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2022-07-01 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

  捣蛋鬼日记出自于意大利的万巴写的,他主要把自己当做题目中的捣蛋鬼加尼诺斯托帕先生,还把他每天的经历全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大家都称他为捣蛋鬼是因为他不仅在家捣蛋,就连在学校都敢捣蛋,他在家里闯下了这些货事:他在客厅钓鱼,却钓下了一个老人仅剩一颗牙齿。他在家里表演魔术,却差点儿射瞎未来姐夫的眼睛。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栓在姐夫的扣眼儿上点炸了,把来参加婚礼的所有人都吓了个半死。其实这些都是男孩子经常做的,可他的爸爸总是罚他吃面条汤。我认为他这样子做应该也只是好奇,我有时候也会做祸事,我认为他的家人应该给他讲一些道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相信,他一定会变好的。

  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了我们不可以捣蛋,这样也不会给大人添麻烦,捣蛋不仅大人很生气,有时自己还会受伤,还会打碎花瓶。不过,加尼诺斯托帕先生也有好的方面,比如他每天都会坚持写日记,这个习惯非常好。我们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有知识,爸爸妈妈也会为我们骄傲的。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2

  今年寒假,我读了《捣蛋鬼日记》。这本书的作者的万巴,是意大利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

  小时候的万巴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孩子。而且很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老师和父母把他看成问题孩子。由此可见,小时候的万巴和捣蛋鬼日记的捣蛋鬼如出一撤。事情也算如此。捣蛋鬼日记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几乎可以说是照着万巴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真是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人称捣蛋鬼的加尼诺的种种经历。从妈妈送他笔记本的那天起,他一件不差的写下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他总给大家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事。有些让人开怀大笑,有些让人大发雷霆。

  加尼诺在姐姐的婚礼上,他把炮仗拴在姐夫的扣眼上;他想做魔法师,为了练习魔术,砸碎了邻居的金表,用妈妈的竞标答题,导致妈妈认为邻居是偷盗狂;喜欢钓鱼的他,却钓上了一颗老人的牙齿。

  捣蛋鬼加尼诺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也揭露了承认的虚伪,对孩子的不尊重。书中有意无意的玩笑和恶作剧不仅给读者带来欢笑,更让人沉思。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要数《捣蛋鬼日记》了。

  主人公加尼诺聪明善良、热情活泼,很有好奇心和正义感,但又不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加尼诺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半年时间里自己的种种经历,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我要向加尼诺学习,热爱生活,坚持不懈地记录自己印象最深的经历,或者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从而感受写作带来的快乐。

  同时,发生在加尼诺身上的故事不禁让我捧腹大笑,和他一起走过天真无邪、活泼率直的童年。加尼诺第一次写日记,就把大姐的婚事搞砸了;为了报复二姐,他使姐姐们精心布置的舞会成了泡影;即使在乡下的姑妈家,加尼诺也不消停——弄死了姑妈的龙胆草,还把农场的动物,甚至邻居家的小孩都征来,办了一个“动物园”;为了表示庆祝,他又把炮仗拴在姐夫的礼服上,把婚礼搅得天翻地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好奇心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们自以为是的善心会把事情搞砸,这都是由我们孩子的天性所决定的。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你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过多彩的童年。

  《捣蛋鬼日记》真是一本好书!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4

  这是一本生动又有趣的意大利小说。

  书中的主人公加尼诺在9岁生日时,得到了一本十分珍贵的日记本,绿绸的封面让日记本显得很特别。加尼诺十分珍惜。于是,他将日记本视为自己的小伙伴,每日与它诉说自己的故事。下面我就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贝蒂娜姑妈有一盆心爱的龙胆草,加尼诺为了让姑妈高兴,就在龙胆草下面绑了一根小木棒。贝蒂娜姑妈去打水时,加尼诺趁姑妈不注意,将小木棒往上顶了一下,龙胆草顺势长高了一截。贝蒂娜姑妈回来见了十分惊讶。姑妈又转身去拿剪刀修剪龙胆草的枝叶,加尼诺就又把小木棒顶了一下,贝蒂娜姑妈见龙胆草惊人的生长速度,高兴的差点晕过去。

  姑妈就这样目瞪口呆地看着龙胆草不断往上蹿。忍不住发出“啊,呀”的惊呼!加尼诺越顶越开心,一不留神就将花盆顶翻了!贝蒂娜姑妈这才才恍然大悟!加尼诺就是这样,常常好心办了坏事,玩笑竟也成了捣蛋!

  但是,他本身的善良,勇敢感染了每一位读者!我们要学习他善良的本质,摒弃他的调皮捣蛋!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5

  听大人们说,我现在的年龄算得上是精力十足,专门叛逆的年龄。可是,我发现我还是长大了。我以前是多么的调皮,多么的捣蛋,可是看了《捣蛋鬼日记》后,我发现我还是多么的善良,可爱。也发现原来我们这些孩子的天性,也是美好的开头。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加尼诺,是位非常调皮、贪玩,但很诚实又乐于帮助他人的孩子。

  心中总是想着能给他人带来惊喜,受到其他人的注意。但计划好的事情总会被他弄巧成拙,所以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捣蛋鬼”!因为他的“捣蛋”一场婚礼、魔术会变得惊心动魄;因为他的“捣蛋”本该热闹的舞会冷清得让人提不起兴趣;因为他的“捣蛋”人人遇见他都会变得咬牙切齿。

  他的好心好意总会被人误认为是捣蛋,从而引来一阵臭骂或拳打脚踢。在他心里,这种以怨报德德方式让他为之气愤,于是他的目标又改为报复他人。可是事情的结果却又总是与他的计划相反,他的报复反而让他受到了他人的感谢。

  读完这本日记我便感觉到了大人们的不对,总是看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去找寻孩子们这样做的原因。且孩子们的话在大人眼力可信度并不高,孩子们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家长们应更加了解孩子,不要让孩子们受不白之冤。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6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万巴的自传体小说《捣蛋鬼日记》。

  本书的主人公加尼诺的妈妈送了加尼诺一本精美别致的日记本,加尼诺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传奇”经历:加尼诺在家里表演魔术,却差点射瞎了客人的眼睛;他搞了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竟是邻居家的小孩;他还把小狗用油漆涂成了橙黄色,成了一只“小狮子”,又把小猪涂成了绿色,变成了一条“小鳄鱼”……

  加尼诺真是太富有想象力了,他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孩子世界,只有孩子才能做出这样离奇的事情来。

  可是加尼诺的这些做法却让他的爸爸不堪忍受,把他送到了皮埃帕奥罗寄读学校。在寄读学校,加尼诺发现校长夫人就像一个暴君一样粗暴地体罚学生。有一次,加尼诺和朋友们多吃了一点饭了,就被校长夫人关了一个月的禁闭。可没想到加尼诺却在此时意外地发现了厨师们用洗了五天碗筷的脏水做瘦肉汤给学生吃。加尼诺和室友基基诺、布台等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他们想了一个计谋,把校长、校长夫人、厨师们痛打了一顿!读到这里,我觉得真是大快人心,这些坏人是要打一顿才解气。

  《捣蛋鬼日记》真是一本好书,书中加尼诺那些有意无意的玩笑和恶作剧,都能让我开怀大笑,在笑的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勇敢、正直的男孩子!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7

  寒假里我读了<<捣蛋鬼日记>>这本书。嘉尼诺是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捣蛋,快乐而又倒霉的小孩。他把每天所思所想都记录了下来。他曾闯下了种种“滔天大罪”。谁也不愿抚养这个“祸害”,被他父亲送进了寄读学校,但他用全部的捣蛋和才能反抗学校对学生的虐待,因而又遭到辞退。

  嘉尼诺也总好心办坏事,本来想给他叔叔换个新的文件夹,把旧的文件夹给烧了,可没想到旧文件夹里有一份重要的文件却给烧了。叔叔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官司,也毁掉了叔叔的政治生命。可想而知,嘉尼诺又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抽打......

  看这本书时,我时而开心,时而担心,时而惊讶,时而又紧张,我好似眼前出现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简直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处去闯祸。可捣蛋,贪玩,是孩子的本性。我也曾想到自己,经常闯祸。多么想得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

  书中蕴藏着快乐,而快乐却徘徊在倒霉边缘。我发现“倒霉”一词经常都出现在嘉尼诺的日记里呢!

  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请快快去看哦,相信你一定会看见心底的欢笑和委屈。也请大人们也去看看,相信您们也一定能找到童年的记忆,而暗自偷笑......不过请大人们要原谅小孩做的种种错事,我相信,我们长大了后,会让您们感到高兴与自豪的!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8

  在一个阳光普照大地,落叶开始铺满街头的秋日,我翻开了这本书--《捣蛋鬼日记》。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绝伦又爱捣蛋的加尼诺。这本书的开头就是从他妈妈给他买的这本日记开始的,加尼诺十分珍惜这个漂亮的日记本。于是,他将日记本视为自己的小伙伴,每日与它诉说自己的故事。这里面包含了他对生活的希望、对大人们的不满、对探索未来的渴望等等

  在这期间曾发生过许多好玩的事情,例如:

  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他们上课,老师问了他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祖国是你的什么?比德站起来回答:祖国是我的母亲。而加尼诺正打着盹,老师气愤地叫他再回答一遍。他自信满满地回答:祖国是比德的母亲。看着老师疑惑的表情,他又充道:“因为刚才比德说过了祖国是他的母亲……”

  像这样好玩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读这本书,真是其乐无穷,有趣极了。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大人们任何时候不能匆忙的判断事情的对错,应当先了解事情的经过而在判断。孩子们应该不能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敢于探索,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就是作为我们孩子应该时刻保持好奇心。当然也希望家长们能越来越理解我们。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9

  我喜欢读许多的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得算《捣蛋鬼日记》了。

  《捣蛋鬼日记》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万巴的著作。文中的主人公加尼诺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很爱搞恶作剧。他在客厅钓鱼,却钓下一位老人仅剩的一颗牙齿;他在家里表演魔术,却差点射瞎一个客人的眼睛;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栓在了姐夫扣眼上点炸了;他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是邻居家的小孩......

  加尼诺是个顽皮的男孩,但他本质并不坏,加尼诺善良,聪明,热情,富有正义感和好奇心,喜欢动物,讨厌虚伪,热爱艺术,只是缺少用脑子思考。加尼诺常常好心办坏事,常受到大人的厌恶,他没有错,只是没有好好思考。

  有个木工在森林里砍了一棵大树,做房子的栋梁。他把树拖回家,举起锯子就锯。锯完后,木工发现木头太短,只好改做门框。他提起斧子右砍,砍好后,发现木头太薄,只能做扁担。于是他拿起刨子来刨。刨完后,木头刨得太小,只能做刀柄。他操起削刀,一个劲地削。削完后,又发现木头削得太细,只能做牙签。这时他满头大汗,把牙签含在嘴里,坐在椅子上喘气。突然,牙签断成两半。

  如果做什么事情都不用脑,什么事都不能成功。有时,成功就差那么一步之遥,只是需要动一下脑筋。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0

  捣蛋鬼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而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捣蛋鬼日记主要讲了:“加尼诺收到了她姐姐的启发,开始学写日记决心往后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的事情都写上去他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半年的时间内怎样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毁掉了他的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前途终于成长为“不可教诲”的祸星的经。”

  在他的捣蛋鬼日记上记载了他在他姐夫和姐姐的婚礼上,把一个炮仗放在他姐夫衣服的后面的扣眼上,并且把它点着了,当炮仗爆炸时,所人都惊恐万分,只有他自己在哈哈大笑,不过后来他被他的父亲毒打了一顿之后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

  其实我小时候也跟加尼诺一样是一个捣蛋鬼,比如:我小时候老爱往家里的洗衣液、洗头液里装水,后来被家长发现毒打了一顿;还有因为贪吃所以经常偷吃,被家长发现后骂了我一顿。

  令我最难忘的一件做错的事是在今年的7月6日的那一天,我在家里,手中拿着一个刚刚煮好的开水,因为我想快点放好这个水壶去玩耍,所以加快了速度,但一不小心,要水壶从我手中脱落了,水都洒在了我我表弟的身上;我看着我表弟哭得那么厉害,想来想去都是我不对,所以我就忍着痛不说,后来我被家长骂了一顿,被表弟的家长打了,之后我的手因为没有及时医治,所以肿得水泡了,这件事,我一直忘不了,一直记在我的心里,以后在我每次看着表弟那有着一条疤的手都觉得好惭愧。

  自从我看了这一本书,我就受到了不小的启发:你好做事情之前应该先好想清楚做了之后的结果再去做,不然像我这样鲁莽冲动的人,贪吃、贪玩、贪睡、贪心的人,不认真去思考的人,是不会把每一件事都不会向好的方向进展的,只会向坏的方向进展的。

  这就是我《读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1

  《捣蛋鬼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他记录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他的欢乐、委屈、反抗与忏悔,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过一个快乐童年。也让我明白了:那时的大人心口不一的伪善,对孩子的不尊重,对孩子错误的一味惩罚。

  主人公加尼诺在客厅钓鱼,却钓下一个老人最后一颗牙齿;他在家里表演魔术却差点射瞎未来姐夫的眼睛;他把炮仗放在姐夫扣眼上点炸了……每次闯祸之后,得到的没有表扬,全是打骂,其实加尼诺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因好奇天真做错事,而大人却不听解释,这就是对小孩的不理解。

  加尼诺不光会恶作剧,更是一个聪明诚实充满正义感的孩子。“临死之前,我的精神力量战胜了绝望情绪。我想到了许多著名英雄,如鲁滨逊等,他们都经历了绝望考验。我想在临死之前留下最后一句话:一个不幸被闷死在火车上的男孩在日记本上写下为自由而死”从这段话,我感受到加尼诺的才华,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更感受到他的家人没有宽容的心,对自己的孩子不认真教育。

  没错,现在许多小孩的好心被大人误解,背上了黑锅,如果大人用小孩的角度来思考,也就不会打骂孩子了。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上次我和我一个朋友去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地上哭,我们随机去帮忙,哪知他奶奶刚好过来,便不听解释,只认自己看到的,以为我们欺负他孙子……

  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想起以前我也很调皮、捣蛋,但看过《捣蛋鬼日记》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还是很幸福,有着能宽恕我的家长。有一次,我为了阻止爸爸看电视,悄悄地把备用摇控器拿走了,当老爸看电视时,我躲在一个柜子里,一按按钮电视切换频道,再一按,电视关了,老爸看看没人,很疑惑,看到老爸的表情,我笑了,随即老爸发现了我。因为他知道我调皮,所以只是微微一笑。

  《捣蛋鬼日记》生动展现了一个真实孩子,他们天真无邪、纯洁透明,却因某些大人的误解,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2

  假期里,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万巴写的《捣蛋鬼日记》一书,它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主人公加尼诺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趣事,读着读着就会让我捧腹大笑。加尼诺是一个善良却经常好心办坏事的男孩,因为他的调皮捣蛋大家送他“捣蛋鬼”的称号。

  有一次,加尼诺到玛蒂苔夫人家里玩,看到一只鹦鹉被关在笼子里,出于对鹦鹉的怜悯,加尼诺打开了鸟笼放出了鹦鹉,结果鹦鹉一飞出笼子就被旁边的猫咬死了,为了惩罚猫,加尼诺打开水龙头用水冲猫,最后却由于力气小,关不上水龙头,弄得家里一片狼藉。通过这件事说明加尼诺本身是善良的,心里老想着做好事,却因为不妥,产生了坏结果。

  这本书通过记述加尼诺的种。种表现及大人对他的惩罚,又让我对他产生深深地同情,我觉得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训斥、打骂,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都应该学习加尼诺那种善良、乐于助人的精神,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吸取教训,做事前考虑清楚,减少错误,力争把事情做好。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3

  在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叫《捣蛋鬼日记》,这本书充满着幽默的色彩,上演了主人公在半年里种种传奇的捣蛋经历,它让我在发笑之余还能获得一定的启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回童年的快乐和委屈。现在,就让我一吐为快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加尼诺,他在9岁时就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记录他每天经历过的事。

  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内容是这样的:在一次拉丁语课上发生了一件事,非常有意思。加尼诺和同桌菜佐从他叔叔商店拿来一些粘鞋用的胶,趁老师喊同学马里奥·贝蒂提问问题的时候,加尼诺就把粘胶放在马里奥·贝蒂的椅子上,当马里奥·贝蒂坐下的时候,这团胶粘住了他的裤子,后来,他们俩人大吵起来!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想想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真是羞愧难当,我不就是现实版的加尼诺吗?加尼诺给他的亲戚们惹了那么多麻烦,我不也让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吗?想想真是不应该!

  但是我又发现,我的捣蛋事件真的是因为好奇心,好玩心而引起来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一个创意点子。我们的天性是善良、天真、可爱。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捣蛋鬼日记》这本书或者是回想一下你的捣蛋童年生活,这本书里的与你童年生活的哪一个捣蛋的的天性不是好的呢?所以,请大人们原谅我们做的种种错事,我相信,我们长大了后,会让你们感到高兴与自豪的!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4

  假期里读了一本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万巴的自传体小说《捣蛋鬼日记》。书中的主人公加尼诺天真烂漫,喜欢开玩笑,可是他常常因为好奇心而出差错。正是由于他这些所谓的“丰功伟绩”,而搞得家里鸡犬不宁。他怪异的行为甚至毁掉了他亲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光明的前途。当然这也就少不了大人对他的训斥,他甚至被父亲打得屁股开了花,只能趴着写日记。大人们就是这样从不设身处地为加尼诺着想,要知道做错事只是因为孩子的无知、顽劣、调皮,孩子并没有想到要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可是大人只是一味地对孩子呵责,而忘掉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善意的引导。大人们反而把加尼诺送进了环境尤为恶劣的皮埃帕奥利寄读学校进行所谓的“好好悔改”。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触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大人们为什么不去了解呢?总是一味地责怪、训斥。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从前的家庭,在计划生育之前,一个家庭里有四五个孩子或者更多。那时的大人根本没有能力去满足孩子更多的物质需求,只要把孩子喂饱,不让他们饿着就行了。有时,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当出气筒。因此那时的孩子做事格外小心,抗打击的能力也较强。如果两个孩子发生争吵,大的孩子也往往会受到大人的批评甚至是打骂……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那时的孩子就像一棵草,时而会遇到和风细雨的抚慰,时而会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孩子因此变得更坚强,更能承受委屈。

  想想现在的孩子,一般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最多也就是两个。加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因此对孩子的爱也就变味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和田白玉”,孩子俨然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这样,使孩子认为做什么事都应该,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理所当然,浪费父母的心血无可厚非。这种爱是名副其实的“溺爱”,既毁了孩子,又拖累了父母。

  由“草”到“宝”是件令孩子高兴的事,但是如果过度了,这种疼爱就变成了溺爱,就有“见了棺材才掉泪”的后果,但为时已晚。所以,大人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既要让孩子过得快乐,也要考虑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不可一求百应,不分是非。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5

  读完了万巴的《捣蛋鬼日记》后,我发现这本书每个故事都很短,但作者却把捣蛋鬼的调皮、捣蛋鬼的风格全部都体现出来了。

  捣蛋鬼—加尼诺,身为故事的主角,他的性格爱好,一切都被写在了这几十篇日记中了,另外他不管什么时候都写日记,这可是一个难得的优点。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罗马这一篇,故事是这样的,再过两个小时,“我”就可以去罗马了。最新鲜的是爸爸不陪“我”去了,而是把“我”托付给克劳凡奥。蒂利纳先生,这句话中的新鲜事让我体会到加尼诺不喜欢跟着爸爸。还是在这一章,其中加尼诺把像皮球喷射墨水的情节及那个被喷到的人的愤怒描述得很有趣,让我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大笑起来。

  另外我发现,加尼诺很不注意,小刀、刻刀之类的东西不离左右,大家千万不要学他。

  万巴把捣蛋鬼的任何东西连他的自身对家人的好坏态度都有清楚地描写。

  我认为这本书把男孩子的性格全写了出来,我很喜欢读。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6

  这几天,我看完了一本书,名叫《捣蛋鬼日记》,书中讲述的是一个捣蛋鬼的一本日记,里面记载了他干的种种坏事,比如: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拴在了姐夫的扣眼上;他在客厅表演魔术,几乎射瞎了一个客人的眼睛;他在家里钓鱼,却钓下了一个老人的牙齿;他在火车上悄悄落下了紧急制动闸,仅仅出于好奇;他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大树上的“猴子”是邻居家的小孩......他妈妈说,因为有了他,她成了世界上最不幸得女人,他就是捣蛋鬼加尼诺,一个总是因好心而闯祸的孩子,怎么样,淘气吧。

  本书的作者是万巴(1858—1920),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他的真名叫露易基·贝台利,生于佛罗伦萨。当过铁路职员、记者,后来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192017年,他为孩子们创办了《星期天日记》报,不久就在这份报上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捣蛋鬼日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本绝对会令你捧腹大笑的日记,一次每个大人都不能错过的快乐阅读,每个人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回童年所有的快乐和委屈,你一定不要错过哦!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7

  今年暑假,我读了万把写的《捣蛋鬼日记》,这本书讲述的是加尼诺从九月三十日到三月十二日变成家里的“捣蛋鬼”的事

  书中讲了捣蛋鬼每一天所经历的倒霉事每一件倒霉事都是加尼诺想做成好事却做成了坏事的事,如钓威纳齐奥的牙,加尼诺本想让威纳齐奥高兴,却不料把维纳奇牙的牙钓下来了,还有查看瘦肉汤的真假,为马拉力姐夫争辩……大人却错怪了加尼诺,后来他被送进了寄读学校,加尼诺的爸爸看见加尼诺的坏习惯还没有改,就把他送进了管养院,加尼诺多可怜啊

  读完这本书我想起童年的委屈,这本书可以体会到一个道理:大人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要相信自己,如果觉得自己做的事做得对,就可以跟家长辩论,我们往往想做好事却做成了坏事,还被父母说了一顿,我们一定不要学捣蛋鬼,这样会给父母带来麻烦。

  我们要做一个不捣蛋,不做坏事的乖小孩!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8

  这是一部自传式小说,作者万巴把自己代入到小主人公加尼诺身上,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自己既委屈又温暖的童年。

  加尼诺在家里表演魔术,却险些射瞎了一位客人的眼睛;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拴着姐夫的扣眼上点炸了;他用木条把龙胆草捅高,却捅翻了盆子,为了让姑妈高兴,好心却办了坏事;在姐姐们的舞会上,“捣蛋鬼”竟穿上裙子,涂了腮红扮起了“淑女”……这全都是加尼诺幽默有趣的“英雄事件”,但是,捣蛋事这本书的全部含义吗?答案是“no”!

  “说起来难以相信,在我掉进河里的一刹那,我只是想到:这下子爸爸,妈妈,姐姐们将因为他们身边没有我而高兴了!他们将再也不会说是我毁了这个家了!他们再也不用叫我”捣蛋鬼“的外号了!”

  “我的日记,我太绝望了!当我被关在自己的小房间时,我感到只有把悲哀像你倾诉,心里才好受些!”

  这些悲伤,另人心酸的话语竟出自一个九岁男孩儿之口,是什么导致他这样呢?是暴力!每当加尼诺做错事,作为家长,他们只会用实施暴力行为来“教育”他,加尼诺稍一辩解,他们就认为他在狡辩,没有认识到错误。如果加尼诺的父母看到他日记本上这些伤心的话,他们还会这么做吗?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乖巧,听话。但是,教育方法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一样。就比如加尼诺吧,他其实并不坏,只是有着纯真的本性:顽皮。但是,他的父母一心想改变他,动不动就暴力解决,只会让加尼诺更加激烈的对抗,捣蛋的更加出格。

  所以,我想告诉家长们:怎样让我们好,怎样让我们拥有正直,善良的`品质,不是用巴掌,拳头,而是与我们沟通,听听我们的心里话吧!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19

  “你好,加尼诺,这几天没有挨打吧!呵呵,开玩笑而已。”作者万巴手下的加尼诺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描写出了现在小孩子的“冤屈”,充分展现出了现在大人对小孩的不理解。读完这本书之后,就会让人回忆起那甜蜜而酸涩的童年时代。童年总是那一瞬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而万巴笔下的《捣蛋鬼日记》便能让你想起小时捣蛋的快乐。

  说到加尼诺——一个总是因为好心而闯祸的孩子。在好心的驱使下,加尼诺创下了不少活:把炮仗拴在姐夫身上;把苯胺放进肉丝汤……他的捣蛋事例真是太多了!他去了哪儿,哪儿都会被他搞得翻天覆地,久久不能安宁。闯祸之后,得到的没有表扬,净是数落。其实加尼诺的本意是好的,只是后来……这就是小孩所受的“冤屈”;这就是大人对小孩的不理解;这就是家庭教育的误区。

  没错,现在的小孩总是被不分青红皂白的父母给挨骂,小孩的好心被大人误以为是“不好的事”,而小孩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因为有口难辩,小孩子只好被蒙上不白之冤了。如果大人换个角度来想,想一下加入自己是小孩,会怎么做?大人也许就不会这样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一天,小明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小弟弟受伤了,当小明准备赴他去医院的时候,他想到爸爸给他的警告:早点回家!他转来又一想,这是件好事啊!爸爸不会骂我的!于是他就扶那个小弟弟去医院了。回到家后,已经很晚了。小明还没说话,爸爸就扬起了巴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例,但是却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缺陷;父母的不可理喻……加尼诺就是这样。

  《捣蛋鬼日记》这本书蕴藏着快乐,而快乐却徘徊在“倒霉”边缘。经过我的阅读,我发现“倒霉”一词经常都出现在加尼诺的日记里面呢!这本书不仅是在像品味陈年老酒一般让我品味着童年,也一样在教育着家长。

  再见了!加尼诺,我们下次再见……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20

  《捣蛋鬼日记》这本书主要写了捣蛋鬼加尼诺在他快乐而委屈的童年所做的恶作剧,如:他在客厅钓鱼,却钓下一个老人仅剩的一棵牙齿;他在家里表演魔术,却差点射瞎一个客人的眼睛;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栓在了姐夫的扣眼上点炸了;他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是邻居家的小孩……他神奇而富有想像力的“传奇”经历始终令人忍俊不禁。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捣蛋鬼加尼诺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淘气包,非常熟悉和亲切,没有任何距离。他的捣蛋是建立在快乐之上的,可是大人们总是以为孩子必须靠打骂和修剪才能成材,这些父母完全理解错了。孩子们有了错误应当改正,但不能靠棍棒。小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爱,而不是棍棒。用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已经扼杀在成长之中,而且又会对自己今后的孩子会继续新一轮的棒打。孩子的本质是好的,可是却受了大人和棍棒的影响,才捣蛋。所以,应该推行真正的爱的教育,让孩子自己去创造,也许会更好。

  这种“棍棒教育”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报纸上隔三差五的就要报道一次:XXX 学生被棍棒教育逼疯,XXX受不了棍棒教育而离家出走的,自杀的等不计其数,还有被棍棒打死的,只会说“是”的,所以,请停止使用这种教育方式,改用“爱的教育”吧!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21

  我是个小书迷,读过好多的书,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得算《捣蛋鬼日记》了,此书是意大利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万巴的代表作,小说充满着幽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他善良、勇敢、正直,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他常常好心办坏事,它让我们在发笑之余,获得了一定的教益,真是受益匪浅啊!

  “捣蛋鬼”加尼诺很爱搞恶作剧,做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在他9岁生日时,得到了一本十分珍贵的日记本,绿绸的封面让日记本显得很特别,加尼诺十分珍惜,于是他将日记本视为自己的小伙伴,每日诉说自己的故事??

  下面我就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贝蒂娜姑妈有一盆心爱的龙胆草,加尼诺为了让姑妈高兴,就在龙胆草下面绑了一根小木棒,贝蒂娜姑妈打水时,加尼诺趁姑妈不注意,将小木棒往上顶了一下,龙胆草顺势长高了一截。贝蒂娜姑妈回来见了十分惊讶。姑妈又转身去拿剪刀修剪龙胆草的枝叶,加尼诺就又把小木棒顶了一下,贝蒂娜姑妈见龙胆草惊人的生长速度,高兴的差点晕过去。姑妈就这样目瞪口呆地看着龙胆草不断往上蹿。忍不住发出“啊—呀—”的惊呼!加尼诺越顶越开心,一不留神就将花盆顶翻了,贝蒂娜姑妈这才恍然大悟,看着捣蛋的加尼诺真是哭笑不得,此事换来的是严厉的斥责。

  对照作品联系自己,现在的我也是如此的调皮,如此的捣蛋,没少受到爸妈的责打和训斥。比如有一次我看到爸爸把眼镜摘下来放到

  桌子上,觉得好奇,心想戴上眼镜一定很好玩,就戴在自己的眼上,结果没走几步自己就摔了个大跟头,把脚崴了,还把爸爸的眼镜也摔碎了,事后遭到了爸爸的一顿严厉训斥。其实我们的这些捣蛋事件都是因为好奇心,好玩心而引起的,希望家长们不要太过较真,原谅我们做过的种种错事,多一些宽容吧!我们现在的这些过错行为,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过渡阶段,本阶段的“捣蛋”也可能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健康成长,请家长们相信我们,我们长大了一定会让你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捣蛋鬼日记》这本书,我是百看不厌,因为书中有我们共同的秘密,它活现了儿童的天性,让人在幽默与欢笑之间,重温了一段快乐而委屈的童年时光!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 篇22

  一些儿童文学类的书籍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经常看这些儿童文学书。

  一天在图书馆里我突然间发现了一本《捣蛋鬼的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露曷基·贝台利他是意大利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捣蛋鬼的日记》共出版过101次还曾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于是我便拿起书本随手翻看起来。看着看着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在这本书里我读出了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加尼诺被人们称为“捣蛋鬼”。加尼诺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决心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的事情都记到上面去。日记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怎样把家里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毁掉了他姐夫的政治声誉和前途终于成为“不可教诲”的祸星的经过。

  我读了这本书深刻地体会到:在儿童的教育上许多过错来自大人而不是孩子不肯改正错误。作为大人就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过于自信不能总以大人的身份训斥孩子在不少情况下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是有道理的。

  希望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殴打应该教育好孩子大人的表率是作用非常重要的。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05-24

捣蛋鬼的日记读后感03-14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03-30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03-19

《捣蛋鬼日记》小学读后感07-03

关于《捣蛋鬼日记》读后感07-13

读捣蛋鬼的日记读后感03-14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范文03-16

捣蛋鬼日记的读后感范文09-13

有关《捣蛋鬼日记》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