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都有各自的写作驱动,或为浪漫,或因绝望。苗炜小说《寡人有疾》属于后者。追逐现世的的东西获得虚幻的满足感,混同与群众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克尔凯郭尔都称之为绝望。凡是自认为自己不是绝望的,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绝望的。正如病人不能判断自己是否有病。同样人也不能对自己是否绝望做出清晰判断。既然很多病人连自己是否有病也无从判断和得知,那么信仰就更不可能被发现。《寡人有疾》的创作背景正是建立在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上面,甚至愤怒。
这本书是苗炜认真探讨在环境巨变下个体生存冲突状态的小说。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观是这本书的一个入口。这同时也是一部相当复杂的小说。因为这部小说所要驾驭的叙事节奏之快速和主题之凝重;文字之欢快与形式之严肃;历史沧桑与当下巨变;个人命运和政治局势等等,所涉及的现象与矛盾,都相当沉重艰巨。苗炜在写作过程中反复阅读致死的病症和克尔凯郭尔日记。从观念出发,他的这种选题,对大多作者来说都不是条轻松的路途。但是他却能将这些不协调的深层冲突,调理的相互共振,相辅相承,呈现出流畅的想象和轻松的语感。在这样的创作复杂度下,作者显露出非常丰沛的融合气息,这是技巧成熟的作家尽其本份写作时才可能出现的丰沛。
第一个故事,读之感到有才能的人被埋没的恐惧,知识分子站错队伍,结局悲凉。但《寡人有疾》三个故事都充满多重隐喻和可能性,事情可能并非如此。这个故事被作者干净的剔除了道德义愤。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关于荣誉的绝望故事。故事结尾朋友给立碑的隐喻,使人叩问,为友人立牌坊是不是一种自以为是呢?读之使人警醒。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不合时宜的名医,在战争时局动荡下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彻悟:知识精英不管自身能力多强,知识多渊博,这都改变不了他们同时也是一个渺小又卑微的普通人的事实,进而彻悟入乡退隐的故事,好看,耐读。前段时间,拍摄了一种不知名的蓝色小花,查到名字是阿拉伯婆婆纳,我是植物迷。所以我很喜欢这卷历史小说里面有个被蒙古人抓去的大夫沈九畴的故事,以及在纷乱的时局背景下,他与名医之间不误知识交流,看到这里甚至有点感同身受。这个人看植物的生长就能预知年景,让人想到上桥菜穗子笔下的那个药师。其次最喜欢这个故事对“义士”的讽刺,在兵荒马乱的.时节,道德义士竟能厚颜靠抢劫为生!满嘴仁义,吃自己人时选举投票没一个选自己。而被吃的人还投选“我”。这样的犀利讽刺可以说是这本书鲜明的语言特点之一。《寡人有疾》第二个故事,篇章并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圣人、宵小、义士、叛徒、将军、名流、皇帝、使者、家仆、贩夫、小兵、医生每一个都很有存在感。这种角色众多、意蕴丰富的历史小说,须得益于结构精良,角度奇诡,才可能做到轻描淡写和举重若轻。这个故事是本书三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能因为这个故事有毛姆影响的成分。有大彻大悟,知识丰富,语言俏皮,含有相对多的愉悦。
第三个故事,拉到了近代,针砭时弊的尖刻性更加明显。并且增加了更多伦理上的解读。这是一个多种思潮人物在神医会晚宴相遇后,在中医西医之争背景下展开的一个关于人伦悲剧的反讽小说。(三卷故事,第一个写的如有神助,第二个彰显实力,但第三个故事其实最难写,因为加强了伦理和反讽要素。这两要素是任何作者都得耗费相当时间琢磨的。)最后这个故事,与第一个故事相似在开头,都是由一个宴会的社交圈所引发的多方关系各人命运的故事;和第二个故事相似在结尾。都是人生成定局,入乡退隐的故事。所以由三个看似无关的故事组成的《寡人有疾》,其文学责任落在了对个人命运,人的生存状态的展示。它表明小说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对人的现实生存问题的探讨。
克尔凯郭尔认为生存有三个境界或三个阶段:审美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与绝望问题相对应,人类社会无数先驱共同努力创造的潜在解答标准有大体两种,一种是用艺术的偶然性对抗逻辑必然性和伦理秩序性带来的绝望,另一种是宗教信仰。(解救人脱离绝望找回自我的方法很多,大体只有这两种。正因为后一种解救环境的缺失,以至于在我们这块大陆上拥有最多的隐退的艺术家。)
艺术的“审美的人”把愉悦作为目的,可以通过偶然性在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中获得娱乐的丰富材料。所以,有些艺术家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持恒地去成为他自己”,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和《寡人有疾》三个故事的主角诗人或医生一样绝望,不是入土为安,就是入乡隐遁。(即使没有信仰的环境,那又何妨我们终将活成自己?)
读完全书我发现,克尔凯郭尔绝望哲学只是这部小说的引子,而小说实质上含有更多加缪的影响。实质上对人的荒谬现实存在进行了更多探讨。尤其注重探讨在多方政治派系和多元思潮剧烈冲突(环境巨变)背景下的个人生存之荒谬。这应该是《寡人有疾》最令人称道的地方。三个故事,尽管可能存在一些关于伦理和宗教探讨上的软肋。但这三个故事所共同挖掘的关于当下环境巨变冲突下的人的存在之荒谬,达到了令人信服的深度。以绝望的环境巨变为覆盖,将荒谬的小人物藏于其下,让人通常能读到和着眼的,只是其讽刺和妙喻的手段。而使人忽略其认真的本意。这才是深谙思维游戏规则的作家才能拥有的技巧。当然这类作家藏起锋芒的目的,往往出于希望读者不要太快破解“魔术”。这样通过一些认知偏离,最终看到他们的本意时,才可能伴随真正的理解。
【《寡人有疾》读后感1900字】相关文章:
《寡人》读后感11-05
郑子产有疾原文及翻译04-14
身有疾而生不息的名人故事05-28
寡人的造句06-29
积劳成疾的疾是什么意思09-29
孤家寡人成语解释10-19
《寡人之于国也》03-16
孤家寡人的短文散文11-21
现疾说法成语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