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2022-08-01 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树上的男爵》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1

  《树上的男爵》,仅仅是这五个字,自身就带有一种不羁的、反骨的意味。翻开这本书,确实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贯穿整本小说的,是“我”?的哥哥,柯西莫的故事——从第三者的视角出发,将整一个故事的格局构架起来。给我一种娓娓道来的、似真似假的感觉。

  主角柯西莫出身贵族,他的人生本应该是纵情在上流社会的情欲酒色之中?浸润在权势、金钱中,但是他并没有。他十几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树上,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壮年与老年,他的结局,亦充满了戏剧性。

  在我看来,柯西莫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他同家人不亲近,同爱人相分离,同世人皆格格不入,但是,他做到了自己。生活在树上所折射出来的,是扼住咽喉、失掉自由的现实,柯西莫以自己的行为,成为了真正的“反抗者”。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1984》了,同样是自由被剥夺的情况下,我曾经认为温斯顿·史密斯已经是在悬崖边试探的死刑犯了,直到遇到了《树上的男爵》,柯西莫是真正的反叛者——于家族,于其本身,柯西莫真正踏出了为自由而战的那一步,相比于温斯顿,他是真正的斗争者。而主角在故事里的感情经历,倒像是设定好的轨迹,在某一种程度上昭示着他孤身一人的命运。

  全书中最为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我将尽一切努力以更配得上‘人’这个称号,我将具备他的一切品质”。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我们既然以“人”的身份来到这个世上,我们穷尽一生其实也只是为了做自己。可能这句话有待考究,但是柯西莫做到了,他以他的行动、阅历和他的一生热爱着他所向往的自由,热爱着那些被撕得粉碎的现实。是历经哀痛之后才会铭记的一种感情。

  故事的收尾以“落笔”作为结束,仿佛是给这个漫长的故事做了一个收尾,合上书本脑海里依旧回想着刻在柯西莫墓碑上的话——“柯西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被现实束缚着的自由,最后升入天空,在那里无限发散。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2

  读卡尔维诺的书,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我想阅读这本《树上的男爵》,是因为王小波是这位最富有创作才能,最有趣的意大利著名寓言式作家的忠实粉丝,又盛誉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为完美作品。究竟这本书吸引人的魅力在何处?

  《树上的男爵》为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与《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卡尔维诺说,他想使它们成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的三部曲。而《树上的男爵》的故事中就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就是通过个人的自主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简单来说,就是人如何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故事中的主人公,柯希莫男爵,从十二岁跳到树上到六十五岁双脚从未接触过地面哪怕一步,他一辈子生活在树上,捕猎、阅读、恋爱、与人们交往、击退强盗和野狼的袭击等等,甚至组织领导革命。“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卡尔维诺笔下的柯希莫男爵就是这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疏离人群并不意味着避世隐居式的生活,而男爵跳到树上之后,反而能够让自己与更多的人交往,获得更广阔的天地。离得太近,往往让我们无法看清现实。男爵选择自己的方式过一生,坚持自己独特的理想个性,即使地下的人们难以理解这些古怪的行为,包括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是选择下树,而是消失在越来越高的天空之上。

  “许多年来,我为一些连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树上。”这就是男爵一生的执着与荣耀。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3

  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在一堂策划课后从老师的分享中,认识了《树上的男爵》这本小说,捧起它读了几页,跟着主人公在他的树栖生活中驰骋翱翔,这是一个难得的精神享受。书是我们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每次从书中,回到现实的世界,都有些依依不舍。每个人都崇尚有意义的生活,如果感觉不到意义,行动起来必然会缺乏动力。在读完《树上的男爵》之后又一次验证了这一切。

  当读完此书且对这位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陌生的我来说,卡尔维诺将我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里,我认识一位在封建时代为了梦想所探寻,却又孤独至终的男爵——柯西莫。

  话还得从头说起。

  12岁的柯西莫,还是一个小男孩,因拒绝吃午餐桌上的蜗牛,逃离父母责罚,便爬上花园里的圣栎树,从此,也便离开了那个世袭贵族的家庭,开始了他的树上生涯,终其一生再也没有下来。

  也许,有些人会误认为,柯西莫只是胆小,害怕再回到地面后父母的严厉惩罚,也有些人会认为,他只是一时的孩子气,等顽固与倔强的小脾气消散之后,便会下树。而我,却不然。我想,在他内心,或许早已经想离开这个充满枷锁的世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带着种种好奇与疑问,让我对他的树上生涯越来越感兴趣,我想知道他在树上怎么生活?我更想知道,他是否真的能说到做到,再也不会下树?

  在小说里,他的树上世界并不是多么的艰难,我们看不到男爵生活在树上的痛苦,男爵在接受了地面上的弟弟偷偷带给他的树上生活必备的最初物件之后,就学会了在树上生存下去的一切本领。行走、跳跃、读书、学习礼仪、饮食等等一切他都活的得心应手。

  他是一个天才,在政治、农田、水利、森林、狩猎都是高手,他以打猎和钓鱼为生,在树枝间往水塘里撒下钩就坐收鳝鱼和鳟鱼,并以自己的渔猎所得与地上交换自己无法制造的东西。他发挥着他的天赋,为人们服务,人们开始感谢他,接受他,并敬重他,最终获得爱戴。

  男爵柯西莫在树上世界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没有超出我们所能想象到在树上应有的一些常规,同时,这个世界又完完全全遵循着树上的生活所应该有的可信的逻辑。男爵尝试着树上一切可能的生活,建立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王国,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

  尽管柯西莫生活在树上,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孤独隐者。相反,他有着他自己的想法,与人交流却不与人亲近,他是一个积极的人。他丝毫不抗拒同他人的交涉,他同农民工人劳动者、同落难贵族、同强盗小偷、同革命思想者做各种的交涉。他在树顶参加姐姐的婚礼,在妈妈临终之际从窗外用鱼叉取了一片橘子递到她的手里。他与邻居高贵而专制的女子薇莪拉在树上轰轰烈烈地恋爱,并为她的负气离去痛不欲生。他善于利用各种人际,为自己在树上争取更加便利的生活,他还努力为森林、平民、革命、国家奉献自己。

  如此看来,男爵柯西莫的树上生活还真是多姿多彩。也许就是因为他离开了尘世,似乎才对尘世产生更大的热情和更执著的关怀,于是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地面上的生活积极参与。他说:“谁想看清尘世,谁就应当同他保持必要的距离”。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4

  《树上的男爵》讲的是一个名叫柯希莫的男孩,生活在贵族的家庭,在十二岁时离家出走,并且一辈子没有回到过地面,在他父亲死后,他继承了爵位,故题目为《树上的男爵》。

  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显见的原因是对他父亲专制的顶撞,但故事的叙述者,他的弟弟写道:“我哥哥表现出的拗劲头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应该说这更深厚的东西是小说最最核心的精神。

  有趣的是,虽说是离家出走,但他其实从未中断过与家人的联系。他弟弟自不必说,经常跟他在树上玩耍。他的母亲,也很快就接受了这样一位古怪的儿子,常常用望远镜看他,并摇摇彩旗互通消息。只有他的父亲,始终板着面孔,在外人面前深以他为羞耻,但他最终还是把他的爵位和宝剑交给了儿子,这象征着最终的承认。

  他虽说一直生活在树上,但他并没有变成野人,有着文明人的行为规范,例如他专门在树上找了一处作为厕所,也受着程度高的教育,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甚至还与狄德罗等人有书信往来。叙述者有这样一句话:“我自始到终都清楚他的位置,在这里,在我们这一边。”我在读时琢磨不出,“我们”指的是什么,直到柯希莫在接受爵位时所作的承诺:“我将尽一切努力以配得上人这个称号,我将具备他的一切品质。”我才明白“我们”指的就是人。

  尽管他一直住在树上,但他也没成为一名隐士。他经常帮助当地人,甚至领导过众人对抗火灾和野狼,他也加入我种各样的工会。并且正由于他一直待在树上,他逐渐对树木乃至自然有了感情,诚如叙述者所言:“他那时爱邻人爱自然也爱自己。”

  总之,他离家出走并住在树上的原因并不是逃避,他没有逃避家庭,没有逃避文明,没有逃避社会。那么他做这一切的目的究竟何在呢?伏尔泰在书中也问过柯希莫的弟弟同样的问题,回答是:“我哥哥认为,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当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我相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答案,但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句漂亮话,因为柯希莫对所谓“尘世”的态度并非是研究的,而是积极参预。

  故事里,柯希莫写了本书,作者创立了在树顶上的完善国家,说服全人类在那里定居并且生活得幸福,他自己却走下树,生活在已经荒芜的大地上。这一段告诉我们,柯希莫确实试图在与尘世保持距离,那么保持距离又是为了什么呢?

  故事中有一个律师骑士的人物形象很特殊,他一方面是男爵一家的管家,管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他有着鲜为人知的养蜂的地方,这与管家的身份没有任何联系。叙述者评论柯希莫与律师骑士的关系时写道:“他总是跟在律师骑士的古怪形象之后,留心观察一种可以把自己的命运同其它人的命运分隔开来,并且成功地变成与众不现的人的方法。”一句话,做自己,我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那深厚的东西”。

  《树上的男爵》是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两部也同这一篇一样,有一些超现实的气氛和元素。卡尔维诺曾收集、整理并出版了〈意大利童话〉,这就让人怀疑《我们的祖先》是对这些童话的一种仿写,因为二者确实有很多共同点。但有评论认为,虽然名为《我们的祖先》,但作者描写的却是现代人的生活,确实,本篇《树上的男爵》所传达的“做自己”的精神,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童话的仿写。

  最后让我们看看柯希莫的离去:在他弥留之际,一个载人的热气球从树上飞过,柯希莫一跃而起,就像年轻进一样,抓住了绳索,踩在锚上,消失在大海那边。

  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讲到文学的一大要素便是“轻”。我认为,柯希莫在临死前那轻盈的一跃,很好地诠释了“轻”的含义。

  这样的离去方式,使得他的墓碑也与从不同:“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5

  4月的天,寒意未去。每天的枯燥生活让我烦闷,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了一段读书旅程。读完《树上的男爵》后,我感慨万分,枯燥的生活变有趣了。

  《树上的男爵》的作者是伊塔洛。卡尔维诺。他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树上的男的》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树上的男爵》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条道路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平时枯燥无味的网课变得有趣,让迷茫无方向的我遇到了一道曙光,重新振奋起来。

  《树上的男爵》主要讲的是柯希莫成长在一个典型的老式家庭之中,父亲是伯爵,母亲是将军,父母对儿女严加管教的同时缺少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柯希莫逐渐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因反对姐姐对动物的残害而拒食锅牛的柯希莫被父亲怒斥,从而爬上了树开始了远离和对原始生命野性的回归,村希莫爬上树后,与自然界的生物建立了一种迥异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无系。

  《树上的男爵》既给了我乐趣,也给了我启迪。所谓书中有乐,乐中有学。从书中,十二岁的柯希莫,因忍受不了姐姐做的蜗牛餐,愤然离家住在树上。从中可见柯希莫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富有同情心、尊重生命的人。这使我非常惭愧,每次在户外,看到一些小生物,比如蜗牛、妈蚁,我都会把它们抓进一个小瓶子里,然后将它们放在阳光下暴晒,把它们淹在水里。一个个小生命就在我的“待遇”下“牺牲”了。现在,我应好好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尊重那一个个不凡的生命。从书中,柯希莫的父母对儿女严加管教的同时缺少关爱,从中可见柯希莫的生活缺少温暖,令我不免产生了一种怜惜之情。也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在家中,我的父母在我做错事时加以管教,在我生病、先落、迷茫时给了我温暖,给予我关爱。在我的生活中,既有严厉又有关爱,让骄傲的我有了警醒,失落时有了奋斗的信心。让我不走歧路。在反对姐姐对动物的残害而拒食蜗牛的柯希莫被父亲怒斥,从而爬上了树和动物生活可现他倔强、勇敢、爱护动物。这种品质令我赞赏。

  渐渐地,《树上的男爵》之旅已接近了尾声。合上书,各种思想涌上了我的心绪。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迈上了一步阶梯。从中我明白要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我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现在网课对我来说已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充满新鲜、乐趣。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6

  柯希莫,树上的男爵,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一辈子在树上生活是怎样的,如一个原始人一般,远离人世,追求完整的自我。但在《树上的男爵》中实现了,柯希莫始终贯彻着他的信念--从此不再下树。

  伊塔洛·卡尔维诺,塑造了这么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物,柯希莫与家里人发生冲突,毅然决然地选择到树上生活,不再下树。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荒唐的事,但他坚持着,在树上过着日常生活,一切有条不紊,他在树上打猎,摘果子,也在树上同他人交谈,恋爱,最后到了临死之际,跳上热气球,消失在了人世。

  读到最后,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敢作敢当、坚定执着的人。在树上,他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得到了不受社会推残的人生。他虽然不再下到地面,但还是始终关心着地上的点点滴滴。面临战争,他时时牵挂着家乡的情况。

  柯希莫的父亲是个男爵,母亲是个将军。他的父亲总希望着他好好学习点知识,然后继承他的位置,也正是因为如此,柯希莫才讨厌这样虚伪的生活,他的父亲考虑的只是家族、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的争吵和联合。但柯希莫追求的生活,是自然,不受束缚,悠闲自得的人生。

  这本书的背后,是作者的思考。当时在20世纪50年代,作者的国家意大利,新的希望与疼痛苦交织着,他在寻找个人良知与历史进程之间的正确关系。于是他塑造了树上的男爵这么一个形象,体现了他既希望追求自由人格,又想为众人谋利益的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拥有男爵的这些信念?即使我们不能通过上树生活的方式来追求自由,但我们也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因社会世俗而堕落。我们也能像男爵那样坚定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而我们同时也应为社会作出奉献,毕竟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

  《树上的男爵》通过描写一个奇妙的人生,彰显了主人公追求自由,坚定执着,关心社会的信念,我们也应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7

  树上的男爵,有一个朋友说,原来看了一个齐天大圣的小说。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同时在时间轴上,体现了通过对个人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从而达到非个人主义完整道路的主题。小说思维活跃、思想深刻,深刻的刻画了现实的种种弊端,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树上的男爵,在我读起来,阅读感受不算最好的。或许跟翻译有关系,也或者跟作者本身的风格有关系,最可能的还是自己的功力不够罢。不过,好在这本书还是很有些意思的,就像书名一样,时时透着一份荒诞,而荒诞的背后又隐隐透着一丝悲凉。

  一个有着显赫身世的少年,抛弃了自己的家族,在树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他就是那个独特的存在。他从来没有过伙伴,除了那只只能在地上帮助他打猎的短脚猎犬。他帮助过许多人,但只是在帮助他们。他在树上学习,甚至成为了一个哲学家。他在树上演讲,成为了意见领袖。他在树上恋爱,但是最终没有完满的结局。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并不想让主人公与这个世界割裂。主人公并不是一个主动脱离世界的人,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对世界有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视角不同,这个世界也就不一样了,更何况树上的世界仿佛是一个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的国度,它没有阶级的差别,没有身份的尊卑,也正是因为如此,主人公才与更多的人产生了联系,才知道了许多人不知道的消息,做成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正像百度百科里说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决定和努力,来达到非个人主义的主题。小说从头到尾,看似是主人公一个人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在不断寻找他期望的认同的过程,他找共事的伙伴,找思想上的同路者,找恋爱的对象,可是所有的人又都不像他只在树上生活。树上和地下,永远是不可抹平的差距,主人公再如何努力,最终还是无法跨越上与下的距离。虽然他不愿意承认,但是从他决定在树上生活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为了一个不同世界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经营自己的世界,终究还是与这个世界无法融合。当他老了,也无法回到曾经的地面,随气球飞走了。

  或许,当他爬上树的那一刻起,这个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平面展开的世界,突然立体了起来。在上面可以看见别人看不到风景,也可以看见平时看不见的秘密,也可以看不见不一样的人心。正是这一点点不一样,让这个世界因为主人公在它的上面又叠加了一个世界,所以这个世界就和原来的世界,不一样了。我们或许无法想象,如果主人公没在树上,这个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或许,我们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少了一个你,这个世界会不会不一样。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8

  树上的男爵是一本有趣甚至离奇的书,也是因此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柯西莫的小男孩,从12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树上,因为他的家庭,封建,严肃而死板,更有个喜欢烹饪各种奇葩食物的姐姐,他不肯吃她做的蜗牛头,便穿好礼服,拿着长剑,上了树,便再也没有下来,这是他独特的抗争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他会面临更多的未知,

  父亲一直无法接受这样的他,一开始想着他只是赌气会回来,但是后来明白他不会下来了,便视他为耻辱,甚至,都不愿提起他,最后,当人们都对他交口称赞时,父亲问他,你明白自己的身份吗?他说:“明白,作为一个男爵的品质,无论在地上还是树上他都满足”,父亲便接受了,并将自己的长剑赠予他。

  他结识了作恶多端却嗜书如命的强盗,发现了自己懦弱叔叔的秘密,帮助穷人获得食物,他被伏尔泰视为在树上生活的哲学家,与百科全书的作者狄德罗通信,他组织人们保护森林,当狼群侵袭村庄时,他独自猎杀狼群,解决了大家的隐患,他帮军队放哨并出谋划策,他见过拿破仑并与他谈话,甚至他的爱情,也是在树上完成,他做过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是杰出人士。

  因为他学识渊博,并且乐于奉献,总是将自己好的主意贡献给别人,并且认为,不要刻意去指挥,别人接受他贡献的好的主意,便是指挥,他在树上,生活很匮乏,就想远古时期,自己打猎。自给自足,但是你又会觉得他有宝藏,十分慷慨,对于爱情,他爱她,却也有自我,爱人要他嫉妒,因为她认为爱就是绝对的奉献,放弃自己,而他回道:如果不能充满力量的保持自我,是不可能有爱情的,好的感情是是促进成长,给你力量,快乐的,如果一直不快乐,也许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感情了。

  一直到死,他都生活在树上,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谁想看清尘世,就应同它保持必要的距离,我的理解是。一种旁观者思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对于自己,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旁观者,或许有的问题就没那么难以承受了,还有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看问题,视角也会不一样,选择站在高处,就是为了看得更清楚。关于疏离,孤独,责任,爱情,坚守,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才能不断完善甚至超越自我。

  想知道他在树上怎么生活的吗?看完欢迎来与我交流。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9

  断断续续在看《树上的男爵》,感觉似乎以前从来没看过,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种感觉很好,美好的新鲜体验。从前那遍阅读,几乎没有一点印象,并未留下任何记忆和感受,但这次看却觉得,书中很多地方写得充满想象力,浪漫又丰富,让人难忘。

  比如书中对翁布罗萨茂密森林的描写,各种树木的细致刻画,仿佛每种树即是一个人,有它自己的性格和风华,柯西莫生活期间必然会熟悉和爱上他们,书中说这是一种友情;还有男爵的贵族邻居——翁达利瓦家的花园,是个集世上一切奇珍异卉的园林,有一种潮湿的神秘感,尤其从遥远的东方和热带移植过来的树木,让这个植物园有了异域风情,契合了小说的奇幻感,也是卡尔维诺童年生活的反映。

  卡尔维诺的父亲是意大利圣莱莫人,一个出色的园艺师、农学家;母亲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全家人在圣莱莫生活的那幢别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试验站,又是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卡尔维诺自幼生长其间,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所以柯西莫得以在树上生活,一切森林生活的细节描写,都因为他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得以建立和完善。

  其中两个人的故事,让人觉得残忍而悲伤。一个是大盗贾恩·德依·布鲁基,自从他爱上读书后,荒废了很有前途的强盗生涯而被捕,在监狱里还一直惦记着没读完的一本小说,于是每天在提审之前或之后,他都双手抓住铁窗,听柯西莫给他念书。行刑前当绞索套上脖子时,他问柯西莫小说主人公的下场,“把这样的结局告诉你,我很难过,贾恩。”柯西莫回答,“乔纳丹最后被吊死了。” “谢谢。我也是这样!永别了!”他自己踢开梯子,绳子被勒紧了(12节);

  另一个是律师骑士勾结土耳其海盗背叛国家,临死前还喊着“扎伊拉-----扎伊拉------”,可能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他驾着小船要去找她,遇到以为被他出卖的土耳其海盗。深夜的海上,月光银亮,照在墨色的海面上,律师骑士的头像一个带尾巴的浮标,起伏不定。那朝上翻着的脸,仍旧带着平素惊恐不安的神情(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嘴是张开着的,胡须以下的部分全都浸在水里看不见。他漂着,荡着,他那双瞪大的眼睛朝上望着,好像什么也没看见。当短腿狗佳佳把他推到船舷边,这时才看清没有衣领,没有躯体,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头颅——埃内阿· 西尔维奥·卡雷加被突厥弯刀砍下的头(15节)。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10

  断断续续在看《树上的男爵》,感觉似乎以前从来没看过,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种感觉很好,美好的新鲜体验。从前那遍阅读,几乎没有一点印象,并未留下任何记忆和感受,但这次看却觉得,书中很多地方写得充满想象力,浪漫又丰富,让人难忘。

  比如书中对翁布罗萨茂密森林的描写,各种树木的细致刻画,仿佛每种树即是一个人,有它自己的性格和风华,柯西莫生活期间必然会熟悉和爱上他们,书中说这是一种友情;还有男爵的贵族邻居——翁达利瓦家的花园,是个集世上一切奇珍异卉的园林,有一种潮湿的神秘感,尤其从遥远的东方和热带移植过来的树木,让这个植物园有了异域风情,契合了小说的奇幻感,也是卡尔维诺童年生活的反映。

  卡尔维诺的父亲是意大利圣莱莫人,一个出色的园艺师、农学家;母亲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全家人在圣莱莫生活的那幢别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试验站,又是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卡尔维诺自幼生长其间,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所以柯西莫得以在树上生活,一切森林生活的细节描写,都因为他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得以建立和完善。

  其中一个故事,让人觉得残忍而悲伤。大盗贾恩·德依·布鲁基,自从他爱上读书后,荒废了很有前途的强盗生涯而被捕,在监狱里还一直惦记着没读完的一本小说,于是每天在提审之前或之后,他都双手抓住铁窗,听柯西莫给他念书。行刑前当绞索套上脖子时,他问柯西莫小说主人公的下场,“把这样的结局告诉你,我很难过,贾恩。”柯西莫回答,“乔纳丹最后被吊死了。”“谢谢。我也是这样!永别了!”他自己踢开梯子,绳子被勒紧了。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11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诺卡尔维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三部曲:《不存在的骑士》写争取生存,《分成两半的子爵》写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中描绘出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三部曲通过三个故事讲述了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

  去年春节的时候何凯文老师在QQ空间推荐了一个书单,照单在当当搜索,买了十几本书,欧洲作家的居多,收到书的那天,我师傅见到说,买这么多真浪费,这辈子你都读不完,我心里暗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忙碌的状态中、似乎没有时间读那么多书,在乎外在的很多东西,却很少抽出时间留给自己。

  所以,决定把读书的时间抢回来,刚开始不习惯,看会书就得上网浏览网页、看些吸引眼球的新闻、和QQ好友聊上那么几句,总不得宁静,直到打开伊塔诺卡尔维诺的三部曲,被他天马行空中故事中折射出来的理念所吸引,自此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一会书,现在回过头,那被我师傅认为我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书,都读完了,又买了比那更多的书。如今,工作依然比原来更忙,却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看看书,只是少了些活动、多了些拒绝,才享受这怡然自得的书中乐趣,喜欢和书友们一起的畅谈,督促自己能够从中进行更多的思考。

  《树上的男爵》,以一个八岁的孩子皮亚乔为线索,以第一人叙述他哥哥柯西莫爵士在树上生活一生的故事,主人公柯西莫出身贵族家庭,父亲保守、专制和不公平,为了更高的职务不惜一切代价,母亲是一个将军的女儿、喜欢军事化的事务,有一个能用各种小动物做出各种奇异晚餐的奇怪姐姐,一个给兄弟两人上课的保守神父,还有一个居心叵测的叔叔(同父异母生的)。

  有一天,魔鬼姐姐用砍了头的蜗牛做了晚餐,非常恶心,而作为全文线索的“我”(皮亚乔)却未能反抗,在父亲的命令下,忍气吞声的吃下了,柯西莫却拒绝吃并叛逆的爬上了树,从此在树上度过了他的一生,在家族死对头的隔壁花园里遇到了自己的初恋薇莪拉,被她捉弄、体会最初的爱情;和贫民窑里的小偷孩子们一起经历波折的逃离、组建水利设施、组建联防队,从此完全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了树上,不再踏上地面,读书、发表文章、涉猎政治、为当地的人们造福、帮扶穷人,在一片连绵不断的树的海洋里随意穿梭,之死他也没有走下树,而是一个热气球把他带到了大海,让他消失在茫茫大海里。

  读完这本书,感触最深的便是你有没有胆量勇敢地走出属于你的第一步,便坚持终生、从不妥协?柯西莫的故事似乎在说:我们只需要一抬腿,便可逃离琐碎、平庸的世界,去创造另外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可我们无法舍弃脚踏实地的安全感,海阔天空的自由由于无法预知的艰难险阻成为我们难堪的重负。结合我们现实的生活,各种无形的外在力量的冲击,是否左右了你自己内心的选择?是否在阻挡你内心里向往的目标和前进的道路?你是否一直在妥协退让、而不敢去追寻更高更纯更远大的理想?你是否为了某些理想而放弃自己所有用的所有?你是皮亚乔?还是柯西莫?

  读完书,你会陷入一种冲突中,在现实或者不现实的方面进行一些思考,寻找自己从小到大内心追求的真谛,在这特色的环境下,是否太过变通?还是太过执着迂腐?你是那个你想成长为的你最喜欢的自己吗?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 篇12

  第一次见到作家卡尔维诺的名字,是在一篇罗列“文学败类”的文章上。但凡“文学败类”,不外乎是无视糟糕至极的家境,义无反顾地将灵魂奉献给文学女神;抑或有对职业严肃高贵的父母,而自己非要奔跑在文学这条对成为社会栋梁全无助益的道路上。前者譬如马尔克斯,后者譬如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的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大概文学面对自然科学时总会有些底气不足,“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他少年时梦想成为戏剧家,念大学时不得已选了农艺系,最终从文学院毕业。而卡尔维诺也不像其他作家那样对植物一笔带过,他总要认认真真地写上学名,恨不得连拉丁文名一起写上,也不知是对父母职业的讽刺还是致敬。

  合上《树上的男爵》的书页后,我开始想象作者的构思过程。他的头脑里出现了一个形象:一个攀爬在一棵树上的少年。他爬,会发生什么呢?是不断地攀爬然后走进另一个世界,还是在攀爬中遇见奇妙的人?他爬,然后习得新技能,每天在枝干纵横交错的树木间跳来跳去,在属于家族的森林中漫游,甚至拒绝下地,在树上度过一生。这应该是一个人从人际关系、社会、政治中逃离的故事吗?不,那未免太过肤浅。他不该是个厌世者。事实上,人们将因他的机敏、热忱和组织能力而敬爱他。他将投身于那个时代的运动,用他的权力和威信,全面积极地参与生活。但他会笃信: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真正与他们在一起。于是他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坚持这种古怪的离群索居。他叫柯希莫。

  为了让主角长期生活在树上有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他得有一群并不恶毒,却专横而不近人情的亲戚,上树就成为青春期的倔强反抗。他还得有一个理解他的家人,为他提供外界讯息和生活必需品,于是稳重又通情达理的弟弟承担了这个角色,即本书的叙述者。而在那片植物繁茂的故事发生之地,树木随着剧情需要可以遍布整个翁布罗萨,甚至一直长到码头上的树木,大大拓宽了柯希莫的生存空间。

  他会遇见一群被流放到树上的旧贵族。他们看似亲密无间,实则不过是被命运驱赶到同一条路上。等到贵族们的人生有了拐弯的可能,他们便急不可耐地回归大地。唯有柯希莫,出于诗人和探险家的志趣,当不存在任何外部理由时他仍然留在树上。如同《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宁愿与船一同被毁灭也决不上岸。

  全书的结尾在我眼里也是相当高明的。柯希莫在垂垂老矣之年,倚在树顶,用与年轻时别无二致的矫健身手拽住了一只路过的热气球,在朋友们的惊呼声中离开了他们的视线,在气球着陆前消失了。这是他的墓志铭一生活在树上一始终热爱大地一最后升入天空。作者并没有暗示柯希莫有生之年还有开始新生活的可能性,但也许是因为他近乎传奇的一生带给我的幻想,我无端地回忆起《基督山伯爵》的尾声:主人公与爱人驾船远航,只余天际一朵白浪,可他的朋友并不为分别感到遗憾。因为正如伯爵说过的那样,人生最重要的,不过是“等待”和“希望”!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相关文章:

读《树上的男爵》有感4篇04-12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03-18

《树上的男爵》读书笔记10-29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950字10-14

读《生活在树上》有感04-11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通用11篇)07-20

树上的男爵读后感(通用10篇)07-16

树上的男爵节选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7-29

读苹果树上的外婆有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