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会说话的手》教学反思

2022-07-09

中班社会《会说话的手》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知道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感知人们的非语言交往方式。在组织活动时,我重点通过三个环节来引导幼儿感知手语的趣味性。第一环节通过观看哑语表演,和老师学习几个简单的哑语动作,引导幼儿了解聋哑人是通过手语与他人交流想法,感知手语的趣味性。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特别是学习手语环节,我们选择了简单的日常用语如“你好、早上好、谢谢”,幼儿比较感兴趣。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生活中其他的手语形式,感知手语在不同环境中的重要性。图片中提供了交通警察、哑语新闻播音员、潜水员、裁判员,引导幼儿猜测他们的职业,说说为什么要用手语。幼儿对这几个职业都有所了解,所以大多数的幼儿都能说出他们的原因,在互相交流中幼儿知道生活中的手语。第三环节是游戏“我说你猜”。老师出示几个简单的手语,幼儿来猜测,这个环节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手语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安静、胜利、暂停等。幼儿在猜测的过程中还能自己创造手势动作,如小鸟飞、小鱼游等,活动还是比较有趣的。

  反思老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觉得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好,特别是教师的回应方面,面对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才能使活动更加出彩。在本次活动中面对幼儿的回答,我的回应是缺乏的。比如在观察图片环节,老师提问潜水员一张图时,老师问:“这是谁?”幼儿回答:“是航天员”。老师:“是吗?看看是在哪里?”幼儿1:“在水里”。幼儿2:“是潜水员。”当幼儿的回答并不是老师所要答案的时候,我们首先不能急于否定幼儿的答案,先在脑海里判断一下幼儿的答案,航天员也是用手语的,如果我当时适当的追问“航天员为什么要用手语说话?”引导幼儿了解航天员也是用手语的,然后再回归到画面中的潜水员,这样回应不仅是给孩子的鼓励,而且也抓住了一个教育的契机,让幼儿多了解一个使用手语的职业。又如在最后欣赏《千手观音》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而我就让幼儿自己欣赏,并没有加以引导,使这个环节缺失教育价值了。在幼儿欣赏之后,老师可以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段美丽的舞蹈叫《千手观音》,这么美的舞蹈都是聋哑人跳的。”幼儿听到是聋哑人跳的肯定会很好奇,这时老师再接着问:“聋哑人听不到音乐,怎么会跟着音乐跳出美丽的舞蹈呢”在引导幼儿接着往下看,原来是有老师用手语告诉他们怎么跳的。这样再次引导幼儿了解手语的重要性,并让孩子们知道聋哑人学本领非常辛苦,知道关心聋哑人。

  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给还孩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的、适度的回应,才能随机调控好整个活动,使生动的活动锦上添花,使自己有逐步的提高。回应不仅在集体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处处都有回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对幼儿的回应方面,努力做到更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