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周国平

2024-05-26

《家》周国平 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 情感价值观

  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二、教学内容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作者介绍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的彼岸。

  b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c写法分析

  三个层次结构清晰,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三、思考讨论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说说这几个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什么?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吧。

  四、板书设计

  家是一只船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思考人生

《家》周国平 2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在读中激趣,在想象中驰骋,让学生在朗读、说话、唱歌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联系学生实际导入,调动学生已有情感体验。

  上课开始,我出示“家”字,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的家怎样?有的说我的家很温暖,有的说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关心照顾我,我很幸福。这样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家的热爱。

  二、媒体教学展现优美的画面,创设美好的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优美的画面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上,我让学生看蓝天白云图、树林小鸟图、小河鱼儿图,祖国风光图,并配以优美的解说,给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乐,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为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做好情感准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我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朗读的同时进行适时的评价点拨,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因而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三、巧设情境,突破难点

  课文的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也是全诗理解的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学生唱一唱《娃哈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

  “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家有大家,有小家。学习课文时,我不仅注意课文中说的家,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并将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家叫“中国”,全世界的人们有一个家,叫“地球”。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我们的家?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请学生仿照课文,去填补这些空白。课堂上我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如:我让学生说说蓝天还是()的家。树林还是()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的家。学生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这不仅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更开启了诗性思维,激发了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规范地书写生字。

  总之,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展开想象说话,体会家的温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乐,从而使学生不仅体会了诗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熏陶,学习效果较好。

《家》周国平 3

  我班的孩子思维很活跃,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在本次的语言活动的设计上,我选择的是一首儿童诗《家》。主要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2.借助图片学习诗歌,并迁移生活经验仿编诗歌。3.积极参与仿编活动,体验仿编诗歌的成功感。

  活动开始我出示了珊瑚、雨点、蘑菇、小朋友的图片让孩子们熟悉他们,为帮助他们“找家”做好铺垫,在“找家”过程中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很快就为小图片上的事物找到“家”了。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出了诗歌《家》。在熟悉诗歌诗歌的过程中我和孩子进行了交换朗诵的方式进行了朗诵,这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朗诵兴趣。两遍后能力强的小朋友都能从头到尾念出来了。在幼儿熟悉了诗歌后,我用一系列的提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等等,帮助孩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下个仿编活动提高了效率。有了这些前奏孩子们在仿编这个环节表现的很出色,孩子想象特别丰富,在我提出尝试题: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除了是珊瑚的家还是谁的家?喜欢动脑的康子琼一下子就说了好多:蓝色大海是鲨鱼、海草、海豚的家,南可也不甘示弱说:深深的地下是蚯蚓的家,密密的树林是老虎、狮子的家。还有的孩子说:黑色的`云朵是雷电的家等等。孩子的想象真是千姿百态。经过整理进行组合,我把孩子讲述的内容画了下来并贴在相应的“家”的后面,这样一首孩子们自己创编的诗歌就展在小朋友眼前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都感到很开心,很自豪。最后的仿编活动较前面的是有一些难度的,要求孩子脱离诗歌中“家”想象各种各样的“家”,开始孩子还是围绕在原来的诗歌中的“家”,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的想象之门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有的说:美丽的花朵是蝴蝶的家,有的说:清清的小河是小鱼的家,等等。我将孩子的仿编内容稍加整理画了出来,还有没有画到的让幼儿将自己的仿编内容画出来。然后将我们画的画整理在一起制作成小书,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了制作“小书”的活动中来。

  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较浓,既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巩固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的诗句念给在场的所有人听,以此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对诗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将幼儿的原有经验提升,让幼儿愉快的、大胆的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我深深的体会到,在语言创编活动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应该多提问,用语言慢慢去引导,才能拓展幼儿的思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语言创编能力。

《家》周国平 4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3、 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二、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三、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四、 教学时间:2课时

  五、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A、 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每个词语抄三遍,词语解释抄一遍)

  袅袅、安之若素、一应俱全、温馨、闲言碎语、休憩、摇曳、黯然失色、萦绕、落叶归根、陶冶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B、用上面的词语选择四个写一段话。

  (一)情境导入: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国平对家的感悟:

  1、 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作者的写作方式: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2、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3、 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三)拓展延伸:

  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 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二、 课文探究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为家的温馨安乐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为家的牢固能使风平浪静、汹涌的波涛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一个好家,就不惧怕命运的变幻莫测。家就像一只船,庇护着漂泊者。

  “家是温暖的港湾”:承接第一个比喻句而来,把家比作港湾。道出了家的另一个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惫时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时给人温暖,能在严肃中放松我们的精神。

  “这是永远的岸”是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启示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三、 拓展延伸

  1、 分小组收集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及有关“家”的诗文。并作成手抄报的形式在班级展示。

  2、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四、 作业

  小作文《家》

《家》周国平 5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幸福的度过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求孩子成绩好、要求孩子更努力,但这样,就能让孩子收获幸福了吗?

其实,孩子的成长终归是自己的事,是心灵的成长,是自我的教育。所以,我们不妨和孩子谈谈心,让孩子来场心灵的对话。

不知道各位家长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快来看看吧,周国平在自己的几本散文经典读本中就给孩子们准备了四个人生话题。

关键词:单纯

生命的真理在于单纯

失去了生命的单纯,成功实际上是失败

亲爱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们探讨关于生命的真理。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进入到实际的生活中,人们似乎不记得这个道理了。许多时候,人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的堆积物遮蔽了生命,人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那么,请允许我说:生命的真理是——单纯。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希望你们保持清醒,不被时代的风气绑架。你们要经常向自己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

当然,你们处在生命的早期,对人生满怀激情和幻想,渴望卓越和辉煌。你们尽可以去创造种种不平凡,但是请记住,一切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平凡生活构成了生命的永恒核心。你们也尽可以去争取成功,但是请记住,倘若成功使你们的内心和生活都变得过于复杂,失去了生命的单纯,这个成功实际上是失败。

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地位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可求而得之,但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在如何活的问题上,你必须自己做主,盲从舆论和习俗是最大的不负责任。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关键词:高贵

灵魂的真理在于高贵

即使梦不成真,也可丰富你们的心灵

亲爱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们探讨关于灵魂的真理。

天造万物,只把人造得有一个内在的精神世界,有理性、情感和道德。在这个意义上,人是万物之灵。我们要照料好自己的灵魂,让它配得上造化的厚爱。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那么,请允许我说:灵魂的真理是——高贵。我们也许不能探知灵魂的神圣来源,但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和羞耻心,由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假恶丑的厌弃,我们都可体会到灵魂是人的尊严之所在,是人身上的神性。平庸和卑鄙,是对灵魂的真理的背离。平庸是灵魂没有醒来,卑鄙是灵魂已经死去,二者都辱没了人身上的神性。

少年人爱做梦,这正是你们的优点。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一个有梦的人和一个没有梦的人,事实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急功近利的社会正在制造出许多平庸的人,你们不要被这个环境同化。坚持做有梦的人,梦能成真,即使不能,也可丰富你们的心灵。

人生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幸福也有苦难。哲学的智慧能帮助你站在高处,俯视自己的身外遭遇,顺境不骄,逆境不悲。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是同一种能力,在这种能力中有高贵在言说。

我们的社会重视德育,但德育必须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在人性中有基础:人作为生命要有同情心,自爱也关爱他人;作为灵魂要有尊严,自尊也尊重他人。假大空的说教与道德无干,只是用来骗己骗人的纸花,你们的道德要诚实地扎根于人性,结出善良、高贵的品质之果实。

信仰是内心的光,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信仰的形式可以不同,实质都是把灵魂看得比肉身更重要。人生在世,必须有一个精神目标,愿你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这个目标。如果没有找到,也不必灰心,因为坚持寻找本身即已证明了目标的存在。

艺术和哲学,道德和信仰,其实是在用不同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说同一句话,就是:你要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关键词:感恩

情感的真理在于感恩

计较,是对情爱的真理的背离

亲爱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们探讨关于情爱的真理。

茫茫宇宙间,人人都是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才有了爱的渴望,爱的理由,爱的价值。人是离不开同类的,而在同类之中,你和谁结成了亲密的关系,则缘于相遇。亲情,一个生命投胎到一个人家,把一对男女认作父母,这是相遇。爱情,一对男女原本素不相识,忽然生死相依,成了一家人,这是相遇。友情,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共鸣和相知,这是相遇。相遇是一种缘,多么偶然,又多么珍贵。

那么,请允许我说:情爱的真理是——感恩。为相遇而感恩,爱就在你的心中。为爱而感恩,幸福就在你的心中。你不可计较爱的多少和得失,爱是不可量化的,只要是真诚的,就不存在多少和得失的问题。计较,是对情爱的真理的背离。

你得到了爱,你要感恩。你给出的爱被接受了,你也要感恩。在爱中,给出本身就是得到,接受本身就是回赠。太阳不要求万物也给它光芒,溪流不要求河床也为它歌唱。爱是积聚的能量的自然释放,是情感出于内在丰盈的自然流溢,那双伸出来接受的手同时也构成了奉献的姿势。

人们都期望爱能长久,但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你要记住,不论时日长短,凡真爱都是财富,既丰富了你的经历,也丰富了你的心灵。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

爱是心的能力,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心,才能爱。心的健康,第一是善良,有同情心,冷漠的心没有爱生长的温度;第二是宽广,有包容心,狭窄的心没有爱生长的空间。爱者的首要功夫是修心。你不可只在你所爱的某个具体对象身上下表面的功夫,那样的爱格调太低,气象太小,源泉会枯竭。你要使自己既具备爱的能力,也具备被爱的价值,而如果你所爱的人也如此,你们之间就会有高品质的爱。说到底,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关键词:自我教育

成长的真理在于自我教育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

亲爱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们探讨关于成长的真理。

处在少年时期,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是成长的兴旺期和关键期。你们的身心内部会萌动一百种欲望,它们使你们兴奋又感到无助。你们向外求助,周围的成人世界会发表一百种主张,它们使你们困惑而无所适从。成人世界相信自己负有教育你们的责任,父母耳提面命,学校施教垂训,你们也许顺从,也许质疑,但皆消除不了对人生走向的迷惘之感。

那么,请允许我说:成长的真理是——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潜在的心智能力,教育是这个能力的生长。如果一个教育体制是好的,好就好在为生长提供了自由而又富有激励因素的环境。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学校教育只是为一辈子的学习打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一种快乐而自主地学习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没有这个能力大不一样,那些走出校门后大有作为的人,未必是上学时各门功课皆优的“好学生”,但一定是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的“自我教育者”。

自我教育的目标不只是获取知识,事业有成,也是熏陶心灵,人性丰满。因此,不管你的志趣偏向文理哪一科,都要养成两个习惯,一是阅读,二是写日记。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日记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经历转变成内在的财富。人生有两个朋友不可缺,一个是你自己,一个是活在好书里的那些伟大灵魂,有了这两个朋友,你会发现你是多么强大而富有。

《家》周国平 6

  1、《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

  2、教学过程是师生探究文本的过程。“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教学中具体呈现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教师深情讲述自己对家的真切感受,把自己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真诚地袒露给学生,这不仅让他们深受感染,其实带给他们更多的`应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

  3、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 相关推荐

【《家》周国平 】相关文章:

《我的家、你的家》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9-18

我是小小音乐家经典教案03-20

小学一年级语文4家 1我的家练习题及答案03-19

鸡的一家教学反思(通用6篇)05-23

《小鸡的一家》教案设计(通用6篇)11-03

《我的一家人》教学个人反思(精选10篇)10-06

朗洞中学工会会员评家工作总结02-14

炉石传说砰砰计划瓜瓜换家德卡组攻略03-19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会总结范文03-20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家音乐教案及评价(通用8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