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大雨如注》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大雨如注》有感 篇1
最近,我读了《大雨如注》这篇文章,颇有感触。
《大雨如注》是一篇小说,是著名作家毕飞宇继《推拿》获矛盾文学奖之后又一篇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故事很简单:描写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大姚夫妇努力想把女儿姚子涵培养成超越家庭现有地位的“上等人”,为此,他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思,女儿也算争气,既是大姚夫妇的骄傲,也是学校师生的“偶像”。一切本该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却在大姚雇了美国少女米歇尔做女儿的口语家教后,出现了逆转……
这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教育的主阵地是我们学校,但学校并不是唯一的教育阵地,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在家里,父母亲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都会被孩子模仿,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家庭又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所以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社会这个大舞台,是孩子成长的又一个重要阵地。一个孩子的成长进步,虽然学校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大雨如注》这篇小说作者回避了我们习惯的'学校教育,而是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上。
对于更为纷繁复杂的社会,毕飞宇没有正面阐述,而是通过点滴的细节和诸多隐喻,完成了对社会的反思,用大姚的父亲老姚对儿子的教育道尽了这个时代的病症:“挣来的钱都是小钱,等来的才是大家伙,靠流汗去挣钱,是天下最愚蠢的办法——有几个有钱人是流汗的?”这是大姚老爸的理论,看似荒诞不经,但对照当下的社会,却是那样的准确和锋利。
《大雨如注》这篇小说,作者用一个家庭的教育故事来反映整个社会的教育现状,把当下社会教育存在的弊端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深思,更是给我们一线教师上了深刻的一课。
读《大雨如注》有感 篇2
读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大雨如注》让我想起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渴睡》。《大雨如注》中的姚子涵最终生病,只会讲英语,这不是一种人物的主观选择。《渴睡》中的小保姆瓦尔卡是个十三岁的姑娘,她最终掐死了摇篮中的孩子,这也不是她依靠理智做出的选择。契诃夫比毕飞宇更直接更简约,瓦尔卡不得不睡觉,生理到达极限后发生的一切已没有悬念。毕飞宇借助一场大雨,让姚子涵生病,最后这女孩满口英语。这两篇小说,不设置悬念,直奔结局,但结局令人意外,余音绕梁三日,回头细想合情合理。
比较这两篇小说,契诃夫的《渴睡》中还有贯穿其内的冲突,毕飞宇的《大雨如注》则在淡化冲突。这点《大雨如注》比《渴睡》高明,毕飞宇行文更低能耗。瓦尔卡要睡觉,可是那个孩子让她睡不成觉;姚子涵对各种学习根本没有抗拒之心,而是苦在心里,乐在外在的赞赏和成就感中。《大雨如注》中的姚子涵和她的父亲,同心共志,没有矛盾,可最后芝麻捡到了,西瓜丢了,她不会母语了———这篇小说的冲突在最后才显现。契诃夫和毕飞宇潜入人的下意识,写到了人本身无法自知自明的那些奥秘与困惑。前者是反抗,后者极端顺服。
【读《大雨如注》有感】相关文章:
大雨如注成语解释06-22
读匆匆有感_读简爱有感10-18
《大雨如注(节选)》阅读题及答案06-13
读窃读记有感06-13
教师读论语读有感03-28
读【窃读记】有感09-22
读《詹天佑读》有感09-22
读窃读记有感12-31
读窃读记有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