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2024-05-16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1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二)解析:本节课是于对数运算性质的一节后延课,是高中新课改人教A版材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三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对数的概念、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推导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的换底公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数的换底公式;难点是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应用。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出发,证明对数换底公式,有多种途径,在中要让学生去探究,对学生的正确证法要给予肯定;证明得到对数的换底公式以后,要引导学生利用换底公式得到一些常见的结果,并处理一些求值转化的问题。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并能够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

  2.正确应用换底公式得到其变形结果,能利用它将对数转化为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来计算,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3.通过本节课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前一节课对数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发现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解析

  1.掌握并能够证明对数的换底公式指的是:熟记换底公式,能够证明换底公式;

  2.正确应用换底公式得到其变形结果指的是:能利用换底公式得到一些常见结论(即换底公式的变形公式),对于具体的求值问题,能够选择适当的底数进行转化,从而简化计算;

  3.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可以有不同的顺序,各条性质之间有些也能互相推导,也可以转化为定义推导,对于具体的求值问题,可以应用不同的性质来解决,非常灵活,但不困难,题目做起来非常有趣;通过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针对具体问题学生不能选择适当的底数来应用换底公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换底公式尚不太熟悉,转化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对换底公式的变形公式的探究及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探究,必要时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逐步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a > 0 , a ? 1, M > 0 ,N > 0, 那么

  (1)

  (2) ;

  (3) .

  2.换底公式

  其中

  两个重要公式: ,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例1.(1)把下列各题的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 =16 (2) =1

  解: (1) 2= 16 (2)0= 1

  (2)把下列各题的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x= 27 (2)x= 7

  解:(1) =27 (2) =7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例2计算: ⑴ ,⑵ ,⑶ ,⑷

  解析:利用对数的性质解.

  解法一:⑴设 则 , ∴

  ⑵设 则 , , ∴

  ⑶令 = ,

  ⑷令 , ∴ , , ∴

  解法二:

  点评: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及计算方法.

  例3.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1)log25?log53?log32 (2)

  解析:利用换底公式计算

  点评:熟悉换底公式.

  五.课堂目标检测

  1.指数式化成对数式或对数式化成指数式

  (1) =2 (2) =0.5 (3)x= 3

  2.试求: 的值

  3. 设 、 、 为正数,且 ,求证:

  六.小结

  本节主要复习了对数的概念、运算性质,要熟练的进行指对互化并进行化简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2

  1、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2、学情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 :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 :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理解。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引例(3分钟)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分析:

  (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的模型,易得

  (2)可设取x次,则有

  抽象出:

  2、xx年我国GPD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GPD是xx年的2倍?

  分析:设经过x年,则有

  抽象出: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对数的概念(3分钟)

  一般地,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 就是 =N 那么数 b叫做 a为底 N的对数,记作 ,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注意:

  ①底数的限制:a>0且a≠1

  ②对数的书写格式

  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5分钟)

  幂底数 ← a → 对数底数

  指数 ← b → 对数

  幂 ← N → 真数

  思考:

  ①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1?

  ②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三、两个重要对数(2分钟)

  ①常用对数:

  以10为底的对数 ,简记为: lgN

  ②自然对数:

  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简记为: lnN . (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为底的对数)

  注意:两个重要对数的书写

  课堂练习(7分钟)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培养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

  (3)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教学难点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四、归纳总结: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函数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2、对数与指数的互化

  ab=n?logan=b

  3、对数的基本性质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a1=0;logaa=1对数恒等式:alogan=n;logaa=nn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1、2、3、4

  六、板书设计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4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对数函数的概念与图象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什么是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形状及画法,其核心是对数函数的图象画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指数函数的图象画法及特点,函数图象的一般画法,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是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依据,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与画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函数图象的一般画法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从而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再根据图象特点确定对数函数的一般画法。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及画法。

  2、通过具体实例,直观感受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的函数图象的画法逐步认识对数函数的特征;

  3、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析: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是来源于实践的,能从函数概念的角度阐述其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做到能画草图,能分析图象,能从图象观察得出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值域、定点等;了解同底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能说出它们的图象之间的关系,知道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了解反函数带有逆运算的意味;

  2、通过具体的实例,归纳得出一般的函数图象特征,并能够通过图象特征得到相应的函数特征,培养学生的作图、识图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类比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让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方法上的一般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类比这一数学思想,即对相似的问题可以借鉴之前问题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的探究容易出现图象不对、归纳不全、有所偏差等情形。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作图能力、识图能力、归纳能力不强。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究,时时回过头看看之前是怎么做的`,考虑了哪些问题,得到了哪些结论,让学生类比自主探究,必要时给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得出结论,对于出错的地方要让学生讨论,教师做出适当的评价并最终给出结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xx的教学中,准备使用xx,因为使用xx,有利于xx.

  五、教学过程

  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知道了指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现在学习的对数,也可以构成一种函数,我们称之为对数函数,那么什么样的函数称为对数函数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考虑到多数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有助于他们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妨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入手。因此,新课引入不是按旧教材从反函数出发,而是选择从两个材料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熟悉它的知识背景,初步感受对数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又一重要数学模型。这样处理,对数函数显得不抽象,学生容易接受,降低了新课教学的起点。

  小问题串:

  1.2.2.1的例6,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的?这种对应关系是否形成函数关系?

  2.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怎么求?相应的对应关系是否也形成函数关系?

  3.由上述两个实例,请你类比指数函数的概念归纳对数函数的概念

  观察这些函数的特征:含有对数符号,底数是常数,真数是变量,从而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2)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4.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

  例1 (1)函数y=logax2的定义域是xx(其中a1)。

  (2)函数y=loga(4-x)的定义域是xx (其中a1)。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教材中的解答题改为填空题,节省时间,点到为止,以避免挖深、拓展、引入复合函数的概念。

  问题2.对数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旧教材是通过对称变换直接从指数函数的图象得到对数函数图象,这样处理学生虽然会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对图象的感觉是肤浅的;这样处理也存在着函数教学忽视图象、性质的认知过程而注重应用的功利思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究对数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确定探究问题、探究方向和探究步骤,确保探究的有效性。这个环节,还要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问题串:

  (1)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2)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3)观察对数函数、与、的图象特征,看看它们有那些异同点。

  (4)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选取底数,且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5)归纳出能体现对数函数的代表性图象,并说明以后如何画对数函数的简图。

  例题

  1.课本P75 A组第10题

  2.求函数的定义域,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六、目标检测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反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因此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许多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初步学会用

  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在图像与性质上的对比,使学生欣赏数

  学的精确和美妙之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意义、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中对于在a1与01两种情况函数值的不同变化。

  二、说教法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于本节课我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实验、观察、联想、思考、分析、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类比学习:与指数函数类比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探究定向性学习:学生在教师建立的情境下,通过思考、分析、操作、探索,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主动合作式学习:学生在归纳得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通过小组讨论,

  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四、说教程

  1、温故知新

  我通过复习细胞分裂问题,由指数函数 引导学生逐步得到对数函数的意义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互为反函数。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反函数的有关知识,又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

  有利于引出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②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对数的大小比较,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及单调性。

  ③ 注重函数思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的渗透,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2、开始正课

  1、比较数的大小

  例 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⑴中这两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两个对数底相等。

  师:那么对于两个底相等的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可构造一个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大小。

  师:对,请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的大小:当0

  调递减,所以loga5.1>loga5.9 ;当a>1时,函数y=logax单调递

  增,所以loga5.1

  板书:

  解:ⅰ)当0

  ∵5.1<5.9 loga5.1="">loga5.9

  ⅱ)当a>1时,函数y=logax在(0,+∞)上是增函数,

  ∵5.1<5.9 ∴loga5.1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⑵中这三个对数有何特征?

  生:这三个对数底、真数都不相等。

  师:那么对于这三个对数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间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书:略。

  师:比较对数值的大小常用方法:

  ①构造对数函数,直接利用对数函数 的单调性比大小,

  ②借用“中间量”间接比大小,

  ③利用对数

  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来比大小。

  2、函数的定义域, 值 域及单调性。

  例 2

  ⑴求函数y=的`定义域。

  ⑵解不等式log0.2(x2+2x-3)>log0.2(3x+3)

  师:如何来求⑴中函数的定义域?(提示: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函数有意义。若函数中含有分母,分母不为零;有偶次根式,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若函数中有对数的形式,则真数大于零,如果函数中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要全部考虑进去,求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分母2x-1≠0且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log0.8x-1≥0,且真数x>0。

  板书:

  解:∵ 2x-1≠0 x≠0.5

  log0.8x-1≥0 , x≤0.8

  x>0 x>0

  ∴x(0,0.5)∪(0.5,0.8〕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这个不等式。

  分析:要解这个不等式,首先要使这个不等式有意义,即真数大于零,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师:请你写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

  生:<板书>

  解: x2+2x-3>0 x<-3 x="">1

  (3x+3)>0 , x>-1

  x2+2x-3<(3x+3) -2

  不等式的解为:1

  例 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和单调区间。

  ⑴y=log0.5(x- x2)

  ⑵y=loga(x2+2x-3)(a>0,a≠1)

  师:求例3中函数的的值域和单调区间要用及复合函数的思想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来解⑴。

  生:此函数可看作是由y= log0.5u, u= x- x2复合而成。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7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述特性解决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学法指导:借助列表与图像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通过找学生分别叙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公式及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 展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一览表。并和学生们共同复习这些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一览表

  函数

  性质

  指数函数

  y=ax (a>0且a≠1)

  对数函数

  y=logax(a>0且a≠1)

  定义域

  实数集R

  正实数集(0,﹢∞)

  值域

  正实数集(0,﹢∞)

  实数集R

  共同的点

  (0,1)

  (1,0)

  单调性

  a>1 增函数

  a>1 增函数

  0<a<1 减函数

  0<a<1 减函数

  函数特性

  a>1

  当x>0,y>1

  当x>1,y>0

  当x<0,0<y<1

  当0<x<1, y<0

  0<a<1

  当x>0, 0<y<1

  当x>1, y<0

  当x<0,y>1

  当0<x<1, y>0

  反函数

  y=logax(a>0且a≠1)

  y=ax (a>0且a≠1)

  图像

  Y

  y=(1/2)x y=2x

  (0,1)

  X

  Y

  y=log2x

  (1,0)

  X

  y=log1/2x

  三、 同一坐标系中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合成, 观察其特点,并得出y=log2x与y=2x、 y=log1/2x与y=(1/2)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反函数关系。所以y=logax与y=ax互为反函数关系,且y=logax的定义域与y=ax的值域相同,y=logax的值域与y=ax的定义域相同。

  Y

  y=(1/2)x y=2x y=x

  (0,1) y=log2x

  (1,0) X

  y=log1/2x

  注意:不能由图像得到y=2x与y=(1/2)x为偶函数关系。因为偶函数是指同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此图虽有y=2x与y=(1/2)x图像对称,但它们是2个不同的函数。

  四、 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去解决含有指数与对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及比较函数的大小值。

  五、 例题

  例⒈比较(Л)(-0.1)与(Л)(-0.5)的大小。

  解:∵ y=ax中, a=Л>1

  ∴ 此函数为增函数

  又∵ ﹣0.1>﹣0.5

  ∴ (Л)(-0.1)>(Л)(-0.5)

  例⒉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解: ∵ log67>log66=1

  log76<log77=1

  ∴ log67>log76

  注意:当2个对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时,可在这2个对数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这2个数的大小。

  例⒊ 求y=3√4-x2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4-x2 有意义,须使4-x2≥0

  即x2≤4, |x|≤2

  ∴-2≤x≤2,即定义域为[-2,2]

  又∵0≤x2≤4, ∴0≤4-x2≤4

  ∴0≤√4-x2 ≤2,且y=3x是增函数

  ∴30≤y≤32,即值域为[1,9]

  例⒋ 求函数y=√log0.25(log0.25x)的定义域。

  解:要函数有意义,须使log0.25(log0.25x)≥0

  又∵ 0<0.25<1,∴y=log0.25x是减函数

  ∴ 0<log0.25x≤1

  ∴ log0.251<log0.25x≤log0.250.25

  ∴ 0.25≤x<1,即定义域为[0.25,1)

  六、 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y=8[1/(2x-1)]

  2. y=loga(1-x)2 (a>0,且a≠1)

  七、 评讲练习

  八、 布置作业

  第113页,第10、11题。并预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在物理、社会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对数函数的概念;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德育渗透目标: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认识事物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联想、类比、发现、探索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学生的预习,可以直接回答“对数函数的概念”

  由指数、对数的.定义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我们进行类比,可否猜想有:

  问题:

  1、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

  2、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3、结论

  所以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便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

  二、讲授新课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定义域:(0,+∞);值域:(-∞,+∞)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因为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所以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2、因此,我们只要画出和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就可以得到的图象。

  3、研究指数函数时,我们分别研究了底数和两种情形。

  4、那么我们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

  5、还可以画出与图象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得到的图象。

  6、请同学们作出与的草图,并观察它们具有一些什么特征?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图象

  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过定点,即当时

  (4)上的增函数

  (4)上的减函数

  3、图象的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来研究这样几个函数:

  我们发现:

  与图象关于X轴对称;与图象关于X轴对称。

  一般地,与图象关于X轴对称。

  再通过图象的变化(变化的值)

  我们发现:

  (1)时,函数为增函数

  (2)时,函数为减函数

  4、练习:

  (1)如图:曲线分别为函数的图像,试问的大小关系如何?

  (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3)解关于x的不等式:

  思考:(1)比较大小:

  (2)解关于x的不等式: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并且研究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四、课后作业

  课本P85,习题2、8、1、3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谈话:引入评价要求,课件出示评选最佳小组的规则,内容如下:

  1、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3

  2、做一个好听众+2

  3、对有困难的同学帮助+3

  4、积极回答问题,分享“我”的学习成果+5

  5、自学速度快+4

  6、学习方法好+3

  7、当堂练习掌握好+5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领着大家一起到夏令营里去看看军校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出示课件。

  你们看,这是小强所在的队列,他们站得多整齐呀!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找学生回答。

  师:看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楚方向和第几个就可以了。

  揭示课题:方向和位置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出示全班队列图。

  1、师: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你能说出小强的位置吗?留出思考时间。指明回答。

  2、过渡语: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那么多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听上去感觉有些乱,还需要改进一些。从书中获取知识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1页,认真看书并完成你手里的预习测试单,可小组讨论学习。

  3、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并作出学习评价。

  4、评价类型:

  1、学习速度快的+4

  2、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的+3

  3、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

  4、合作的非常好,既快又好+3

  5、汇报分享。评价:乐于分享学习成果+5教师适时板书:

  方向和位置

  竖排叫列,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先说列再说行预习测试单内容略。

  6、汇报最后一个内容完毕后,教师要明确主要内容。师:我们可以用两个数表示小强的位置,写成(3,2)。数学上把这一组数叫做“数对”。

  谁知道这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第三列第二行。板书:(列数,行数)

  7、师:书写时要把列数行数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表示这些同学的位置。

  小强(3,2),小刚(2,4)小芳(5,1)师:你能用数对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指明回答。

  师:我来说一个数对,你们猜猜是谁?猜中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是自己?

  大致3个同学

  8、师:现在我们把这些点连起来就成为一个方格图。出示课件。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简洁。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2页,在方格图上找到小强、小军、小丽的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指明回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进入练习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用数对表示出小动物和花瓷砖的位置,把数对写在相应的位置上即可。

  生独立完成,汇报。

  2、师:接下来,我们完成一个有趣的游戏——猜字母。谜底:我是最棒的!

  3、石榴园里有一个石榴王和石榴仙子,你能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生独立完成。

  第三小题的引导:“5”表示什么意思?行数为5,列数不确定。(x,5)表示第5行的所有石榴树。

  (6,y)谁知道可能是哪棵树?生回答。

  4、当堂检测:完成课本54页6题,独立完成,小组长批改,当堂校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生谈收获。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数对找文字,谜底:学好数学,其乐无穷。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对数型函数的常见问题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性质向对数型函数的演变延伸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对数函数的性质

  2.回答下列问题

  (1)函数y=log2x的值域是 ;

  (2)函数y=log2x(x≥1)的值域是 ;

  (3)函数y=log2x(0

  3.情境问题

  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如何求呢?

  二、学生活动

  探究完成情境问题

  三、数学运用

  例1 求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

  练习:

  (1)已知函数y=log2x的值域是[-2,3],则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2)函数 ,x(0,8]的值域是

  (3)函数y=log (x2-6x+17)的值域

  (4)函数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lg (2)f (x)=ln( -x)

  例3 已知loga 0.75>1,试求实数a 取值范围

  例4 已知函数y=loga(1-ax)(a>0,a≠1)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练习:

  1.下列函数(1) y=x-1;(2) y=log2(x-1);(3) y= ;(4)y=lnx,其中值域为R的有 (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2.函数y=lg( -1)的图象关于 对称

  3.已知函数 (a>0,a≠1)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实数m=

  4.求函数 ,其中x [ ,9]的值域

  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借助于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换元法;

  (3)能画出较复杂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

  五、作业

  课本P70~71-4,5,10,11

  • 相关推荐

【《对数的运算性质》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对数的数学教案范文08-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导学案07-04

幂的运算数学教案06-25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的教学设计06-17

关于进位四运算的数学教案06-17

不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06-02

高一数学教案《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06-02

对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06-26

对数的教学设计_参考06-02

对数学教学的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