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下面是海底两万里之读后感,请参考!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了《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它告诉了我许多我不了解的美丽岛屿;它让我了康塞尔是何等的忠诚;还告诉了我许多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作者在海底遨游,能看见许多珍贵的鱼儿,又能经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我好羡慕作者,但我有幸能看到这部著作,也算三生有幸。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之读后感2
故事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拥有一艘巨大的潜水艇,名曰:“鹦鹉螺”号。1866年,“喜金孙总督”号商贸船和“克里斯托巴伦·科伦”号游轮观察到一不明物体,次年四月,英国苟纳尔航运公司的大型游轮——“斯各托亚”号在航行中遭到不明来源的袭击,吃水线以下两米半处,被尖锐物戳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洞。这些事件的始作俑者都是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
小说中的鹦鹉螺号,早已不止是一架潜水艇,更是尼摩船长和他的水手们的灵魂归宿与精神寄托。他们在祖国沦陷后,孑然一身登上了鹦鹉螺号,将自己的灵魂放逐到了大海的波涛中。
也许,没有鹦鹉螺号,尼摩船长也能生活下去,可我坚信,他的生活一定会苦不堪言。鹦鹉螺号对于尼摩船长的灵魂来说,是一把钥匙,也是一把锁。打开了他对自由的渴望;打开了他对大海奥秘的追逐;也打开了他复仇的心灵。在开启新生的同时,它也锁住了他对祖国的回忆,锁住了他悲痛的泪水和他仅存的对人类世界的记忆。
相比于在人间为追名逐利而苦受煎熬,为生离死别而伤感凄凉,尼摩船长宁愿把自己封闭在海底,与汹涌的大海默默交换孤独的心事。
客观来说,鹦鹉螺号和尼摩船长是半友半父的关系,鹦鹉螺号给了尼摩船长遨游大海的机会,而尼摩船长也将自己的梦想给了鹦鹉螺号。在鹦鹉螺号身上,寄托着尼摩船长的悲悯、愤怒、伤痛、喜悦、自豪,以及凡尔纳先生对殖民者的无情指证和对自由的赞美与向往。
尼摩船长的心灵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他受过太多的伤,漫漫人世间,只有大海张开怀抱迎接了他。也许,这就是他最好的归宿,而鹦鹉螺号也定会陪着他在大海中崛起、沉沦、起伏、永生……
【海底两万里之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之海底两万里08-30
《海底两万里》08-17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5-29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04-22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4-09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04-28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6-22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1-08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