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
这整篇文章只能用很小和精炼这五个字来概括了,但却有着与看很多别的书不一样的心情,被史铁生先生对生命的感悟震撼了。
从《合欢树》开始,我已经能感受到史铁生母亲对他儿子的爱,尽管没有深情的说过一句类似“我爱你”很缠绵的话语,尽管只是在他出门的时候细心地观望,尽管只是在天黑之后会在地坛例出现一个急切寻找着什么的身影,我是真的被这样一句话所震撼“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颖,可那才是世界上真真正正存在的母爱。母亲的突然离世对史铁生的打击是意料之中的巨大,他从那时才开始学会珍惜,学会缅怀母亲对他所付出的一切,或许我应该从中获取些什么了吧,我似乎还记得不久之前我在电话里为了我丢了一本数学书的事情而跟母亲大吵说不关你的事,我似乎还记得母亲为我买回一双保暖但不好看的衣服的时候我头一甩说不喜欢不穿,我似乎还记得很多很多类似的事情,可是总在做过或者说过之后没有勇气去说一声对不起。
其实第一遍读过之后,我甚至觉得很多很多写景的段落没什么特别的或者说没什么重要的意义,譬如那些蝉鸣的刻画,那个唱歌的小伙子,喝酒的老人,一对恩爱的老夫妻,一个有天赋的长跑家,一个弱智可怜的小女孩……但在第二遍读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或许是让他明白、体现他明白生命意义的事物或人物吧。史铁生先生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生与死,到后来掺杂进来的作者的角色三者之间的关系。他笔下富有灵动特点的蝉鸣从侧面也体现了他对生命有着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态度。那个弱智可怜的小女孩好像就是史铁生先生的原型,他和她都有些生理上的残缺,可能他还比她幸运一点,或许作家这个角色让史铁生先生明白了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仁慈地为你打开一扇窗的道理。当他又陷入作家这一角色的思考的斗争中时,那个长跑家可能又在适合的时候为他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新的希望。
地坛是一个陪伴他走过15个春秋岁月的地方,是一个见证他即将放弃、又站起、再即将放弃、又再站起的地方,是一个让他思考人生意义的地方,是一个他永远会终身铭记的地方。
我想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如这些,如那些,坚持下去,未来很有可能就是有无限的阳光普照着你,生命将开出人生最灿烂最绚丽的花朵,若是放弃,可能永远就不会有翻身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会永远沉沦在历史的长流之中。
【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
一个平淡又忙碌的周末又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间舒适的房间,心里依然留恋着那未看完的电视剧。
爸爸把车从车库里推了出来,我刚要上车,妈妈一把拽住了我的手,说:“多穿点衣服,不要吃不卫生的东西……”我挣开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冷冷的丢下三个字:“知道了。”
伴随着发动机的响声,我甩开了母亲的唠叨。不经意地往车外望了几眼,母亲依然站在那里,她的身影显得很憔悴。车子渐行渐远,在周围参差的建筑物的陪伴下,我逐步踏上了回校之路。但这也意味着我又要在学校呆上一个月了。
我不知道母亲何时进了屋,但我知道,她一定朝我离去的方向望了好久。但那时的我和史铁生一样,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不会顾及身旁一切美好的事物。
时间过的飞快,忙忙碌碌只能够,一个月就在上课下课间过完了。但我并不急着回家,在校门口坐上爸爸来接我的车,我又回家了。
坐在车上,没有心思去欣赏窗外的风景,而是专注于爸爸手机上那些小儿科的游戏或沉浸在车里的音乐声中。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抬头,已是到了家门口。往门口一看,一个瘦弱的身影矗立在风中。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妈妈是整整一个月,就这样站立着,站立着,为了一个人,为了那份牵挂。
下了车,我依然表现出随意,并极力地装出一副很洒脱的样子,完全不理会她的言语。任凭她如何的关心我,也任由她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对于母亲的所有问题都用一个“还行”来应付。母亲便会很不开心,可她永远重复着她的关心。
渐渐的我长大了,她的唠叨也越来越少了,可是我知道这次我真的听进去了,听进了她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我在自己的心里,生平头一次对自己说:“母亲的确很关心我,很辛苦。”
在读了《我与地坛》之后,我内心很有感触,母亲极力想去了解我,进入我的世界,可我总是把她拒之门外。也就在这时我才想起,自从我上学到现在,母亲为我烦了多少神。我每一次离家,她又是多么地牵挂,她又在门口的风中守望了多少次。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惭愧。这么多年来,母亲对我百般地呵护,可我却总以一副不在乎的态度去回避她,而她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我,包容我的任性。
自此,我决定不再那么倔强。我会努力打开自己的心房,让母亲走进来,让我的生活从单调的黑白色变成缤纷的彩色。
【写作指导:如何写读后感】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我与地坛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读后感06-09
我与地坛读后感01-27
我与地坛读后感08-17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09-01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06-16
《我与地坛》的读后感11-03
《我与地坛》读后感06-04
我与地坛读后感想06-12
我与地坛读后感01-04
我与地坛读后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