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
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这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
看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
没看这本书之前,心想这本书可能跟某些教育专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论,没有什么能使我们静下心仔细看的,但一看起来,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他的语言和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朴实形象而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他善于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一个个发人深省、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案例之中,让我们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李镇西老师是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更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就是这样一位名师,到现在还坚持在一线,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尤其是著名的“五个一工程”:1.上好一堂语文课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3.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4.读书不少于一万字5.写一篇教育日记。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无数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
现在我才领悟到,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3
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一向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必须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那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到达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
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务必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下“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给帮忙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持续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
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点我深有体会。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总是要求孩子们到达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这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此刻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这天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这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4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学生惰性强,提不出问题。二是老师惰性强,即使学生提问题,老师也不愿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因为这样备课难度大大增加,还不容易控制课堂,影响教学进度。所以长期以来,课改喊了很多年,课堂真正的自主学习并没真正落实,大多沿用结合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层次,不敢正在放开。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看到了“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章,很有启发,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真正有用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但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面对这种现状,第一,这就需要老师“逼”,甚至达到“你不问,我就不讲”的地步。老师别怕麻烦,也别嫌问题幼稚而杂乱,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会提问。第二,要教会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有些课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学生如果具备了这样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即使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许多问题。第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我一般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一般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是什么?继续对结构是怎样的?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散文:形是怎样散的?神是怎样聚的?文章的构思如何?议论文: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色。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时,李老师还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我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很有指导意义。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后一点,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基本都是从文章的文体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深度引导解读中也常常遵循—写了什么、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这样的步骤,但就是控制性学习太强,自主发问式的自主学习实践只是偶尔为之,远远不够。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我增强了信心,我愿多点耐心、爱心,增加些智慧,少点近利,多点远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把课堂还给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说无益,不如行动。自主课堂请从逼问开始。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5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现在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态。”
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带一年级两个学期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个学期开学之初,学校规定每天放学学生不能自行离开学校,须由班主任带领排队回家。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1班小朋友齐步走!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么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
终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读完这段文字,顿时觉得真的好佩服李镇西老师,更是崇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着,文字朴实无华,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好老师,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6
教学之余,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拂我的心田,让人心旌神摇,为之动容。心灵纯净空明,收获匪浅。
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的精华,书中没有对缺陷的掩饰,没有对成功的浮夸,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的敬业和务实的态度。他从自己身边的教学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希冀和渴求,从李老师身上,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有人情的老师
素质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童,涉事未深,懵懂初开,因而教师首先要对教育、对学生要有真情实感,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执着而深沉的爱。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这种爱,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感情。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力图让教育知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让教育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人情。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让我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满了他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情感。心中有爱的教师必定会与众不同、必定会在他所不懈追求的事业上取得累累硕果。
二、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
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也是随手拈来。李老师之所以能够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李老师一直在不停地阅读,从教20余年,这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阅读欲”就是李老师的成功之道。
此外,有效的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人的思维迸发出火花,于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从李老师的笔下诞生了。李老师告诉我们,写作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三、做一个热爱研究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李老师在书中谈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四、做一个不断进取的老师
李镇西老师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他从教20余年,每天都坚持完成好“五个一工程”——上好每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正是这种坚持不懈、永不停歇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镇西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教育更不能停滞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争取做到“更好”,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总之,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的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首选教材,读后感受颇深,但还有很多尚未完全消化之处,我将继续学习下去,争取不断向“最好”靠近。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7
读罢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精华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我掩卷深思,深受启发。书中并无高深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对如何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做了鲜明的阐述,使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所读、所思,就怎样才能做一位最好的老师、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谈一下个人的看法。近来拜读李镇西老师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全方面了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很大,李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做最好的老师》,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一下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住了。什么是“最好”?我不禁想起了曾风靡一时的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们经常会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不断的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你就会进步的很快,就这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我们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李老师说得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强调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所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从李镇西老师的身上可以感悟到一种书生气,书香气,这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这也是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的标准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赫赫有名的李镇西老师现在依然每天坚持完成好“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我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做一天不难,难的是天天坚持做。我和成功人士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他们能天天坚持做好一件事,而我在不断地变换着做许多事。
通过读李老师的书,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反思自己的工作,尚有许多应当改进的地方。李振西老师的教育世界的关键词是“爱心”。可以说是爱心构筑起了李老师的教育大厦。李镇西老师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学生抄作业受批评,事后一位同学写信给李镇西,说他的发火和训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应当为此道歉,李老师因这一事例(曾说过学生太让人失望,不可救药),在班级特意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监督员,专门检查老师并控制老师上课失态。对学生的宽容实际上正体现了李老师的大智慧。反思自己,也有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大声训斥,甚至失态的'表现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绝不会让自己声嘶力竭,决不会对一个孩子全盘否定。因为老师对于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宽容中蕴涵的理解,信任平等表明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细心,也渗透了一种与事业,于孩子们诚挚的热爱,尤其多对犯错的孩子应有细水长流之心,才会有教育的成功与骄傲。李振西老师的秘诀在于,他不只是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一个思想者。看来做任何事业,不做一个思考的人,曾经取得点滴成绩,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也只会埋没于改革发展的大潮之中啊。正象李振西老师所言,母亲弱小,儿子就强大。班主任弱小学生就强大,在某些方面,有意显示自己的弱势,可以使学生责任心能力更强,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智慧的、理智地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婉转地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挽救,成功维护了孩子的自尊,进而引导其走向成功真是一门大学问啊。
从本书中我看到了李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精深的认识。“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是他的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请向语文老师提点最迫切的希望。学生写道:“希望老师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希望老师能和我们一起平等地研读课文”;”希望老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希望老师能让每堂语文课都充满笑声”;“希望老师能让我们天天盼望上语文课”……学生的所有的迫切希望,集中到一点,就是“教学民主”——希望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使师生成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和共同探索的同志!教学民主当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但这是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科学的起点。是啊。我们的课堂多了许多的越俎代庖,多了许多的喋喋不休,多了太多的所谓完美,多了太多的精彩表演,缺少了太多的学生的积极参与。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语文课堂成功之道。
另外还有两点印象深刻。其一,李振西严峻地提出:没有时间读书,对于教师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以前总抱怨没有时间读书,看来还是认识的问题。第二,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连李老师这样的教育大家都在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何况我们这些普通的一线教师呢?向李老师学习,做一个有智慧、会反思的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书中谈到,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关键不在有无考试,而在于赋予考试的功能、地位、作用和根本方法是什么。减负是不是少布置作业,少布置作业就是减负了吗?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负担感”并不一定是由于作业多或者作业难而造成上的身体上的疲惫不堪,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到的是一种源于“低效作业”的心理负担。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抄写五个生字,每字10遍。(我也布置过类似的作业,只是每次抄写的遍数少些罢了)这样的作业显然并不算多,也并不难,但对不少学生无疑是负担———因为这样低效甚至无效而又枯燥无味的作业使他们心累!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紧扣学生的学习实际,符合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充满创造性。在布置作业时,不只是考虑应该给学生不知多少作业,更应该考虑怎样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不只是考虑作业的“知识过手”功能,更要考虑作业的“能力过关”功能。
怎样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我在教学中感到特别难做,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同事们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法”。说真的,这个方法我也知道,也用过,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也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对教学成绩作用不是很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在探索,怎样使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读了这本书后,对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8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尤其是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令我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们也可找到适合我们的教育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对屡错屡犯的学生,缺少耐心和恒心;和学生交谈交流常常居高临下,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存在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仍有不小差距。我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最后,借着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普通高中老师在内心里的呐喊。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9
这学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触很深。其中一篇吧童年还给童年,印象非常的深刻。
为了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幼儿的知识和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教师要把理论转为实践,这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理论并运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除了学习、培训外,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他人评价来调整、改进教育技艺。
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和读者们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又富有启示的示例及评析,是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师益友。幼儿时期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响,教育不当反而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扼杀他们的潜能,教育方法得当很重要,而我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龄较小,开学初情绪不稳定,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我从《做最好的老师》中到启发,用小游戏成功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从“争吵转化为交往”明白了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幼儿的问题,教师不是充当审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思考、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亲亲香宝宝”转化为“让我闻闻你香香的手”来激励我班幼儿自己洗手。
我从书中受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思考教育对策,在带班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何不借鉴他人的方法策略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亲爱的朋友,有空不妨来看看《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得到实用的帮助哦。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0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不仅给我释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和光荣,也让我感受了一名名师的心路历程。一节节、一章章如同拂面的春风清新而又和煦,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不仅给予我理论的指导,更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因此,读此书不仅是对我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指引了方向。感受之一、要做一个勤思考善实践的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更需要我们基层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读李镇西的著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教育要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和调适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我们要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与全新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就要具有课程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和谐。对照自己从事的幼教专业,让我深受启迪,幼儿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阵地,更应该重视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要更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每位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温馨,让每位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李镇西的对于教育的观点给了我更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而要能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做最好的老师,让今天的“我”和以往的“我”进行比较,每天都能做好一点,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感受之二、要做一个有真性情,有爱心的教师。
阅读第二章中“做有思想的教师”“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两小节的内容,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确实,对比我们现今的教育,正逐步在失去朴实的本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隔阂正在越来越明显,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担忧。因此,作为教师一员的我来说,在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上,确实要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孩子、对家长都要有教育的真性情,具有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用心做老师。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师德教育的内核。同时,从事教育工作,爱贯穿在你工作的始末,就像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如果你不爱孩子,那教师这个职业对你来说是太苦了。确实,爱孩子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人道修养。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受之三、要做一个有智慧善观察的教师。随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使我们在感到被重视的同时,更加认真地投入工作。在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相碰撞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要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在既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阅读“从做孩子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这一节时也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能服务、支持、指导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善于透过表象辨别是否,要具有系统思考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坚定而又幸福地行走。同时,读到“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一节内容时对我启迪很深的是,做智慧的老师,还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反思自己,说来惭愧,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涉猎的面实在是太狭窄了,以至于带来了视野的狭窄,思想的保守,很多不能触类旁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做到读写结合,改变以往写作中的临时抱佛脚,生搬硬套,而要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做到文风自然朴实。因此,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让我在处于缺乏激情,逐步进入发展高原期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以新的热情、新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学着每天做好一点,再好一点,充分展现自己的成熟和优秀。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最好的老师06-27
学习《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07-10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09-01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09-22
做最好老师讲座心得05-20
做最好的老师作文4篇06-21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08-07
做最好的家长06-13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自己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