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读后感

2021-06-29 读后感

  最近,读了《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一书,倍受启发。这是一本文集,收录了约翰.杜威的一系列文章,其中“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两篇中花了很多笔墨探讨兴趣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

  什么是兴趣呢?

  实际上兴趣只不过是对于可能发生的经验的种种态度;它们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在于它们所提供的那种力量,而不是它们所表现的那种成就。

  任何一种能力,无论是儿童的或成人的,如果在意识上满足于一时的现有的水平,就是放任。这种能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为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提供一种推动力。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孩子而言,因为处于教育阶段,所以兴趣的作用是促使孩子去不断学习、提高,所做之事只是作为一种动力,一种为了完成此事而学习的动力,而非事情本身。

  孩子毕竟认识有限,他需要合理的引导,而社会给予的如果只是“成败论英雄”的标准,那他只有服从。而这种服从的结果就是“急功近利”的作品和“三脚猫”的功夫,靠这些大学是无法认可的。

  如果问题如此,应该如何做呢?

  书中对于兴趣的合理引导作了如下阐述:

  预先计划,注意发生的事情,将发生的事与努力达到的事联系起来,都是一切理智的或有目的的活动的组成部分。教育家的任务就在于看到表现实际兴趣的情况是否能鼓舞活动的'这些理智方面的发展,因而促使它逐渐向理论性的兴趣转变。一个普通的常识是,科学的基本原则是与因果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在这一方面的兴趣从实践开始。人们视为目标、欲求得到的并为之工作的是某种结果,而注意力是指向产生这个结果的各种条件。起初,兴趣在于达成支配地位的目的;但随着兴趣与富于思考的努力紧密结合,对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必须转变为对产生结果的方法——原因——的兴趣。

  述描述可以得出,如果想让一个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孩子健康发展,他的老师、家长必须有意识的引导之,让其从对作品痴迷转向对实现作品的内在知识的痴迷,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一步步地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使其逐步适应更高的要求。

  此时,多数家长所面临的矛盾——爱好与学习的对立——也许就化解了。

  但愿每个有爱好的孩子都能得到指点,更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改变只看结果的风气!科技活动输送的不是科技成果,而是制造成果的人!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01-13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12-27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04-02

明日之学校读书笔记作文02-19

明日之美始于书作文08-10

小学作文之未来的学校05-17

魔法学校之黑翼之谜读后感07-05

《泰戈尔童话集之花的学校》的读后感09-06

《明日风尚》读后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