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喜好吃,我是天津人,因此我就喜好吃,《津沽轶事》读后感。
看刘文华老先生《津沽轶事》的切入点,我就是从吃进入门槛的。先看了"大福来"的锅巴菜,又欣赏了"杨村糕干",那"贴饽饽熬小鱼"令人垂涎三尺,心馋嘴馋。再看新老"三不管"文章里,我也特别注意关于吃的事儿,譬如"在那个撂地场就有好多卖吃的""花上几个钱,吃上一顿平时吃不着或是舍不得吃的什么切糕、盆糕、茶汤、炉干烧饼及牛肉饼等。会喝酒的大人们在这儿,也可要上一碟爆肚或是凉粉刮成细条拌的凉菜等""最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卖羊肠子的","挨着羊肠子的是羊肚、散丹、羊口条,羊眼珠"还有小胎羊和羊脑。吃主儿想吃嘛点嘛"。
刘老介绍的羊杂碎简直是太全了。
那新"三不管"卖吃的有秫米饭、小豆粥、黄米面炸糕、糖稀浇得蜜麻花,蘸糖的江米藕、各种烧饼,蒸饼、煎饼果子,茶汤。除此之外还有,炸卷圈、炸藕夹、炸鱼、炸虾、炸蚂蚱、炸豆腐。那具有回民风味的牛肉饼、回头馅饼使人看得眼花缭乱。香香美食,咂咂滋味,好一顿精神会餐。
刘老说到吃,我有一种亲切感,是因为勾起我童年的回忆,也是亲身体会。那时也就10来岁。新老三不管远不是刘老笔下描述的那样情景,但是解放后一段时间还保存着相应习俗遗迹。我老爸休息时候,带着我来到南市三不管,先进黄河影剧院看曲艺杂技,十分钟二分钱,听几段相声后,就出来遛大街,不会儿来到东兴市场,看摔跤的,看算命的,还有拉洋片的,老爸给了那人一分钱,我就透过那个小圆玻璃窗口,看里面的大画面。是武打的内容,那家伙,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拉着洋片大声唱。看了五六分钟,十多张画面就完了。想起来,我童心未泯。
看完刘老的文章,禁不住我对吃充满兴趣。于是有时间就各处转转,找有天津特色的小吃去。譬如中山路美食一条街,南市食品街我品尝过不少品种;再者西北角南大寺门前,早晨一溜都是好吃的:羊肉口蘑老豆腐、羊(牛)肉粥,酸辣粉汤、煎鸡蛋、煮鸡蛋、茶鸡蛋、熏鸡蛋各式各样;那里的炸糕气死耳朵眼.为嘛呢?面好馅好还便宜。想吃那里的煎饼果子得排队等半个小时,那里的烧饼夹里脊,是多种口味儿的,还有汤面炸糕…。
刘老的文章启迪了我,为丰富我们的餐饮生活指点了去处。
刘老也不单纯讲吃,讲了那么多动人传说和故事,引人入胜,也引发的新的回忆,读后感《《津沽轶事》读后感》。我记得在南市摔跤场,看见那里人物有魁梧的大胖子,也有精明强干的小瘦猴。小瘦猴把大胖子楞给摔倒了,看不出破绽来,惹得哄堂大笑。而且听到了旁边老人们讲旧社会天津"大老九"张魁元为救一位中国姑娘,在南市和平路口那里,摔倒两个美国兵的故事,心中对他们肃然起敬,很是佩服。现在想来,"三不管"里也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元素。
我们溜达一下午又累又饿,晚上来到一个小清真饭馆。老爸和几个朋友,每人一壶浊酒,分别一个菜,来个小聚餐。我记得老爸点的`是爆三样,纯正清真口味。然后给我要一个茶鸡蛋。我和小朋友一边玩耍,大人们在一起议论事情。那时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刘老的津沽轶事又使我加深对那时情况的认识。
跟着刘老享受完美食,还要接着在书里"遛弯"。从黑牛城到六国饭店,从葛沽到鬼市无奇不有。童年时侯老爸给了我物质的享受,现在刘老又给了我们精神的食粮。
人是有不同需要层次的。从最基本的生活生理需要,到安全的需要,到人际关系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再到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我们现在已经吃好喝好之后,追求精神的生活,回忆以往乐趣是我们的正当需要。刘老满足了我们,我们感谢刘老。满足我们的同时,刘老也获得了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此一举多得的事情,大家都高兴
我们祝福刘老健康长寿,请您接着写下去,把您怀里珍藏的好东西拿出来,比如清真大寺城隍庙、天津城内三件宝,让我们多长长见识。
刘老耄耋之年出书,我们小字辈深受感动和启发。刘老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为自己,为大家,为社会。您那认真写作的态度感人,内容清新,描写细致,语言精练,印象深刻。
除了敬佩之外,再次表示向您学习。
【津沽轶事读后感参考】相关文章:
走过沽河作文04-30
泸沽寻梦歌词04-11
苏轼轶事12-07
轶事的造句01-23
柳永的轶事09-06
梁实秋轶事09-20
秦观轶事11-05
柳永轶事10-10
王安石轶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