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师说》中“ 之”的用法

2022-05-29

总结《师说》中“ 之”的用法

  《师说》这篇课文只有400来字,之共出现27次,细加辨析,就可看出其用法共有八种情况。

  一、作助词,可译为的

  例如:

  1、古之学者必有师。

  译为:古代的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译为: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为: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为: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帮助他)学习书中的句读的,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那些大道理,解决那些疑惑的老师。

  二、作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翻译时可去掉

  例如: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古文观止全译》(安徽教育出版社)下册第683页对该句的之注为: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化句子形式为主谓短语。按此说,这里的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其实这里的所存即为存在的地方,显然是名词性短语,它不能作谓语。由此看来,这里的两个之不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化句子形式为主谓短语的。因此该注是不可取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为: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种情况吧?

  三、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可去掉

  例如: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为:我是向老师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之用在主语其年和谓语先后生于吾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即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谓语动词知的宾语。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为: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3、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为: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之用在主语人和谓语无惑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译为:(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可以知道了。

  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复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四、作助词,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可去掉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为: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五、作代词,代人,可译为他、他们,或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例如: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为: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两个师之中的师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师之即为以之为师,亦即把他当作老师。)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译为:(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为: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帮助他)学习书中的句读的,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那些大道理,解决那些疑惑的。

  第二个之代童子,即孩子。

  4、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5、问之,则曰

  译为: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为: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六、作代词,代事物,可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七、作代词,复指主语,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翻译时可去掉

  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为: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但)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

  之复指六艺经传,翻译时去掉了。

  八、作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

  例如: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译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2、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之族中之译为这,族译为一类人,之族即为这类人。

  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译为:之徒中之译为这,徒译为一类人,之徒即为这类人。

  • 相关推荐

【总结《师说》中“ 之”的用法】相关文章:

C#中this指针的用法示例总结06-12

《桥之美》吴冠中07-04

《桥之美》吴冠中07-04

if句型的用法总结07-23

find的用法总结04-13

祈使句的用法总结09-20

关系代词as的用法总结06-16

感官动词的用法总结08-12

分词作状语的用法总结08-14

省略号的用法总结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