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2022-06-26 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1

  那不勒斯四部曲,刚看完,挺好,因为看了一点HBO的电视剧,看书的时候带入感很强。利拉真是一位充满魔力,让人移不开眼睛的生动人物,看到某些情节,不由的跟埃莱娜一样遐想,换作是我,我会作何反应?有这样的一位童年伙伴,想不跟她成为好朋友都难吧?就像埃莱娜也是不由自主的被吸引。

  童年到花样少年,所有经历,理想,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比我小时候感受更深刻。我那个时候也就顾着能多出去跟小伙伴玩,多吃到零食,对本村,本镇,外面的世界没有一点想法。利拉和埃莱娜从读书开始走向不同的人生,利拉早早的结婚了,新郎又是那么让人骄傲,而埃莱娜还在读书,婚礼上描写的她母亲的内心独白,我想我妈也经常如此表现,说念了这么多年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出来,成家立业,让他们早些卸下负担。我肯定没有埃莱娜努力刻苦,她很优秀,虽然经常迷失自己,虽然老是感到被利拉压着,但她真的很优秀,她将会变得不一样,她将会知道自己要干嘛,她很清楚她以后的道路,祝福她。也祝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利拉幸福!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2

  这几天马不停蹄的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看的时候很想知道女主角之一莉拉会发生什么,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就忍不住的想看完,最后看到她的婚礼嘎然而止了,马上去翻开第二本继续,一看目录手机ip7屏幕一千三百多页,绝望。因为我的眼睛受不了了。

  在看完后的这段时间里,我想起了13年前初中的一个数学老师,他是跟我同一个大村的老师。我从小生活的环境真的跟书里那不勒斯很像,没人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各方面都很像除了没有暴力,没有那种每家每户对暴力的习以为常。我小时候算数很好,很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就被要求表演一个算数,没上学前跟着外公挑着担子到处去卖西瓜不带计算器就带上我算钱,小学每周三最后一节思考课是做数学竞赛题,我都是第一个做好放学回家,印象很深刻的有一次回家路上我们的班长问我是怎么解的,这个班长我后来在高中的时候又见到他了。身处那时候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几年想来我从小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毫无资源可言的。从来没有做过寒暑假作业,也没有提醒我该做作业,回家让我妈听写我妈从来都是让我抄上去的,直到现在我都没有那种压迫感,想不起任何因为学业压力而不开心的画面。小学升学考试的时候我得了三个优,分数也很好,可以去县的最好的初中上学,但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去,我爸妈没有这个意识,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村子里那些比我大的人都是镇上的中学上的,我也就应该去那里,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我们那时候唯一去最好的中学上学了,他爸爸是我们那时候唯一有点文化的家长代表,就是那个班长,后来他被保送到最好的高中,我在那里再次遇见他。

  我浑浑噩噩的去上初中,觉得上完就三年就好了,因为我们村里那些姐姐就是啊,毕业了就在家或者出去打工了,初中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整天一大帮人骑自行车出去玩,周末一家家酒喝过来,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能想起我在这家喝过酒,我在这家喝过酒,我在这家也喝过。我对初中最多的印象就是一大帮人骑着自行车带着人去同学家一家家玩过来。现在我跟那些伙伴都不在联系了,高中后大家就没什么机会在一起出去玩了。这个初中数学吴老师,一入学他就很快的找到了我,并且时不时的提醒我,告诉我全村没有一个人读书,这是不对的,你要读书,就像书中奥利维耶罗老师对莱娜说的那样,并且时不时去她家里不停的跟他们说女孩子读书并不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这个老师也去我家里,可能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村的,他有必要稍微照顾我一下,另一方面他确实喜欢我这个学生,虽然我一直都不是个好学生。有时候我能听话一点,跟着那些好学生混,初二快结束的时候,我跟老慧,海花爬了一天一起去很高很远的山上的庙里拜佛,希望大家能考上重点高中。我有时候好有时候坏,被这个老师说的时候我会跟好学生一起,过后又会忘掉跟着大家一起出去喝酒玩儿。那时候我才上初中,就有亲戚不停的跟我爸说给女孩子上学(其实是指我)是浪费我的时间浪费我爸的钱了。初三一个周日的下午,那时候黑板上写着距离中考还有20天左右,我不是很敏感,我那时候根本意识不到重要性,这个老师喝酒了,把我叫到花坛,他倚着摩托车,教学楼走廊上有好多人都看着我们,他就借着酒劲骂我,问我怎么回事,说到激动的时候还动手打我耳光,我觉得好丢脸,让我答应他最后几天再好好学学,我答应了,后来我考了第二名去了高中。

  我也只上到本科,而且成绩不好,我以前没觉得,现在年龄越大越觉得很不容易,除非你上了个清北,觉得上学没用在我们那里根深蒂固了,比我小的这一代也没有人在上学了,基本上初中中专就出去打工了。我没有要批判任何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更何况那些人现在都比我有钱,希望没有有任何高高在上的语气在谈论我的家乡,或者说全部人。毕竟那时候我们才15岁左右,我们不懂得,即使我们有人懂得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做那时候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我们父母长辈有很大生计压力,身边还有很多无形的压力,我非常能理解他们大家。我很感谢这位老师,并且这种感激之情随着年龄越来越深,初中毕业后我就没有再见到,也没有联系过他,后来我回过一次初中学校,他被调到别的学校了。看完这本书的几天里,特别是今天我很想告诉他,我很感谢他,谢谢他那时候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我问了一圈人问到了号码,在今天下午对他说了谢谢。他跟我说,他只是说了一些他那时候应该说的话该做的事情,不管是出于同村人还是处于作为教师的责任,他有这个义务。可能他对很多学生说过,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我来说,很有意义。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3

  《我的天才女友》,乍一看这题目,感觉书中内容好像是写男女之间的纠缠,其实不然,文章写的是两个女生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友谊。读来特有同感,主人公有的情绪,受到朋友莉拉的影响,好像儿时的我也有。那时的我也是在无意识的模仿朋友的行为:走路的姿态啦,大笑时的面部表情啦,说话的语气啦等等。互为好朋友的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个人觉得最主要她们的初衷是一样的,那就是摆脱她们自己存在的世界:肮脏、暴力、低俗的环境。其次,自己缺少的才是自己最羡慕的,莉拉羡慕作者的“好、正派”而作者却又羡慕莉拉的“坏和随心所欲”。

  读书时遇到能够引起共鸣的部分,才会记忆格外深刻。这本书中的共鸣感时不时的就会出现,所以读来毫不费劲,颇像我假期里的消遣的定义。

  书中奥利维耶罗老师曾对格雷科说:“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孙子,都会命如草芥,不值一提。你不要管赛鲁罗了,为自己考虑吧。”是啊,莉拉和格雷科不就是身处底层想要改变生活现状的人么,她们到底是谁成功了呢?从青少年时期的结局来看,莉拉表面上摆脱了贫苦生活的现状,但她的婚姻,必定是不纯粹的。难道伸出恋情中的她感受不到么?还是说恋爱中的人总是心存侥幸,都是傻瓜。

  她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仅仅是莉拉对格雷科有这么深远的影响,格雷科在一定程度上也活成了莉拉想要成为的样子,但是家庭环境、家人认知的不同使得她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后来,莉拉恋爱,和格雷科的交流越来越少,格雷科越来越孤单,这种孤单不是没有人陪伴的孤单,而是和周围的人认知水平的不同带给她的孤单。是什么行为导致了她的“格格不入”?是读书和学习。格雷科曾说:对她来说,读书几乎是一种乐趣。学习和阅读是莉拉和她欲望相同但是行为不同的一点。正是这一点不同,使得两个人的未来差距会越来越大。

  想一想,我们现在极力想要摆脱的和她们一样,工作太忙,忙得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想要的.太多、太急切,有时为了捷径做了自己不想要、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共鸣很多。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如格雷科而非莉拉,但我又希望自己具备莉拉所拥有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方向对了,方法对了,结局自然也不会太差。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4

  如果要说哪本书能让人读懂女人之间的友谊,那一定是这本 《我的天才女友》。作者埃莱娜·费兰特通过她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两个女人长达50年的友谊和战争。《我的天才女友》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围绕青少年时期展开。

  书中的“我”埃莱娜和莉拉出生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将对方视作对手,暗自较劲。莉拉天资聪颖,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她可以在算数比赛中游刃有余的战胜高年级对手,并且对此还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埃莱娜性格温顺,认真刻苦,从小成绩很好,深受老师喜爱。

  在大部分人眼中,莉拉是个性格恶劣、不合常理的存在,好像她生来就具备让人看不惯的能力,她从不按常理出牌,她善于打破生活的条条框框,只要她愿意,总会想办法达成自己的目的,只要她不想,没有谁可以强迫她。埃莱娜就是被莉拉这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吸引,虽然在她的光环下,“我”显得黯淡无光,但却仍不由自主的向她靠近。

  小学毕业后,莉拉因为父母不同意就不再继续读书,而选择跟着父亲学做皮鞋的手艺。埃莱娜继续学业,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并在学校中认识了思想前卫的尼诺,对他产生了好感。莉拉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最终在十六岁时选择嫁给了肉食店老板,但在新婚之夜却发现了丈夫的背叛。

  这本书透彻的刻画了包含喜爱、欣赏、嫉妒、仇恨等复杂情感的女性友谊,那些细腻的文字仿佛诉说着作者内心深处最隐晦的秘密,某些暗涌的情感在不经意间被牵动,勾起一段不为人知的丑陋记忆。这些感情太真实以至于让人很难怀疑不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我们的生命中或许也出现过这样的朋友。那些无法启齿的想法,难以控制的思绪曾让我们感到困扰,但回过头看,这复杂的情感其实是特殊而宝贵的,它可以是照亮我们人生的微光,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因为那个朋友而做出改变。也许我们在懊恼成为不了她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无法言说的力量已经促使我们从原地前进了一大步。

  作者在前半部分将莉拉塑造成神一样的存在。无所畏惧并且无所不能。但莉拉毕竟不是神,她的力量在家人的禁锢下消失殆尽,即使心有不甘却还是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甚至被追求者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嫁给了她其实并不了解的斯特凡诺,过上了令人艳羡的贵妇生活。在那个落后保守的社区,她可能获得了某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落寞却无法欺骗她自己。相比之下,原先那个相形见绌的“我”选择拼命的挣脱那个世界,通过读书一步一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想作者想明确告诉我们的一点在于,读书的重要。即使强大如莉拉,也因为被迫放弃学业走向了另一条自我消亡的道路。她不得不向那个男尊女卑、充满暴力的社区低头,哪怕这是她从小一直拼命抗争的东西。而埃莱娜通过刻苦的学习,为她将来的人生带来了更多可能以及面对这些可能时自我选择的权利。

  生活总是朝着让人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而人生的转折往往总是与我们的选择有关。埃莱娜和莉拉的人生走向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的人生究竟会怎样继续,是值得我们任何人好好思考的问题。也许读书就是让我们的答案多一份可能性,而不是自认为获得了最好的答案或者丧失了寻找答案的权利。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5

  最开始看这本书,并不能一下被吸引,有可能是意大利的人名会让我觉得有些容易混淆,读着读着才开始返回去看“人物表”,并且谴责了一下自以为是的自己:第一眼看到“人物表”的我还觉得这个简直有点多此一举,还心想“我看的是现代小说,又不是莎士比亚剧”。

  目前只看了四部曲中的第一部,所以我不太知道要怎么样写这部读后感,因为不知道这个故事会怎么样的延展,也只能粗浅的写一点记录,一切都要等到全部看完吧。我想,这个四部曲也许就是按照莉娜、埃莱娜童年到老年的时间顺序写的,引子里面也写了类似一个结局的结局。但这个结局现在看来让我更迷惑了。

  单看《我的天才女友》,虽然毕竟意大利和中国女生的生活背景各种都很不一样,但是它里面女孩子成长的心理、过程描写得很是真实。里面的故事没有多少复杂的,但是跟着文字也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混乱、无序和荒谬,但真实的世界不也是这样的么?

  我一直在想,在埃莱娜觉得莉娜是天才的同时,有没有可能莉娜也觉得埃莱娜是天才呢?但又觉得莉娜本身是有点自傲的,她给我的感觉是比较自我,或者说其实她内心深处是有一种“我跟他们不一样”的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冲劲,所以比起关注男孩、爱情、外表来看,她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慢慢走着,根本不太在乎其他的事情。她的有一方面是我欣赏的,比如说勇敢无畏。

  但我好像更喜欢埃莱娜,她很小心翼翼,很努力,其实她也很聪明,因为莉娜,所以她不停的学习,但是渐渐过程中她也开始不一样了,这个也许很像我们大多数人吧,都要凭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的进步,少不了挫折和自卑。

  从小到大,班里总会有一个耀眼的女生,深受老师的喜欢,全班男生都好像喜欢她,甚至包括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对比起她,难免自卑,因为那个耀眼的女生往往成绩好、性格好、还漂亮...而自己总是不太起眼的默默的悄悄的羡慕着。也会偷偷的想着学着打扮,可怎么样都觉得别扭,到最后只有作罢,也懒得学着有的女生稍稍心机的把校服改一改,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不过回想起来,貌似也不是什么非学不可的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挺好的。

  很好奇这个故事的走向,现在已经第二部曲已经出版了,有时间也会开始读起来。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6

  那不勒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啥,却莫名地被吸引,读起来连贯上口又略带神秘色彩,让人想到中世纪的神秘女巫、吸血鬼。在渐渐揭开“那不勒斯”的神秘面纱后,我看到的是一个贫穷、混乱、破败、充满暴力、散发着腐朽却充满一种“活下去”的生机——对,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的那不勒斯。正如作者一样,讨厌她,忍不住地想逃离她,却又几度回到她的怀抱——就像一只风筝,那不勒斯手中握着的那根线,牵着那段最真实、支撑作者一生的友情。

  洋洋洒洒的四部曲,从“我”的女友莉拉的“人间蒸发”开始,“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同时抹掉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一切痕迹:衣服、鞋子、书、照片、电脑,甚至老式的电脑软盘,统统没有了。”不服输的“我”打开电脑就开始写——我们故事的所有细节,“这一次看谁能赢”。两位女性的不同的成长史以及她们之间的时而“塑料”,关键时刻却堪比“真金”的友情就这样被娓娓道来。

  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作者描述了“我”与莉拉如何从童年认定彼此建立友谊,到青年时期各自的教育、爱情、婚姻。从小就表现出非凡天分的莉拉吸引着每一个人,相比而言,一直温顺乖巧的“我”虽然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却觉得始终在莉拉的影子下暗淡无光。莉拉是“不羁”的代表,读书的时候与老师斗,作者把“我”的感情表达得细腻而真实。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 篇7

  把对方的布娃娃互扔向地窖那一个事件起,莱农和莉拉终其一生都甩不开对方的影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惊叹作家从莱农的视角,将其童年一直到晚年的内心世界可以毫无保留地、坦坦荡荡地、用一种极其迷人和真诚地写法展现在纸上。她们互相利用、互相嫉妒、也互相鼓励、互相挂念和帮助。谁也离不开谁,但中途又刻意地保持距离,两个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充满暴力、绝对男权、动乱和落后的城区的女孩子,一生都在摆脱“庶民”身份,就像书里不止一次的提到“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女生的隐密心思可跨越种族和国家。在青年时期,莱农笼罩在莉拉的光环下,她迫切追随莉拉又想摆脱她、超越她,通过各种极端的、晦涩的行为来自我证明魅力不比莉拉差。而莉拉的天资聪颖却因家庭逼迫,没有莱农的好运气可以继续读书,但她像一个女战士,要么轰轰烈烈地抗争,要么不动声色地行动。社区的图书馆借阅人的名单前四位占据了莉拉一家人的姓名(莉拉借用家里人身份可多次借阅书籍),放下身段请教莱农帮助她学习外文。在莱农参加社区的家庭舞会时,看到莉拉魅惑神秘的气质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年轻人,莱农接受这一现实,有力无心地暗自较劲;而在日后莱农得到更高的良好教育、得到城区里老师的赏识,莉拉去参加莱农老师的家庭聚会,没有成为焦点、被周围遗忘时,莉拉选择肆无忌惮地对着莱农发脾气,用苛刻、带有侮辱性的语句攻击莱农和她的老师家人。

  很多次,莱农想拉莉拉出来,那片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城区不应该再捆绑具有过人之处的莉拉。她痛心莉拉的现状却又不希望莉拉再比她强。可是“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就像她们小时候,拉手跑向远方的海边去看海,眼看天气阴沉,穿过黑漆漆的压抑隧道,莉拉说回去吧,莱农变成那个一往无前的女孩。这一刻是她们此后一生的铺垫。

  莱农是幸运的,有家庭、老师支持她在学术道路上摆脱“庶民”身份,她有机会去那不勒斯以外的都灵、巴黎甚至美国和文化界名人切磋和交流。而莉拉呢,她“无往不在枷锁”,从能保护她的哥哥到和父亲一起将她推入婚姻深渊,从外表温和却内心变态的原配老公斯特凡诺,她一次次感受到“界限消失”,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第一次提到“界限消失”——“在那种情况下,人和事物之间的界限忽然就消失了”。到了第四部《失踪的孩子》,在那不勒斯大地震中,“界限消失”是“她(莉拉)害怕东西的抖动和弯曲变形,她痛恨任何形式的病痛,她痛恨失去意义的语言。”“界限消失”是莉拉害怕无力的状态,却搭上一生一意孤勇地以身肉搏,是男人和暴力的边界消失、是社会宽容度的边界消失,是人面对自然的自信心的边界消失。莉拉的哭像钢铁流泪,她的坚壮又太另类,让城区的男人女人都会畏惧又敬仰。

  “我斟词酌句。有时候我想象,假如我和莉拉都参加了升中学考试,我们一起上了高中和大学,我们息息相通,携手共进,那我的生活、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会是完美的伴侣……我们会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会肩并肩进行斗争,那些属于我们的,只会属于我们。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很折磨人。我想,把两个人分开是一种浪费,相互没有参照,没有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好像自己的思想被切成了两半,很诱人,但有缺陷,我非常迫切地想得到肯定和发展,因为我的这些思想不是很坚定,没有底气。这时我又想打电话给她,对她说‘我想告诉你,我现在烦死的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谈论一下吧,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你记不记得,你跟我说过阿方索的事儿?’但我已经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失去它已经有十几年了,我应该学着自给自足。”

  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这个那个女孩,她们是莉拉也是莱农。她们努力学习生活,有的温和、有的激进。我想起初中不甘落后的诗词歌赋,也想起高中雨天在山下等我的瘦小身影,想起对着树皮做的小房子模型傻笑的空调房间,想起没有写完的将寄给我的道歉信,想起凌晨四点半的宿舍楼台阶,想起甜筒和我共吃一个的夏天,想起和我冷静地比划未来闪闪发亮的眼睛……我们彼此汲取能量又互相分享,我们拼命逃出自认为腐朽的小城,我们不愿意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能激起我们的斗志和想法,我们会买漂亮的高跟鞋为了不把梦想踩的满脚都是。你们是我的天才女友。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天才女友》读后感900字09-25

《我的天才女友》观后感600字08-03

【读书笔记】《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的天才女友》09-14

天才出自勤奋:《天才》读后感01-09

天才的读后感11-29

《天才》的读后感10-07

《天才》读后感05-31

我的天才哥哥作文06-11

我的天才老爸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