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校长的《给老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里写道:“不培养乖孩子”。其实他所谓的不培养乖孩子,并不是说我们都要把孩子培养成“坏孩子“,“捣蛋鬼”,“破坏王”。他所说的不培养乖孩子,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中没这一条,学校教育经常大部分外事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现货的小生命,用我们特有的“教学武器”磨成乖乖孩,这或许不是教育目标,而是管理目标和制度目标。我们不必刻意培养他们“乖”或者“不乖”,那是自然生成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性格或不好的性格,教师没有权利改造一切自然条件。我对此感受颇深。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就有过这样的事例。
记得那是几年前教过的一位学生,我认为他之不乖尤其表现在英语学科的态度上,他不喜欢自己的英语老师,不喜欢每堂英语课之前教师抽背单词的“仪式”。过了好久我才明白了,原来是人地智力类型不同,有些人适合记忆抽象的东西,有些人的即依靠具体情境的支持,为适合这种特点的孩子们学好英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只得推荐而他是靠情景记忆和学习的,而教学方式并未适合他,所以只有英语学习为畏途,如果他是乖孩子,他会少吃很多“皮肉之苦”,他不乖,所以红灯一路挂。以至于现在说起他也不知道“乖”用英语怎么说。得请教英语老师。通过这个事例,再加上拜读郑杰校长的一条建议,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不要培养乖孩子。只要“静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就知道,听话的孩子是如何增添了我们的“职业欢乐”,而痛楚则来自于他们的“叛逆”和“捣蛋”。我们从来不会欣赏他们的“不听话”,现在才发现原来教育中的那么大的偏见,原来我们理应公正的义务教育,其实并不公正。以后我们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解决问题还不在于多么恢弘的`理论和理念,而在于观察我们的一点一滴的行为,并试图反思我们行为背后的价值体系,是否真正有所触动和改变。
实际上我们做老师的自己绝对不能倾一生之力学做“乖老师”,对真理,对权威,对书上的话,对自己的固有思想价值,对自己已成型的行为楷模都缺少“不听话”的勇气和体验时,我们就只有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我们发现在这个个性化,多元化的时代中,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绝对不能在教学中培养乖孩子,我们也不能做乖老师,因为要记住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不培养乖孩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再说乖孩子--与诸位网友商榷12-05
中班艺术活动:我是乖孩子11-25
我是一个乖孩子小学作文11-07
不要用听话做评判乖孩子的标准儿童教育01-12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爱”的能力读后感12-12
安全教案进出门不推不挤03-19
不挤不抢好朋友安全教案08-23
不摘花教案01-19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读后感(通用6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