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2024-08-29 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

  这学期开学初,张校长送给我们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一本薛瑞萍老师写的书,书名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也许是因为刚刚送走的是一届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所以我对接下来要带的这个一年级心里充满了太多的担忧和不安,怕自己无法胜任。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薛老师的书细细地品读了两遍,心里有许多感慨。

  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感动不已。

  1、感动于薛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慰——“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2、感动于薛老师煞费苦心的提醒——“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3、感动于薛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诫——“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了,就值得高兴,就应该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4、感动于薛老师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这是在拯救你身为父母的尊严和威信。”

  读完薛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久久不能心平气和了。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工作,一年级的日子,是和忙乱、着急、紧张这些词相连的。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我总觉得他们这也做得不到位,那也做得不规范。巴不得一下子就把那些不好的习惯改掉。希望他们能认真听讲、按时作业,自觉地去学习。薛老师不是这样。开学初,她是“责任明确,慢慢加任务。”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强调安静地做一条,等着一条真正形成习惯了,再提其它的。“样样都去抓,则定会样样都抓不起来”。一句平实的语言就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清清楚楚。对于一年级的常规教育,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要求得太高,要一点一点地去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过渡。一项一项地抓,做好了,再抓第二项。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

  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有时脾气过于暴躁,只想用老师的威严来吓唬孩子,可一旦我不在身边,学生是照旧的。薛老师的书让我明白了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在今后的日子里,这本好书将引导我和我的一年级孩子们一起努力,走向“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2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作者是安徽省合肥市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薛瑞萍。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真是如获至宝,许多观点值得我去借鉴。

  在常规教育方面,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开学初,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啊,却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明明白白。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这是薛老师的经验。

  在语文学习方面,一年级师生碰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拼音。薛老师别具匠心采用“大幅度的动作,使我不用发声就让孩子知道了声调,站起来读错的,我还是不说话,只是一次一次地比划声调,于是他知道了。”不多说话,不急不躁,让孩子自己慢慢体会。这一点,说说容易做起来不易。细细想想,是呀,遇到孩子常出错的地方,禁不住急噪起来,那加大分贝的声音只会让孩子心里更急,又怎能学得好呢?还是得静下心慢慢来。“写字也好,计算也好,只要那孩子尽力了,就是好的。”的确,每个孩子的智质不同,不能一味地总去和别人比。只要他努力了,只要他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应该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热情。

  薛老师在书中这样讲:“今天不会明天,明天不会后天,拼音不过是个拐杖,迟早是会的,何必强求一致?数学我不懂,语文尤其是拼音是可以慢慢混的。”读到这一段时,我曾禁不住为薛老师担忧起来。孩子的拼音学习怎么可以这样去要求呢?违背了学校一贯提倡的踏踏实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思想。再读下去,才领悟了她“混”的真正含义:语文学习是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不能因为拼音学习暂时的困难而影响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何况拼音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呀,语文教师有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让孩子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精心地引导,才会使刚入学的孩子走近书籍,亲近语文,进行充满睿智而拓展生命体验的读书活动,从而在丰厚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在与家长沟通方面,薛老师很注重让家长配合教育。她很坦率,“教师只要说服自己接受差距和层次,说明自己不强求一致就行。对于教师,班级才是一个整体,好中差存在距离是正常的,有一批成绩优异的不OK了,就可以也应当放过自己和吃力的`学生了”。粗一看,以为薛老师有些不负责任了,潜心细想,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家长不配合,光靠老师能有多大的效果?接受这样的现实,通过书信来提升家长,提出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要求,这是薛老师教育实践中的创新。终于,家长主动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点滴的成长;在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时,支持、配合甚至赏识起教师的工作来。薛老师非常成功地通过家长的配合,酌定阅读量,进行初步检查,引导孩子学会课外阅读。是呀,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做起了榜样,是博学而又心平气和的人,阅读自然也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种必然。

  一年级开始的日子,肯定是和忙乱、着急、紧张这些词相连的。然而,一年级,这个孩子学习生活的起步关键期,如果班级的良好风气没有形成,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家长的默契配合没有达成,可能,错过的,就会永远地错过了。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吧,让我们慢慢来。这本书将引导即将教一年级的我和我的一年级孩子们步入一种新的生活,让孩子们和我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走的更好。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3

  匆匆读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两个观念留在了我的心头:第一,作为老师要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做好一位老师该做的事;第二,就是作为老师要多读书,在读书中寻的心平气和,在读书中寻找心平气和的理由,在读书中找到心平气和的方法。读书,思考,是看云的生活方式,爱学生,爱读书,是看云的职业观。看云,一位爱教育,爱学生,爱思考,更爱读书的老师,从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在教育界的领军的人物,我们不得不叹服她的勤奋,不得不惊叹她的优秀。

  耳畔流淌着音乐,柔柔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就如行云流水般澄清明净,每一个美丽的文字,都仿佛如春雨滴在了我的心坎上,并在这新的土壤里生下了根,这,我知道。

  这本书分《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和《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三辑,《教育,对成长的迷恋》写的是班级工作中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集她的处理方式及思考,《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则书写了它独特的语文课堂记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则将许多的书,经典的书加了盐和糖等佐料,调配成了一大锅一大锅让人百吃不厌的浓汤。

  薛老师是因为爱孩子而做教师的,薛老师是因为爱读书而教孩子读书的。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和爱孩子同样重要。她每天都要大声朗读一小时,或是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或是在安静的空教室里。她说“六年如一日,盯住一个班的学生,用你的爱读去带动学生的爱读,用你的爱表达去带动学生的爱表达。”她要求学生“书包里可以不带语文书,但不可以不带课外书。”她的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样写道:“同学们都在读《我为歌狂》和《幻城》之类的校园小说,一堆一堆谈得好开心,于是我也借来读,可是实在觉得没劲,我根本读不进去。就只好去读我的《简·爱》了!”做个书香老师是优秀教师生活的方式之一。

  “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如此自信,如此纯粹。“我以我的方式积年累月地经营。没有奇花异卉,也看不出谁是‘栋梁’(我跟孩子说,不许说要做栋梁的话,因为你们是人!)我甚至不敢过分乐观于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属于我的六年里,这里的野花灼灼绽放,这里的小树生气蓬勃!”“我在我的另一个小小的园子里,要怎么掘,便怎么掘。”“读书,写作,对话,思考。这就是语文。我爱读,带着学生读;我爱写,带着学生写;我爱思考,带着学生思考。老师台上口若悬河,灿若莲花,学生下面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这就是语文。”自信而有个性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在一篇篇薛老师写的教育日记和课例中。没有太多高深的教育理论,唯有她深厚、广博的文学底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因为读和写的循环,是我根深蒂固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命的流泉,如果停止了,阻滞了,我的日子就失去了鲜洁和明净;我之为我,就丧失了欢悦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教——维系我们的‘共同事业’,不过是供水给可以流淌的一条人工地渠。因为它,在办公室里,乃至于课堂上,我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读;因为它,篇复一篇,我的文字的温和劲健,在教学随比例得到培养和磨砺。”反思加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请记住薛老师的一句话:“大量地,高品位地读;自由地,诚实地抒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4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级,回过头来,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一年级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规矩,是如此的活泼好动,可薛瑞萍老师却说: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级,这不就是等于给我送来了宝贵的经验吗?如此这点更加吸引了我,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发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静气的培养是种艺术

  在薛老师的眼里,培养学生的静气是整个一年级习惯训练的重点。薛老师的文章里总是提到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因此,她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她说“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为了培养学生的静气,薛老师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静静地趴在桌上听音乐,写字时听,读书时听,休息时听。《月河》、《雪绒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进了学生的课堂,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薛老师常在学生嘈杂声起时柔和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影响我听音乐了。”只这一句话便让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首先她自己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和孩子说话。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叹薛老师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惊叹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时候总埋怨学生静不下来,我也是有不可推却的责任的。教师自身心浮气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叫喊和斥责,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气和呢?这样想来,我也应当从自身做起。不仅是学生需要静心,做教师的更需要静心,只有自己轻声慢语,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二、爱孩子就是爱自己

  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说: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就是喜欢我自己。而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这是一块命定属于你的土地,鲜花盛开还是荆棘丛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自己——不付出就想收获,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获,那是天对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以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她也总是这样对自己说:“顺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动功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想想平时的我,。也许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长的懒,让我也心生烦恼,现在想想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得一样好那不过是教育的神话罢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我们怎能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的轨迹都一样呢?所以学习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书是永远的精神粮食

  读了薛老师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间断地读书。她说:“自己首先是个读书人,然后才是教师。”“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新鲜活泼的语言从哪里来?读书——只有读书。”就因为这样,她读《给教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美的`历程》,读《幽梦影集》,读《道德经》,读《忏悔录》等。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所以才会对“语文”的本质,有超脱考试体系的认识。

  当孩子们刚学习完拼音,薛老师带领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长,坚持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刚开始要求学生一天一篇儿歌的阅读量,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优秀的学生已达到每日流畅朗读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并且开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记练习,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让她教学有底气,让她的学生学习有灵气。所以她带的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而且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强。而对比想想自己,我不爱读,所以总是找理由——没时间。感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语言贫乏之时,我是否反省过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灵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深深打动着我,促我反思。心平气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将接手一年级,教育那些孩子多么需要调整心态。薛老师的书就如黑暗中的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5

  假期里读了两本书,但读过之后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开学初我从张东方老师那里借来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每天睡前都会细细地品读一番。其实我早就听说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几次想买都没买成,后来也就没在意,直到接手一年级我觉得必须得读一读。翻了几页之后,居然爱不释手。

  我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书名上“心平气和”这个词。我想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一年级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可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是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书中薛老师用原生态的教育随笔,叙述了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点滴,真实地再现我们一年级教师面对的相似的日子。从初入学的闹到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不害怕学习,进而到热爱学习。她领着孩子们听经典音乐,让孩子们阅读各类书籍,她号召家长营造学习型家庭。薛老师用朴素的言语传递着她的教育理念,平凡的事件中展示她的胸怀。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让我感觉到有一个知己在与我敞开心扉的交流每天带一年级的心得。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巨大差距。

  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这本书,而自己却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觉得自己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停,于是每天还是细细地读,书中的很多细节留给我的是感动和思考。

  一、佩服薛老师那极具个性的思想。

  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薛老师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从容而行的。在语文教学中,她坚信课外阅读的滋养,坚信“混混”法,允许暂时的落后,允许落后学生的永远存在,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步调一致的。“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只要我把分数和统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树立了真正的责任观。对自己对学生的长久发展都有好处。”这是她的准则;“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的滋养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这是她的公正无私;“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学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师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点的学习热情给放大,点燃了——而不是用怀疑的心态,扑灭上进的火花。”“或快或慢,或主动或需牵引,他们都在往前赶,所以在我眼里,我们二班没有差生。”我敬佩薛老师的“心平气和”!对照我们所追寻的整齐划一,及格率优秀率的一路比拼,心平气和也就自然逃离了。

  一年级刚入学的常规教育很重要,当我面对一年级孩子的时候,希望他们急速地成长起来,恨不得今天上学明天就学会了怎样学习。但是开学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字的声音越来越轻,薛老师轻柔动听的声音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薛老师每天还让孩子听音乐,培养孩子在音乐中修身养性。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在音乐中朗诵;写作业的时候,让孩子以音乐来约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声音盖过音乐;放学背书包时,午休看书时,都放些优美的音乐给孩子们听,音乐还真起到了检查吵闹的作用,在音乐旋律中做事的他们,确实比平时要安静多了!

  而我们平时用什么来让孩子安静的呢?从大声喊“安静”到拍手坐坐好,我竟从来没有想到用自己的安静来传染给孩子。或许,急噪就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常常出现的坏习惯。放下身段,弱化师者尊严,放大孩子们身上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温柔以待,我们才能心平气和。

  二、感动薛老师强烈的反省与思考。

  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看云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让学生罚站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个一线教师面对了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平实语言的背后是一位时时注意、时时反思的可敬的师者。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注意从细节处提高自己的修养。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

  三、感动薛老师从不间断的阅读。

  她已经将读书当作生命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至于一日不读书就好像缺了什么,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生出浮躁之气,这也是薛老师成功的要素之一。阅读,使她的思想趋与成熟。而成熟,又促使她用自己的思想来认识教育。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因为有了广博睿智的人文视野,所以读教育著作时她才能读出了与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与价值,对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给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

  心平气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在平静的外表下,心依然执着,因为平和,所以更能持久,心情也更坦然。我知道要真正做到“心平气和”的境界还需要不断去修炼,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反思、总结来提升自己。

  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一个学期过去了,虽然我没有薛老师那般地得心应手、丰富的学识、宝贵的实践、深邃的思考,但我那帮小家伙,在我的眼里是如此的可爱。但有时仍不免有陷入烦躁当中。我渐渐明白了薛老师为什么能那般地心平气和,最主要是你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一年级,又是否能用一种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一年级。

  虽然,这所有的一切,我根本无法一一效仿,但却实实在在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教育是润物无声、美丽缓慢的事业;从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态。这本书告诉我:学会从容,心平气和。在这里,也把这句话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学会从容,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6

  我今年教一年级,开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开学初,没完没了的叮嘱、喊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身心的疲惫,精神的焦灼成了我当时的心理写照。几乎每天都是在忙碌、繁杂、焦躁中度过。就在那时,我发现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仅学到了三个词:心平气和、一年级、读书。拿“心平气和”这四个字来说。刚开始我也参照书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年级一些课堂行规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方式等。但有时自己还是难以“心平气和”,后来我才发现,这里的“心平气和”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调控,而是引导我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转换,从单一的实践工作者向学习型、研究型、探索型教师转变,以一种研究的角度去观察、剖析学生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而发生的不良行为,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如此下来,每日工作之后剩下的就不再是对日常琐事的烦乱,而是一种收获、透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工作经验或者教育理论的经历,使自己的内心平静而充盈。

  而“一年级”这个词,我原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孩子入学启蒙的阶段,但薛老师的见解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这本书中,她提到:有些班级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早结束了一年级的生活状态;而有些班级到了“二年级”仍然处于“一年级”的生活状态。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小孩子在一起学习知识的同时,他是否在学习公共生活,也就是说他是否在学习秩序。在她的班级当中,她用两个关键词来给自己班级的秩序下定义:第一个是“音乐”,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更多的是在孩子们疲乏时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时间拿来给孩子们欣赏音乐,陶冶性情。

  从电视剧“小龙人”的主题曲到著名的古典音乐“渔舟唱晚”,孩子们从刚开始的喧闹到如今能安安静静地趴在那里听完一首完整的古筝曲,对孩子们的性情是一种非常好的熏陶;第二个是“轻轻地”,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中出现的效果,她在管理班级事物时,她努力让自己的说话声音轻柔,让孩子读书时轻声细语,发现这样更能让孩子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里使用的是“秩序”这个词语而不是纪律。已经不记得她原文是怎样解释的,大意是说秩序是每个生命个体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去遵循的一种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规律,是与生命个体的内在的'拍点是相契合的,而纪律是一种需要外界的力量督促我们去遵守的一种规律。在她看来,对于一年级而言,学习公共生活的秩序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或者认识到了,但还没有很好地去身体力行。

  翻开这本书,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第四部分内容“聆听大师”。因为,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其实我们每位老师每天也在做着,区别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将它记录下来。薛瑞萍老师之所以能拥有“心平气和”,除了她在日志中的倾诉、反思、总结之外,她在一些教育论著中与一些教育大师的精神交流也是主要因素。记得刚走出校门时也曾翻开一些教育论著的扉页,却发现那些术语像是陌路人一般,无法读取那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更别说去学习蕴藏其中的教育理念,只能无奈地放下。但在这本书中,薛老师以她20年的教育经验和实践,以她个体化的阅读和阅读表达,让我嫉妒地发现原来教育论著中的精神世界如此精彩。也有不少朋友看了薛老师关于教育论著的读书札记而兴致勃勃地去翻阅那些书籍,却发现仍然是欲入无门。

  薛老师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句来解释:“且把你一生中的空隙留在原地,让音乐从空隙的深处涌将出来。这是只有书虫才知道的快乐。”她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赋予沉默的文字以美妙的曲调,因为是你在读,精辟的论述注入了你的理解;因为是你在读,原本丰茂的树木,生长出带有你印记的枝叶。”读书,让知识和趣味互相交融,见解和品性依次增长;由此形成习惯,进而成为性格,当然一辈子便“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7

  阅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仿佛让我穿越回了自己初为人师的那段时光,但更多的是给予了我对当前教育工作的深刻启示和温暖的力量。

  书中,作者以平和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与一年级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却蕴含着教育的真谛——爱与耐心。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昂的语调,但正是这份平和,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态度。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触动的是作者对孩子们无尽的包容与理解。面对一年级孩子们的各种“不完美”,作者没有急躁,没有抱怨,而是用一颗温柔的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这种心态,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孩子。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爱的书籍。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也让我学会了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8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美好与希望,也让我更加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他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自己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那些关于孩子们成长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与魅力。作者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们的每一个“第一次”,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她都能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处理。这种心态,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发现,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成绩和效率,却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则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健康。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思考。作者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和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的好书。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美好与希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追求。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9

  阅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仿佛跟随薛瑞萍老师的脚步,走进了那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小学一年级课堂。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名普通教师的日常教学与生活,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智慧。

  首先,我被薛老师那种“心平气和”的心态所深深打动。面对刚入学的孩子们,她没有急躁,没有抱怨,而是以一种平和、包容的心态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这种心态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

  同时,我也被薛老师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所折服。她没有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去教学,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她鼓励孩子们安静地看书,培养静气;她告诫家长,孩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认为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这些理念和方法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此外,我还被薛老师那种强烈的反省与思考精神所感动。她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种精神让我看到了一个教师的成长之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美好与希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0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薛瑞萍老师与一群一年级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薛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智慧所打动。

  首先,我被薛老师那种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所感染。她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她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学生”的真正含义,让我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与崇高。

  其次,我被薛老师那种“心平气和”的教育方式所吸引。她没有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她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这种教学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和广阔天地。

  最后,我也被薛老师那种不断反思与自我提升的精神所感动。她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反思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真谛和价值所在。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敬业、爱心、耐心、智慧以及不断反思与自我提升的精神。这些品质和能力将成为我今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和指引方向。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1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薛瑞萍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通过记录她与一年级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美好与真谛。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也收获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被薛老师那种心平气和的教育态度所打动。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刚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面对全新的环境和要求,难免会感到不适应和焦虑。然而,薛老师却以一颗平和的心,耐心地引导孩子们适应新的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秩序,培养学习习惯。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一颗平和的心。

  其次,我深刻感受到了薛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在书中,薛老师不仅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故事,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考。她认为,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她坚持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她还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习惯。这些理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此外,我还被薛老师那种勇于反省和思考的精神所折服。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薛老师却从不回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寻求解决之道。她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与真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以薛老师为榜样,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2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成长与和谐的启示录。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薛瑞萍老师那种平和而坚定的教育态度深深吸引,同时也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被薛老师那种“心平气和”的教育氛围所感染。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刚刚踏入小学的大门,面对新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难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然而,薛老师却以一颗平和的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这种氛围让我深感羡慕,也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态度。

  其次,我佩服薛老师那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在书中,薛老师记录了许多关于孩子们成长的故事和案例。她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她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她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智慧让我深感钦佩,也让我明白了教育需要用心、用情、用智慧去经营。

  最后,我感动于薛老师那种“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教育精神。在教育的道路上,薛老师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的反思和提升。她不断地阅读、学习、思考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她深知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和启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好书。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与真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以薛老师为榜样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3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实属难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人心境平和、受益匪浅的好书。

  薛瑞萍老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智慧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一年级新生时的种种困惑与挑战,也感受到了薛老师那份从容不迫、心平气和的教育态度。

  最让我感动的是薛老师对孩子们无尽的耐心与关爱。她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过程。她苦口婆心地劝慰家长和孩子们要一起安静地看书,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们的静气。这种静气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保持一颗平和、冷静的心。

  薛老师还提醒我们,一个班级里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这句话让我深思,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薛老师也告诫我们,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这不仅仅是一种遗传,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责任。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更加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成长。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4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焦躁不安的心灵。薛瑞萍老师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一年级教育的美好与挑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薛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所吸引。她注重培养学生的静气,认为只有静才能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这种静气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和坚持。

  薛老师还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她认为,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她不仅自己坚持阅读,还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此外,薛老师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她通过一封封用心良苦的家信,拉近了孩子、家长和老师的距离。这种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更能够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和支持。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信念和责任。我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爱心和智慧的事业。只有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去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成长。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和意义,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信念和责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育中的每一个挑战和困难。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5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是薛瑞萍老师以一位普通教师的视角,记录了她在一年级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日志,更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温情的教育指南。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触动,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也更为深刻。

  首先,我被薛老师那种“心平气和”的教育态度所打动。在书中,薛老师反复强调,教育不应是急躁和高压的,而应是平和与耐心的。她提到:“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只有我们自己做到心平气和,才能引导孩子们也学会平和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其次,薛老师对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她指出:“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长们的素质和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此外,薛老师对于阅读和教育的关系也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阅读不仅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关键。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们。

  最后,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爱心的事业,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薛老师为榜样,努力做一个心平气和、用心教育的教师。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16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是薛瑞萍老师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下了一年级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一年级时光,感受到了那份纯真与美好。同时,我也被薛老师那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所深深打动。

  首先,我被薛老师那种平和而坚定的教育态度所折服。在书中,她并没有过多地讲述教育理论或方法,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魅力和力量。她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而应该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只有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成长,用爱去呵护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其次,薛老师对于阅读和写作的重视也让我受益匪浅。她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通过写作,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因此,她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写作,并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

  此外,薛老师还非常注重家校合作和师生关系的建立。她认为,家长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和支持者,只有家校携手合作,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她也注重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他们。这种温馨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和尊重,也让他们更加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和指引。

  最后,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感受到教育事业的伟大和神圣。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和需求;需要我们用爱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和而坚定的心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和美好!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平气和的句子01-02

关于心平气和的说说02-15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05-01

心平气和的辞职信(精选12篇)09-14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01-10

一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写读后感一年级小学生11-28

一年级读后感05-01

小学一年级读后感05-01

小学一年级的读后感12-19

一年级父与子读后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