生的幸福境界。
我是一个执教多年的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在努力地把知识给学生,但没有真正去感受和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没有完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刘可钦老师,她凭借着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建立合作学习规则,训练交流合作的技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这就是她人格魅力所在。
我很喜欢刘老师的一句话:“因为有了你,我才喜欢到老师。”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想到叶澜教授另一段对教师生命价值与终极使命的精彩阐述:“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生命发展的组成。”我想我可以大胆的说很难有一个教师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至少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几乎没有。刘老师真的是个非常用心的人,正因为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她总是比别人看的更远,想的更多。的确,只有师生双方生命的共同和谐与教师学生幸福感的偕同认构,教育教学才可能真正达到甜美的境界。
我想能成为刘老师的学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同时刘老师觉得教育学生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刘老师不仅具有优秀教师的高尚品格,而且对工作充满了幸福感,达到了人生的幸福境界。什么是幸福呢?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要自己创造的!6年不寻常的主体教育实验之路,在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理念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中,刘可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需要充分的关怀与尊重”,“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便是这种思想的核心!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和独特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让每个学生感到他在这个班里同样是重要的,让我们的视野中没有教育的盲区,把博大的师爱遍撒每一个孩子。”
这段话对我的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我过多的`关注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聆听中下孩子的想法,没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看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充满着爱心和信心,学生们则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表现出对教师充满着敬爱的感情。教学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到了较高的教育境界。这不是一名简单的教学能手所能达到的。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教学能手,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但并非就是最优秀的教师,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刘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仅课讲得好,而且给人一种高雅、亲和的感觉。
读了刘老师的书,我真的觉得很惭愧。刘老师就是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去追寻、去创造人生的幸福。而我呢?我应该要好好思考,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追求的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幸福,怎样让自己快乐。
【《刘可钦与主体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2.主体与背景说课稿
7.刘鹗与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