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反思

2022-07-08

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却正是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感而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引导学生对这枯燥的说理讲解感兴趣则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这一课时,先设疑激趣,吸引学生走近文本。接着,在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解读的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很多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学生自读,对文本内容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师引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面对面交流;学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义。书读透了,学生兴趣高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1、滴水穿石的原因这一部分学得不通透。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了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2、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感悟不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强调了朗读,却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解,一些很好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