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录读后感

2021-04-26 读后感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每天都感到有点忙,有点累,有点浮躁。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慢下来,静下心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诗意呢?读作家赵柏田的《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你也许会惊羡地发现:原来古人的生活是这样的优雅从容。

  书中,描摹了一个已经消逝的江南:文徵明、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汤显祖等人出没其间,园林、收藏、古物、字画、香料将他们串联在一起。全书13篇,每一篇都由一个历史人物说开去,却能上下勾连、左右牵扯,引出许多人物和故事。这些人是艺术家、收藏家、官员、文士、才女、奇人、工匠,但在精神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被权力的洪流推到角落里的人,用精致的物质来寄托自己的心灵。他们身上有一种南方的气韵,即那种酷似水墨般的潮湿、风雅与内里的坚韧。他们隐退到了权力世界的背面,在另一个更为世俗、更为私密的方向上,打开了一个生命空间。

  作者以对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讲述,铺陈了一幅晚明江南士人的生活图景:包括如何访友、宴饮、唱曲、赏画、读书等等。收藏者项元汴,在古物的肌理中书写他自己的艺术史;“为爱痴狂”的汤显祖,在自己营造的情幻世界中体验人生的多重况味;以爱为生的柳如是,在情爱的探险中寻找生命的根基,还有深具君子之风的“文先生”(文徵明),温厚如玉的“沙龙男主人”(周亮工)……他们是一个文化盛放到了极致的时代的精神贵族。然而,风流蕴藉终为时代的罡风吹散,当时间一点点地迫近1644年,他们的寄寓更加深沉,选择更加艰难,而结局,读来也更加令人震撼。

  作者还原了晚明江南士人的生活点滴,不乏惊人的细节。如《古物的精灵》一篇写晚明收藏名家董其昌,于万历四十四年经历家中大火,千百民众点火烧房,“人人脸上都跃动着梦幻般的火光和施暴的快意”;《感官世界》中自称“纨绔子弟”的张岱在崇祯二年中秋夜,在金山寺大殿一手炮制的“金山夜戏”,说到一行人进入大殿时,“一路但见林间漏下的月光落在地上,疏疏如残雪一般”,细致入微的人物表情和景色描绘,让人如临其境。这种中国式的风雅,既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也是对抱朴守拙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

  “南华录”,按字面意思,即为南方精华之记录。当一个时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一切为之吟唱的歌曲,都成为挽歌。然而这个时代却值得我们细酌,不仅因为其间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被提炼成了精华,亦因为这个时代的人亦成为了精华。这是晚明,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方士人。他们在对风雅器物的无限寄情中,注入对生命的咏叹。在这群人中,周亮工是唯一进入清朝的官场的人。这个人作为全书的结尾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身上还是有晚明的气质,还是一个文化遗民,同时代的人很喜欢与他交往,他身上的文化姿态是非常迷人的。周亮工实际上是一个见证者的角色。

  作者赵柏田的.文字如温润的老玉,沁色丰富,纹饰古雅,需要提及来历、出处时,那么耐性,安静,不含糊。不过,在写《南华录》之前,赵柏田曾是一个先锋小说家。小说创作给予他的,是某种深入骨髓的丰沛,从先锋小说出发,迈向先锋的历史叙事,他平心静气。他有更大的“野心”,要写自己的“南方”。《南华录》所收十几篇,虽可独立成章,却有内在联系,所及人事物,虚实相扣,读时常觉有凉风从字句、段落的缝隙里吹来,让人看见蓝天,浮云,落花,流水。关于晚明的书,早已汗牛充栋,而赵柏田舒缓灵动的笔调,尤能呈现那个时代的魅力。

  读完全书,感觉《南华录》的意义,在于它是世俗化的、有着日常生活的丰富肌理。书里虽写的是古时的人与事,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却仍然能够提供精神养料。我们也许回不到那个古老、安静、缓慢的乡土中国,但是,我们可以在内心保留一点对那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我们可以适当地放慢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体察生活和自然当中的美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