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后感

2020-12-22 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进》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进》读后感1

  去年的第一天,我怀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邀了一群书友,建了一个读书群,找了一个小程序,开始了读书打卡活动,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记录着阅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今天,活动刚好持续一个月,我阅读完了两本书,这在我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自从工作之后,看书的时间和心情越来越少了。但是,工作后明显感受到如果不阅读,思想会枯竭,表达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想表达的情感压抑在内心无法释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辞也成了掩耳盗铃。

  昨晚和一位朋友闲聊,朋友问我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没开始之前,我也觉得自己做不到。当我真正行动了,我发现坚持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当我闲下来的时候,内心极度的空虚,那个时候,更痛苦!事实上,当我决定把一天24个小时拆成3个8小时来用时,我发现除了睡觉和工作,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由我来支配,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这一切源自于对时间的管理。读第一本书的时候,我编辑分享了牧马人的《和时间做朋友》的读书笔记,从他的笔记中,我学到了一些小窍门;同时连载一周的《卓有成效的管理》(书友简单分享的)也让我深受启发。于是,第一本书阅读还未结束的时候,我开始了另一本书的阅读——采铜的《精进》。在《精进》中,采铜选取了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切面:——设计出精进的路径,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作者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切面出发分别进行了“如何做”的论述,视角独特、观点鲜明。

  在“时间”的论述上,采铜认为时间带来不一样的价值体现在时间所花在的地方以及人对时间“快”与“慢”自由切换的掌握程度。当下,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喜欢阅读,认为阅读不重要,也不是我们的时间24小时被工作占据,而是我们无法对时间“快”与“慢”进行自由切换。在过去的31天里,除去两天临时出差未带书之外,我还有一天没有阅读,这一天并不是我忘记了,也不是我偷懒了,更不是我加班了,而是忙碌了一天,精神久久无法放松,整个人完全无法进入状态,我想如果无法从“快”的节奏中抽身出来,那么执意阅读也只是浪费时间。

  在对“选择”的论述上,采铜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三种模式:串行模式、并行模式和悬置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我的生活中有同时被运用到,而且毫不冲突。那是不是意味着我的选择是对的呢?不是,人处于一种环境中,总有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适当调整、及时校正选择,并做出建设性的改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三种实现目标的模式之所以在我的生活中同时存在是因为我遵从了内心的想法做出了选择。

  在对“行动”的论述上,采铜认为不管怎样开始就好。因为开始就意味着事情有结束的那一天。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个故事。14岁的那年冬天,学校放寒假了,天阴沉刮着寒风,我推着载满被褥的自行车在寒风中艰难地走着,边走边想着父亲什么时候来接我。在期盼和无助中,我终于到家了。可当我到家看到父亲在房间里悠哉地看着电视时,我一下委屈地哭了。父亲见我难受地样子,苦笑着说了一句:你不是回家了吗?爸爸不可能接你一辈子,你要想着只要你知道回家的路,并且一直在走,你就有可能走到家。后来无数次,每当我做一件事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事情总有完成的那一刻,我要做的只是坚持!

  在“学习”的论述上,采铜特别强调不要做信息的搬运工,而要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对于阅读者来说,我觉得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向自己提问,在阅读结束后及时总结,读后感就是最好的总结方式,这也是我为什么建群之后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的原因,我希望有更多的书友能够通过读书而有所触动,通过读书锻炼自己的思维。

  提到“思维”,采铜则认为修炼思维的方法就是向无知无限地逼近,周密思考但简化表达。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欠缺的一种能力。虽然读研究生期间,导师引导我们刻意训练过,但是思维训练并不是即刻见成效的,我还需不断努力。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本能。很多人会说,我努力了呀,为什么还得不到我想要的结果?但是别忘了,没有策略的努力只会让结果渐行渐远。以前,每当我看到一个新鲜的东西,我都渴望去学,但是久了、时间花了仍不见收获,因为我没有聚焦,最后学到的都只是皮毛。后来,我决定改变策略,当我选择一样东西去学习时,只设定一个目标并严格执行,在这种坚持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而对于“成功”,采铜则认为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只能创造。而我不能说自己不成功,也不能说自己已成功,因为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精进》读后感2

  每次一杠八读书会会友见面时,我基本都会说“非常抱歉,这段时间我有些忙”。领导致辞的开始一句基本都是“感谢各位百忙之中莅临”。同学朋友联系时基本也会说“抽时间我们坐坐”,结果时间一去不复返。

  大家想想,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每天都在我们身上发生?真的忙到不可开交吗?不见得吧。那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忙得不可开交呢?你可能会说:木办法,事太多。再深入一句,那就是我不会管理时间。

  这就到了今天我要分享的话题上了:管理时间。参加过企业管理培训、沟通能力培训的大多都会接触时间管理的概念,市面上有关时间管理的图书也是多了去了。什么《番茄管理》、《奇特的一生》等都是业界知名的畅销图书,就连《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也介绍了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学了这么多方法,你去问问周围的人的看法,基本一致:没管好。

  《精进》中有好几处提到时间管理的悖论: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以占用的时间。

  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比预期的长,即使开始就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

  由此可见,对时间的管理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那如何让自己感觉不到那么紧迫、劳累呢?《精进》书中给出这样的建议: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

  想想这话说的真是非常有道理啊。我们一个个都在拼命赚钱,为家庭、为孩子、为将来更好的保障。细寻思起来,我们确实很多时候忽略了情感生活的管理:读后感m用心陪伴家人、真心沟通孩子、认真的自我反思…这些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各种繁琐的事情打扰,又常常觉得不重要而简单粗暴地处理。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时候,才会让我们能平静下来,真切感受到“慢”的快乐。

  《精进》书中还提到,时间有有长有短,但深浅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是获得高质量休闲满足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会让我们自己沉浸其中,在全心投入中慢慢成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结果。比如我们的读书分享、我们的百里徒步,这都会让我们更健康(生理、心理),让自己更有价值,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事业和生活的秘诀,无外乎就是处理好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的关系。”

上一篇:《浮生六记》读后感 下一篇:《大自然的秘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