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2022-08-08 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

  从教十年,一路坎坷一路歌。但非常有幸的是,有一个知心朋友《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工作中的最爱。十年来,她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也时时刻刻的在帮助着我,心中真的非常感谢《小学语文教师》。

  在读这本书时,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学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她那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着感觉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2

  最近读了《小学语文教师》中王晓春的《“精致语文”的思考与探索》让我受益匪浅。何为精致语文?怎样做到“精当”,“精粹”?“优化作业”是精致语文中一个重要环节。“怎样优化作业设计,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境界,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难以把握分寸,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大方面努力:

  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是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知道现在学习的知识是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基石,是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与自己的“选择倾向”或“评价观点”相一致的材料的学习,也能抑制与自己的“选择倾向”或“评价观点”不一致的材料的学习。当学生态度结构中情感成分对学习材料持赞同观点时,会激起他们要学习的高度动机;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情况下,可以将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

  再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究教学艺术。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又联系实际,深人浅出,将知识讲活讲透,使学习者感到知识易学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学生就会减轻心理压力,就会愿学、乐学进而达到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只有老师在传授,只有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轻负担,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变“厌学”为“想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成为现实。

  课堂是减负提效的主阵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减负提效的主要战术。在这里,我就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谈谈如何做到减负提效。

  一、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外机械性的作业。

  前些年《小学语文教师》刊登了一篇文章《一遍也不用抄》。讲的是几年前靳家彦在教生字时说“这个字现在就能记住,回家一遍都不用抄”。一篇课文教完,抄写生词、词语似乎成了我们语文老师的惯性。与我们教材配套的《生词抄写本》就安排抄写生词7遍、词语2遍。除了完成《生词抄写本》以外,我们为了巩固字词,往往还要划一些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让学生抄上两三遍,似乎才放心。靳老师一反常规,提出如果现在记住了,回家就不用抄了,学生多高兴啊。大家都说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要减负。可究竟该怎么减?减了作业会不会影响成绩?“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快点跑”,做得到吗?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的示范。原来只要课堂里掌握好了,学得牢固了,就不需要课外多花时间。这些机械性抄写的东西,很多孩子们在课堂上都已经掌握了,我们再让他们抄写了,就是增加负担。或许对部分学差生来说,有必要来通过抄写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在布置抄写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学生抄写同样的遍数,这对好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效劳动,是一种负担。所以,我想我们能否在学习生词词语后当堂就听写,再根据错误的情况决定每人抄写的内容和数量。然后根据心理学的“遗忘曲线”,隔一定时间通过听写或者其他小测试的方式温故知新。

  二、精选习题,避免重复作业。

  每个学生的手头都有一至二本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例如《同步练习》《课堂作业本》。这些补充习题基本体现了课堂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训练的重点,也往往是目标中规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这些习题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和训练的机会,同时为老师省去了设计练习的麻烦,可谓是一举两得。但是打开这两本练习本,我们不难发现,中间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以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为例,《走遍天下书为旅》这篇课文的《同步练习》中的第四题和《课堂作业本》中的第三题是重复的;《梅花魂》的《同步练习》中的第五题与《课堂作业本》的第二题是重复;《圆明园的毁灭》的《同步练习》中的第一题和《课堂作业本》上的第一题也是重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课堂作业本》上已经做过,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又要在另一本练习本上重做一遍,这无疑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觉得我们在使用辅助教材时,要学会大胆的删减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我们老师要先看一看,做好能先做一做,把重复的作业删掉,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正是如此,世界才精彩纷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极大的差异性。语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设计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作业。例如,教《桂林山水》之后,有位老师这样设计作业,由学生选择:

  1、抄写或者背诵课文中优美词句;

  2、模仿课文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某一处的景物;

  3、模仿全文的写法,描写某一处的景物。这样阶梯式的作业,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既让一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到“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快乐。

  四、老师适当点拨,提高经典诵读的趣味性。

  时下语文老师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许多老师要求学生背一些好词好句、俗语、歇后语、《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甚至是文言文。这是好事,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积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但是由于这些经典的东西大多数是古文,晦涩难懂,拗口难记。如果老师只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背,学生容易读错字、读破句,并且很难记住,这对他们来讲无疑是负担和压力,背诵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布置这些背诵任务之前,老师应该适当点拨,有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下这个经典古籍创作的背景,诗词描绘的意境,重点讲解下千古名句,以及所谓的“词眼”等等。这样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既可以提高记忆速度,又可以提高他们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把背诵转换成一种乐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以上几点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思索。过于繁重的课业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成了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因此从作业角度出发探索减负提效的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减少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增加层次化、趣味性的作业,既从量上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又从质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减负提效是一个既矛盾而又统一的问题,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话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实践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转变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上的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三重三轻”:

  1、重思维培养,轻题海战术。

  2、重能力考查,轻频繁考试。

  3、重书本基础,轻课外杂书。

  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精简作业是“减负提效”的保证。

  1、作业要考虑针对性。

  布置作业,决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一套,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作业要考虑多样性。

  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只需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识的识记、运用,又要有能力的训练、培养,要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

  3、作业要考虑全面性。

  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堂作业,及时反馈课堂上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独立作业,作业要限时完成,这样才能克服学生懒散拖拉的不良习惯,提高对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同时课内作业的独立、限时完成,避免了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现象,也为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教师通过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堂讲评,使学生在大脑皮层中的错误痕迹及时得到消除,清晰地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知识。对于教师下一节课的教学也大有益处。这样,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矫正补偿—教学调控,这四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减负提效,重在三精,核心观点:“减负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教学上来,以“在课堂上学会、学好”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尺度,把不留和少留课外作业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取消一切“家长作业”,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精于课堂,精于备课,精于有效作业,让减负提效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3

  不知不觉中,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已有二十多年了,回顾这二十多年,是《小学语文教师》陪伴我走过。刚毕业时,在乡下没有什么书可看,那时也没有电脑,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同事的宿舍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几天来连看了几期,后来干脆自己征订,一定就是二十几年。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一直珍藏着这些书,尽管有些已经很破旧了,搬家时也不舍得丢弃。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每每读它,很多疑惑都迎刃而解,我就更期待每月它能如期而至。《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有我们学习的模范,还有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看着走在一线普普通通的老师在这发表的文章,也就更激励自己,让自己多读点书,多用我们的心去发现教育中的闪光点。它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但却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每当教学中自己有疑惑,遇到自己不太懂的地方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为我指明方向,让我有所创想,有所收获,寻到课堂的“亮点”。它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我要感谢它默默无闻的帮助与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的,正值我校在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其中,也要求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让教师读文学书,读教育书,还让教师博览群书,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更大的教育视野。让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地里,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我非常希望能让老师的爱读书的这一思想演变成学生的想法,那我们的“书香校园”活动算是真正的成功了。在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让《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陪伴着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4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期《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同时我也认识了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看了他讲课的教学案例让我颇受启发,不用多媒体,就能把每一堂课演绎的非常精彩,朴实的身影、简洁而又富有幽默诙谐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贾志敏老师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提出鼓励与评价恰到好处,对学生所犯得错误,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学生欣然接受,每节课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文字,还有引起学生怎样做人的一些思考。

  看到《小学语文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文章《用一生的时间备课》时,几乎是惊讶了,用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来形容贾老师的文章,我看也不为过。我遵照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看到一些好的词语,随手画一画,圈一圈,权当积累。

  “教书育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其次要读书,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贾志敏老师还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继而我想教课,既要生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科学则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贾志敏老师在谈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时,引用了球王贝利的事:当球王贝利踢进第1000个球时,记者问贝利:“你踢进的1000个球中,哪一个最为精彩?”贝利说:“下一个。”引申至课堂,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我想是行不通的。贾志敏老师于是说,备课笔记是教师写下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而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我们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从贾志敏老师的话语中我想作为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该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当一个语文老师不算太难,而要成为一个称职的、优秀的,乃至像于漪那样的出类拔萃的语文老师,实在不易。不管怎样,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慢慢接近教学的真谛。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5

  我们学校的青蓝工程,是一个广受赞誉的工程,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师傅将你领进教育实践的大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幸运,不仅如此,还没有像互联网这样先进的媒体给你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位好师傅,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我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这位师傅对我一直不离不弃,把我从懵懂轻狂的青年修炼成涵养、成熟的教师。

  他一直用优秀和经典引领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成长。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备课资料会铺天盖地,任你挑选,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是优秀哪是经典,这本杂志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斟细酌的。年轻时,我喜欢模仿上面的课例上课,后来学会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再后来我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还是少不了时常要去向他请教。

  他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帮助我识别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通过这位师傅,我很早就结识了小语界的许多名师,当他们的课例在全国推广,引来无数人观摩和效仿的时候,我暗自窃喜,这些对我说不是最新鲜的养分了。

  我们担忧生命老去,同样也担忧自己职业生命的老去。如果被人称为“有经验的老教师”固然是赞美,但是也说明自己的职业生命行将老矣。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自己还能碰撞一些教育的火花,产生一些教育的智慧和灵光就得益于我总能从这本杂志里捕捉到最前沿、最权威的教育改革信息。

  他一直用淡定、儒雅的气质吸引我,支持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

  反思所有的改革历程,一定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十年的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当各种教育流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充满眼前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依然保持他的纯正、儒雅和淡定,处变不惊,我也是跟他学到了,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中,怎样用一双慧眼把自己的教育之路看清楚。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我竟然欣喜的发现和印证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是有益的。

  江苏吴江一所小学的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一位老先生蹬着三轮车,给他送来两大纸箱东西,还给她留下一封信。原来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马上要搬到上海他的孩子家去住了,走之前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创刊号到最近那一期,按出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完完全全、整整齐齐送到校长手里,他对校长说:这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一堆废纸,但是我却珍藏了三十多年,我想要给这些“宝贝”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他认为校长正是他要找的人。现在这位校长自己也要退休了,他连同后来自己继续订阅的杂志,又赠送给了他最信任的人。

  两年前,一位记者去采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贾老师打开书柜,里面整整齐齐摆满了《小学语文教师》杂志,贾老师对记者说:“从创刊到现在,一期不少,全在这里”

  今天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学校把我的这位师傅请进学校,成为我校语文老师们共同的师傅,这位大师虽然血统高贵但是行事作风很低调,全年请他也不到100块钱。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6

  她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仅仅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但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全国特级模范教师,这光荣的背后是多少辛勤的付出?

  空闲时间,我喜欢拿一本《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在读这份杂志时,经常会看到她写的或有关她的文章。她是谁?她就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窦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启发了我。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像窦老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备课的境界。有许多次曾经在网上看过窦老师讲的课,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触动和启发:那她教学的底气,特别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让人联想到了,在那枫叶飘落的秋天,一场秋雨沐浴着大地,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本内容是那样的接近。

  这些除了窦老师课前辛勤的备课外,肯定还有许多平日生活中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而窦老师就是这样,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同样的道理,研究教学坚持一天容易,长此以往就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窦老师这种精神,这种永无止境追求教育事业的精神,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百年育人的神圣职业。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7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在教学方面有所钻研,而《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管建刚、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8

  作为老师,不知大家可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辛辛苦苦备好课,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讲得口干舌燥时,学生有时候却是一脸木然。回到办公室,我们也一脸木然了,这年头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 我们老是抱怨学生,有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吗?我们有教学小妙招吗? 李希贵校长说:“现在有些年轻老师确实少了些自己的妙招,也因此少了很多的魅力。一个老师如果什么招数都没有,要下决心练。一点一点积累,一年一年锤炼,不断借鉴一些好的东西,满满就有一身的妙招了。”我实习时的师傅张老师也曾跟我说,课堂教学不要墨守陈规,要好玩、有趣,多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我们也想改进,或许,繁杂的工作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那么,在陈金铭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80个妙招》中,有180个现成的招,都是一线教师探索总结出来的。读完180招,你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班级教学的招。

  在这本书里,涵盖的内容有:方法与习惯、拼音与标点、识字与写字、词语与句子、积累与背诵、阅读与习作、作业与评价。内容丰富,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几乎书本上都有招。 有些招我也尝试过,或者正想尝试,比如:新颖的师生问好、“揭皇榜”、人人都当“背书组长”、“生字早餐”、“我大声、你小声”、“姓名新闻发布会”等等。举些例子:新颖的“师生问好”,班长喊“起立”后,教师吟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生吟出下一句,可以用于复习古诗词与日积月累;或者老师说“同学们真精神”,学生答“老师更精神”等等,是不是让课堂问好更有新意。再如“语言银行”,让记忆插上翅膀,这是激发学生背诵兴趣的。

  还有,用“家长会”做文章,可以和学生一起写邀请函,给图片配解说词,给家长写一封信(家长会上读给家长听,呵呵,估计孩子们肯定会特认真地写)。 有些招看了后印象深刻,只可惜一时用不上,因为今年我教三年级。比如“巧记拼音书写占格规律”:老师将拼音书写的占格规律编入一个小故事中,故事内容大致是拼音王国里的拼音娃娃有统一的住房,那就是四线格。国王规定,为了节约住房,所有的拼音娃娃都住中格。这下那些有头有尾的娃娃们焦急了,怎么办?国王召开紧急会议,重新商定住房法律。经过大臣们的合议,新法律规定如下:探头的住上格和中格,长尾的住中格和下格,没头没尾的住中格。j怎么办呢?哈哈,自己去领住房吧! 路是人走出来的,方法是人想出来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多想、多尝试,学生一定会喜欢上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9

  如果没有儿童就没有了教育。老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说教学的全部意义在于学生。最近我翻阅了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感想颇多。特别是“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这一块内容,我想谈一点体会。

  一、呵护学生心灵

  “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另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小红花,会让另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让另一些学生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蹲下身子,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心灵的守护者。

  二、倾听学生心声

  现今,虽然倾听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人认证证实。但不可否认在小学教育领域,倾听仍然是课堂中的薄弱环节,“要学会倾听”,这句话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但是,当我们做老师的一再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时候,有没有反问自己是否已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如果不注意倾听,久而久之,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在老师的不经意的疏忽中,消失殆尽。教师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助长学生“自我中心”意识的帮凶。

  一位伟人曾说: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套用一句,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型优秀教师。就一定要学会“倾听”。

  三、注重学生收获

  随着认识的深入,老师们早已拒绝“一言堂”、也不会“谈讲色变”了,但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确实难以把握。当我们无法权衡这“讲”与“不讲”的.重心倾向时,丈量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在怎样的比重中,有更多地收获。简单一句话:课堂的成功与否,评价的最基本的准则,应该看学生收获与否。

  每一位教师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形成自己适合当地环境、个人存在的特色。” “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其专业不断提升、不断前进的过程,一定不是狭隘的“应试教育高手”的甬道。”渐渐地,时间已将我推进教学的磨合期,有时方向真的很难把握,经验慢慢成为自己的依靠,但也是我们前进的屏障。但她的许多话刹时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大道。“我是用语文教人”,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真正体现了一种大家的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有的只是一种真正的人气,人文的气息。读完整本书,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当然书还是要好好读,累土成丘,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虽然不可能成为像她这样的优秀语文老师,但至少也要做一个合格的,让孩子喜欢的语文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0

  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语言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感动我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我觉得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看过课堂实录,至今记忆犹新,非常感人,不只是在欣赏她的课和个人的魅力,更多的是成为了她课堂上的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文本,进入了文本所表达的那种感人的氛围中,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今天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窦老师设计的开课经历了9次修改,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就修改9次?是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老窦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1

  冬日的暖阳,总是令人那么舒服。捧着一本书,坐在安静的庭院里,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是那么地惬意。鸟鸣声传来,总让我想起课堂里的孩子。

  近段时间,我反反复复地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大体知道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但这只是一个了解的过程。面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我仿佛是被挡在篱笆外,无法置身与其中。今天,通过阅读《小学语文》中发表的“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稿,我终于能进一步解开心中的疑团了。

  一、不改本质,明确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关系不大的问题上,甚至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出现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的目标,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场。这也是语文课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故我们要把以“教师讲读课文”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常态。这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中提到的如何明确教学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定准教学目标,首先要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教学指导思想落实,确定好语言训练点,争取让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教学目标不多不杂,要有效、系统化。

  二、重视语言积累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在“xx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发言中说到:“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文化价值;二是语文知识、方法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课文实例让学生认识如何遣词造句,学习阅读写作方法;三是语言材料积累,包括生字、词语、句子的积累,通过大量规范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丰富学生词语搭配、词与句组织等语感经验。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价值或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位置应该如何排列?当下阅读课教师往往重视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语文知识和方法的教学,而是忽略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又何曾不是呢?当看到学生的习作时,总是摇头,批评他们语句不通顺,批评他们不爱阅读。但我是否有引导他们积累语言材料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多,语句通顺,究其原因,还不是语言积累少了吗?在低年段教学中,我们会注重识字的积累,这本身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词语积累重视不够,特别是中年段以后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为了应试,我们会让学生反复去听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但他们是否懂得词语的意义呢?

  说起语言积累,我总会想起这两位孩子。四年级上册中的《火烧云》是值得推荐的美文,巧妙地描写出云的变化,将云的形态、变化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一位孩子也被这篇文章影响了。在一次考试中,她模仿这篇例文写出了自己观察的云。另一位孩子也是一位爱阅读的小姑娘。她习作中的语言是那么地优美。从中也可以看出语言积累对她的影响。

  既然有如此典型的例子在,我为何会忘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呢?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重新重视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多读、多背诵,尤其是各种句型的积累。

  看罢,回顾后,方能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还是得时常阅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让小学语文教育之树不长歪。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 篇12

  李吉林老师是我国小学语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情境教学的奠基人与倡导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巧妙的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读了此书,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学到了怎样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力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读了他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师一直行走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设想,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整体的情境教育,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起一个多元的情境教育网络,多年来不辞劳苦在做我们老师思想的点灯人。俗话说: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我真的感到老师是多么的重要,老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

  李吉利老师说:“儿童是我的挚爱,是我心灵的寄托。对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诚相待。”这句话是我们所有老师的心情,是我们共同的想法,李老师走在了时代 的前沿,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构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语文教学要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直以来,我希望在我的教学上,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学生思想的点灯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李老师提出的“利用角色效应,增强主体意识”的基本模式,师生亲和,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丰富宽松自然的环境,这是情境教育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又深受儿童欢迎的崭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课堂上也总是希望能创设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 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总是力不从心了,今后我在教学上更要多学习,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和深入学习,李老师对儿童的“爱”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李吉林教改实验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导童稚,无怨无悔见精神”来称誉李吉林。”

  李老师认为语文课本是“课本课本,上课之本”,展示给师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学起来劲头十足,学得卓有成效,这样的教学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学。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教师都能怀着一颗爱心、执著心探究教学,让祖国的花朵竞相绽放!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05-04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04-09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作文07-25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3篇04-11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精选5篇)01-25

教师随笔小学语文04-02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01-07

小学语文教师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3-20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