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2024-10-17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1

  每个人听完课后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现在我就来谈谈我的感受,聆听了李xx老师执教的《女娲补天》,我的脑海里跳跃出的第一个字眼就是精彩。李xx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入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李xx老师这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一、 激趣导入。

  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李老师首先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运用“看图猜人物”的游戏,展示了“孙悟空、盘古、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引入课题:《女娲补天》,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是有关女娲的一个神话故事。

  二、扎实的基本功。

  李xx老师课堂教学神态自然亲切,贴近学生。李老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基本上学生都能得到各具特色的评价,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你读的真不错”,“真了不起!”“读的真棒” “谁得眼睛最明亮”。同样是新教师的我,这一点做的远远不够,值得我去学习的。

  这节课以“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

  李老师善于指导学生抓重点词来朗读,“围困、挣扎”引领学生一步一步体会人们在灾难前的无奈与无助,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

  另外,板书漂亮,板书设计简约、重点突出,效果很好。

  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活动。如:

  1、“冶炼”两字的书写指导;

  2、让学生用四字成语来概括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说“天崩地裂、天塌地陷”;用自己想到的成语,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的表达。

  3、用“动词”来讲述女娲补天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四、最后小结

  今天李xx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养眼,听觉上的动人,情感上的共鸣,但再完美也可能有缺憾的地方,我也斗胆说说我的一点建议:生字范写最好能写一写。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2

  郭xx老师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整节课老师都激情飞扬,引领着学生去读、去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投入课文,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一点是很值得我学习的。郭老师的课,教学设计思路明确、难点突出,教学内容安排恰当,以体验女娲补天时的辛苦、劳累、不怕困难、不惧危险为感情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郭老师注重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郭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为其今后更好地运用服务,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会到了女娲补天的辛苦与伟大。

  郭老师在课堂的后面出示让学生“复述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过程: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接着、最后、结果。”不仅降低了了难度,使学生兴趣提高,而且又使学生巧妙地学到了学习方法,真是一举两得。而教师在结尾时的总结写法更是课堂的一大亮点。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3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今天有幸听到但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这样,听课也如此。咱们每个人听完课后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我觉得,但老师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读中悟、悟中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上也越来越“热”。这比以前的阅读教学多分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有些课堂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朗读少思考等。可但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读,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又能使学生更快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又如:看到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说说你的感受,能读出那种可怕吗?这是感悟边读;

  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但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体会女娲补天真辛苦、真伟大时,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再比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句,老师采用了集体读,在气势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一把女娲当时补天的的勇敢和坚定。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验到了女娲补天过程的辛苦与伟大;但是有一点小遗憾就是,老师没有将这些重点词作为朗读指导的重要道具来使用,如果能将这几个词语再进行朗读上的重点推敲,是否效果会更好些呢?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老师很得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如果说读是走进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那么这堂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也是我要说的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

  二、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到位

  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活动。如:用“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的句式来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的把一件事说清楚,训练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能复述故事内容奠定了基础。再比如: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可以打乱顺序吗?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时也要有条理的叙述。这样的训练,对于三年级正开始学习习作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处训练点:女娲用尽全力把天补好了,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赞美女娲吗?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平台,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也使情感得以升华。

  另外,我们看到教师的板书设计精美,书写漂亮,体现了她个人扎实的`功底。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选做作业,也独具匠心,学生也很感兴趣。

  我的一点建议: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确,课文写得够神的了!那么学生有没有体会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欢上神话故事。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还有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十分生动传神;又如课文结尾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看似写得随意,实则非常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4

  自从刚毕业那一年教了三年级,我一直就徘徊在高段。今天,又十分有幸聆听诸葛老师的这堂《女娲补天》,看到新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然大方、引领自如和得心应手,着实让人觉得这不像是新教师,更像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

  诸葛老师整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天哪,太可怕了!”整堂课下来,借用“可怕”来说,我的感受是——可贵、可行和可观。

  一、紧抓学生心理,展开设计——可贵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里指出: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学语文。诸葛老师的课堂也是如此,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接受能力,展开“由易到难”的教学流程——看图导入,揭示课题;初读感知,了解故事(补天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围绕“可怕”,品味词句;总结写法,拓展练笔。四个清晰的大板块,让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进行学习,得到不错的效果。

  二、落实词语理解,展开教学——可行

  新课标对中段语文阅读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节课最大的亮点乃在于诸葛老师对词语的教学。

  1、解字解题结合,简单有效读题。

  刚开始揭示课题“女娲补天”,诸葛老师对易错词“补”偏旁的强调,告诉孩子要注意这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这样的强调十分有必要,但又不会花很长时间,让学生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这个字。

  2、字形词义结合,读出语境意味。

  到品读板块,诸葛老师紧抓“可怕”一词,来延伸“塌下”“震撼”“熊熊大火”等词语的教学——无不看出教师课前文本解读的渗透,和试教过程中一次次地认真修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板书中出现的.三个同偏旁的词语“燃烧”、“围困”和“挣扎”。诸葛老师板书“燃烧”,强调他的偏旁,然后引出:三个火真厉害啊!这样的“熊熊大火”,难怪让很多人都会被“围困”山顶上。然后,很自然地抛出一个问题:从“围困”这个词得偏旁,你来猜猜他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说的出来了!

  3、借助词语理解,展开画面想象。

  在理解“挣扎”时,老师并没有用视频或是图片来让学生直观去感受这个动词的意思,而是问学生:此时此刻,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去理解“挣扎”一词的运用。

  三、读写结合适度,展开练笔——可观

  《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里指出: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至少安排10分钟在教师随堂练习写字。我们看到诸葛老师在最后一板块的设计,就是读写结合。

  首先,诸葛老师总结了第一段的写法:在写可怕画面时围绕天、地、山岗、田野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让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写一写地震时可怕的情景吧!

  接着,配乐图片出示汶川地震画面,老师旁白:20xx年xx月xx日,汶川发生了八级地震……引出:天哪,太可怕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堂练笔单进行练笔。从后来学生的反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也都能用上刚学过的词语进行习作。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效果,又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加深了印象,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我还要来提提我的一点疑惑。

  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文章最后的题目讲到“这个故事真神奇”。那么,我们是否要在教学中凸显出神话故事本身的一个特点——神奇?或者说,可以在结尾来一个“天哪,这太可怕了!”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神话故事“神奇”的地方。还有,我们是否还要留给学生更多读与思考的时间,真正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学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的。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5

  《女娲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其次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最后练习感情朗读,在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请同学说说自己查到的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学找到的故事情节也不太相同,因为本文是童话传说,随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给它润色,所以,相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童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6

  首先,教学目的的设定需要更加清晰。在开展女娲补天教学的时候,教师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大致情节,还是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和启示?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目的并不够明确,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手段需要更加多样化。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虽然很精彩,但如果一味地听讲解或者看动画片,可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辅以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教学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女娲补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神话故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情节介绍上,很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师需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比如相关的历史文化、哲学思考等,让学生在探究女娲补天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第四,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灵活。女娲补天这个故事虽然非常经典,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更加灵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女娲补天教学的不足:

  虽然女娲补天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其次,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样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影响其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最后,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教师需要更加客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和影响。

  女娲补天是一段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神话故事,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女娲补天这个经典故事。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7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

  1、读中悟情,“读”贯穿始终,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感受。

  读出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的悲惨景象。在教师引读时对“熊熊”等词进行解读,突出悲惨的.景象。

  2、师生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在教学第一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小组赛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通过让学生闭目想象,感受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

  3、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课堂上驾御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处理的不够灵活、教师的评价语很不到位。

  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8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这节课我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如“天塌地陷”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少见,因此我出示配了声音的图片,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我引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在这堂课中,我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课文,理解文本。

  这节课的遗憾之处是因为赶时间,给学生的练读时间较少,学生的朗读感情不够。如在学生朗读描写灾难的句子时运用赛读的方式,并及时进行评价,孩子们的朗读会更好些,也不用浪费那么长的时间。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给学生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9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对女娲已有了初步了解,还有学生为大家讲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为理解本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复习环节,我自制字卡,让学生自己来分析生字音节、结构、组词、造句,分析形近字,学生表现都很出色,非常好地在展示自己。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然后就给出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组讨论时,我要求小组长给组员明确的分工,各自学习不同的自然段,再把理解的内容向小组长汇报,小组长再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因为分工明确,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最后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重点朗读了描写自然灾害和女娲补天经过的段落。

  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请同学复述课文。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学找到了天塌的.原因:因为风神和雨神斗法,弄得天塌了一块。还有的同学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讲得更完整,而且不同的同学找到的故事情节也不太相同。因为本文是童话传说,随时间的推移,很多人给它润色,所以,相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踊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1、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2、我没能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在今后教学设计时,我要多准备些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质疑解疑的时间,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实际设定教学环节,这样学生乐学,教师轻松。

  3、复习巩固环节对于字的复习显然比词的复习更有实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变换方式,是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走流程走形式,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将对词语的复习变换为根据注释抢答相对应词语。真正让学生理解。

  4、针对教学目标来分析,重点部分学生有百分之九十能掌握,但重点部分却没有突破,应在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到女娲拯救人类的志向和坚韧的品质。

  5、拓展环节过度显得有些突兀,两个小故事虽能体现立志的重要性,却与本文联系不大,应考虑更换位神话故事中立志的故事来协调。布置让学生提前搜集名人立志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来分享效果会更好。

  6、作业写下自己的志向应在课内完成,之后集体分享。比留在课后有效果。

  7、当然,在学完之后还应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拓展的书目,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才会日益增强,积累量才会日渐丰厚。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10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为这篇课文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第二课时主要是学习女娲补天过程中的艰辛,从而感受女娲那种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经过老师的指点,我静心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和遗憾之处。

  在这次课中,成功之处有以下一些:

  1、运用多媒体手段,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照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灾难的可怕,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聆听习惯的培养。当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他同学要做好姿势,放下其他事情,认真听。

  3、记得茹茉莉老师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时说道:读好轻声是读好课文,不唱调的基础“”于是在这课字词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轻读的词语“轰隆隆”“零零星星”“窟窿”及多音字“挣”“扎”教学。

  4、 把课文改成诗歌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朗读的提高,读起来更有节奏。

  5、板书设计的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外资源。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欣赏图片。如果当时在欣赏玩图片之后,提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讲故事《女娲补天》,我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听故事,而是单纯的在讲读,没有动作,不像舒老师那样幽默,绘声绘色,学生听的似乎有些疲累,没有提高学生亲自阅读课文的兴趣。

  3、课堂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大,每个环节连接的不够紧密。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也不够多,而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够灵活的现象。

  4、学生在这节课中的练笔时间只有两分多些,比较少。由于上课没有安排合理各环节的时间,最后学生练笔的时间不足,很多学生都是在很不情愿的放下笔,听别人所写的。

  通过这节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多开公开课锻炼自己。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 11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文章清楚有序地描绘了生动逼真的自然灾害场面,想象奇特丰富。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本文教学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40分钟的时间,要把这两个目的达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互换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收效甚好。

  师生角色互换就是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 “听”,而是跟老师“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学中,针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目的,我这样提问:“我查阅资料,听说《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想象力非常丰富,可我就是找不到体现想象力丰富的语句,请同学们帮我找找,跟我讲讲好吗?”学生顿时在小组内沸腾起来。几分钟后,我到学生中找个位置坐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来“教”我。有的小组说天出现大窟窿后的情景描写想象丰富,让人感到恐怖;有的小组说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内容想象丰富,体现了女娲的辛苦;有的小组说女娲冶炼五彩石的部分想象丰富,展现了女娲的强大神力……

  针对“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一目的`,我问:“女娲为了拯救水火中的人们,他做了哪些事呢?谁讲给我听听?”学生们先是一片宁静,然后举手高呼:求雨神下雨灭火,造船救人,找五彩石……

  我接着说:“女娲做这些辛苦不?”

  “辛苦。”学生们异口同声。

  “从哪些地方知道辛苦的?”我搔搔后脑勺。学生都笑了。

  片刻,学生争着举手,有的说求雨神不容易,有的说找五彩石忙了几天几夜,有的说炼了五天五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评课稿】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8篇)10-26

总结搭配问题的评课稿(精选10篇)05-24

一年级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评课稿03-04

音乐组展示课听课评课总结03-15

三年级《花钟》教师评课稿(精选10篇)09-14

二年级的写话评课稿04-26

《秋天的雨》评课总结(精选7篇)09-23

小学数学教学评课范文总结09-25

《穷人》课评总结(通用7篇)10-13

小学英语听评课总结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