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天赐传读后感

2021-04-25 读后感

  《牛天赐传》是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诉了一个弃婴在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里成长、堕落的悲惨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因天生有残疾被生生父母遗弃的婴儿,后被卖落花生的老胡发现,把他捡来送给了家境比较富裕却没有孩子的牛姓夫妻,因为这对夫妻觉得这孩子是老天爷给的,便给他取名为牛天赐。虽说牛老爷是个生意人,但他更是个马虎人,以“碰”着走运而致富;牛太太是精明人,以官样治家而立威。天赐在他们人生经验的教导下,由乳养而入家塾,进小学。一半聪明一半糊涂地随着环境而慢慢转变。他的无用、随便、任性、官派、敷衍,使他成为一个“不是玩意儿”的人。他莫名其妙地被学校革除,接着兵荒马乱,父母相续死去,财产被人占尽,落得靠从前的佣人四虎子在街头摆水果摊为生,幸而遇见他昔日的老师王宗斋救他一把,把他带到北平上学,故事暂结于此。

  天赐原本也单纯、善良、诚实、有正义感。但是在旧中国的社会条件下,腐朽的观念腐蚀他,陈腐的偏见歧视他,落后的教育方法束缚他,最后,他学坏了,堕落了。

  牛天赐的悲剧引起人们对教育的诸多思考。

  思考一:

  牛天赐的悲剧与错误的培养目标有关。当时的社会认为读书是为了做官。封建教育制度培养的都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官,封建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读书做官。“仕”与“禄”已成为凝结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观念,牛天赐周围的人们正是用“读书做官”的小锤敲打着他的心灵,使他成为“老中国儿女”。才上初小,他就有“唯有读书高”的优越感。开始觉得劳动人民的孩子“野”、“脏”、“没意思”,不再珍惜与他们的感情;当他去拿初小文凭时,他甚至有点看不起他一向尊重的,却没上过一天学的父亲;后来他参加抗拒新主任的学潮,理由之一是新主任的父亲是木匠,而学校“绝不能要木匠的儿子来作主任”!足见其受封建思想毒害之深。这样的培养目标,只能培养出被私欲异化了的、利益熏心的、畸形病态的人。牛天赐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他的悲剧是封建教育的悲剧。老舍先生通过牛天赐所要表达的是改变国民性的思考,是国与人的思考。

  思考二:

  牛天赐的悲剧,还与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有关。

  牛姓夫妇对孩子,满足于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心理需求;只关心孩子的“智力”而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牛天赐从小不缺吃穿,但却没有童年的天真与快乐。牛老爷对孩子的爱,就是尽量让他吃好,以满足他的身体需要,却从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他不顾天真儿童的生理需求,不尊重孩子的人性,把孩子圈在父母规定的封闭环境中,制造了孩子心灵的荒漠。但人的本性是渴望被社会认可的`,身体残疾的牛天赐也要寻找自我生活的一片天空,所以他学会了虚伪、撒谎、敷衍,学会了玩弄权术。

  妈妈死后,没有人能在强硬地压制,但是过去的十五六年的禁锢,使他的性格已经基本定型了。他因无效的反抗而变得懦弱、自卑;他因良好的物质条件变得骄傲而虚浮。两种矛盾的性格,使他总结了以套平庸、调和、折中的生存方式。他之所以成为一个因自己一无是处而不得不马虎混日子的废物,与他情感发育失衡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忽视孩子全面发展,过分束缚孩子天性发展的情况在当今社会也很普遍。当前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对子女哪种过度保护的心态和行为,使独生子女应有的锻炼机会被剥夺,使其独立的人格地位和生存能力受到威胁。家长们不太关心孩子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关心的往往是物质条件及智力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父母们从自身的经验和价值观出发,替孩子做决断与选择,甚至强加与他们。以至于一些孩子物质生活充裕,精神生活空虚,人格被扭曲,天性被扼杀。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指数中智力因素占25%,非智力因素占75%。可见,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作为家长,不仅要教孩子具备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经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提高综合素质,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和知识基础,具备参与竞争能力,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牛天赐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赐良源》阅读答案04-28

01-15

柳毅传12-06

悟空传12-06

描写牛的诗句11-18

牛小学作文11-22

屈原简传12-05

读《苏轼传》12-05

英雄美女传12-06

《柳毅传》说课稿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