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时间:2024-09-25 09:06:28 登绮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2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20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

  读了《二十四孝图》,我最喜欢“拾葚异器”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蔡顺的人少年时丧父,对母极孝。当时环境恶劣,只好拾桑葚充饥。

  一天,蔡顺遇到了赤眉军,他们问他为什么要把红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蒌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留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听了,很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这个故事令我感动了许久:蔡顺对母亲的'孝心虽然只体现在那么一点儿小事上,但却值得让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顺,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为母亲着想。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孝敬父母的事,这样的小事虽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们包含了一颗颗爱心、一颗颗孝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只要从蔡顺“拾葚异器”这一点点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3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4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对《二十四孝图》的观感及长大后对《二十四孝图》的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

  作品着重解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作品。而鲁迅先生将其称为“肉麻当作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见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讨厌。

  在这旧时代的中国,大家都推崇这种“孝”,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抱着这思想,在那个大多人都不识字,见识短浅的时代,就连鲁迅先生的女佣人阿长都可以流利的讲出来。可见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这种观念当是错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流传下的思想做出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封建思想,就犹如一所监狱,把人们囚禁于此,被隔绝的人们手足无措,只能听信于那些传播者的谗言。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所以,对于那些封建思想需要采取不听,不信的态度,要对它进行抨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步。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5

  《朝花夕拾》这本书你一开始看会觉得它的文字很难懂,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但你若是静下心来,仔细的品读与琢磨,你就能发现它真的很有意思。

  鲁迅先生把他曾经的那些快乐的、难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写进了这本书里,其中,《五猖会》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篇。 《五猖会》主要讲了”我”想去看五猖会,可父亲却让”我”去背《鉴略》,最后,”我”背完书,出发去看五猖会的时候,却不那么高兴了。

  这一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读起来也不是那么吃力,作者把对曾经封建的教育方法的批判也写了进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思想有多么的痛恨。这一点从《二十四孝图》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其中的”老菜娱亲”与”郭巨埋儿”表现出了十分厌恶的心理,因为这两个故事,表现出了极其扭曲的孝道,鲁迅先生对当时儿童所体验的那些不正常的`、所谓的孝道感到深深同情,他想打破这种束缚,想创造一个”新中国”,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封建的旧思想,是一个真正和谐、自由、平等的地方。

  读完此书,我能感受到鲁迅先生那颗火热的心,这里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精神享受。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6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图》。

  听著老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后来父亲知道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起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我想:我们应该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个人物学习,就衝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个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7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著名散文集,当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名叫《二十四孝图》,这个文章当中有几篇小故事,其中的郭巨埋儿是最让鲁迅先生讨厌的一件事。这件故事讲述的是:我过去一家十分贫穷,而郭巨的母亲又十分疼爱她的儿子,将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他的儿子吃,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于是,郭巨便和他的妻子一同商量,要将儿子埋进土里,只有这样他的母亲才能吃饱饭。郭巨正挖着坑,突然挖到了黄金,这才让郭巨放弃了,将儿子埋在地下的想法,才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鲁迅先生也因为这件事而十分恐惧。尽管郭巨是孝顺母亲的表现,但是他却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这也是不为自己孩子负责的表现。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本应该是赞扬并弘扬孝子们的`精神。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事件。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违背道德与人格的基础上去孝敬长辈,但是“郭巨埋儿”中的郭巨的孝是一种愚孝,他并不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人,也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8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孝道”摆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个人品德怎么样,首先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如果不孝顺,连官都做不了。自古以来流传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给人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二十四孝图》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们孝道的观念,鲁迅先生给与了强烈的抨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一种封建社会畸形的孝道,为了孝道就能枉顾子女性命吗?这种低级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吗?这些都属于愚孝,这些故事遗留下来的封建孝道观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要科学,而不是迷信,要观念要与时俱进,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为孝道而伤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观念的虚伪和残忍,就是要我们有意识,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鲁迅认为的'那样,只要自己孝顺父母做到心中无愧就行了。

  作者对于封建孝道给与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二十四孝图》也能让人对孝道与更深的领悟。千万不要再出现“尝粪忧心”、 “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了。其实,我觉得让父母开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9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身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孝道”摆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个人品德怎么样,首先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如果不孝顺,连官都做不了。自古以来流传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给人很好的`教育意义。但《二十四孝图》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们孝道的观念,鲁迅先生给与了强烈的抨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一种封建社会畸形的孝道,为了孝道就能枉顾子女性命吗?这种低级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吗?这些都属于愚孝,这些故事遗留下来的封建孝道观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要科学,而不是迷信,要观念要与时俱进,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为孝道而伤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观念的虚伪和残忍,就是要我们有意识,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鲁迅认为的那样,只要自身孝顺父母做到心中无愧就行了。

  作者对于封建孝道给与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二十四孝图》也能让人对孝道与更深的领悟。千万不要再出现“尝粪忧心”、“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了。其实,我觉得让父母开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0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根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挖苦,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认鲁迅的观点。确实,新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确实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成认的是,二十四孝确实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唐,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读完《二十四孝图》后,相信大家对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们作为一个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层内涵,学着做一个孝顺的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1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鲁迅先生透过当时的儿童读物想起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并且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了这些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生命,将肉麻当做搞笑,以不情为伦理,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开篇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现象给予严重批评,透过这件事能够体现作者鲁迅是下了很大决心提倡白话文的。而对于提倡复古的人是极其痛恨的,痛恨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就应灭亡!两次在开篇部分出现足以体现作者鲁迅对提倡白话文的渴望和对复古的痛恨。并且用麻叔谋蒸食小儿的例子来比喻这件事,足以体现作者对于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居敬编,资料是集录了古代所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旧时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老莱娱亲是讲他七十多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郭巨埋儿是讲郭巨由于家里贫穷母亲吃不饱饭便要挖坑埋掉自己亲生儿子的事。那里面几乎全是记录愚孝的故事,鲁迅透过表达自己对愚孝的不认同,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表现了他强烈提倡新文化的`欲望。

  鲁迅先生对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万万不可的,这不是这天的我们正要学习的吗期望天下多几个孝子,少几个愚孝之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2

  孝是什么?往大了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往小了说就是你吃什么就让父母吃什么,你住哪里就让父母住哪里;更通俗一点说就是父母当初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父母。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到了道学家那里就变味了,弄了一个什么《二十四孝图》,把本来很平常很温馨的孝顺变得毛骨悚然了,以至于给少年鲁迅的心理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虚假的、拔高的、没有人性的说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儿”,为了孝顺母亲就要把儿子杀死,这不要说法律不允许,就是道德人伦也不允许啊!所以作者给故事设计了一个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结局——挖坑的.时候挖出一罐子黄金,然后皆大欢喜了。问题是谁都能挖出黄金吗?如果挖不出咋办?

  “卧冰求鲤”的故事也很荒唐:人体能有多少热量呢,靠体温把坚冰融化,这不符合物理学原理呀。稍微有点儿物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人卧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还会冻死。与其卧冰求鲤,不如凿冰求鲤。卧冰求鲤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爱也好,敬业也好,都应该是日常的、平淡的、波澜不惊的,如果把个别的、暂时的、极端事例的当做常态化的标准要求每个人去做,那么既是没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希望在传播正能量的时候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3

  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图》的,十分有趣。不过这文章题目虽叫《二十四孝图》,却与教人孝敬长辈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甚至并不赞同所谓“孝顺”的做法。

  《二十四孝图》主要是讲了鲁迅对小时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产生的感触。而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让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片段。它主要讲了郭巨家境贫穷,为了养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减轻负担,尽孝父母。好在最后他挖坑埋儿子时竟挖出了黄金,可怜的郭巨儿子才“幸免于难”。

  郭巨虽有孝顺之心,可是他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的杀儿供母之举动,实在是叫人害怕。况且,这样的举动也实在是算不了孝顺,让母亲备受良心谴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孙子,而孩子还未熟悉这个世界,便让他那愚蠢又残忍的.父亲杀害。

  其实,所谓“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驾于慈祥母亲的良心之上与无辜儿子生命之上的伪孝罢了。以至于鲁迅先生在文中讽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当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为,是封建礼教与虚伪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于“孝子”这一称号与旁人的赞扬时,在他那险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儿子与其它中国孩子的心中已经死了。

  我并不反对孝顺,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国孩子可以传承好这一美德。只不过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愚孝,实在是不可模仿。那种“孝”,无异于一种“不孝”!

  在新中国、新时代,这种荒唐可笑的“孝顺”已经消失,在“孝”与“不孝”之间,我们已有定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4

  鲁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话运动的领袖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正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常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懂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文找出,加以对比阅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达的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是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封建时代的信仰与理念并非都是要继承或抛弃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确地进行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5

  在暑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参观北京的孔庙,在许多展品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里,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其中一个“郭巨埋儿”。

  正如鲁迅所说,画面确实很清晰,但我还是不想承认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栏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埋葬儿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他们家穷,真的'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把老人养活,把儿子活埋了。

  这张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对于一个“孝”字,竟然想要那么多的讲究,甚至完全抛弃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的人见父母都跪下来说“不孝之子见父母,求父母……

  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着,在妈妈的怀里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过来。孩子的母亲似乎有些不放弃,有些我不记得了,如果,婆媳之间的关系将来不好,那么孩子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点也不反对他的父母!

  旧社会真的很邪恶,人们是对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妈妈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她没想到郭巨会把孩子埋了。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馆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张图很大,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她也很害怕。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6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7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自身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身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因此,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8

  不经意一看《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觉得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目是悲哀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封建孝道。而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让我们先谈谈郭巨埋儿吧。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他给了两个弟弟。他独自抚养母亲,对她非常孝顺。

  后来家庭逐渐贫穷,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居担心抚养孩子将影响供养母亲,就和他的妻子讨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然有孝道,但杀子的行为,却违背了人性,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人为贵”的这一思想。看似大孝,实则残忍。

  在古代,有一些人求神治愈他们的父母,并放弃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父母吃肉的欲望而割肉。为了节省食物,他想杀死自己的儿子。

  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理解长辈的心,知道如何感恩,知道如何尊敬长辈。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才是一个负责任、高尚的人。

  最后,我祝愿中华民族的美德——“孝”代代相传!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9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图》,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身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此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0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轩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2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相关文章:

鲁迅《二十四孝图》03-24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读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1-14

二十四孝图心得感悟09-19

鲁迅《二十四孝图》经典散文05-30

鲁迅的作品《二十四孝图》03-23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12-14

鲁迅散文《二十四孝图》原文04-03

《二十四孝图》阅读感悟(精选7篇)10-11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介绍10-23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什么11-29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2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精选20篇)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

  读了《二十四孝图》,我最喜欢“拾葚异器”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蔡顺的人少年时丧父,对母极孝。当时环境恶劣,只好拾桑葚充饥。

  一天,蔡顺遇到了赤眉军,他们问他为什么要把红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蒌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留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听了,很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这个故事令我感动了许久:蔡顺对母亲的'孝心虽然只体现在那么一点儿小事上,但却值得让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顺,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为母亲着想。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孝敬父母的事,这样的小事虽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们包含了一颗颗爱心、一颗颗孝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只要从蔡顺“拾葚异器”这一点点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3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4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对《二十四孝图》的观感及长大后对《二十四孝图》的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

  作品着重解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作品。而鲁迅先生将其称为“肉麻当作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见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讨厌。

  在这旧时代的中国,大家都推崇这种“孝”,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抱着这思想,在那个大多人都不识字,见识短浅的时代,就连鲁迅先生的女佣人阿长都可以流利的讲出来。可见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这种观念当是错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流传下的思想做出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封建思想,就犹如一所监狱,把人们囚禁于此,被隔绝的人们手足无措,只能听信于那些传播者的谗言。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所以,对于那些封建思想需要采取不听,不信的态度,要对它进行抨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步。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5

  《朝花夕拾》这本书你一开始看会觉得它的文字很难懂,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但你若是静下心来,仔细的品读与琢磨,你就能发现它真的很有意思。

  鲁迅先生把他曾经的那些快乐的、难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写进了这本书里,其中,《五猖会》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篇。 《五猖会》主要讲了”我”想去看五猖会,可父亲却让”我”去背《鉴略》,最后,”我”背完书,出发去看五猖会的时候,却不那么高兴了。

  这一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读起来也不是那么吃力,作者把对曾经封建的教育方法的批判也写了进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思想有多么的痛恨。这一点从《二十四孝图》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其中的”老菜娱亲”与”郭巨埋儿”表现出了十分厌恶的心理,因为这两个故事,表现出了极其扭曲的孝道,鲁迅先生对当时儿童所体验的那些不正常的`、所谓的孝道感到深深同情,他想打破这种束缚,想创造一个”新中国”,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封建的旧思想,是一个真正和谐、自由、平等的地方。

  读完此书,我能感受到鲁迅先生那颗火热的心,这里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精神享受。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6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图》。

  听著老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后来父亲知道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起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我想:我们应该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个人物学习,就衝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个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7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著名散文集,当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名叫《二十四孝图》,这个文章当中有几篇小故事,其中的郭巨埋儿是最让鲁迅先生讨厌的一件事。这件故事讲述的是:我过去一家十分贫穷,而郭巨的母亲又十分疼爱她的儿子,将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他的儿子吃,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于是,郭巨便和他的妻子一同商量,要将儿子埋进土里,只有这样他的母亲才能吃饱饭。郭巨正挖着坑,突然挖到了黄金,这才让郭巨放弃了,将儿子埋在地下的想法,才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鲁迅先生也因为这件事而十分恐惧。尽管郭巨是孝顺母亲的表现,但是他却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这也是不为自己孩子负责的表现。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本应该是赞扬并弘扬孝子们的`精神。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事件。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违背道德与人格的基础上去孝敬长辈,但是“郭巨埋儿”中的郭巨的孝是一种愚孝,他并不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人,也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8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孝道”摆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个人品德怎么样,首先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如果不孝顺,连官都做不了。自古以来流传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给人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二十四孝图》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们孝道的观念,鲁迅先生给与了强烈的抨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一种封建社会畸形的孝道,为了孝道就能枉顾子女性命吗?这种低级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吗?这些都属于愚孝,这些故事遗留下来的封建孝道观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要科学,而不是迷信,要观念要与时俱进,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为孝道而伤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观念的虚伪和残忍,就是要我们有意识,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鲁迅认为的'那样,只要自己孝顺父母做到心中无愧就行了。

  作者对于封建孝道给与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二十四孝图》也能让人对孝道与更深的领悟。千万不要再出现“尝粪忧心”、 “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了。其实,我觉得让父母开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9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收录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身对于《二十四孝图》中对于“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这种封建制度下变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为先,古人讲“孝道”摆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个人品德怎么样,首先看这个人孝不孝顺,如果不孝顺,连官都做不了。自古以来流传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给人很好的`教育意义。但《二十四孝图》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们孝道的观念,鲁迅先生给与了强烈的抨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是一种封建社会畸形的孝道,为了孝道就能枉顾子女性命吗?这种低级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吗?这些都属于愚孝,这些故事遗留下来的封建孝道观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们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要科学,而不是迷信,要观念要与时俱进,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为孝道而伤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观念的虚伪和残忍,就是要我们有意识,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鲁迅认为的那样,只要自身孝顺父母做到心中无愧就行了。

  作者对于封建孝道给与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二十四孝图》也能让人对孝道与更深的领悟。千万不要再出现“尝粪忧心”、“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了。其实,我觉得让父母开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0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根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挖苦,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认鲁迅的观点。确实,新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确实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成认的是,二十四孝确实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唐,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读完《二十四孝图》后,相信大家对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们作为一个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层内涵,学着做一个孝顺的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1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鲁迅先生透过当时的儿童读物想起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并且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了这些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生命,将肉麻当做搞笑,以不情为伦理,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开篇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现象给予严重批评,透过这件事能够体现作者鲁迅是下了很大决心提倡白话文的。而对于提倡复古的人是极其痛恨的,痛恨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就应灭亡!两次在开篇部分出现足以体现作者鲁迅对提倡白话文的渴望和对复古的痛恨。并且用麻叔谋蒸食小儿的例子来比喻这件事,足以体现作者对于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居敬编,资料是集录了古代所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旧时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老莱娱亲是讲他七十多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郭巨埋儿是讲郭巨由于家里贫穷母亲吃不饱饭便要挖坑埋掉自己亲生儿子的事。那里面几乎全是记录愚孝的故事,鲁迅透过表达自己对愚孝的不认同,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表现了他强烈提倡新文化的`欲望。

  鲁迅先生对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万万不可的,这不是这天的我们正要学习的吗期望天下多几个孝子,少几个愚孝之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2

  孝是什么?往大了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往小了说就是你吃什么就让父母吃什么,你住哪里就让父母住哪里;更通俗一点说就是父母当初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父母。就是这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到了道学家那里就变味了,弄了一个什么《二十四孝图》,把本来很平常很温馨的孝顺变得毛骨悚然了,以至于给少年鲁迅的心理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虚假的、拔高的、没有人性的说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儿”,为了孝顺母亲就要把儿子杀死,这不要说法律不允许,就是道德人伦也不允许啊!所以作者给故事设计了一个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结局——挖坑的.时候挖出一罐子黄金,然后皆大欢喜了。问题是谁都能挖出黄金吗?如果挖不出咋办?

  “卧冰求鲤”的故事也很荒唐:人体能有多少热量呢,靠体温把坚冰融化,这不符合物理学原理呀。稍微有点儿物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人卧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还会冻死。与其卧冰求鲤,不如凿冰求鲤。卧冰求鲤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爱也好,敬业也好,都应该是日常的、平淡的、波澜不惊的,如果把个别的、暂时的、极端事例的当做常态化的标准要求每个人去做,那么既是没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希望在传播正能量的时候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3

  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图》的,十分有趣。不过这文章题目虽叫《二十四孝图》,却与教人孝敬长辈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甚至并不赞同所谓“孝顺”的做法。

  《二十四孝图》主要是讲了鲁迅对小时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产生的感触。而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让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片段。它主要讲了郭巨家境贫穷,为了养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减轻负担,尽孝父母。好在最后他挖坑埋儿子时竟挖出了黄金,可怜的郭巨儿子才“幸免于难”。

  郭巨虽有孝顺之心,可是他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的杀儿供母之举动,实在是叫人害怕。况且,这样的举动也实在是算不了孝顺,让母亲备受良心谴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孙子,而孩子还未熟悉这个世界,便让他那愚蠢又残忍的.父亲杀害。

  其实,所谓“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驾于慈祥母亲的良心之上与无辜儿子生命之上的伪孝罢了。以至于鲁迅先生在文中讽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当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为,是封建礼教与虚伪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于“孝子”这一称号与旁人的赞扬时,在他那险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儿子与其它中国孩子的心中已经死了。

  我并不反对孝顺,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国孩子可以传承好这一美德。只不过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愚孝,实在是不可模仿。那种“孝”,无异于一种“不孝”!

  在新中国、新时代,这种荒唐可笑的“孝顺”已经消失,在“孝”与“不孝”之间,我们已有定论。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4

  鲁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话运动的领袖人物,而这篇文字也正是从白话运动入手。先给予那个所谓的绅士冲击,阐明先生对于白话运动的立常为了加强说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入手,揭开封建卫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为了读懂先生的这篇文章,我还将《二十四孝图》的原文找出,加以对比阅读,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先生的这篇文章。“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这些文章都是传扬封建礼教中的“孝”的脍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达的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违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为了人颂之为“孝”而“孝”,封建时代也讲求“礼仪孝悌”,但这些所谓的“孝”实在是无法用当下的孝道观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谓至孝,家里贫困,孝母之心值得称赞,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实在违背了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这样的故事在书中随便翻翻举目全是!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这样一种封建的吃人的`礼教,实在让人感到可悲!

  封建时代的信仰与理念并非都是要继承或抛弃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确地进行理解才是最正确的。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理当传承发扬!但这样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卫这些的披着羊皮的卫道士们更是可耻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5

  在暑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参观北京的孔庙,在许多展品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里,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其中一个“郭巨埋儿”。

  正如鲁迅所说,画面确实很清晰,但我还是不想承认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栏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埋葬儿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他们家穷,真的'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把老人养活,把儿子活埋了。

  这张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对于一个“孝”字,竟然想要那么多的讲究,甚至完全抛弃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的人见父母都跪下来说“不孝之子见父母,求父母……

  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着,在妈妈的怀里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过来。孩子的母亲似乎有些不放弃,有些我不记得了,如果,婆媳之间的关系将来不好,那么孩子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点也不反对他的父母!

  旧社会真的很邪恶,人们是对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妈妈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她没想到郭巨会把孩子埋了。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馆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张图很大,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她也很害怕。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6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7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他们认为只有自身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身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因此,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8

  不经意一看《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觉得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目是悲哀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封建孝道。而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让我们先谈谈郭巨埋儿吧。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他给了两个弟弟。他独自抚养母亲,对她非常孝顺。

  后来家庭逐渐贫穷,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居担心抚养孩子将影响供养母亲,就和他的妻子讨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然有孝道,但杀子的行为,却违背了人性,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人为贵”的这一思想。看似大孝,实则残忍。

  在古代,有一些人求神治愈他们的父母,并放弃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父母吃肉的欲望而割肉。为了节省食物,他想杀死自己的儿子。

  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理解长辈的心,知道如何感恩,知道如何尊敬长辈。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才是一个负责任、高尚的人。

  最后,我祝愿中华民族的美德——“孝”代代相传!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9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图》,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身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此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0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轩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