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传》是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图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普京传的读后感,内容如下:
普京传读后感一
说起世界上的领导人们,普京可算是一大“玩儿主”。此人上能开飞机,下能潜深海,玩转克格勃,屹立全世界。前有三胖参观甲鱼厂生产暴怒,后有普京参加俄罗斯好声音三导师转身。这位不论去哪里都带着摄影师的领导人,在一次次的向世界彰显自己强健的体魄的同时,也在告诉着大家,我手里的俄罗斯,可不好惹!
我一直都对普京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不,假期得闲,用一天的时光一气呵成的一本《强权与铁腕 普京传》虽然此书略显枯燥,漫谈普京与他的政治改革,但是其中不乏思考的闪光点,读完这本书,再加上我自己平时对俄罗斯的点滴积累,我有感而发,在这写下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故事的开始当然是普京第一次出任总统,20世纪的最后一天中午,叶利钦突然提前宣布辞职,老头儿带着哭腔,抹着眼泪宣读了辞职书,并且指定了他的接班人普京作为下一届俄罗斯总统。普京走马上任,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克格勃特工头子,一下子当上了国家的一把手,他立即乘坐飞机耀武扬威了一番,并摩拳擦掌,准备在俄罗斯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好好地干一票。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可谓是一片漆黑。经济的严重转型导致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政府官员更别说了,个个肥的流油。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导致了犯罪横行,当街抢劫比比皆是,人民在匮乏的物质生活中竟然也找不到一点点精神食粮。原苏联解体出去的国家们甚至把俄罗斯成为“大陆”仿佛他们被遗弃在了海外的孤岛上。第一次战争的巨大损失,经济结构的极不合理,造就了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昏暗。此外叶利钦本人较“软”在某种程度上,他乖乖的听克林顿的话,成了美国的“小跟班”这不,普京一上来,俄罗斯立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普京上台后都干了什么呢?首先,他向西方“求爱”强调俄罗斯是欧洲的一部分,后来又拉近和美国的关系。出身特工的普京极其擅长交际,在与布什交流的过程中仿佛给后者施加了魔法,使得布什在面对记者时激动不已:“我太信任普京了,我看到了他的灵魂!”听了这话,布什身后的国务卿赖斯脸一黑,急着想怎么解释这句话。这就是普京的魅力,他和美国联手打击塔x班,并且与布什的私交甚笃。能言善辩,冷静沉着的普京在国际事物的风云变化中出尽了风头。对于国内,普京大打经济改革之战,搭建了新的经济班子,自己也开始恶补经济学,一口气颁布了土地私有制,还把天然气公司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重工业。能源。轻工业少的可怜,廉价劳动力更是压根儿没有。普京正式针对这一特点,把经济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稳固了俄罗斯的经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普京自然也不例外,这厮先是禁锢了讽刺自己的媒体,后又降服了不听话的商业、工业寡头们,凡是不听他的,就要处理,而且处理的.手段很不光明,像是特工似的,把事情弄得莫名其妙。某个商业寡头突然没了,他的企业划归了国家,这就是普京的阴暗手段,可谓强权,大有一种隐隐的金戈铁马的感觉。
格鲁吉亚偷偷地投靠了西方,让普京有点儿不爽,他想我这个大哥还没动呢你个小弟却先跑了,他开始四面树敌,与前苏联的很多国家恶化了关系。反对他们的民主,也限制自己的民主。美国在旁边看着觉得纳闷,心想我当初支持你普京上台就是你宣称你们不做苏联啦!要民主啦!怎么现在又开始反对民主了?这一下子,与美国的关系也恶化了,普京不得不调整战略,把欧洲的关系放在首位,中国次之,美国最后。新的冷战开始了,普京变得越来越冷漠,像一只豹子一样,冷冷的盯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别的事情他不管,谁要是敢动他的国家利益,他必然会发动雷霆一击,狠狠打击,不论对外还是对内,所谓民主,我觉得已经渐渐走远。
可是俄罗斯有这么一项法律,总统只能连任两期。干了两任之后的普京只得下台把位置暂时给了梅德韦杰夫,但其实两人早就说好,普京暂居总理,等梅德韦杰夫干完一任总统后,这总统的宝座,还是他普京的。于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玩起了双人驾驶学,像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梅德韦杰夫是前轮,普京是后轮,国家大事两人一起商讨,他们一同度过了导弹防卫系统争端,度过了高加索战争,扛住了金融危机。这一系列的国际事件的刺激然梅德韦杰夫对总统的位置上瘾了,他不想还给普京,于是他开始违拗普京的意思,但是普京早有把握,最终在梅德韦杰夫任期结束后再次坐上了总统的位置。这辆双人驾驶的自行车,看来还是后轮更大一些。
总的来说,普京渴望民主,但是他自己,并不真的懂得民主是什么。他把每次政府会议的内容都直播给公众,看上去好像很民主。但实际上,直播的会议失去了激烈讨论的功能,在摄像机面前,没人敢质疑普京的决策,本该一起讨论的会议变成了普京一个人的“读课文”。多次民调表示,他的支持率也在逐年走低。他带来了稳定,可是没能带来民主。
我认为普京固然是强权为主,但是过刚则易折,他说出去的话,许下的承诺往往因为过于强硬而不得不食言,此外,做一个强人很累,特别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强人,我们不知道普京和他的俄罗斯,还能强硬到什么时候。
从克格勃特工到一国总统,从沈默寡言到高调言辞。普京,世界对他的关注和争议从未停止。他恢复了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却压制自由。他深得广大民心,却被西方诟病。他的铁腕、他的骄傲、他对西方的强硬态度、然他及其背后的这个国家,成了一个谜。我想,俄罗斯像是一头屹立于雪山之顶咆哮的巨熊,傲视群雄,姿态强硬,但孤独的它,却在一天天的消瘦。
普京传读后感二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一直以来我都拿这条流传已久的名言提醒着自己,不要做白日梦,并且从来没有怀疑过,甚至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这则信条反而在我心中越来越根深蒂固。平凡的出身成了我生活的保护伞,每当生活中有挫折,有困难,愿望无法实现时,保护伞都给我安慰,谁让我出生在普通家庭呢?我就这样愚昧的躺在自己一手搭建的安乐窝里,像井底之蛙般度过自己的每一天。直至看完此书,我才如醍醐灌顶,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却拥有者传奇一样的人生,他虽相貌冷峻严肃却有着非凡的才能,他个头中等体型瘦弱却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力,他是家里的独子却从不娇生惯养。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班长,妇女眼中的完美情人。他热爱文学喜欢运动,外人眼中精力永远充沛,几年之内他从一个普通的官员蜕变为国家最高元首,并从此叱咤政坛二十余年,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同样这个时代也给予了他无尽的荣耀与地位,他就是拥有铁腕元首之称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政治是一个荆棘丛生、布满陷阱的领域,参与其中进行角逐的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精英中的精英。然而,在二十余年的执行生涯中,普京在该领域可谓如鱼得水、大获成功,利用几年时间执掌了世界上最复杂、最棘手也是最不稳定的国家大权。而且,而且这种大权在握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叱咤二十余年。这一伟大业绩不仅得益于普京的智慧、胆略、正直、魅力,更因其自身的坚持与执着。
在我们老家流行一句话“十岁看老”,意思是通过判断一个孩子的行为举止性格就可以看出长大了怎么样,是不是有前途,比如小时候胆小的孩子大人就会说孩子大了也没有啥太大出息,做不成大事,反之如果小孩子小时候整天就很独立,尤其是孩子王型的,大人就会骄傲的说这孩子长大肯定是当领导的`料子。也许这话是有些夸张,但也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谓江山易感本性难移么。一个人不管到什么年龄,身上有些东西总是不变的,有时仍然能看到童年时的影子。
普京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爷爷是位技艺精湛的厨师,而且有着许多不寻常的经历,曾为列宁及其家人做饭,是位名副其实的御厨。随后在小城特维尔生下了普京的父亲。父亲与母亲相识于小城的舞会,感情甚笃,除了战争这一不可抗拒的因素,二人自结婚以来从未分开过。父母良好的感情给普京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个避风的港湾。然而,除了善良稳重、严肃专注、内敛且守规矩等性格上的财富外,这个家庭并未给普京提供其他财富或者权力上的助力,甚至可以说有些清贫。没有多少背景的普京,有的只是坚持、坚韧、坚定,与一颗刚刚萌发的强者之心。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可能需要什么,并为此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知道普京热爱运动,上天下海,摔跤射击,这位大国领袖几乎无所不会,这不仅让其年过六十仍然身材强壮,同时也为其本人增加了一份迷人的魅力,健康强壮的男人总是受人喜爱的。至于运动的最初动机,据其本人坦承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王地位,或者更准确的说,他必须为了以后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做准备,这种未雨绸缪的做事方法对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少见且珍贵的。普京最初学的是拳击,但后来在一次训练中鼻子被打折,只能放弃。随后受到桑勃式摔跤电影的感染,普京选择了摔跤,并一直坚持至今。在普京心中,柔道从其礼仪到某些细节,都体现了人的教养因素。柔道不是一般的体育项目,它包含着哲理,以及对长者和对手的尊重。其精髓在于以柔克刚,在对手气势最盛时容忍退让,在时机成熟时一击绝杀。普京从不轻易将自己卷入任何纷争,但若敌人来犯也绝不一味退让。当忍则忍,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这是俄罗斯的柔道外交,同样也是普京的柔道哲学。
“我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上了比赛场就变成斗士,走下地毯马上就恢复那种哲人和思想者的状态。他就具有这种惊人的品质。”他的柔道教练曾这样评价普京。不论是场上还是场下,普京永远能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这种优良品质也为其日后的间谍生涯作了铺垫。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了一个时代?
放置了好久,一时竟不知如何续接,暂且放在这里以作纪念吧。
【普京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普京传》读后感(精选8篇)07-19
《普京传》读后感1500字03-14
普京名言收录05-20
有关普京的名言02-25
关于普京的名人故事01-23
关于普京的名人故事03-07
关于普京的经典语录01-26
普京读书时写作文的故事01-29
普京小时候写作文的故事01-28
岳飞传读后感《岳飞传》读后感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