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危城》后感

2024-08-27

观《危城》后感

  婉儿穿过之前还与萱之路谈的拐角,来到教堂前。门对面的雕塑没有变化,广场一篇空无寂静。

  静止了稍许,婉儿推开教堂栏杆——宁静瞬间消逝,毫无转折地,兵荒马乱立时呈现在教堂挤迫的空间……

  整部电影与这个镜头完全可以对应。

  前部分,片子在宁静中缓慢推进。二嫂婉儿与三弟萱之,以文会友。萱之却不知道会友的那位淑女就是眼前最谈得话的二嫂。画面清幽,有着日系的小清新,淡淡地将情愫慢慢铺垫和衬托。婉儿的灵慧与萱之的热情迟钝,因两个演员的气质相符而显得可亲。观众也不断地为故事中小俏皮情节而轻笑。

  故事刻意做了两个细节。

  在教堂中,婉儿一人分扮两角。左手扮做与萱之相知相契的笔友,右手则是代替萱之会笔友多智的二嫂。那种被珍惜的喜悦演得放好,如同初恋的高中女生,完全不曾意识倘被揭破的可怕后果,及被家族发觉的阴影。

  另外一个情节,是相别之夜。婉儿情绪激动,险险儿扑向萱之怀中。而萱之提起箱子走过大门,突然转回头,怔怔看着婉儿。知道是导演在暗示他的知觉,可惜从演员表演中不曾看出来。

  两个情节看得出编剧导演的用心,因这都是小说中没有提到的——其实,电影早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与林希的原着几无相同细节。

  在那么多的小清新爱情故事,甚至这个故事没有任何

  我入场得比较晚,《危城》刚刚演到婉儿与萱之都开始讨论是否要约笔友见面的情节。

  其后的情节都如同MV一般的小清新,是我喜欢的情调。直至快结束了,才突然地横插一笔——日本人侵略中国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了。

  就如同我前面描写的婉儿入教堂前后的画面一样,转折得毫无过渡。整个情节画面猛然就加速起来。萱之离家,萱之被铺,全家救人,萱之的船被炸沉,婉儿哀伤而……节奏骤快,生离死别不过在婉儿一个人独坐庭院静待消息中呈现,但却不曾真正打动到人。所以,牟然的一年後,萱之来了消息,而婉儿已经不见踪迹的哀伤就没能把观众情绪推向高处,仿如那美好故事与後边离别是两出不同的戏码。

  林希原着中,婉儿其实内心强大,有胆量与学识,传统家教中出来的叛逆者。原着特别安排她作画,唱昆曲(竟然唱了我最爱的那段杜丽娘的词),还有临最後向大嫂的那段告白,甚至对萱之毫无城府的担忧,都教人唏嘘与佩服。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婉儿则如小家碧玉,初入大学,未谙世事苦艰。女主角其时正坐在我这排,气质与形象同电影一般无二。导演说拍戏的时候,喜欢按演员的情绪走,大概英雌电影就成了与原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与味道。

  而萱之的形象与小时候读《家春秋》中的觉慧对上号。而原着中的萱之更有古朴感觉,因了小说中描绘他吹笛弹琴。电影中他更多的是打篮球,甚至一度我把他当成了《山楂树》中的那个女主角了。

  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哥南开大学探听萱之下落之後,回来那种兴奋的摸样,一口天津腔说得极好听。土匪二哥陈述救人流程的那段也很有趣,一气呵成。

  • 相关推荐

【观《危城》后感】相关文章:

观《江姐》后感(精选8篇)07-31

观《地雷战》后感07-13

观《姐姐的守护者》后感1500字03-12

军训的后感范文03-19

革命旧址游后感03-19

关于《数新房》教后感03-19

窃读记教后感作文07-13

关于《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后感03-19

芦芽山游后感(精选21篇)08-10

《金孔雀轻轻跳》课后教后感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