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1
一、阅读缘起:
假期悄然而至,匆匆忙忙,一个学期的班主任生涯就这样画上了句号,虽然不圆满,但这句号中蕴含着我成长的每一步,记录着我每一瞬间的感动,铭刻着我与孩子们携手走过的每一个喜怒哀乐。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压力与动力并行,辛苦与感动交织,个中百感交集滋味自己深深体会,但也正是这样,我收获了高于个人幸福的幸福,成长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感谢这四个月的班主任工作,让我遇见了一个未知的自己。
一直在忙于前进,所有的精力都被集中在应对新事物上,有时来不及反思经历过的事情,下一件事就接踵而至了,常常是一件事情没有思考完善就开始行动,没有反思就开始下一项任务。而现在终于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而心中的想法铺天盖地席卷恶来,又都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团乱麻,正在剪不清理还乱之时,我从书架上拿起了早就摆上却一直没有翻阅的这本李镇西先生的著作。
二、初读之感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李老师对于孩子们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不断的审视与自我提升,用真知与真爱对待教育的态度,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精力,坚持不懈的钻研。
拿起这本书的同时我心中也充满了顾虑,李镇西老师带的是初中和高中的班级,做的是初中以及高中的班主任,他的办法对于我所处的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适用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的同时,也放下了我的顾虑,因为纵使教育对象不同,但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却是想通的,于是我便继续读了下去。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为为什么要当班主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师爱之源;以及做教师的四种态度。这其中讲述的是李镇西先生作为班主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解决了作为青年班主任的我心中存留的很多困惑。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童心是师爱之源”中他们浓浓的师生情,泪水、感动跃然纸上;最让我受益的是“做教师的四种态度”;最让我震撼的是“最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好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好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叶。
三、共鸣之处
(一)珍惜不可逆转的每一天,与孩子一起编织故事
初任班主任,说实话,我的内心是没有底气的,不仅是因为经验不足,更是因为我深刻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目前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人生经验不足以支撑起我我来担任这份工作,而我又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缘分是我们连接在一起,可我究竟要在他们的生命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呢?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里,一定充满着许多精彩的故事!美国2009年的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获奖感言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故事”并不是指“事件”或者“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一个比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作为一个高明的编辑,教师必须读懂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那怎么是读懂?懂,就是理解。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孩子的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逆转,教师每一天的生命也都不可重现——教育的严酷与责任都在于此。
(二)换位理解孩子,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
说到这里,我要先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班级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阅读面很宽、动手能力很强,善于思考与解决问题,但是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情绪起伏大,每次伤心的时候就忍不住大声哭,不发一言。这样的情景使我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具体的已经记不清,但我就是感觉我不能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大人们不仅不理解反而会批评,这样想来,还不如什么都不说。所以,在这个小男孩情绪激动地时候我把他带到了班级的储物间里,我摸摸他的头抱抱他轻轻拍他的后背,他哭的更伤心了,我说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孙老师现在不是老师,是你的大朋友,我们在这里说的话我保证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他哭的更凶了,但是他的眼睛一直看着我,这样,他开始一边抽泣一边断断续续的说,我刚才催他做事快一点,在家里的时候他妈妈也总是这样催他,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去快一点了,但还是在催,希望我们给他时间去成长。断断续续的说完这些话之后,他慢慢平静了,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情,我理解你,我们应该给你时间去改正错误,我相信经过努力你一定会做的非常好!他带着眼泪,笑了。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妈妈,让她不要经常催我吗?我说,我会和妈妈好好沟通,你也进步,我们也进步,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用力的点头,还抱了我一下。之后,每当他有一些小想法就会和我分享,我说的话他会记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或许就是这次倾听,让他产生了对我的信任。
其实,没看李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前,我还不明白这个转变是怎么产生的,而今,我懂了其中的原委,不知不觉得我作为班主任的故事就丰富起来了。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引导,而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没让他去发泄、一吐为快,表达出内心中的愤懑、焦虑、困惑、悲伤等情绪,求得心理平衡。
(三)付出真爱与尊重,思考方法与智慧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四)触动心房,产生共鸣: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
“当他们在黑暗中感到阵阵孤寂之时,当他们在日记中发出莫名的长吟之时,当他们在拥挤的人群里感到恐慌时,当来自内部外部的无形压力向他们慢慢逼来之时……您不要再拿一些硬梆梆的正确的框框去套他们,不要幻想只要让他们明辨是非就可万事大吉。”
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内心充满了被理解的感动,几乎要热泪盈眶,如果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有这样一位老师,能够和我进行心灵上的对话,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疑问,多想有个人可以听我说说心中真实的想法,给我一个方向的指引……
我的内心中也曾发出这样的呼喊“可不可以使环境宽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别人有益的人生经验去疏导他们拥塞的心灵,可不可以不把学生们当作一部部受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正在通过他人帮助,更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
这期待是给予我们的师长,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受教育的“机器”,这就是孩子对我们的呼唤。我也经历过“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这个人生阶段。班主任最该想的是什么?应该是--此刻,我的学生在想什么?因此,所谓“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里的“服务”,首先是心灵的服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困惑需要请教生活阅历比他们丰富得多的长者,并获得有效的辅导;他们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苦闷,需要有人倾听;他们也有许多成长的快乐需要更多的人分享……而每天和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理应成为孩子成长的辅导者、倾听者和分享者,理应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五)引以为鉴: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
李镇西先生寥寥数字说中出我的心里话,她说“都说当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来,这个“累”的体现除了工作的繁忙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灵的沉重,而且“心累”胜于“身累”。比起一般的科任教师,班主任的心理负荷要大的多:此,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关键。”
其实我一度想给自己减压,因为心里轻松面对孩子们以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轻松,尝试了几个办法自己去做出改变,但有时也收效甚微。李老师在这里总结的非常到位,他主要说了四点。班主任自己能够尽可能解除的心理重负,就是正确对待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家长的批评和学生的意见。
常说要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是完全正确的;可是教师本身心理素质的自我优化,却还未能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乐观向上,情绪饱满,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正是优良心理品质的体现。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获得彻底的自我解放!法国作家雨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拥有如此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
读后感只选择了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几个部分来写,当然书中还有一些对教师现状的探讨与思考,自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并未写出读后感。
李镇西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2
《我这样做班主任》,书中记录了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镇西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如果说只是当班主任,不难;当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难,但会很累,是我们平时说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着学生早读、出操、卫生等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累身;想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难!需要用心的去付出,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等等,还要有班级管理的技巧、艺术等,累心;但若想要成为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是难上加难,因为他是在真正的从事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
因为平时自己也不是爱读书,爱写点东西的人,文采欠佳,简单谈点在书中给我感触较深的几个地方:
一、平等。这里的平等不仅是指的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生生平等,还包括师生平等。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单就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都是从给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成绩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没有涉及到老师的范围。而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评学生,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并且在《条例》实施不久,李老师便因错批评学生而“犯规”,当天放学后,二话不说,拿起扫把,一个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当看完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如果把这些规定放在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会是什么样子,我马上想到的是教室卫生会被我承包。
二、童心。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之源。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报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正是因为李老师保持着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远的未来班”和“浪漫的高95级一班”。才有了在我看来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境,而他们却真实的发生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
三、态度。做为一名老师,对待教育,我们要以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四种态度:第一种是“应付”的态度。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第二种是“饭碗”的态度。因为做教师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谈不上高尚,但绝对不低下。忠于自己饭碗的老师同样令人尊敬。第三种是“事业”的态度。把教育不仅当饭碗,同时也当做自己的事业,事业意味着研究与创新。第四种是“宗教”的态度,为教育的一切付出,不是来自上级要求,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召唤,基于自己的良知。反思自己,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哪种心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在书中谈及班主任工作,李镇西老师这样写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的权利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是现在班主任老师的真实写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声。
《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是李镇西老师30年班级管理的精华,因为李老师所担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东西与我们小学有着差别,比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所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值得借鉴,如:开展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实用性强。本身我们班就开展着小组竞争,但是却很片面,只是针对学习,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随身带个小相机,原生态的记录下学生真实的生活,留下珍贵的回忆;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做走进学生心灵的朋友。
【我这样做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我应该这样做
3.这样做真好作文
6.这样做不好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