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与阅读

2020-12-23

名著推荐与阅读1

  名著导读是我们探究单元新的理念,增添了新的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可悲的,在我阅读名著阅读时,一开始特别枯燥,但我们会渐渐的养成习惯,这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会在名著阅读里体会到乐趣,比如说:在我阅读《红楼梦》里的一个片段小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故事可有趣了。作者把人物做了生动形象的刻画,真正的感觉到把人物写活了,特别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姥姥她特别的朴实。这些故事增加了我的阅读兴趣。在那之后,我读到了很多故事。也收获到了不少的道理,还有一些在《三国演义》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比如:《三顾茅庐》,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不在,第二次去时也没有在,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在睡觉,而刘备不敢惊动他,所以就等了诸葛亮几个时辰。最后刘备拜访到了诸葛亮,还请求随他一起下山。也许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但我们可以在故事里领略人物的性格特点,刘备的坚持不懈,张飞的脾气暴躁,诸葛亮的试探,精深的思想等。我们从中可以学到里面很多我们不懂或不知道的所蕴含的知识。

  回到家中,因为爸爸也很喜欢观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一些名著。所以一到家就看见爸爸在看《三国演义》,然后我把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都讲给爸爸听,即使他已经看了三四遍了,但他还是能够听我认真的把它讲完。在生活中,爸爸一有时间就会打开电视一股气的看个几集之后,就把我吸引了过去,让我跟他一起看,其实这也是一种享受的乐趣的方式。

  在我们阅读名著阅读时,常常会有一些艰难,看一两页就看不下去了。但你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总会让你笑口常开。还可以让你读它个几遍。

  我的名著阅读活动之旅就是这么的丰富多彩。

名著推荐与阅读2

  1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完成下面的问题。(16分)

  片段一:他始终穿着大人遗弃的旧衣服,上面一年四季全是洞,破布条条随风飘舞。他头戴一顶又大又破的帽子,半圈月牙形的帽檐耷拉下来。他只要有上装可穿,那上装准是差不多拖到脚跟,背部两侧的纽扣一直扣到臀部下面。裤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裤裆松松垮垮像条口袋似的,看上去空荡荡的。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代表作,它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2分)

  (2)你认为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答:汤姆·索亚生性顽强,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一个正直、真诚、勇敢的孩子。

  (3)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汤姆的哪个朋友?除了他和汤姆,还有谁和他们一起去杰克逊岛当“海盗”?(2分)

  答: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汤姆的朋友哈克贝利·芬,还有乔·哈泼和他们一起去杰克逊岛当“海盗”。

  (4)在岛上当海盗时,始终困扰他们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汤姆为了留住伙伴,用了哪些办法?(2分)

  答:在岛上当海盗时,始终困扰他们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家了;汤姆为了留住伙伴,和伙伴们说这个岛上曾经有过海盗,并在什么地方埋下了宝贝,鼓励大家去寻宝,说这个岛是钓鱼和游泳的好地方,激将说伙伴是个吃奶的娃娃。

  (5)啊呀,这女孩长得可真漂亮,一双可爱的蓝眼睛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对金黄色头发编成的长辫子在身后晃荡,白色的衬衫扎在宽松的绣花长裤里,显得格外整洁动人。我们刚刚在战场上获得大胜的大将军汤姆心想,像这样的美人,一定属于我这样的英雄。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艾美·劳伦斯。(2分)

  片段二:汤姆的肩膀上突然挨了重重一击,乔也没有逃脱。两人衣服上的尘土飞散在教室中,持续了两分钟还没有散尽。全班都乐不可支。刚才,两个男孩太全神贯注了,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师踮着脚尖走到他们跟前,也没有留意到全班一时鸦雀无声。老师对他们的活动观察了好一阵子,然后才给他们增添了一点新刺激。

  (6)请你说出汤姆和乔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受到老师惩罚。 (2分)

  答:两人在课堂逗蚰蚰(yóu)玩,并由此产生了争执。

  (7)联系作品内容,说说两人这样做的原因。(2分)

  答:两人这样做的深层原因是他们厌倦了枯燥无味的校园生活。

  (8)你对汤姆和乔在课堂上的举动,有什么看法?(2分)

  答:对大自然、动物世界充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应该保护并加以引导,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将吸收文化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而这种行为可以放到双休日去完成。

名著推荐与阅读3

  

  各位老师好,我们现在进行第x讲,第x讲的题目是──课外阅读与名著指导。

  为什么把这个单独作为一讲,是因为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有从现代教学的角度而言,都认为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的说明,课程标准当中对小学和初中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一个标准就是在400万字以上。第一学段是这样来界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养成习惯并且交流课外阅读总量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个学段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这三个学段有一个基本阅读量的要求。

  在课程标准里面也谈到了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好读书就是养成学生的基本习惯,让他喜欢读书,并且能把书读好。还要去读好的书,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多的,但大家要注意要读整本的书。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课文以外的所有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去选择,这个才是课程标准精神里面体现出来的。

  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有一个建议,它建议的作品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的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当然它和初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对课外阅读的读物要求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关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有非常多的论述,我在这里截取他的几个片断,但是也不再一一的读给大家了。他认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课外,但是阅读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说老师把时间放在课外了就不管学生的阅读了。叶老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课外阅读的时间是在课外的,但是是需要教师指导的,如果不指导,学生就不会形成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会越读越差。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也有一个描述,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其实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第一个重要的就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是说阅读课外的书籍是培养学生阅读书籍习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读书的方式,叶老专门有文章来著述,大家可以在网上或者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容易的找到。关键是大家要怎么去读他,我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叶老的观点,因为我个人研究叶圣陶。但是我研究叶圣陶是想研究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与现代语文教育结合点。我是想打通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之间的这种通道,打通这个通道以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理论教育里的一些精华的东西,这些东西应该渗透到我们现代语文教学当中。当然我们好多语文教学好象都是来自于西方的来自于外国的教育哲学,或者是来自于外国阅读学的,但是我们基于汉语的基于我们本民族思维方式的这种阅读规律,我们还需要寻找,我们还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拼音文字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我们的阅读。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我去美国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位美国的语言先生,谢斯特先生。

  当我向他请教关于阅读的一些问题时候,这位先生非常正式非常抱歉的对我说,他虽然一生都在研究阅读,但是研究的是西方的阅读,对于汉语的阅读一点认识都没有,他说他不懂汉语,也不懂汉语阅读,所以他又推荐了另一个教授给我,让我跟他去联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基本的作学问的态度,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种的阅读的规律有相同的地方,有相似的地方,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本质性规律性的区别。尤其是脑科学脑思维的东西,它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我们自己做一个判别。所以我更多地去研究叶圣陶,去研究中国传统的阅读方式,包括诸子读书法这些。我也请大家去研究这些东西,也不是需要研究,可以去看一看,浏览一下。我觉得老师有自己的思想根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历史,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历史,这样对我们的教学是有意义的。

  我们看几十年以前叶老对精读与略读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或者是说他明确地告诉我们怎么教。“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是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大家可以感受到教学的时候精读是主体,我们要给学生例子告诉学生怎么学怎么读,但是在我们应用的时候,是不可能让老师领着他去精读,或者是学生自己去精读。略读是一个硬性的阅读,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为了有兴趣,需在课本或者是选文以外再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出了学校以后,我们能给什么?这是我们中国本土的教育家在研究的东西。更深刻地说我们不能只限于课堂里学校里,我们还有将来。

  阅读是一种生活,或者说阅读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怎么样才能幸福的生活呢?首先是语文阅读教学要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好,要有精读与略读。略读与精读是不同的,精读就是所有的细小的都要指导,略读就是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然后扶放结合这个例子,一开始是扶着的,后来是放手的,这样的读是略读。略读的“略”字有一个含义,就是“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是提纲挈领的指。就是学生的功夫而言怎么叫做“略”,就是他精读的时候要仔细的咀嚼,到略读的时候,可能做的功夫就稍微的少了一些。指导略读是不是我给学生一些书,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书目,然后学生自己去购买自己去阅读,这个就算是课外阅读的指导了。其实推荐书目不算是指导,叶老就说了“你们随便找一些书籍文章来读,读的越多越好,这个当然不算得阅读指导”,叶老是直接这样说的,他说要斟酌周详,开列一个适当的书目篇目,教学生自己照着阅读也还算不得是阅读指导。叶老说开列书目只是阅读以前的准备,阅读当中老师一定要指导。

  所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勤奋,一定要不怕麻烦。就是这样扔给学生书目当然很简单,学生读不读,读多少,怎么读我们不去管。可能有些孩子悟性比较高比较好,他就读好了,但是大家应该关注到的是更多阅读有困难的,甚至有一些孩子是阅读有障碍的,他这一辈子在阅读上都不好,他的根源在哪里,就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去好好的教他。我们老师的作用不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当然这个是我们作用之一,我们更主要是把那些不太好的或者是太不好的或者是有困难有障碍的这样的学生,经过我们的努力把他扶上正确的轨道。如何进行阅读的指导,叶老有很多的论述,关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他也有很多的论述。究竟如何看待课外阅读,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今天也有幸请到了儿童文学博士,著名的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先生,我们来倾听他的观点。

  

  各位老师好,我觉得就像李老师刚才谈到的一样,课外阅读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点上关键是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要调整。我记得张志公先生也曾经说过,叫做“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们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甚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更多,他说“让孩子学好语文的方法不是去参加补习班,也不是做练习题,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这些前辈的一些观点,就代表了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就是只靠一本教材是无法学好语文的,也是无法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就是一位教得很好的老师和一位一般的老师,教的很好的老师把每一篇的课文都教的很好,极其的精细。另外一位教的不太好的老师,他可能课文的教学没教好,可是他放开了大量的时间去鼓励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我相信这两个班的孩子在语文素养方面,后面的这位老师对学生会更好。我想对课外阅读而言,老师的重视不能浮在表面,或者是不能口头上重视,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轻视。我们的脑子里一定要非常地清楚,课外阅读天然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老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我提示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要改变教学观念。很多的老师会说,“我的教材都教不完,我没有时间来指导课外阅读”。我常常说的是,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变的话,那再把课文减少,再把生字减少,你还是觉得很多,更不用说课外阅读的时间了。教学的观念要调整,至于阅读的教学观念怎样去调整,刚才李老师可能也讲了很多,我觉得首先要提高语文学科课内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果。事实上我们老师一方面说课内的教学时间不够,很紧张,另一方面在上课的时候又觉得教学效率偏低,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只有提高教学的有效率之后,你的时间才可以省了出来,这就是我想说的改变教学观念。

  第二,我自己觉得指导课外阅读首先老师自己要读起来。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的阅读有可能是落后在孩子的后面的,特别是儿童作品,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些童书,老师反而读的比孩子少。所以你就没有办法去指导孩子,也就没有办法给孩子推荐书物了。我觉得一个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爱童书,而且爱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老师,这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各位语文老师怎样提高或者是提升我们儿童文学的素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提升的基础上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指导。

  第三,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作品要“兴趣优先,儿童本位”,这是我说的八个字,就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尽可能地推荐孩子们喜欢读的那些书。就是你自己读了以后很有兴趣,而且发现学生这段时间也在互相传看这样的书。为什么常常在学校当中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老师推荐给孩子的书,孩子不爱读,孩子自己找来的书,老师又无法接受,不让读。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我们推荐给孩子的书往往不够有趣,我常常说,在这样的一个多种媒体竞争的时代,非常安静的书很难和电视、电脑、游戏网络去竞争,因为那些媒体声光色同时具备。如果一个孩子从安静的书当中得不到乐趣的话,他很有可能就是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等,所以我觉得推荐给孩子有趣的书非常的重要。

  第四,我觉得要有指导阅读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方法的策略。在这一点上,很多的老师分成几种情况,第一种就像李老师刚才讲到的,知道课外阅读很重要,鼓励孩子们去读,孩子读什么怎么读了,读了以后,怎么检查,完全不清楚。第二种情况,老师要读儿童作品,也从网上啊,从其他途径找到一些书物推荐给孩子,这样比第一种情况好多了,但是也只是推荐一个书目。第三种情况,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指导孩子阅读,甚至是跟孩子一起来共读,就像你们在共读课文一样,只有在共读的基础之上,你和学生才有讨论的空间。

  所以,我想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我通常把它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阅读前,我想有的地方有儿童文学作品的导读课,导读课不一定是一节课的时间,你就是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是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对这个你即将推荐的书有兴趣,就是兴趣优先,他就会渴望去读书。事实上,我在教学当中,也发现了只要老师在课堂上提示哪些书是很有趣的,许多孩子都会在下课后去问老师,你刚才给我们推荐的是书是什么。但是还有一些方法比如说,你也可以把这本书中最有趣的一段,或者是最感人的一段拿出来大声朗读,就这节课读给孩子听,读到关键的地方就停住,然后就促使孩子有这样的兴趣去图书馆借来读。当然你还可以在阅读前提示一些阅读的方法,因为有时候孩子不爱读外国的作品,就是因为外国的名字很长,这个时候你就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一定方法策略的指导。

  我常常在给孩子推荐课外阅读书之前,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叫做“阅读进步表”,非常地简单,就是阅读的时间从哪一页到哪一页。这个表是干什么的?是帮助那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孩子自我监督、自我督促把这本书读完的。这是课外阅读的阅读前的指导。阅读中的指导,可以给孩子们提示一些阅读的角度,甚至提示一些讨论的方法,也就是阅读的策略。阅读的策略在西方的阅读学当中是强调的比较多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的课文常常都是比较短的篇幅,所以孩子无法完成展开这一切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常常有这样的一些,比如说猜测,你通过封面通过目录去猜测故事的内容,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因为一个人一生当中很多的时候都是在阅读整本书,对读文章的机会反而不多。怎么通过上下文,通过这样一个前后章的连接来推论这人最后的命运,来推论这个故事发展的走向。再比如说图象化思考,怎样通过阅读这些文字在头脑当中还原当时的一些景象。因为阅读不光是字词句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文字来体验出意义,这个才是真正的阅读。再比如说自我认知或者是自我监控,就是说无论用哪一种阅读的办法,用哪一种阅读的策略来读这一本书,甚至是包括这篇文章,我至少很清楚我要有意识地来用这些阅读的方法。我知道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和小说的阅读方法不一样,文学作品和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所以你要用一些阅读的策略。我觉得恰好是对比较厚的书,孩子们比较容易实现。再谈阅读后,我觉得老师在阅读的时候,常常就喜欢布置孩子们写一些什么摘抄好词佳句,或者是读后感这样的方法。并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各位老师,如果每一本书都这样去做的话,容易让孩子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

  事实上,我们也常说,我们读完一本书主要是享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包括我们这些老师很少去摘抄好词佳句,也不会每一本书都去写读后感,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种任务,其实阅读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这一点我反复地强调过。所以在指导课外阅读上,阅读后的指导,我自己常做的办法就是我不会让孩子们摘抄好词佳句,也很少请他们写读后感,但是我会让他们读完这本书之后至少提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的孩子很欠缺的。一本书由于信息量太丰富,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所以相对来说提问题不是很难。但是还得要教会孩子提问的方法,这个其实也是非常的重要,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我常常让学生至少在小纸条上提出两个问题。写两个问题干什么,这叫做班级读书为了指导,就是常常说的阅读讨论。我们的孩子们读完这一本书,全班读完这一本书以后,我们要有一些讨论,就像上课一样提一些问题,大家来聊一聊。聊书不必像课文的设计那样严密那样缜密,但是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聊一聊书。在聊书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进一步地增强孩子的兴趣,也是增强他阅读能力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对于我们老师来讲需要反复地操练,但是也不要害怕,这个并不难。

  课外阅读当然还包括自由的阅读。自由阅读就是老师不必做过多的指导,甚至也不必给书目。很多时候这种阅读的提升,我觉得来自于学生的自由阅读。特别是在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之后,他基本上有了自己的阅读的偏好,也有了自己阅读的兴趣,这个时候我要强调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为主。常常也有人来问我说,什么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什么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我个人的看法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当然是需要给他更多的指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我会给他更多的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说完全放弃指导,而是说指导可以是越来越少了。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个星期低年级至少应该有一节阅读课,老师能力比较强可以尝试着在中高年级拿出两节课来做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讨论。有的课程甚至叫做安静阅读,就是直接把孩子放到图书馆里,可以自己带来书,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级里图书站里选书,做什么?就是这一节课用来安静阅读。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书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师拿一本书在讲台上和孩子一起看。老师看书的姿势和状态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你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可能这节安静阅读课会让孩子的收获更多更大。所以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也是多面向的,多个增长的。比如说可以让全班一起来表演,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请一些作家到学校里面来给各位小朋友做一些讲座等等。我觉得课外阅读的形式非常地丰富,也很多样,而且要相信我说的话,就是课外阅读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意义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们老师不要以为它很麻烦,或者是它的操作难度很大,或者是说因为不考试就把他放弃掉。因为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打好这样的阅读习惯,具有充沛的良好的阅读的`兴趣,将对他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

名著推荐与阅读4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 ,_______ 族,_______ (籍贯)人,有_______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3.______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的女儿。(辽宁省锦州市20xx年中考题)

  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______给洗劫了。

  6. 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是________的感叹。

  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_______拉车。

  8._______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9._______被誉为 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

  10.虎妞的变态情欲,_______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 心狱 。

  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_______。

  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_______ 。

  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_______。

  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的外号。

  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而被卖掉。

  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_______ 的称号。

  17.《骆驼祥子》中的_______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 兽 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

  19.样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_______;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20.他是一个 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_______》,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是_______和_______。

  21.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

  22.《骆驼样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 的故事。

  23.《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

  24.《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

  25.育才文学社欲以 曹操、孔乙己、祥子、安东尼奥 四个文学形象为例,开展一次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的研究性活动,该社同学要从下列书目中借阅的图书是:______________。《水浒传》《三国演义》《呐喊》《骆驼祥子》《儒林外史》《野草》《羊脂球》《莎士比亚全集》

  26.样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 )

  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27.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

  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28.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格列佛游记》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

  名著:《》

  ①感受:________

  ②情节:________

  29.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0.老舍的作品中用了许多老北京话,试举出几个例子。

  答案:

  1.老舍;舒庆春;满;北京;人民艺术家

  2.《骆驼祥子》;三;三

  3.祥子与车;虎妞

  4.拉车;刘四爷

  5.孙侦探

  6.老马

  7.北平

  8.老舍

  9.《骆驼祥子》

  10.二强子

  11.骆驼

  12.虎妞

  13.阮明

  14.祥子;骆驼

  15.有一辆自己的新车;给虎妞办丧事。

  16.人民艺术家

  17.小福子

  18.《骆驼祥子》

  19.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JL)

  20.骆驼祥子;虎妞;小福子

  21.虎妞

  22.人力车夫

  23.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4.刘四;虎妞;小福子

  25.《三国演义》、《呐喊》、《骆驼祥子》、《莎士比亚全集》

  26.B

  27.c

  28.感受:略。情节示例: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祥子给车夫老马爷孙俩买羊肉包子充饥。(《骆驼祥子》)②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了敌人。(《格列佛游记》)

  29.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而后来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这是由封建社会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30.如交车租叫“车份儿”,晚上出车叫“拉晚儿”,吃的食物叫“嚼谷”等

名著推荐与阅读5

  《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时发生的波折,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父亲的病》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勒索钱财、故弄玄虚的实质;

  《范爱农》通过一个爱国知 识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表达了对旧 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爱国者的同情;

  《琐记》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青年。

名著推荐与阅读6

  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堪忧:要么浮光掠影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速读;要么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只选读零散语段;要么浅尝辄止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品性面对厚厚的大部头,他们鲜有将阅读进行到底的。针对此现状,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名著阅读的安排要有序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王涧老师说:在独立阅读刚起步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能自己很快地摸着门径,这就需要教师对名著阅读作出合理的布置安排。无序则忙,忙而无功;有序则进,事半功倍。

  1. 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参照课标和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制定计划。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初中三年总计划可拟定如下:

  (注:必读书目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阅读;选读书目由师生讨论选定,供有余力的学生选读。)

  教师每学期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落实到每部名著。计划中应包含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不能流于空泛。另外,还要帮学生学会依老师的安排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2.开设名著阅读课

  要完成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两三周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七、八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能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能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3.划分名著阅读小组

  划分名著阅读小组,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合作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性,便于开展探究式阅读。根据阅读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人数一般4-6人为宜,每组中选一名阅读水平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负责帮教师把握阅读情况、检查阅读任务的完成。各组可由教师统一安排阅读进度,集中进行指导。组之间要经常开展各类交流和竞赛活动。

  二、名著阅读的引导要有趣

  北大教授蒋绍愚说:不加引导,就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无缘。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教师要多方善诱导,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向,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才会实现名著的悦读。

  1. 课文引路,诱读名著

  有的课文是名著的节选,可把它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了《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荒岛余生》、《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九年级上册选了《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它们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文笔深得学生青睐,再通过朗读比赛、编演课本剧等形式深入展现其魅力,便会吊足学生的阅读胃口,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推出原著,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进行单元教学时,也要相机燃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学成长单元,要感受另一种历经磨难的成长经历,可让学生去看《童年》;学凡人单元,想体味老北京下层贫民的真实人生,就去欣赏《骆驼祥子》;学名人单元,为领略不同名人的别样风采,就去读《名人传》等作品。

  2.媒体造势,引读名著

  许多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如: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同名的电视连续剧;散文集《朝花夕拾》有对应电影《风雨故园》;小说《童年》有对应电影《我的童年》在读某部名著前,先组织学生在光影世界中阅读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片段,再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通过层层渲染、不断造势,吸引学生去读文本。

  此外,利用媒体讲解名著也渐成时尚。如中央台10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当易中天品三国时,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三国演义》,当刘心武讲《红楼梦》时,班级会掀起红楼热现代传媒还有丰富的资讯,便于学生解读名著。如读《格列佛游记》前,可先从网上查阅斯威夫特的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对深刻理解主题大有裨益;引导学生从报刊、网站上搜集名著的评论性文章,他们会在乐此不疲中慢慢受益。

  3.开展活动,促读名著

  初中生思维活跃,但看问题缺乏深度,思维的表面化导致了阅读的浅层次。教师应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悟道:

  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展现成果。当一篇篇心得、一本本笔记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自己的介绍引起同学的共鸣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撰写颁奖词情辞恳切表达对名著的赞美,富有创意升华对名著的理解,学生的读和写都得到了锻炼。

  手抄报展览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表达自我,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展示收获。小组合办享受合作的愉悦,自己独办品尝创作的乐趣。

  名著故事会喜闻乐见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在你讲我听中,关注着人物的命运,熟悉了名著的情节,折服于高超的技法。

  诵读大比拼加深了对作品的意蕴领会,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出色的诵读、紧张的比赛让名著阅读鲜活起来。

  三、名著阅读的指导要有方

  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就得授予他们走进名著这座宝库的金钥匙阅读方法。

  首先,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其次,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王涧老师指出:对(名著)必读书,宜要求学生在读过一遍,明了全书的大意之后,再细细地读一遍,引导他们仔细体会其中的精彩章节。略读、浏览重在培养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从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第三,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历代学人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它大致包括:

  圈点勾画写批注: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稍纵即逝的零思碎想,亦可记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他空白处成为眉批、脚注或旁批,以备参考。

  日积月累作摘抄:让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历史典故等,经常翻阅,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摘抄的基本形式有:语录式摘抄,提要式摘抄,赏析式摘抄,研究式摘抄,组合式摘抄。

  条分缕析列提纲: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评析归纳抒心得: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摘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可随时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写作成文。

  四、名著阅读的评价要有效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视考试、检测为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为应付检测而努力。教师只有探索新颖、有亲和力的评价方式,实施有效的名著阅读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注重评价多样化

  阅读评价要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要扭转原来以终结性评价即以考试为主的状况,形成在赏析交流中评价,在成果展览中评价,在话题辩论中评价,在问题探究中评价的多元化格局;要打破过去以教师单向评价为主的模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评价,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要改变单一刻板的评价,采用调查问卷、阅读评价表、评价手册等多样的评价方式。

  2.注重过程评价

  各地中考命题在近两年明显加强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开放性名著阅读题越来越占主流地位。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更加关注学生的名著阅读过程、阅读感受。学生的感受教师无法越俎代庖,但我们可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用纵向发展的眼光,根据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评价其阅读高下、调控其阅读过程。尤其要重视对他们在阅读中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品质的肯定,使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在阅读评价中不断获得动力。

  3.注重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学的实质在于激励与唤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成功之处及时喝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所有活动都应由教师或学生组成评价小组给予评价。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口头发言,都可按A、B、C、D四个等级确定学生的发展等级。评价过程中,允许学生对评价结果大胆质疑,甚至讨价还价。健全各种奖励机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每学期还要选出多名阅读明星,来带动全体学生。

  阅读名著风光无限,徜徉经典别有洞天。实现了名著阅读安排的系列化、名著阅读引导的趣味化、名著阅读指导的方法化和名著阅读评价的实效化,我们定能引领学生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在书香浸润中,取得素质培养和升学考试的双赢!

名著推荐与阅读7

  1.《老人与海》中有不少独白,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答:人物的内心独白,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不但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2.《老人和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举出——处情节加以说明(5分)

  答: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却多是力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勇敢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3.请分析《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的形象

  答: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都毫不气馁,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他虽然失败,但仍然是英雄,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4.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5分)

  答:《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5.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历来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采有所争议,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

  答:以殉情的基督教精神教育世人;用古典悲剧中的命运观念来说明现代的生活;表现了“硬汉”精神,是对英雄的赞歌

  6.《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试举例说明

  答:小说开头交代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7.简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答:《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气馁的精神

  8.请简述《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桑地亚哥是一个“硬汉子”的形象,他勇敢坚毅,有自信心,有不服输的精神从表面上来看,老人失败了,因为他失掉了大马林鱼;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9.简述桑地亚哥勇斗鲨鱼的一个场面

  答:①第一条鲨鱼飞速逼近船艄,袭击大马林鱼老人使出全身力气,用鱼叉猛扎鲨鱼的脑袋,鲨鱼翻了几个身,自己缠上了老人准备好的绳子,老人知道鲨鱼快不行了,它越挣扎绳子绷得越紧直到断裂鲨鱼在水面上静静躺丁片刻,老人盯着它,然后它慢慢沉人海底②两条鲨鱼一道来到跟前,他看见离得近的一条张开大嘴插进死鱼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举起,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的时候,他又朝它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③那条鲨鱼正在帆船下用嘴拉扯死鱼老人放松帆脚索,船横过来时鲨鱼从船底暴露出来,他一看见鲨鱼就一桨戳进去但只刺到肉,老人手受伤了,鲨鱼迅速浮上来,露出脑袋,老人对准脑袋正中扎了两次,又戳进左眼,鲨鱼还是吊着,老人又扎了一刀在脊髓和脑子中间,鲨鱼的肋骨断了,老人把桨片插进鲨鱼两颚间,鲨鱼松了嘴溜开了

  10.请简要说明《老人与海》蕴含的深层内涵

  答: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展现老人的精神与命运,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作者让我们体会人与自然的观念,并启示我们: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征服自然人类尽管最终会失败,但他毫不退缩,敢于斗争,可以充分享受胜利者的欢乐,体现出人的尊严

  11.《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①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②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12.《老人与海》中,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为什么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而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但是,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一位胜利者,不仅仅因为他杀死了许多鲨鱼,更主要的是从他的搏斗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他那高傲、坚强的精神,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13.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老人与海》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答: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载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14.《老人与海》:结尾“马诺林送来厂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一句表明厂马诺林什么样的想法?

  答:孩子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

  15.《老人与海》最后写道,“现在我是给打败了,反倒轻松多了”,“我以前从来没想到被打败了会这么轻松可是,究竟是什么把我给打败了呢?”老人真的失败了吗?简要分析一下老人的心理活动的意义

  答:这段话描写的是老头儿打跑了吃光了他的大鱼的鲨鱼后返回时的情景老头儿的心里觉得很轻松,他不要再和鱼斗了也不要保护自己的收获了他自以为失败后没有悲伤,反而很清醒,很轻松他陈述自己,解释自己,承认自己的命运,接受死亡,完成自己的使命他虽败犹胜,他的精神永远超越时空,成为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是典型的“硬汉子”特征。

名著推荐与阅读8

  论文摘要:阅读名著,是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初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积极探索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困境与对策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语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善的人格。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情况上看,阅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职责,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勇敢地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让学生吸取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下面,笔者对当前初中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困境

  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文学名著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1.重视程度不足,阅读量不够。意识是思想的先导。人们只有在意识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当前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存在这样的状况,即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阅读量不够。这是当前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生的名著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影响到了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毕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文学名著阅读并没有成为考试的重点,课文对文学名著的收录只是一些章节和片段,无论是量还是度,都是不够的。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就使得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变得无足轻重,部分教师甚至都忽略掉了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而只是以课本的文本阅读教学为主。

  2.阅读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阅读是为了扩充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个人的素养。初中生的文学名著阅读也是如此,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和文学素养。但是,前提是学生的阅读理解必须透彻,必须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必须能够吸取其中的文学和文化精神的内涵,否则阅读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同时,在阅读理解的问题上,初中生也必须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个人经验的建构,这样才能够将人类的文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初中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时,其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或者他人的观点,这必然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二、解决的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1.教师转变角色,将名著阅读教学常态化。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生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文学名著,教师也不可能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毕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可能进行大量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但是,如前所述,文学名著阅读是必须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即不应该以文学讲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阅读导师的身份出现,从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转变到对文学名著的介绍,让学生在教师的介绍之下,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进行阅读。而这样的方式应该是要常态化的,不是一两次课后作业能完成的。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每周一个问题设置的形式,如: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火烧赤壁对三国局势的影响是什么,等等。同时,将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作文写作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以此加强学生日常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量。

  2.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向来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教学要关注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个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避免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机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英雄好汉”是否真的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观,是否符合“正义”的化身的标准。学生在认可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的同时,也要反思他们也有滥杀无辜,甚至吃人肉这样野蛮的行径。这些理解都需要学生个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赞英雄”,这不利于学生客观地看待小说人物和社会背景。

  三、结束语

  文学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文学名著,是学生不断吸取文化和文学精髓的主要途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面对人生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学生阅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

  2.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

  3.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xx年9月.

名著推荐与阅读9

  关于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九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的标准。《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就课外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评价和大家交流。

  一、推荐作品的依据和方法

  向学生推荐作品可依据《课标》选择推荐。要把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结合起来。既要有教师把关,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坚持学期授课季统一阅读和假期自选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上好作品推荐导读课。授课季由教师统一推荐作品,假期由学生根据同学的推荐自选作品。

  推荐课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如由影视作品导入,由精彩情节人物故事导入,由作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导入等。总之,教师要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如对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可以将影视作品截取出来播放给同学们。选取影视资料时不必在意是否忠于原著,能激发兴趣足矣。

  二、确定阅读进度并完成读书笔记

  学生阅读全书,还要完成阅读笔记。可以积累字词,语句,重点人物,阅读体会,内容概要等。每周一篇。

  三、周评价和月读书汇报

  中学生名著阅读必须配以相应的检测评价,没有评价的阅读是不会有质量的。周评价形式多样。演讲式:讲情节,讲感受,讲喜恶的人物。也可以笔试,与语文基础知识和课内阅读测评结合起来,重点考查本周阅读内容,分数比例为10%为宜。

  要将名著阅读活动和其他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每月可举行读书汇报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全班交流。展示个人读书的阶段成果和体验,也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期待。要在汇报中紧紧结合读者的生活实际。

  四、教师的专场辅导和对作品的理解交流

  欣赏水平和能力决定对作品的认知深度。初中生读完了作品,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结局、人物命运上。每部作品读完,教师都要有一节专门的理解交流课,使学生、教师和作品之间有一个对作品的深层认识和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如读《骆驼祥子》,学生很少能全面看待祥子这个人物,也不能理解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作者对个人主义的否定。甚至有的学生会说出向祥子的学习的话,因为青年时期的祥子踏实肯干,勤劳上进,有理想有目标。这样理解显然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五、终结评价和表彰激励

  读一部作品,要有最终的评价,总结读书经验,弥补不足,指导下一步的读书实践。终结评价的主要手段是笔试,由教师编写考查试题,学生独立完成。除了考查人物、情节、主题、特色等方面,还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改写、改编、续写等。对学生的个人读书作出评价后,要进行表彰和奖励。既要有精神的鼓励也要有物质的奖励,表彰的面要广,督促后进,保护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下一轮阅读蓄势。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笔者愿意向同行请教并一起探讨更好的方法,使语文教学能更上层楼。

名著推荐与阅读10

  ①1929年11月19日,赫钦斯就任芝加哥大学第五任校长。赫钦斯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芝加哥大学今后发展的一些初步观念和设想:突破系科界限形成大学共同的事业和项目,注重整体而不局限于院系;延续自由传统,用新观念进行教育实验,加强本科生教育。

  ②当时美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教育实施上日益趋向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实用重于学术。在课程方面,大多数高校过分迎合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提供给学生实践工作的训练。在教育评价上,大学教育评价也日渐流于形式化、数量化和机械化。学分制、成绩等级、修业年限等数字纪录,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在研究方面,大学为了配合社会、经济、工业的需求,研究的主题热衷于实用,侧重科学工业方面的专门研究,并积极转向经验性实证研究;大学系科为满足这些需求,愈分愈细,研究题目,日益偏狭,形成大学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孤立;强调人性教养的人文学科地位一落千丈,即便存在也作为专业研究的领域而不再是陶冶教养人性的内容。

  ③赫钦斯认为,知识的追求沦为实用性教育的附庸,大学慢慢沦为社会的服务站,学生难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教育陷于琐碎片面的困境,失去了教育智性陶冶的功能。这同时也使大学丧失独立的功能与职责,失去了大学的真正价值,无助于学生理性和道德的培养,只能让学生们更注重实际利益和职业收益,难以成为在社会中能正确行动的整全的人。在赫钦斯眼中,大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问题的最高所在,因此“高等教育最关切的,乃是对于基本问题的思考”。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具备,并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极目的。大学的崇高理想,乃是为真理而追求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真活动,其他一切追逐外在的价值活动,不应让大学去实现。赫钦斯认为,学生应先接受自由教育,先具备一个“人”的条件;而后才接受专业教育,再养成其专门的职业才能。这种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古典名著来进行。

  ④从1930年起,赫钦斯在芝加哥大学推行名著课程和自由教育计划。但是二十年之后,因为芝加哥大学校内反对声音的日益高涨,赫钦斯于1951年离职,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停办。这也成为名著运动的转折点,它在高等教育中不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专业性教育的洪流,阶段性地失败了。

  ⑤但赫钦斯给芝加哥大学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在赫钦斯离职后十年来到芝大担任历史学教授的何炳棣还依然能感受到赫钦斯的影响。作为运动的名著教育衰落了,但是经典著作阅读作为一种突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教育的经典形式却留存了下来,并引发了长久的争论和思考。通过名著教育接受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并获得深刻的文化教养,理解和欣赏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以及在这种崇高理想中所包含的我们生存的道德维度。在名著教育中去感悟人性、价值和真理,从而为有着不同生活的人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劝勉自己正确行事,避免错误。甚或作为思考者在名著教育中探讨关乎人类生存和最好生活方式的真正大问题,并致力追寻最美好生活,以及在追寻美好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中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行理性行动和道德实践。这些在某些大学某些人看来是无用的教育也许都将成为抵抗利己主义的武器,为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铸一道信念的护身符。

  (节选自《赫钦斯与芝加哥大学名著教育》)

  12.下列不属于赫钦斯主张进行名著教育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大学应当突破科系界限形成大学共同的事业和项目,注重整体而不局限于院系,延续自由传统,用新观念进行教育实验,加强本科生教育。

  B.大学对知识的片面追求已沦为实用性教育的附庸,大学慢慢沦为社会的服务站,学生难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教育陷于琐碎片面的困境,失去了教育智性陶冶的功能。

  C.大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的问题的最高所在,因此“高等教育最关切的,乃是对于基本问题的思考”。大学的崇高理想,乃是为真理而追求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真活动。

  D.大学生应先接受自由教育,先具备一个“人”的条件;而后才接受专业教育,再养成其专门的职业才能。

  13.下列不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大学特别注重实用性教育的一项是()

  A.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教育实施上日益趋向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

  B.大多数高校过分迎合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提供给学生实践工作的训练。

  C.大学为了配合社会、经济、工业的需求,研究的主题侧重科学工业方面的专门研究,并积极转向经验性实证研究。

  D.名著教育运动最终不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阶段性地失败了,但是经典著作阅读作为一种突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教育的经典形式却留存了下来

  14.中国也曾于九十年代在中小学推广名著阅读,这种阅读到底有无必要?请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12.答案:A. (从文章思路看,A项出自第一段,这句话是 赫钦斯的主张,而不是理由。后面三个选项都出自文 章第三段,这一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理由。)

  13.答案:D. 这一项是一个转折复句,强调的是名著教育运 动的影响。

  14.答:有必要。理由有四: ①名著阅读能突破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教育的缺 陷,成为抵抗力利己主义的有力武器。(1分)

  ②通过名著教育接受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并获得深刻 的文化教养。(1分)

  ③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感悟人性、价值和真理,从而为 有着不同生活的人提供正确的生活方式,劝勉自己 正确行事,避免错误。(1分)

  ④阅读名著可以引导我们思考、探讨关乎人类生存和 最好生活方式的真正大问题,并致力追寻最美好生 活。(1分)

【名著推荐与阅读】相关文章:

托班早期阅读的教研计划总结03-11

师德师风总结与展望03-21

翅膀与黄金演讲稿03-17

工作与生活的演讲稿03-14

实践与反思演讲稿范文03-19

与好书相伴演讲稿范文03-17

翅膀与黄金演讲稿范文03-16

与生命有关的演讲稿范文03-15

小学安全与卫生工作计划范文03-14

命定的计划与上帝的意志美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