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022-06-13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正音正字

  叩(kòu)问叱(chì) 咄(duō) 俟(sì)其欣悦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

  缊(yùn)袍敝(bì)衣

  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a.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翻译课文

  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朗读背诵

  要求学生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视学生不同情况,做针对性检查。

  整体感知

  让学生对照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尽量要求同学自学,不懂再问)

  提示:

  1.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2.a.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b.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重点研讨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题: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地讨论,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提高认识)

  教师提示:

  1.作者之所以能克服种种困难,依靠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他用精神的富足,战胜了生活上的贫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以此为鉴。

  2.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体验与反思

  引导学生比照作者, 围绕“尊师好学”等方面的问题, 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认识。

  对课文中诸如教师态度严厉等问题,可以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但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正确地认识问题。

  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作业

  1.写一篇文章──“谈学习”,600字。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后半部分。

  3.继续背诵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答案:

  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

  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

  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3

  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的词语。(4 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③或遇其叱咄 或:

  ②录毕,走送之 走: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 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小题3: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小题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假:借;②走:跑;③或:有时;④妻子:妻子和儿女。(每词l 分,共4分)

  小题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小题1: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

  小题1:B

  略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4

  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小题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 )(2)弗之怠 ( )

  (3)宋濂尝与客饮 ( )(4)间问群臣臧否 (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小题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答案

  【小题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小题1】(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共4分。每空1分)

  【小题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小题1】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5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不 敢 稍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

  (2)弗之怠 弗:____________

  (3)宋濂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意思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6

  【作品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前两段为节选)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词句注释】

  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

  致:得到。

  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这里意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硕(shuò朔)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

  尝:曾。趋: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chì赤)(咄duō夺):训斥,呵责。

  俟(sì四):等待。忻(xīn新):同“欣”。

  卒:终于。

  箧(qiè窃):箱子。曳(yè夜)屣(xǐ喜):拖着鞋子。

  穷冬:隆冬。

  皲(jūn军)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僵劲:僵硬。

  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沃灌:浇水洗。

  衾(qīn钦):被子。

  逆旅主人:旅店主人。

  日再食:每日两餐。

  被(pī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

  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耄(mào帽)老:年老。八九十岁的人称耄。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幸预:有幸参与。君子指有道德学问的读书人。

  缀:这里意为“跟随”。

  谬称:不恰当地赞许。这是作者的谦词。

  诸生:指太学生。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凛)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裘(qiú球):皮衣。葛:夏布衣服。遗(wèi位):赠,这里指接济。

  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流辈:同辈。

  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谒(yè夜):拜见。

  撰(zhuàn赚):同“撰”,写。长书:长信。贽(zhì至):古时初次拜见时所赠的礼物。

  夷:平易。

  “谓余”二句: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人努力学习,这是说到了我的本意。

  诋:毁谤。际遇之盛:遭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骄乡人:对同乡骄傲。

  归见:回家探望。

  【白话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创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德才兼备的人。

  【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详略有致

  详写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略写太学生的求学条件。

  (2)用对比说理

  先是将自己的缊袍敞衣和同舍生的华丽穿戴对比,又将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太学生优越的求学条件对比。通过对比,道理不言自明。

  (3)注重细节描写

  本文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生动感人。

  【内容赏析】

  1、写作方法

  层次分明,描摹细致。

  作者在这篇赠言里,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作者的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他所说的学习目的与内容,则不足取。文章层次分明,描摹细致,情意恳切,词畅理达。

  《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勉之意是力透纸背的。全文对学之意义只字未提,仅在“非苦学无以成”上大做文章,这是因为,学习的重要,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学有所成”也是众人追求的目标。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现身说法,语重心长,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现身说法,谆谆教诲。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对比明理,循循善诱。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色,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文中有求学时自己与同学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不仅要矢志不移、不畏生活的艰难困苦,更要追求精神的充实;文中还以如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初求学之艰苦,从衣、食、住、学等方面进行鲜明对比,着重强调,学业是否有成,关键在于自身是否专心致志。

  2、结构赏析

  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对比明理,循写作赠序,行文惯常的是先从作者与受赠者的关系或赠序的缘由写起。而《送东阳马生序》却一反常态。一开篇,作者便以现身说法,从自己艰苦的求学历练切入,又兼及有关对比,用种种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文章时期的情形。第二部分是批评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的人。第三部分是劝勉马生要珍惜好的学习条件,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主题思想

  这篇赠序,作者现身说法,叙写自对马生的期望和慰勉之情己少时求学之艰难,说明太学学习条件之优裕,讲诸生更应努力学习的道理,表达。

  4、历史评价

  刘基曾评价宋濂的,送东的前五个自然段,从不同侧面,用多种表述手法,充分叙述和阐明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以及应秉持的精神、态度。最后一个自然段,才简要说及题意:因为马生进见,又因为马生年轻善学,所以著文勉励马生。

  这种别具一格的文章结构布局,可以说是先“宾”后“主”。“宾”,着力叙事说理、笔墨酣畅,因而水到渠成,可以自然过渡到“主”——惜墨如金地点明题意。

  全文分三大部分,行文紧凑严密,前两部分是从对比中阐发主旨,后一部分扣紧赠序文体,说明写作意图。文章有情有理,不空谈,令人容易接受。第一部分是作者叙述自己的求学时期,如何不辞劳苦,不避艰险,不计客观条件,虚心求学的学生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他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阳马生序》可谓其散文中的佳作,体现了其长者之风、大家之范,其中之美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7

  文言文阅读。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⑤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未尝稍降辞 (2)其欣悦

  (3)以求其非之所在 (4)今人可不

  小题2:以下四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色:脸色 (2)俟:等到、等(3)是:正确 (4)勉:勤勉、努力

  小题2:D

  小题3:(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或:(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执、叩各0.5分,意思通达)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为、日、进、退各0.5分)

  小题4:(2分)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答到其中一点即给1分)

  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1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8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至今我都没有真正读懂勤苦的真实含义,我自诩聪明绝顶,任何老师讲的东西,只需稍稍意会就能学透,于是乎对学习很不用心,幸得遇到了几位良师,成绩才没有下滑。但当读了《东阳马生序》之后,我才发觉我错了。

  宋濂,明初著名诗文家、政治家,官之副宰相,年幼家境贫寒,但勤勉励学,终成一代文豪、政治。是什么让这个穷小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是勤奋,是信念,是执着。

  小时候,宋濂就十分好学,但因家贫,无钱买书,只得向别人借,亲手抄录,并在规定时限归还,在酷冬时节也不例外。试问你不要说在酷冬抄书,就算在初秋时节叫你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恐怕也很困难吧!更何况在寒冬天气亲手抄录了,你想想手指僵硬,寒风扑面的情景也应该十分心悸吧!到底是什么让他这么执着呢?

  成年后的宋濂外出求学,在求学途中的艰苦,校舍生活的简陋,老师态度的恶劣与严厉。在一次次冲击着宋濂,假如他向前迈一步,那迎接他的将是成功,但这一步却是理智和理性的.厮杀,而向后一步,同样,迎接他的只是水月镜花下的火海,这一步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宋濂选择了前者,到底是什么让他这么执着呢?

  是信念,是勤奋。之所以他会成功,是因为他坚信只有勤奋才有成功的资本,只有刻苦才有美好的明天!

  再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倍感羞愧,宋濂在物质生活短缺、无师咨询的艰苦条件下自学成才,在优越的今天,我们竟连其千分都比不上,是否我们该反思呢?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9

  (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答案:

  15.①因此 ②得到 ③懈怠,放松 ④钱财 (4分,各1分)

  16. ① (2分)

  17. B (2分)

  18.(4分)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1) C (2分)

  (2)(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0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赠序,是明朝文学家宋濂赠给他的学生马生的《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赠序透过介绍作者的求学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读了这篇文章,我确立了人生的新目标,拥有了前进的动力。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确立了人生的新目标。是它让我明白了路途的坎坷,人生的艰难,是它让我学会了坚持。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这就是作者当年的学习环境。它激励我从失败迈向成功,在不断地体验挫折与失败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的人生追求,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拥有了前进的动力。有时遇到困难真想放下,但这时,宋濂求学的身影便浮此刻我的眼前,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让我重新振作,迎接挑战。在挑战过程中,跌倒是难免的,但只要把自我与宋濂相比较起来,就会感到很惭愧,只能擦干眼泪,继续前行。个性是当我读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时,我更加体会到宋濂当年求学时所遇到的`困难之大,学习勤奋之至。在那种条件下,他都能学习,而我们又有什么做不到呢?

  作者在校舍中不与别人比吃穿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尽管如此,作者还是略无慕艳意。联系到自我来谈,以前我总是与同学相攀比,因此浪费了许多时光和钱财。此刻呢?我读了这篇文章后,已经为自我树立了一个警示牌了:不要把过多的时光浪费于与别人攀比上,这与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读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确实明白了很多道理。有宋濂的经历在前,又能有什么困难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呢?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06-10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06-11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案06-15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7-02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07-03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范文06-01

《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学设计06-01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设计06-01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设计06-03

《送东阳马生序》课程教学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