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堂的颜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1
海伦·凯勒,那个伟大的盲人作家,大多数人都对她很熟悉,对她的故事耳熟能详。
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就是在这又黑暗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成长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五门外语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很多人会说这是个奇迹,会把海伦·凯勒看成一个神话。我们更多的是把她当作一个身残志坚的典范去顶礼膜拜,很少有人把她当作一个平常人。
在海伦刚失去视力的那几年,海伦脾气很糟糕,时常哭闹。失去最基本的和人沟通的能力的小海伦,常常将自己封锁在那孤独无助的黑暗世界里。直到有一天,她的家庭教师沙丽文来到她的身边,教给她知识,给她更多的爱。这个黑暗的世界忽然有了光明,变得奇妙可爱起来。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朵都有了生命,于是她爱上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爱而变得伟大,她迫切地想了解更多,感受更多……
原来,海伦很普通,只是个最无助的'孩子。没有沙丽文,海伦可能永远平庸甚至绝望,没有对生活的爱,海伦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海伦的幸运只在于她拥有了一份不寻常的爱。我们是很幸运的,拥有健康的双眼。但我们也同样不幸,并不能因此而看清天堂的颜色。也许还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就像一个盲人,摸不清方向。对未来的无知和恐惧让人绝望,我们成了生活的瞎子。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爱。想想海伦的故事,我们只是些暂时迷路的孩子,只要朝着爱的灯光走下去,就能重新找到回家的路。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2
这段时间,看了刘良华老师推荐的电影——《天堂的颜色》,因为受宿舍的人的影响,所以,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欣赏这部电影的,其中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天堂发的颜色 观后感。
镜头一:影片开始的时候,只听见声音,看到的都是漆黑一片。这样的一个镜头,让我开始体会到盲童的世界——没有色彩,只有漆黑的一片;所谓的色彩,只能通过想象来“看到”。
镜头二:墨曼在等父亲接送回家度假的时候,他听到小鸟的叫声(我总觉得他能够听懂小鸟的语言),然后经过一番“摸索”,他用双手把幼鸟捧在手心,放在口袋里;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又听见其它的'幼鸟的声音,顺着声音,他爬到树上,把刚刚捡起来的幼鸟放到树上的鸟巢里,让它们一家团聚。从这样的一个镜头,我们可以体会到墨曼是多么希望能够等到父亲的到来,多么期待回到他的家乡——那里有爱他的奶奶,有爱他的两个妹妹。
镜头三:跟奶奶在田野里抚摸每种植物。这个镜头,告诉我们,双手对于盲童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他们与外面世界接触的桥梁,是他们感知外面世界的渠道。从这个镜头可以体会到墨曼是多么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形态,每一次当他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物体的时候,他总是那么欣慰,脸上总是那么幸福。
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我也有两个疑惑。
1. 为什么电影里会多次出现啄木鸟的声音呢?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2. 这部电影为什么取名为《天堂的颜色》呢?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3
《天堂的颜色》是伊朗的一部感人电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墨曼的盲童。他因自己身体残疾,只能被送往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在放假时,父亲勉为其难,只好把墨曼带回乡下给奶奶和妹妹们照顾。因为自己临近再婚,为了摆脱墨曼这个拖油瓶,父亲无情地把墨曼送去学木匠,而十分疼爱墨曼的奶奶也因此生了病。奶奶病死后,再婚的事也随之泡汤。父亲只好把墨曼带回,不料,在回家的路上,墨曼不幸掉入波涛汹涌的河水中。
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通过写盲孩墨曼的经历,写出父亲的自私,但最终还是体现出了父亲的后悔之意,但是电影中的父亲、奶奶及妹妹们都十分爱他。
墨曼虽然是一个盲人,但是他面对生活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在学习上也十分认真,十分刻苦,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墨曼在电影中一直用自己的触觉和听觉去感受周围的一切,但他除了会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外,最大的目的是寻找上帝的存在。
最后,他被冲上岸,用手触摸到了圣光我相信墨曼最后一定能活下来,而他一定也看到了天堂的颜色!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4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作《天堂的颜色》,里面的故事非常的感人,让我感动极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伊朗,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故事是围绕着一个叫墨曼的男孩写的,故事是这样的。
八岁的墨曼是一位盲人,却是盲人学校里最用功的人,一天学校放暑假了,墨曼在校门口等爸爸来,可是墨曼等了大半天也没看见爸爸,忽然墨曼听到树林里有小鸟的'叫声,墨曼慢慢的摸索着,过了一会,墨曼终于找到了小鸟,于是便小心翼翼地把小鸟放在鸟窝里,放回了小鸟,墨曼又回到校门口,忽然听到了爸爸的声音,墨曼立马跑向前去拥抱爸爸,爸爸找到了校长,对校长说能不能把墨曼留在学校里。校长说不行,你必须把他接回去。没有办法,爸爸只好带着墨曼回老家,墨曼坐上了巴士,来到了乡下,爸爸去牵马,墨曼就回到老家了。
墨曼回到了老家,就叫奶奶,奶奶,妹妹一听是哥哥回来了,就立马叫哥哥来,哥哥从马上下来便和妹妹去找奶奶,他们来到了草地上找到了奶奶,便送奶奶,妹妹们礼物,而爸爸呢为了再娶,便到亲家,登门造访,拿出了彩礼钱和礼物,给亲家,希望能娶您的女儿,便离开了,到了晚上,爸爸出来取水,看见奶奶,出来,便说我们应该让墨曼,有个好的未来,我听说附近有个盲人雕刻家,要是他能收墨曼为徒就好了。奶奶一听,生气了,说是你的未来,还是墨曼的未来,你不就想甩掉墨曼吗。第二天,奶奶带着墨曼来到了庙里烧香,烧完了香,墨曼来到了花海里,用自己的双手,触摸着花,回到家里,奶奶带着墨曼去参观学校,放学后,墨曼回到家里,和奶奶一起捡鸡蛋,捡满了,奶奶便拿到市集上买,爸爸看见墨曼,于是便骗墨曼说去带他看海,其实是把墨曼送到盲人雕刻家的家里,丢掉他这个拖油瓶,墨曼被连拖带拽,到了盲人雕刻家,爸爸便把他放在这里,雕刻家便让墨曼住进来了,爸爸回到家里,奶奶问墨曼呢,奶奶听了墨曼被送走了,伤心极了,便冒着大雨,去找墨曼,结果半路,就昏倒了,爸爸没有办法,只好把墨曼接回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半路上桥断了墨曼掉了下去,爸爸立马跳下去,最后墨曼死了,爸爸也醒悟了,抱着墨曼回到家里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为自己,也应该多多关心他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和关心,让人们更加关爱他人。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5
今天,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一部电影,它叫《天堂的颜色》。这部影片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雷墨曼,是一个残疾人。虽然他眼睛瞎了,但是他一直心怀感恩,开朗地活着,他总是怀着一颗充满童真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当他给奶奶自己的礼物时,还让奶奶闭上眼,这给我一阵浓浓的快乐的气息。影片开始的时候,是一片漆黑的,原来在盲童的世界是一片漆黑,这些盲孩中,墨曼是最努力、最用功的,他想争取爸爸的爱,认为他只要乖就能找到上帝。然而,这个故事却没有这么简单,就在墨曼尽情享受着回家的快乐时,他深爱着的爸爸居然计划丢掉他这个拖油瓶。
这怎么会这样子的呢?原来学校放假三个月,爸爸又要再婚,身上所有的钱早就不够养活他们两个人了。墨曼的爸爸便找到了一个盲人工匠,把他丢在那儿,打算从此不再来找他。后来他的生活质量又开始下降,本来幸福的婚姻却被变成不吉利的前兆,他的`未婚妻被迫与他分开,太想念墨曼的奶奶病死在床上,他没有办法,只好接回了墨曼,可是他们在赶路的时候,木桥断了,他爸爸跳进河中去救墨曼,可惜,他已死在沙滩······
最令我感动的是正是那最后一瞬间,就在影片最后的时刻,墨曼的手指竟然发出了金色的光茫,多么耀眼的光茫!,这不正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去热爱生命,去领悟生命,生命是多么美好,爱也那么地重要——千万不要到最后才正真懂得爱的真谛。墨曼的爸爸以为他儿子是盲的,他就不爱他了,其实那神圣无比的爱就是那上帝啊!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一生,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长久!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6
我看过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电影,有《天堂的孩子》、《小孩不笨》、《白气球》、《生命的圆圈》、《麻雀之歌》……其中,今天我看的《天堂的颜色》最令我耿耿于怀,难己忘记,小男孩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八岁的墨曼,从小视障,家人也对他不理不睬。上帝也捉弄他。母亲去世后,墨曼留下了童年的阴影。贪心的父亲为了娶一个后妈,于是他把墨曼送到木匠那当学徒工。为此年满得病的外婆在风雨中寻找外孙,结果病情加重,不久就不醒人世个镜头中有什么打动了我呢?首先,墨蔓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小男孩,他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发现小鸟身在何处,还通过声音发现猫,把猫赶走,这让我觉得他的听力超级好。其次,这个情景让我觉得墨蔓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自己身体都不便,但是他依然努力地把小鸟送回到它的家中,那一刻他的笑容,让人觉得特别的真诚,特别的动人。
第二个镜头是回墨蔓到家后,去找他奶奶,把礼物送给奶奶和妹妹们的情景。首先,从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不那么开朗的人,以为他是一个心里充满悲伤,丢失了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心态和行为的人,以为他会不爱与人交谈,甚至对家里人都会如此,但是在这个镜头中,我看到的是一个很开朗的人,给奶奶礼物时会先让奶奶闭上眼睛,这让我觉得他的那份童心仍旧保持有,这个情景改变了我原来的看法;其次,这个情景让我觉得他的家人还是很爱他,很喜欢他的,并没有嫌弃他,从他回来时,他的奶奶和妹妹们兴奋的表情和行为中可以看出,不过并不包括他的爸爸。
第三个镜头是墨蔓闹着要去上妹妹的小学情景,十分感人。还有他到了学校后的事情。虽然他用的是盲文,但在同学读课文的时候,他帮同学纠正了很多读错的`字。从这可以看出墨蔓虽然是个盲童,但他依然十分热爱学习,而且十分刻苦的学习。这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第四个镜头是墨蔓刚去到那个盲人木匠—阿里法帖敏家中时,他哭着和阿里法帖敏的对话的情景。墨蔓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他一直以来藏在心中的话。他的这一段话,让人听了觉得很难过,同时也让人觉得他并不像表面看的那样,什么都不明白,他只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埋在心里。从这段话中,我也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他在大自然中,经常用手去摸一些东西,不断地摸和听,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的样子,他的这种行为原来是想寻找上帝,感受到上帝,然后告诉上帝他的秘密。
第五个镜头是墨蔓从马上掉下河中的情景。为什么这个情景也会让我印象那么深刻呢?因为在墨蔓刚掉下马的那一刻,我一直在想他父亲究竟会不会去救他呢,他父亲一直以为他是一个累赘,他会不会就这样放弃他呢?在他犹豫的那一刻,就在我以为他不会去救时,他最后还是扑下水中,极力想救回他的儿子。也许,到了这个时刻,他的父亲终于发现,他的儿子对他的重要性了。
除了以上这些外,还有很多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情景。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盲人的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幸福。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7
《天堂的颜色》是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一部片子,很久以后再看这部电影,那种感动和疼痛依旧刻骨铭心。
在伊朗一个偏远贫困的乡村,生活着小穆罕默 德一家,奶奶上了年纪但身体硬朗,母亲五年前去世,父亲此时准备续弦,女方是一个未婚夫过世而未出嫁的老姑娘。穆罕默 德还有两个可爱的妹妹——贝荷和赫妮。
穆罕默 德是个盲童,他勤奋好学,却沉默隐忍。父亲此时想甩掉这个“包袱”,以期过上所谓的好生活。
父亲几次有意让穆罕默 德迷失在深林里或者被冲没到海里,但都没能实现。最后父亲瞒着奶奶把穆罕默 德送给一个盲人木匠当学徒。奶奶想念孙子,在大雨滂沱的午后去找他,最后因淋雨病倒,在牵挂和思念中去世。父亲的婚事也随即化为泡影。父亲接穆罕默 德“回家”,木桥轰然断裂,穆罕默 德掉进了汹涌的洪水里,终于消失于一场意外。而此刻父亲才意识到浓于水的血脉之爱,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里,可是再也找不回那个跟在他身后,鼻息轻微、沉默懂事的孩童。
影片开始于一阵喧嚣,“这是谁的?”“我的!”“拿去……”但是银幕却黑暗了几秒钟,旋即是老师读课文让孩子们记录的画面。那篇课文是:“太阳照亮了大地,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又明亮……”这是一所盲人学校,孩子们用手指触摸着一句句话。他们用手指记录和聆听,用手指去观看和欣赏。一切都很艰难,但他们勇敢、坚强,开心地生活在盲人学校。
学校要放假三个月,别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了,只有穆罕默 德的父亲没有来。穆罕默 德救了一只掉出巢的幼鸟。他摸索着拾起一块东西,使劲丢向那只要伤害幼鸟的猫。他跺脚、丢石头、爬树的样子决然而勇敢……那是一个盲童穿越黑暗所能付出的最大努力。父亲来到学校却不想领他走,最后被校长质疑才被迫带他回家。穆罕默 德听见父亲叫他的名字,慢慢地过去,怯怯地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这是一个盲童心底最隐秘的声音。他们可以坚强勇敢,可以欢笑雀跃,但是敏感而柔软的心却始终害怕被遗忘、被抛弃。
在鲜花烂漫的旷野,迎着温暖的午后阳光,和煦的微风轻拂着稚嫩的面颊,三个孩子牵着彼此的手奔跑着,留下身后的万里晴空和如黛远山。这是一幅很动人的画面,所有的揪心与哀痛在大自然面前都微不足道。他们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很快乐,美好那样真实。奶奶很爱穆罕默 德,她握着他的手和他并肩走在田野里。穆罕默 德说奶奶的手又柔软又漂亮,可是我们都能看见那是一双长满老茧而黝黑的手。或许穿过艰辛岁月,关爱和庇护我们的双手都是无比美丽的。
穆罕默 德被送走之后,奶奶在病痛和想念中离开了,导演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镜头在病重的奶奶和在木匠家当学徒的穆罕默 德之间切换。奶奶听见啄木鸟的声音时露出笑容,继而望向窗外,紧接着镜头切换至在迷雾间站立的穆罕默 德。两个不同的时空,在镜头之下成为一段连续的画面。里面是无尽的眷恋和想念。
影片中流着眼泪的穆罕默 德说出的一番话,柔软地触到我们的神经,却也成为盲童质疑的最强音。
“老师说,神更爱盲人,因为盲人看不见。但我跟老师说,如果真是这样,神不会让我们瞎,不会让我们看不到他。”
“老师说,神是看不见的,他无所不在,你只能感受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
“如今我伸手到处找神,直到我的手摸到他,我要告诉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
影片的最后,父亲抱着失去生命的儿子失声痛哭,唯美的音乐渐渐响起,一束光照亮了穆罕默 德的小手。他的.手又动起来了,像他每次聆听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样……至此影片形成了首尾的呼应以及与中间的关联,从而浑然天成。天堂的颜色是阳光的颜色,花的颜色,树的颜色,麦穗的颜色,是爱的颜色:是自然界最斑斓的光与色,是盲人可以用手“看见”的颜色,是一道神奇的希望之光,在每个人的心间绚烂,盛开在真神的怀抱里。只要我们相信爱,就能看见心中的永恒。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8
前几天,我在手机上看了一部电影《天堂的颜色》。没看前,我很好奇:《天堂的颜色》到底讲什么呢?为什么叫《天堂的颜色》?怀好奇的收情,我开始欣赏起这部影片。
影片开始的时候,听见声音,看到的都是一片漆黑的屏幕,让人摸不着头脑,犹如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一盏灯,没有光彩。影片是围绕着一个盲孩而展开。他的父亲很穷,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盲孩因自身残疾被父亲送到离家很远的特殊寄宿学校学习,放假时,同学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只剩下盲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等待父亲。最后父亲很不情愿地将他接回了家。而父亲想再婚,为了摆脱盲孩这一负担,无情地将他送到盲人雕刻家那儿去学木工。无比疼爱盲孩的奶奶因此一病不起。奶奶死后,父亲再婚的事也随之告吹,父亲只好带盲孩回家,结果在路上,经历了一场灾难。最后,他父亲终于知道了自己儿子是一个多么富有爱心、多么坚强的男孩。
看完影片后,里面的每一个镜头都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其中有几个镜头,让我感触特别深: 其中一个是盲孩在等父亲期间,把一只小鸟救回巢中的情景。他虽然看不见,但是能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发现小鸟身在何处,还通过声音发现猫,把猫赶走。他虽然自己身体不方便,但他仍然把小鸟送回家。
第二个是他回家后,去找奶奶和妹妹,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她们的情景。尤其是他给妹妹的一串项链,是用瓶盖穿上线做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把瓶盖扎个洞,穿上线是很简单的事,而对于盲人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事,而盲孩做到了,这真不可思议。
第三个是盲孩从马上掉入河中的情景。那一刻,我以为他父亲不会去救他,我的心都揪了起来,但他父亲还是跳下河去救他。最后,他们漂到了一个岛上,父亲发现了盲孩,这时,盲孩的手有一道光束,他也感受到了圣光。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了解了盲人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辛,而盲孩真诚的笑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在学习上的认真刻苦的态度,让我值得学习。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9
这是一部伊朗的电影,质朴的人物,简单的画面,平时的故事,却唤起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感动。天堂是什么颜色?或许,我从来就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即使想了,也无从知道答案。直到看了电影《天堂的颜色》,我明白了,在盲童内心世界里,天堂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颜色,是可以用耳朵倾听的颜色,是可以用手触摸的颜色。
八岁的墨曼对自己的那个黑暗世界有着特别的感触。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似乎他比看得见的人看到的更多。因为他把世界缩小到自己的手里,用双手去感知世界。丁冬的溪流,细腻的沙石,掠过的微风,只比他高一片叶子的小树,充满知识的特殊课本,奶奶洁白而美丽的手,妹妹微笑的脸庞……他用双手感知着所有的一切。
“上帝是最爱盲人的。因为上帝自己也看不见”,所以上帝才让墨曼和他一样用手去感受世界。虽然墨曼看不见,但他对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渴望、热爱与眷恋。美丽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孤独的,因为他们用爱在为这个世界涂上颜色——天堂的颜色。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想想自己的生活,感到惭愧与不安。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闻,但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究竟发现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呢?可能连墨曼也不如。他用自己敏感的手指去触摸上帝的印记、天堂的颜色。而我们却是如此的忙碌和漠然,以至于忽略了身边世界的绚丽色彩、美妙声音和那无数的`感动细节。墨曼的眼睛虽然瞎了,但他的心灵是明亮的。
电影中,有几个画面深深触动了我:
1、盲童学校放暑假了,所有的孩子都被家长接回家了,除了墨曼。两天后,父亲终于来了,墨曼哭着用自己的小手微微颤抖地抚摸着父亲的手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虽然等来了父亲,可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两天的等待让他受的苦比他一年受的苦还多。
2、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所有看得见的人都昏昏欲睡,对眼前的美景熟视无睹。唯独墨曼,喜悦而激动地伸出小手去捕捉微风“我终于抓到你了。”并用期待的心情指着窗外问爸爸:“那是什么?” “树木、森林。” 爸爸漫不经心的回答,但却遮不住墨曼的好奇。“再远方呢?”“还是森林。”……
3、回到家,墨曼用自己的小手抚摸着亲人的脸庞,他抚摸到了妹妹的笑容和奶奶的慈爱。
4、父亲将墨曼视为寻找幸福的绊脚石而将他送去了木匠家,无奈而绝望的墨曼向盲人木匠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没有人爱我了,连我的奶奶也不爱我;他们都不要我了,因为我瞎了;如果我没瞎,我就会跟其他人一样,上家乡的学校,但现在我必须到很远的地方上盲人学校;老师说过上帝更爱盲人,因为盲人看不见;但我问老师,如果是这样,上帝就不会让我们瞎,让我们看不到他;老师说上帝是看不到的,但他无处不在,你只能感觉他,如今我伸手到处找他,我要告诉他所有的事,甚至是我心底的全部秘密。”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10
我曾经看过许许多多的电影,只有这次看的《天堂的颜色》让我感触最深,只有这部电影让我泪如雨下。
这部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穆罕默德,他是个盲童。有一天,他放学了,他的父亲没有来接他,他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走了,有些难过。突然,他听见了鸟儿从树上掉下来的叫声,辨别鸟儿掉下来的地方,并将它送回家。父亲便想抛弃他。其中有几个镜头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在穆罕默德被送到盲人木匠师傅家的第一天,在后院有这样一段对话——穆罕默德说:你知道,没有人喜欢我。他们都因为我是个瞎子而离开我。我们的老师说上帝更爱盲人,因为他们看不见。但是,我告诉他,如果上帝真的爱我们的话,就不会让我们成为瞎子了,以致于让我们看不见他。老师回答说:上帝是看不见的。他无处不在,你可以感觉到他,你以通过你的手指来感受到他。
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穆罕默德刚掉了急流一刹那,我一直在想他父亲究竟会不会去救他呢,他会不会就这样放弃呢?在他犹豫的`那一刻,就在我以为他不会去救时,他最后还是扑下水中,奋不顾身地救回他的儿子。也许,到了这个时刻,他的父亲终于发现,他的儿子对他的重要性了,可惜,他已死在沙滩上了。
我相信,穆罕默德进了天堂,他终于”看“到了天堂的颜色。不知道最后他是否明白,神把他的眼镜蒙住,是为了让他更好地感觉神的存在,用不一样的方式去感受天堂的颜色,用耳朵去聆听,用双手去触摸。心是与耳朵、双手连在一起的,如果心”失明“了,那么一切就真正看不见了。
每个人都有着父母的爱,这部电影里的父亲,他没有去珍惜儿子,当儿子真正的离开了他,他才发现他的儿子在他心里有多么重要!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11
暑假作业里,老师让我们看电影《天堂的颜色》,我看了后,感触很深。
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穆罕是一位盲童,他十分热爱大自然,经常用听觉去感知,亲近大自然。有一次,他听到小鸟的求救声,就用石头赶走小猫,把雏鸟送回了鸟窝。由于他父亲不想继续照顾他,便把他送到乡下和奶奶一起生活。而且忙于办理自己的婚事,想甩掉他这个大油瓶,又把他送到盲人雕刻家那儿学一技之长。从此,穆罕经常独自来到河边,亲听啄木鸟的声音,在大自然的熏陶中,他才能忘记痛苦。自从,他的离开,奶奶也一病不起,去世了。他爸爸的婚事也泡汤了。最后,他爸爸决定接他回家。在回家途中,他和爸爸一起过木桥,不料,走到一半,桥就断了,他不幸被水流冲走。那个时候,我真担心,他父亲不会去救他。虽然他爸爸迟疑了一会,但他终究还是跳下急湍的河流中,去救自己的孩子。当他爸爸找到他时,一束光芒照耀在他身上,那就是天堂的`颜色。
看完这以后,我的感触很深:我们要像穆罕学习,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即使身体残缺,也要学会坚强。生命是脆弱的,如同花儿一般,很容易在暴风雨中被摧残;但他又是那么的坚强,即使在暴风雨中也不肯低头。
-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堂的颜色作文11-07
天堂的颜色作文(优)11-28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04-21
天堂的作文08-09
天堂的作文08-27
幸福·天堂04-08
落叶在天堂05-26
颜色的作文08-08
颜色的作文10-20
秋天的颜色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