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樱桃绿芭蕉》读后感

2021-07-03 读后感

  认识范婉,实在很偶然。今年盛夏,《苏州日报》吴靖宇兄引一女子来见我,说是他的作者,要将其所写文字结集出版,请我玉成其书。

  夜读范婉的书稿,意外发现其字里行间透溢出姑苏女子特有的文学天赋,写人状物,娓娓道来,取舍得体;描景抒情,才情横溢,婉丽喜人。一个并非以文字为生的女子,能写到这个地步,想来范婉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苏州自古地灵人杰,小河流水,亭台楼阁,本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清代状元300多人,江苏占其一半;江苏状元中,苏州又占了半壁江山。状元不等同才子,但要考入三甲,书是一定读了不少的,一个人在墨香之间徘徊久了,自然会滋生出才情。通过范婉的文字,我也依稀看到了姑苏才女的情韵。以其文字观之,知其个性品行。一是她性喜自由,好读书又好书画琴棋,举止与思绪皆无拘无束,向往闲云野鹤的日子,那境界与追名逐利之徒相异,委实便是才子的境界。二是其文字无世俗气,无市侩味,触景生情之间,信手拈来才是好文章。范婉其人,多情善感。多情于沧桑变迁,善感于花开花落,大到名山大川,小至风花雪月,她皆能突发奇想,妙语如珠,虽非篇篇锦绣文字,亦为肺腑之言,时有独具慧眼之见。此可喜可贺也。

  与范婉只匆匆见过两次,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她的文字之间,她自称只是一个寻常女子,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风吹草动,月落乌啼皆牵动她细腻的目光,撩起她波澜起伏的思绪。她本是想学画的,但后来却走了另一条与艺术无关的道,其令尊大概是觉得自古搞艺术的人的道路太坎坷了。但她醉入书香,好学不倦,外表文静雅致,内心却很热烈,有一种不向命运服输的气概。是书让她神游四海,目极五洲。38年的岁月终于磨炼出她自然率真的顽皮性格和清新随和的举止风度。以她的个性而言,她与这个世俗的社会有点不合拍,与这个混浊的世界也难以相融。但人生的经验让她坦然面对一切。初看范婉,有点朱淑真、李清照的情韵,又有点董小宛、柳如是的影子,这不仅是指她的才气,而更重要的是她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她虽未伶牙俐齿,却亦不甘人云亦云。再看范婉,与现代才女林徽音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她生于江南,长在姑苏。倒底还是多了一点姑苏女子的柔情。

  文学是一座山,愿她从山脚下努力起,从而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之美,岂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