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报告课题

2024-08-21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报告课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报告课题1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资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二)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

  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

  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

  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

  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

  ⑷网上查询;

  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xx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

  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2.挖掘新的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例如:开展长江水污染调查;长江鱼类资源扫描;宜昌土特产概况调查等。

  3.反思本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参加20xx年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优秀成果评比。

综合实践报告课题2

  课题:暖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关系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分析:

  “冬天到了,家家户户都要烧些开水。一次,我打了满满一壶热水,可到了第二天,我再用暖瓶倒水时,却发现瓶中的水比刚刚倒进去时凉了许多。原本热气腾腾的开水,现在打开时,除了觉得手上有阵温暖后,便感觉不到其它什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同样是水,尽管是从第一天到第二天,但也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呀?是不是冬天太冷了,暖瓶的水凉的就快,不对,可能是暖瓶的保温性能出现了问题。”这是班内一名同学告诉我在生活中遇到的疑惑,我却把它记在心里,保温瓶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孩子们对保温的原理不清楚,以至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猜测,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保温瓶里蕴含的科学道理,于是我将这个话题告诉了我的学生们,结果答案也百人百样。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暖水瓶的保温性能与暖水瓶的质量有关,那你们知道它还与盛水量有关吗?你们想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研究研究它吧!” 孩子很高兴。经过讨论我们班就确定了“暖水瓶保温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

  通过实验数据比较在不同的盛水量保温效果不同,让孩子们知道到底盛水量多少暖瓶的保温性能最好,懂得并深深体会到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要和快乐。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属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是暖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

  暖水瓶:同一品牌、大小相同、保温性能相同的暖水瓶

  盛水量界定:选择同一品牌、大小相同、保温性能相同的暖水瓶,主要测量400ml、800ml、1200ml、160000ml、20xxml、2400ml、2800ml、溢满八个不同的盛水量进行实验。

  计时区间为:从早8:00开始计时,下午4:00结束,每1个半小时测量一次。

  实验员操作时:观察温度计刻度时,视线要与刻度在同一高度,减少误差。。

  测量时:不允许更换测量员,也可以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数,目的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方面的误差。

  三、活动目标

  1、认识和使用测量温度工具:温度计。

  2、提高测量、采集、统计数据的能力,制作统计图。

  3、能够根据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4、通过对该活动的设计及分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合理的选择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通过整个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钻研,寻求问题的答案,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研究方法:

  1、采访法:让同学们采访家长,并进行相关生活常识的了解。

  2、上网查资料:让孩子们上网搜集相关信息。

  3、实验法: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

  4. 数据统计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原始积累和整理,并采用EXCELL进行数据的科学处理。

  5.比较分析法:把生成的柱状图和曲线图进行比较分析,得结论。

  五、课题研究需要工具:

  照相机(记录活动足迹)、暖瓶(8个)、温度计8支、烧杯、热水、钟表、录像机(记录研究过程)、电脑一台或计算器一个,相关统计表格。

  六、研究过程

  目前我们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实验”阶段:首先把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最少5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采访结果和网上搜集,用自己认为影响暖瓶保温效果的因素进行实验,记录结果。此时教师先培训了测量员和记录员,说明了实验要求和目标,对小组的分工合作给予了指导。

  实验现场:

  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组:用新旧两个暖瓶测量(与暖瓶的保温性能有关)

  第二组:在不同的环境下测量(与外部环境温度有关)

  第三组:用不同品牌暖瓶测量(与暖瓶的品牌有关)

  第四组:在有无软木塞情况下测量(与软木塞有无有关)

  第五组:用不同盛水量暖瓶测量(与暖瓶盛水量有关)

  此阶段因为是让学生自主实验,各个小组的学生们,兴趣非常浓厚,热情高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所以得到的数据差异很大。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猜想发现: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不同品牌;保温性能不同;有无软木塞;暖瓶盛水量等因素都能影响暖瓶的保温效果。于是,我们就选择了其中一个因素:“暖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关系的研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第二阶段:师生研讨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师生共同研讨如何开展“暖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关系的研究”。暖瓶保温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不影响测量结果,必须把所有影响保温效果的几种因素保持相同,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必须选择同一品牌、同一规格、保温性能相同的暖瓶,而且必须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测量。保温性能相同如何解决?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选择新暖瓶实验。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应测量初温,而且是一位同学用同一根温度计测温,可以测三次取平均数。同学们考虑到实验时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非常仔细,老师为孩子们的投入感到高兴。这时我及时表扬,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与小组分工。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制定了实验方案与分工。选择八个保温性能好的暖瓶,分别进行编号1-8,分别设置400ml、800ml、1200ml、1600ml、20xxml、2400ml、2800ml、溢满八个盛水量进行测量,为了便于同学测量,每隔一个半小时测量一次。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有测量员,记录员,数据录入整理员。

  第三阶段:重点突破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就紧紧围绕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研究。让学生至少5人一组(其中测量员1人,助手2人,,记录员1人,数据整理员1人),进行实验。一组实验中,每个人的角色是不允许变化的。

  通过实践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和柱状、曲线图形(部分样本):

  前期的柱状图和折线图虽然形象,但比较分散,不利于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发现了下面的数据处理方式,将所有数据在一个折线图中出现,形象且容易比较。

  通过以上数据图的分析,我们意识到:八次测量,初温相同均是℃。盛水量越少,保温效果越差。如400ml水量,初温88℃,8小时后为 57℃,中间之差31℃。水量越多,保温效果越好,除水量溢满瓶塞之外。如2800ml水量初温89℃,8小时后79℃,中间仅差10℃。又如溢满瓶塞水量初温89℃,8小时后69℃,两次之差达20 ℃。由此可知:暖水瓶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多少有关。当瓶内水多时,保温效果较好;反之,效果则差。但瓶内水量不得溢于瓶塞,否则保温效果很差。因为实验条件有限,我们的实验能力有限,所以,实验难免有误差。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的限制,可能实验效果不十分明显,但绝大部分的结果能说明这个结论。(此实验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效果可能更理想)个别小组在具体操作上可能存在了某些失误,时间允许的话,老师要指导他们重新验证。

  七、研究成果

  一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结束了。在测量数据的同时我们不仅学会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知道了如何开展研究。在我们对测量的数据统计后我们进行了比较总结,我们知道了暖水瓶保温效果与盛水量的多少有关。当瓶内水多时,保温效果较好;反之,效果则差。但瓶内水量不得溢于瓶塞,否则保温效果很差。

  从网络上我们得知:保温瓶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关系密切。实验室里用它贮存化学药品,野餐、足球赛时人们用它贮存食物和饮料。保温瓶也经常为科学上的用途服务,例如,当液体需要保持恒温时,牛痘苗、血清或其他液体也经常用保温瓶来运送。保温技术在生活中还有其他更广泛的用途,如建筑领域的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技术都是很好的体现。

  在探究“暖瓶盛水量与保温效果关系的研究”的课题中,我们得知了怎样使暖瓶更好地保温;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与研究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同时也体验了实践的快乐和参与的快乐,我们会继续探究下去,做一名实践者和研究者。

  八、问题与思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收获很大,同时又有很多生成问题,如:1、如何检验暖瓶的保温质量?;2、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3、暖水瓶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有什么方法改进?这些问题将作为我们的拓展和延伸问题续继研究。相信我们会出好成果,祝福我的孩子们在实践和探索中成长。

  • 相关推荐

【综合实践报告课题】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

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