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练习题全册

2024-05-25

第七册

1、观潮

练笔设计:

1、填空:

潮来前,江面 ;潮来时,只听见 ________________

只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近处,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头过去时,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2、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请你仿写比喻句:

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海涌云为郭,江横玉系腰”相对应的句子,请摘录下来。

5、作者通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写出了钱江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使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从潮来前到潮来后钱江潮的壮观。
  2. 课文用了许多比喻句来描写钱江潮的磅礴气势,题2至题4意在让学生摘录、积累文中的语句,并进行仿写。
  3. 题5意在迁移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写写雷雨的气势与壮观,以达到积累运用的作用。

使用反馈: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练笔设计:

1、概括课文内容填空。

大峡谷的水 ,大峡谷的山 ,大峡谷的动植物 让我们感到 。

2、运用课文内容仿写句子: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填空,再仿写:

科学家经过精确的测绘计算确认雅鲁藏布江峡谷长 ,平均深度 ,最深处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上面这段文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清楚明白。你能根据提供的数字来说明长城的特点吗?

使用建议:

1、题1的呈现宜放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让学生从山、水、动物、植物方面感受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题2、3也带有提炼文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2、题2的仿写有一定的难度:一要在形式上仿作,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写,关键是先理解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具体练习在教学这一段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 鸟的天堂

练笔设计:

1、鸟儿的自述。

我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我在这里生活十分幸福、快乐,因为

2、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描绘一个场景。

3、用“似乎”写一个句子。

使用建议:

  1. 巴金先生在场景描写上手笔绝妙,见闻与联想结合得恰到好处。题3用“似乎”仿写就是让学生恰当地把见闻和联想结合起来。练习时可结合这几个语句的教学进行。
  2. 题2的练习应放在学习文中群鸟欢腾的那个场面之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犹为重要。既要有言语形式,又应提醒学生有符合言语内容的情境。
  3. 题1则宜在学完全文后,从鸟儿的角度出发,转换课文的叙述角度,整合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使用反馈:

4*火烧云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火烧云是所以得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应接不暇”写一段话:

使用建议:

  1. 题1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课题、对文本内容一个最直接的提炼,这也是本文学习的当务之急。
  2. 题2的练习可在巩固“应接不暇”在这2课中的写法后进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以及学生想象的激发是仿写中应重视的。

使用反馈:

5 古诗两首

练笔设计:

1、读了《游山西村》 这首诗,运用你的想象,把作者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做客的情景写下来,最好能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有一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苏轼感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使用建议:

1、想象意境、体会诗情向来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题1、题3就要求教师根据诗文催生学生的合理想象,然后进行恰当的表达,都可放在诗文教学之后进行。

2、题2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包含的哲理,宜在《题西林壁》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爬山虎的脚

练笔设计:

1、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读课文3、4、5自然段,运用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想一想爬山虎的“脚”会怎么来介绍自己呢?

爬山虎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我就是长在爬山虎身上的脚。

2、填一填,写一写

爬山虎的叶子 ,《鸟的天堂》里的大榕树的叶子

,秋天的枫树的叶子

3、爬山虎常常被人们利用为垂直绿化的植物。春天,叶子嫩红嫩红的;夏天, ;秋天,叶子又变成了橙黄色。均匀地铺在墙上,仿佛 ;到了冬天,叶子飘落下来,墙上只留下纵横交错的细细的茎,就像 。

使用建议:

1、题2、题3要求学生在积累文本语言基础上,熟练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细致观察事物,并进行具体的描写。练习时都应在相应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2、题1旨在让学生合理运用文中语言,转换叙述角度介绍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应结合这一段的教学进行练习。

使用反馈:

7 蟋蟀的住宅

练笔设计: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课文从 ,

, 等几个方面写出了蟋蟀对住宅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依靠柔弱的工具建造了有着 的门口,有着 的隧道, 有着 的墙壁,有着 的房间的住宅。这座住宅真算是 。

3、读了课文,你知道蟋蟀是怎样建筑自己的住宅的吗?请你以蟋蟀自述的形式写一写。

使用建议:

  1. 题1意在通过解析“随遇而安”这个词,来统领全文,让学生对法布尔怎么介绍蟋蟀的住宅有个概括的了解,可放在初读环节。
  2. 题2的填空则让学生对蟋蟀的住宅有有更鲜明的印象,可在研读课文小结时呈现。
  3. 题3拟创设情境,语言转换,宜放在课文学习后,一可对蟋蟀怎样建筑住宅有更清楚的了解,二可提高学生运用、表达的能力。

使用反馈: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练笔设计:

  1. 请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就是

  1.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于是”等词语写一写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

使用建议:

  1. 题1可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 说话的条理性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有序性及缜密。可在教学这一段,让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后,再用上这些连接词先说后写。

使用反馈:

9 巨人的花园

练笔设计:

1、没有孩子的花园 ,有了孩子的花园 。

2、课文中许多四字词语,如:“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鲜果飘香 绿树成荫”等,请你选择3个以上写一处熟悉的景物。

  1. 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园,以后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童话写下去。

使用建议:

  1. 题1可放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提炼文章的要旨,同时很好地凸现文章的对比特色。
  2. 题2要求学生选择几个词语描写一处景物,可提议适当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以使习得的语言有鲜活的生命力。
  3. 题3则属于文意拓展,可放在故事学完后进行,希望激发想象,让美好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笔下衍生,同时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有孩子的花园才会生机勃发!幸福要与人一起分享!

使用反馈:

10* 幸福是什么

练笔设计:

读了课文,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呢?请你以“幸福是什么”为题写一首简短的诗歌。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挖一口小井,

让口渴的人品尝清凉的泉水;

幸福是什么?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尽自己的义务,

做对他人有益的事。

使用建议:

幸福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能得到幸福,哪怕这个举动是多么微不足道”是肯定的。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如何表达是此题的重点。老师们宜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的写法,然后进行仿作。

使用反馈:

11 去年的树

练笔设计:

1、课文写了鸟找树的故事,那么树在被砍前又是怎么记挂小鸟、等待小鸟的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读完故事,你肯定会有很多话想对小鸟、大门、伐木人和树说吧。请你自选两个对象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我想对 说:

(2)我想对 说: 能够

使用建议:

  1. 题1意在以补白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转换课文的主人公,从树这个人物出发,写写它对友谊的忠诚。要引导学生注意童话的特点,写出大树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宜放在故事学完后进行。
  2. 题2则有较大的选择性,意借助练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应在故事读完后进行。

使用反馈:

12*小木偶的故事

练笔设计:

  1. 人类的表情是丰富的,请摘录课文描写表情的词语,并选用其中的三四个词语写一段话。

  1. 小木偶经历了这样的曲折之后,继续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他还会遇到怎样的经历呢?请你运用合理的想象,编写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之二》

使用建议:

  1.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目的。题1旨在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写写生活中人们的丰富表情,但一定要基于细致的观察。
  2. 续编童话当然是放在文章阅读之后进行,这是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的事。要提醒的是续写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抓住原文的精神主旨。

使用反馈:

13白鹅

练笔设计:

1、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丰子恺爷爷家的那只白鹅可真 。

它的叫声

它的步态更

它吃饭时也架子十足。

2、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

  1. 请你摘录描写白鹅高傲的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串成一段话。

使用建议:

1、题1的使用可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感知白鹅的特点,从哪三方面来写;二是在细读课文时,让课文感受到文章怎样具体从叫声、步态、吃饭写出鹅的高傲。

2、题2、题3意在让学生精读课文之后,将文中的精妙语言吸收、整合,然后表达出反映鹅高傲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使用反馈:

14*白公鹅

练笔设计:

1、白公鹅总是认为它是这条河的主宰,所以它

。2、丰子恺说“鹅的步态傲慢”,在叶诺索夫笔下白公鹅给了我们同样的感觉,只见

使用建议:

1、题1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对课文写白公鹅高傲的信息进行筛选、重组。

2、题2则意通过两位名家对鹅步态高傲这同一细节的不同描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宜放在学习课文这两个相应段落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5 猫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填空。

老舍笔下的大猫是 的,它时而 ,又是有很 ,可是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又是那么 。

老舍笔下的小猫是 的。你瞧,

2、请你用第一自然段“说它……吧 ,可是……”句式写写猫的其他方面的古怪性格。

使用建议:

  1. 题1统领全文,写出了成年猫和小猫的不同特点。宜放在初读之后练习。至于小猫的具体表现可放在学完小猫这一语段后进行背诵积累。
  2. 题2宜在学完猫的古怪性格后,根据课文后面描述的“温柔”、“一声不吭”、“勇猛”、“胆小”等内容为素材,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句式进行仿写,既习得文中句式,又理解了课文内容。

使用反馈:

16*母鸡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

“我”印象中的母鸡是 的,是因为

后来我发现母鸡是 的,是因为

2、请用150个左右的文字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使用建议:

  1. 题1是对文章大意的概括,一般放在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意全面感知后进行练习。
  2. 题2在学习本单元文章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出某种动物的特点,强调要熟悉,因为只有熟悉,才可能有仔细的观察,才可能有真实、逼真的描述。

使用反馈:

17 长城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填空

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城墙顶上是 ;城墙外沿是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米有 。

2、读课文,把句子写具体。

万里长城真是气魄雄伟。

使用建议:

1、长城的构造学生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题1就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平台。而且,这样一练,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这一题可结合第2自然段的教学进行。

2、题2则是让学生在学了“气魄雄伟”这一段后进行具体描述。可运用文中语言,也可用学生课外积累的素材。

使用反馈:

18 颐和园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练习。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先描写了 ;再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 ;接着是登上万寿山

;最后描述的是

2、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想象,写一则“颐和园”的导游词。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帮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放在课堂伊始初读课文后进行。
  2. 在细细品味了颐和园的美丽之后,让学生转换角色:整理自己脑海中留下的众多信息,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颐和园。注意思路可以重新确定,但一定要清晰;而语言一定要有吸引力,文中的大量资源不要浪费;适量的课外信息和例题的想象也可适当穿插。

使用反馈:

19*秦兵马俑

练笔设计:

1、秦兵马俑位于 ,是 。她的规模宏大,其中一号坑东西长 ,南北宽 ,总面积 ,

兵马俑的数量有 ,每个兵马俑都是 。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再写一写。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模仿上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兵马俑的观察和想象,也写一写:

有的 ,好像 。

有的 ,犹如 。

有的 ,仿佛 。

……

使用建议:

1、题1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可放于初读环节。

2、题2的设计则体现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先让学生补充课文内容,进行积累;然后模仿上面的句式,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也来写一写你所看到的兵马俑。教师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播放兵马俑的图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

使用反馈:

20 古诗两首

练笔设计:

1、表达与友人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是中国古诗文学长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诗句也因此成为了后人吟诵的佳句。如本文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        ,       ”。

王昌龄的         中的“           ,          ”。

再如                                    。读这些诗总会让人觉得 。

2、学完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送别诗,请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你合理大胆的想象,用现代文的形式来扩写其中的一首。

使用建议:

1、同类信息的汇集整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学习能力。题1通过送别名诗的填空整理,旨在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之后进行。

2、把极精炼的诗句改写成现代文,题2强调了学生对诗歌语言内化的重要性。

使用反馈:

21 搭石

练笔设计:

1、搭石就是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片断。

通过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

当秋凉以后,人们会 ;

当 ,人们(谁) ;

当 ,(谁) ;

当 ,(谁) ;

当 ,(谁) ;

……

使用建议:

1、题1很难,因为课文关于搭石的信息很多,但是如何组合?所以老师们应在学生初读感知后帮他们梳理信息,然后指导他们组织语言,架构起关于搭石的相对完整的概念。

2、题2其实也是对课文具体内容的梳理,意在通过填空,让学生明析以搭石为载体的,折射出家乡人们美好心灵的一件件小事。此题可结合课文的具体讲读进行,当然,想象的发挥也是应该提倡的。

使用反馈: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练笔设计:

1、由于历史原因,大陆和台湾被人为的阻隔已有50多年。但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从来没有间断过。课文写的就是大陆青年小钱因                     ;

台湾青年在         情况下,请李博士                 ,最后                                     。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那时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写下来。

使用建议:

  1. 题1的呈现可放在对课文进行全面了解后,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2. 题2则放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两岸人民的骨肉深情。

使用反馈:

23*卡罗纳

练笔设计:

1、卡罗纳遭到了失去母亲的不幸之后,回到了学校,周围的人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卡罗纳的爱:老师 ;

同学们 ;

“我” ;

“我”的母亲 。

2、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当卡罗纳来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使用建议:

  1. 题1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了卡罗纳遭遇不幸后,周围的人们分别用怎样的行动表达了对他的爱,宜放在初读阶段。
  2. 题2应在学完全文,深入感知周围人们对卡罗纳的爱后进行。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醒孩子们设身处地写好当时的语言、动作,也可以写心理活动。

使用反馈:

24*给予是快乐的

练笔设计:

读课文完成练习

当男孩得知保罗的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的礼物时,男孩惊叹了。保罗以为

,但男孩却希望 。

当男孩坐上车,保罗认为这个男孩是想 ,

但男孩却 。

最后,保罗激动地把 ,深深地理解了 这个道理。

使用建议:

这个练习较好地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并帮助学生提炼出这个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应该不会有很大困难。

使用反馈: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完成练习。

12岁的周恩来来到东北,让他迷惑不解的是 。

后来,在外国租界他看到 ,终于明白 。在修身课上,他发出了 的远大志向。

2、那天和同学从外国租界回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于是他把那天的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下来。想一想,周恩来的这篇日记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你以他的名义完成这篇日记。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恩来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3、周恩来才12岁,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你也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呢?用几句话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意在帮学生理清文章内容,明白周恩来缘何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般放在初读之后进行。

2、题2有些难度,不但要转换语言,从周恩来的角度以日记形式写出那天在租界的见闻,还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恩来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这就需要在这之前对这一段文本进行细读,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语境。

3、题3放在课文阅读之后进行,让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并诉诸笔端。

使用反馈: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要求写具体。

叶圣陶老先生对待写作(作品)

叶老先生的人品又是

2、想象一下,作者肖复兴那天在叶老先生家做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叶老先生是怎样热情招待这位小客人,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作者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使用建议:

  1. 题1可分为几个层次来练习:一是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理清文章写了两件事,为我批改作文,邀我去他家作客;二是再读课文,从这两年事中看出他的文品以及人品。既有概括,又有具体,要求对文章内容有很深入的理解。
  2. 题2可结合“邀我做客”这一语段的教学进行,意在发挥学生想象,对文章内容进行补白,使叶老先生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在孩子们心中更鲜明。完成后可向学生拓展肖复兴的文章,让学生读读那天的真实情景。

使用反馈:

27*乌塔

练笔设计:

  1. 读课文完成练习。

乌塔这个与我们同龄的德国女孩,她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中国孩子。如: ;再如: ;

还有

2、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我向乌塔学什么》,字数300以上

使用建议:

  1. 题1宜放在初读环节,让学生概括出乌塔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中国孩子的事例。
  2. 题2意在引导学生梳理读后感受,加深心理体验,转变自己的观念及行为。

使用反馈: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练笔设计:

张国强收到柯岩老师的回信后,非常感动,而且积极遵照柯岩老师的教导去做,后来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自己的学业成绩也更出色了。半年后,他又给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请你代张国强把这封信写下来。(400字左右)

使用建议:

这一练习既是一个仿写,按照文章信的格式写出张国强的感受;同时,又是一个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心境的过程,因为没有对课文的精准理解,就无法合理想象,那么这封信的内容就有待商榷。

使用反馈: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练笔设计:

读课文,再根据你的了解完成片断。

1、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靠的是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2、路甬祥爷爷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也这样认为。比如

再如

还有

……

使用建议:

  1. 题1、2都是有关文意的概括的。题1完全可放在初读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而题2对于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事例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但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教师还应扎实进行教学。
  2. 对于题2后的“……”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拓展:可请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甚至可以用一个个具体的段落进行介绍。

使用反馈:

30*电脑住宅

练笔设计:

1、读课文,请你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有条理的、概括的介绍电脑住宅。(100字左右)

欢迎您来到我的电脑住宅。您首先看到是

2、你能展开想象,写一写你设计的智能化的学校、商场、医院等建筑吗?(300字左右)

使用建议:

1、题1其实是一个语言概括和和语言转换的组合。建议分两步走。在初读课文之后,先了解电脑住宅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然后再组合各部分内容,组织好语言,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进行介绍。

2、题2其实是一个仿作,在学完课文之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动用自己的想象写一座智能化建筑。

使用反馈: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练笔设计:

1、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如: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请你选择其中的3—4个,结合课文内容写几句通顺的话 。

2、鸟类的自述

我是动物界的天之骄子——鸟类,根据人类科学家的发现和推测,我是这样演变而来的:

使用建议:

  1. 动用关键词句,串联课文内容对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哪怕是某一段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放在初读课文,理解了这些词义之后。
  2. 题2可放在学完重点段——鸟类的演变之后,重在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注意表达的条理性。

使用反馈: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就是指 ,这些种子经过培育,就成了

等新品种,普遍具有

的优点。

2、读课文请你有条理地写一写“太空蔬菜”的好处。

使用建议:

  1. 题1设计意在使学生初读后提炼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所提供的基本信息。
  2. 题2意在让学生重组文本语言,强调思维和表达的条理性,可在课文具体语段学习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第八册

1、古诗词三首

练笔设计:

1、《望洞庭》一诗中,刘禹锡用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迷人山水:“潭面无风镜未磨”把 比作 ,写出了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 比作 ,把 比作

,写出了 。其实在古诗中,比喻是诗人常用的写法。如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把

比作 ,写出了 。我们也曾经学过这样的诗句: 。

2、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你一定倍感亲切,因为身在江南,我们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请打开记忆的大门,运用合理想象,写一写江南春天的美景。

使用建议:

  1. 古诗中传神的比喻极多。题1可结合《望洞庭》有关的诗句教学进行,旨在让学生理解这些比喻的妙处,同时,达到积累运用的作用。
  2. 古代题画诗经常可见,而用古诗来映照生活场景同样适用。题2宜在《忆江南》教学之后进行,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则是重要的。

使用反馈:

2、桂林山水

练笔设计:

1、桂林山水 ,那里的水 、 、 ,那里的山 、 、 。人们荡舟漓江,那感觉真是 , 。

2、想想下面两个词在构词上有什么规律,请照样子再写几个。

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然后展开想象,用30个左右的文字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具体。

  1.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仿写句子。

例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

①校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

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 ;

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② ,

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①天上的火烧云真神啊,一朵朵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像 ,像 ,像 ,让人看了觉得眼花缭乱,恍恍惚惚的。

② ,

使用建议:

  1. 课文脉胳清晰,题1意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能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大意,可放于初读环节。
  2. 题2旨在让学生积累一些由比喻构成的成语,然后发挥想象,写出它所描述的情景,具体可结合相关比喻句的教学进行。
  3. 题3则模仿段式训练,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地描写,可放在课文相关语段的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练笔设计:

1、课文是 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了 的洞口和 的外洞,再写通过 的孔隙来到 的内洞,最后写出洞。他善于抓住 用几句具体的话来描述,值得我们借鉴。

2、仿写句子。

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②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设问的写法,具体写出了船的小,孔隙的窄。)

③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把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了孔隙的狭窄)

使用建议:

  1. 题1宜放在学生初读感知后进行,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顺序有个清晰的了解。
  2. 题2则是仿句、仿段练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到句段的特点进行仿写,可结合具体的语句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4* 七月的天山

练笔设计:

  1. 按要求写句子。
  2. 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想想这样写好在哪里。

  1.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2、仿照《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七月天山的雪水、森林或野花。

使用建议:

  1. 本文运用多种句式写出了七月天山的美景,很多语句值得积累。题1就是想通过摘录、仿写、改写等形式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2.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是这组课文的写作特色。仿照课文写法重组课文语言是题2的目的。在学习本文后,可先复习一下《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再进行仿写。

使用反馈:

5、中彩那天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梦寐以求”的意思是 ,父亲“梦寐以求”的是

,因为 。“如愿以偿”的意思是 。然而让我 的是,当父亲如愿以偿中了彩之后,却还是闷闷不乐,那是因为

。后来,父亲打电话让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了。虽然没有了车,但我却认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那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母亲所说的那句话:“ 。”

  1.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那辆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当时表现如何,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父亲:

母亲:

我:

使用建议:

  1. 题1用两个重点词串起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可放在初读后,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个全面的感知。
  2. 题2则是学完课文后的延伸,合理的想象及精准的表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应放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万年牢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父亲制作的糖葫芦被人称作“万年牢”,那是因为

父亲做生意也被人称作是“万年牢”,那是因为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教育我

。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用上“先、然后、接着、再、最后”等连接词,按先后顺序写一写你做过的一件小事,如洗碗、煎蛋、做手工、解题等的经过。

使用建议:

1、文章题为“万年牢”,文中三次出现“万年牢”,题1牢牢抓住“万年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精髓,宜放在研读课文后小结时进行。

2、题2意在学习的写法,有条理地写一写日常生活中自己做过的小事,可放在课文学后写。

使用反馈:

7、尊严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哈默始终认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得到的才是报酬。”

所以,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 的他面前时,他仰起头, 地问:“ 。

当听说没什么活儿需要他做时,他的目光 ,他的喉结 ,

地说:“ 。”

当杰克逊大叔让他吃完了饭,再派活给他时,他站起来 地说:“

!”

最后,当他为杰克逊大叔捶了背之后,才接过食物, 。

学了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哈默是个 的人,因为

  1. 照样子,写句子。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电话,是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毅然抉择的勇气。

真诚是什么?

尊严是什么?

使用建议:

1、题1属于概括层面的练习,但可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意,当什么时候,哈默怎样做;二是在细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理解每一次他都是怎样说的,有利于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哈默的内心世界。

2、题2是一道仿写题,形式不难,难就难在怎样把长长一篇课文用短短一句话表达出来,教师的修改点评彰显功力,宜放在课文学完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8* 将心比心

练笔设计:

1、“将心比心”这个成语选自《万善集》,意思是 。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我还知道有句格言(或谚语)和这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

2、照样子写句子。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使用建议:

1、题1围绕课题,很好地介绍了“将心比心”的出处,解释了它的含义,然后理清课文用哪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诠释,最后还归类出意义相近的成语、格言或谚语。前部分宜在解题、初读课文后进行,后部分可在学完全文后进行介绍、积累。

2、题2以仿句的形式出现,其实是学完课文后对文意的衍生,加深对“将心比心”的感悟。

使用反馈:

第9课 自然之道

练笔设计:

1. 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件事是指

,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自然之道”。那么,“自然之道”其实指的是

的意思。

2. 课文里用了很多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请找出来,并试着用2个以上的词语描写一个集会场景。

四字词语:争先恐后

集会的场景:

使用建议:

1、题1摆事实,明道理,宜在初读课文后呈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题2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并能在学习课文场景描写的基础上,让学生也试着烈军属一个集会场景,可放于课文学习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填空:

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

,后来,黄河发生变化,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是因为

(概括回答)。治理黄河,最关键的是 。

2.课文第6自然段分析了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叙述的条理十分清楚,请找出连接层意的词句,并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使用建议:

1、题1用2个因果关系的句子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及忧患的原因,并说明了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初读课文,完成此题,可帮助学生迅速理清课文脉胳,明确课文重点。

2、题2是个仿段练习,可放在第6自然段的教学之后进行。它要求学生能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并能运用恰当的连接词句把自己要表达的几层意思清楚地阐述出来。教师要注意示范及及时的纠正讲评。

使用反馈: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填空:

课文告诉我们,蝙蝠利用 来探路,飞机利用 来探路,这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是 ,二是 ,三是 。

2.根据本课的学习,结合下一课课文内容,填一填:

人们从蝙蝠夜间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 ;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从 得到启示, ; ; ;研究生物的奇特本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征服自然。

使用建议:

1、题1虽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但相对来说比较难,学生对两者相似之处难于归纳,或是难于归纳完整。故此题宜放在揭题之后呈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的帮助共同解决。

2、题2一般放在课文学后进行,通过课外资料的杳询,通过句式仿写,来了解更多的仿生学的知识。

使用反馈:

12 大自然的启示

练笔设计: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林务官没有打扫森林前,森林的灌木丛

,林中杂草 ,枯枝败叶

。护林工人“打扫”干净后,森林面貌顿时发生了 的改观:

。几年后,

2.课文第4自然段以设问来过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的“这”指的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或做个科学实验,请你试着写一篇科普文。可以模仿《“打扫”森林》,先描写一种现象,再用设问等形式来过渡,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最后得到一个启示。

使用建议:

1、题1、题2均属于概括性的练笔。题1一般放在初读课文之后呈现,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提炼;题2则放在第4自然段教学时,宜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洁地概括出“这”的含义。

2、题3旨在学了这一组课文之后,通过仿照科普文章构段、构句的方法写一篇科普文。从形式到内容,都希望有一个提高。

使用反馈:

13 夜莺的歌声

练笔设计: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 夜莺的歌声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边读边体会,每一次描写的意思是什么?

(1)句子

含义

(2)句子

含义

(3)句子

含义

(4)句子

含义

3.“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这句景物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你会用这种手法,把静物写成动的姿态吗?请写一写。

使用建议:

1、题1少了过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依托,直接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0字以内)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此题宜在初读课文后进行,要依据过去的学习经验,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

2、夜莺的歌声是文章的线索,也是小夜莺品质的体现。题2可放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出示,联系上下文感受到小夜莺歌声的真正含义,然后进行交流明晰。

3、题3是个仿句练习。可在理解文中拟人句的写法、作用之后进行仿写。

使用反馈:

14 小英雄雨来

练笔设计:

1.请用“小标题”(直接语言摘录)和“间接语言概括”两种方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小标题 间接语言

(2)小标题 间接语言

(3)小标题 间接语言

(4)小标题 间接语言

(5)小标题 间接语言

(6)小标题 间接语言

2.默读每部分课文,挑选最有代表性的语句填空:

雨来是个( )的孩子,当妈妈追他的时候,他“

”;雨来还是个( )的孩子,当他去上夜校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 )的孩子,当掩护李叔叔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 )的孩子,当鬼子逼问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 )的孩子,当鬼子要枪毙他的时候,“ ”。请你用一句话写一写雨来在你心里的印象: ,请你写写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

使用建议:

1、题1意在用两种方法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小标题”的概括可放在第一步进行。初读之后,让学生摘录文中最关键、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作为小标题;“间接语言”的概括可放在第二步进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每一段大意。

2、题2则放在认识人物、细读课文中进行。学生自读,理解、填空,然后交流讨论,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逐步丰满雨来这个小英雄的形象。

使用反馈: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练笔设计:

1.课文是一个( )写给( )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 )。雷利在信中写了三个内容: ,

, 。

2.你会写信吗?课文就是一封书信,读了课文,再联系你所了解的现实世界中的战争,相信你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请以信的形式简单地写一写。

使用建议:

1、题1可放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检测自读之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2、题2放在课文学后进行,根据搜集的信息,用信的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使用反馈: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练笔设计:

1.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春天”的意思是 ,孩子们可以 ,可以 ,可以 。

2.读了课文,再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补写:

蔚蓝色的大海,本来 ,可是 。

金黄色的沙漠,本来 ,可是 。

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 ,可是 。

绿茵茵的草地,本来 ,可是 。

,本来 ,可是 。

使用建议:

1、题1作为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宜放在初读之后进行。

2、本文的体裁是诗歌,所以题2意在仿照诗歌的形式,让学生写出战争对人类带来的灾难。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信念,可放在诗歌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17触摸春天

练笔设计:

  1. 佳句积累

(1)描写春天的句子

(2)作者联想的句子

(3)告诉我们道理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1)本文的主人公叫 ,她虽然是一个盲童,但是她却能在

;她竟然还能用双手

。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又 ,她好像 。安静真是个

的女孩。

(2)读完课文,我想对安静说:

3、在我们的生活中或是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你一定遇到过或了解到一些身体有缺陷,却仍然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残疾人,请把你所了解到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例选择一二写下来。

使用建议:

1、文章清新流畅,含义隽永,很多语句值得积累,值得回味,题1就试图在文章学后对此类语句有一个贮藏。

2、题2前部分是对文章内容的大致提炼,可在初读之后进行,初步感受到安静对生命的珍爱;而部分宜在学完全文,对安静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后表露对安静的心理话,应该属于两个层面,学生的心理感受理应有升华。

3、题3宜在课文学后进行。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用他们顽强生活的精神激励自己是本题的目的。

使用反馈:

18* 永生的眼睛

练笔设计:

1、摘录文中父亲教育“我”的一句话。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她14岁那年对于

这件事感到不明白、不理解。后来,在父亲的教诲下她渐渐理解了。成年以后,她对于父亲 的行为也很支持。而真正让她骄傲的是 。

这真是了不起的一家人,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但身体的眼睛角膜可以 ,可以 ,可以 。我们也为他们这种 的崇高品质而感动。

www.xkb1.com

使用建议:

1、题1是文章的中心句,在揭题之后就可让学生找找这句解题的句子。

2、题2则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进行,让学生在全面了解文章两件事例之后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使用反馈:

19 生命 生命

练笔设计:

1、摘录文中对我们有启示的句子。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所写,通过 、 、

这三个事例,来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要

3、模仿课文2、3自然段的结构和写法,请你也选择一样事物(植物或动物或其它事物均可)来写一写生命的顽强。

4、读了课文,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感受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三个事例,揭示文章所说明的道理,比较浅显,可放在初读之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题2、题4可放在课文学后进行,理解了课文了含义,摘录了含义深刻的话,结合实际写写自己的感受,进行课文内涵的延伸,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

3、题3是个仿段训练。要求学生能在平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写出生命的顽强,可结合课文第2、3自然段的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20* 花的勇气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作者在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 ,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感到 ,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因为

2、冯骥才对花的描写是那么的传神,请你摘录下来。

(1)

(2)

使用建议:

1、题1是概括文意的训练。可放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呈现,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以梳理行文思路。然后交流讨论,把握课文大意。

2、题2则是对本文优美语言的一个积累练习,摘录、背诵、以至运用,强化学生对语言的审美意识,可放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21 乡下人家

练笔设计: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 、 、 、 、

、 、 这七道亮丽的风景。

2、文中有很多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请你摘录下来。

(1)写笋的:

(2)写鸡的:

(3)写鸭的:

(4)写鸟的:

3、拓展练笔。

(1)文中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可惜,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能想象乡下人家的冬天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出示图片)请你把它写下来。

(2)仿照课文的段落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可放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理解课文到底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文有许多处拟人手法的运用。题2就意在通过让学生摘录这些语句,更好地体会这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题3两个练习都试图通过学生的想象,实现对文本内容留白处的有益补充及拓展。乡村的冬天、夏日的傍晚你都会见到一些怎样的景象,宜放在课文内容教学之后进行。要注意的是形式上对课文的仿照,以及内容上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拓宽。

使用反馈:

22* 牧场之国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一段话。

荷兰真可称得上是牧场之国。你看,在一条条运河的低地上,

;在一天天运河之间,

;在绿色的草原上,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文中对动物的描写都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把这样的句子摘录下来。

使用建议:

1、作为略读课文,作为全文内容的概括,题1可在学生初读之后进行,以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把握。

2、题2旨在发挥它的积累功能,加强学生的语言储备;同时对这一组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拟人手法加深理解,宜在教学课文后进行,当然也可在预习课文环节进行。

使用反馈:

23 古诗词三首

练笔设计:

1、请你结合《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填空。

四月的乡村,人们是多么忙碌。男人们有的在田里 ,有的在田里 ;妇女们有的在 ,有的在

;孩子们也没闲着,有的 ,有的 。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村庄儿女各当家”啊!

2、结合想象,把《渔歌子》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用现代文写下来,字数200左右。

使用建议:

1、古诗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题1可在师生共同学习这两首诗文,理解它们的意思之后进行,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题2旨在让学生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后用现代文进行表达,以达到对诗歌语言的真正内化,可放于《渔歌子》教学之后进行。其中,想象的发挥至关重要,因为诗的意境往往是通过想象才能领悟的。

使用反馈:

24* 麦哨

练笔设计:

1、先补充句子再仿写句子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 。

,犹如 。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 ;黑白相间的 ,长出了 ;雪白的 ,结出了 。

谢了, 出了 ;

谢了, 出了 ;

谢了, 出了 。

2、不是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至少也有在乡下生活、游玩的经历。根据自己的回忆,把这些有趣的经历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是个补句、仿句训练。意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可结合课文相关语段的教学进行。

2、题2则是个课文内容的拓展,回忆自己乡村生活的有趣经历,培养对乡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练笔设计:

1、请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遵循——( ) 特殊——( ) 谬论——( ) 相信——( )

课文中还有多对反义词,请你找一找,写在下面。

( )——( ) ( )——( ) ( )——( )

请你选择其中的几对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他经过严密思考后发现了亚里士多德话里的疑点,请你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把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填空。

当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有的说:“ 。”

有的说:“ 。”

还有的说:“ 。”

……

使用建议:

1、题1的设计一是抓住了课文的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反义词多,另一个是试图通过这几对反义词串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课文之后可进行尝试——先找反义词,再串主要内容,应该可行。

2、题2也是个概括训练,只不过所介绍的是一段话。其中,文本语言的转换及连接词的运用要特别注意引导,具体可结合这一自然段的教学进行。

3、题3意在通过想象补白文章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实验后人们的反应中更感受到伽利略不盲目崇拜权威的科学精神的可贵,可在这一段课文的讲读过程中进行。

使用反馈:

26 全神贯注

练笔设计:

1、作者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请从文中摘录一些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句。

语言:

神态:

动作: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读着这一个句子,你能想到在这一段时间里,罗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大胆发挥你的想象,补写出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

  1. 学了《全神贯注》这篇文章,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的情境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吧?你能不能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来描绘一下自己或同学全神贯注地读书或写作业的情景。

使用建议:

1、题2宜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在罗丹工作过程的全景呈现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全神贯注”具体化。

2、题3则意在充分学习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实现已有生活经验与文本语义之间的碰撞,积累运用,最终完成意义建构,宜在罗丹工作场景学习后进行。

使用反馈:

27 鱼游到了纸上

练笔设计:

1、有人说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 ,

有人说鱼游到了心里,那是因为 。

2、文中有一些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细致传神。我们可以把它们抄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外貌:

看鱼:

画鱼:

3、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也看着那位青年画鱼,你会怎么想,怎么说?你看到围观的人又有怎样的神情,他们又在说些什么。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在学生初读后让学生体会可能会说出个一二三来,再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鱼游到了纸上,甚至游到了心里,那么对这两句话原因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2、题3一般放在学了课文重要段之后进行,通过学生的移情换位思考,通过他们的合理想象,可能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位青年的自强不息以及众人对他的钦佩之情。

使用反馈:

28 父亲的菜园

练笔设计:

1、因为这块菜园

,所以作者称它为“父亲的菜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这样一个

的人。

2、想象写话:“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请你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感人的一幕呢?

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使用建议:

1、题1作为概括全文内容的练习,对学生来说不难,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应能把握。关键是要着眼细处,课文的哪些事例写出了父亲是一个这样的人,就需要进一步去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2、题2作为课文描写的一处留白,给了人想象的无限空间。想象、补白,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父亲感情的一个有力手段,可在这一语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使用反馈:

29 寓言两则

练笔设计:

1、纪昌后来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飞卫教他时没有急着让他

,而是要他 。等练好了眼力,才教他开弓放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另外, 对学习结果也很重要。

2、学了《扁鹊治病》,我知道恶病的发展是从 到 最后到 ,皮肤病 可以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 可以治好;发展到肠胃 可以治好;深入骨髓,只能 。蔡桓公的悲剧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1.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怎么说?请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段话。

使用建议:

1、题1、题2都从内容和含义两个层面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感受能力。学生初读后都能基本完成对主要内容的提炼,而对寓意的把握需要对整个故事的深入细致的理解。

2、题3意在通过合理想象,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此题当在这个寓言教学之后进行,如能巧妙地将寓意包含其中,那么对这则寓言的学习也就大功告成了。

使用反馈:

30 文成公主进藏

练笔设计:

1、《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传说,极富神奇色彩,请你从课文中找出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描写:

2、文成公主是怎样进藏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使用建议:

1、民间故事自然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题1旨在摘录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民间故事独特的写作魅力,可在讲读课文之后进行。

2、缩写故事是一种对文本内容的重构,对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很高,因为缩写时文中许多具体描述的地方需要概述,这对学生的主次判断能力、概括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可在缩写前先示范几个段落,然后让学生试几个段落,再把这些部分重组起来。还是要注重缩写方法的培养。

使用反馈:

31 普罗米修斯

练笔设计:

1、从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 ,

自从有了火,人们 。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普罗米修斯从 那里盗取了火种。

2、仿写句子: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他既不能 ,也不能 ,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他既不能 ,也不能 , 。

3、学了《普罗米修斯》,我们为普罗米修斯的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你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呢?请写一写。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通过没有火和有了火之后人间的对比,说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这一练习学生在初读之后都能感受,只不过要注意语言的概括性。

2、题2是个仿句练习,意在表现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曾听到过一个引读片段:炎炎夏日,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的普罗米修斯——,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我们的普罗米修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我们的普罗米修斯——与此练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段教学进行。

3、题3中的评价对有的同学来说相对陌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全文后先引导学生认识评价的基本写法,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使用反馈:

32 渔夫的故事

练笔设计:

1、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选择3个以上写一段话。

摘抄:

写话:

2、填空并仿写句子。

魔鬼,头像 ,手像 ,腿像 ,口像 ,牙齿像 ,鼻孔像 ,眼睛像 ,样子非常凶恶。

, 像 , 像 , 像 , 像 ,

像 , 像 , 像 ,样子 。

3、渔夫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表现在哪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写下来。

使用建议:

1、题1摘录词语并选择几个写话,意在培养连词成段的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可在预习课文、初读感知之后进行。

2、题2中的比喻非常有特点,一连串组合在一起非常具有仿写的功效。要让学生不但从结构上模仿,更重要的是每个比喻都要恰当,可结合文本比喻句的学习进行。

3、题3其实是个对文本的提炼和概括,可放在初读课文之后有个初步的感知,在细读课文之后有深入的了解,然后概括地组织语言写下来。

使用反馈:

第九册

1 窃读记

练笔设计:

1、课文写的是我多次在书店窃读的事。请反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每当放学之后,“我”

每当跨进书店,“我”

每当“窃读”时,“我”

每当在书店里看见下雨,“我”

每当不得不结束“窃读”时,“我”

  1. 窃读的林海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请你以一个善于观察的书店店员的身份,写一写你看到的林海音,写一写她是怎样如饥似渴阅读的,写一写她是怎样隐藏自己的。

  1. 你有过偷偷地做某件事的经历么?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就把这难忘的经历写下来吧,重点写好自己当时的心情。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可在初读课文后进行。

2、第二题则需要对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有较深的理解与体会,从而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宜在讲读课文后进行。

3、第三题也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要结合各人经历,重在表现偷偷做事时的心理活动。

使用反馈: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练笔设计:

1、 文中提到很多书:《我的童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等,请完成以下填空:

我读过 ,知道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人物 ,还知道有关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

  1. 苗苗经过了这次谈话,以后面对父母反对看闲书,请外语老师等问题时,苗苗会怎么说,怎么做?想象一下,然后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季羡林爷爷说的三贯通哦。

3、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在讲读课文时提及,在课文教学之后书面进行。

2、第二题是对课文言语材料的转述。采访提纲和访谈记录都要特别重视对话题的组织和开展。宜在课文讲读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练笔设计:

1、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已经把书当作了 和 ,所以才会百读不厌。

2、仿写句子。

例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也是 。

  1. 从课外搜集关于书的比喻句,并写一写你的理解。

  1. 认真读课文第七段,然后填一填。

作者看书的方法是首先 ,然后 ,还 ,最后

回忆一下你自己的读课文(书)的方法,然后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写。

我读文章(书)的方法是:首先 ,然后 ,还 ,最后 。

5、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模仿1-3段的写法,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使用建议:

1、本课练习侧重于言语形式的仿写和写作方法的迁移。第二题仿写比喻句,要留意前后两个喻体之间的关系。应结合这段话的教学进行。

2、第五题则仿照1-3自然段,尤其是设问的手法进行表达,写清为什么带和如何使用。宜在第1—3段的教学之后进行。

3、第三题结合第七段的教学进行,起到概括这段大意、了解读书方法的作用。

使用反馈:

4 我的“长生果”

练笔设计:

1、作者说“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仔细读课文,概括写一写,作者写了哪几幅画面。

2、“忘了吃忘了睡”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它写出了作者阅读时非常痴迷、投入的情形,文章中这类用法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 。

3、根据作者的经验,概括写一写读书的好处。

书籍的功用是不言而喻的。读书让她 ;读书让她 ;读书还让她 。

4、“浮想联翩”的意思是 。课文中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她会 ,她会

,她还会 。

5、模仿例句写句子。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书, 。

书, 。

使用建议:

1、一、三两题侧重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可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二、四题是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与积累,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3、第五题还是言语形式的仿写,继续练习写比喻句,所不同的是这里是暗喻,可在整篇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5 古诗词三首

练笔设计:

1、资料袋中写到了王安石推敲得“绿”字的故事,请你回忆、想象“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景,然后写下来。(重点写好“绿”字带给你的感受)

2、借助课文插图,想象《秋思》描绘的情景,然后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使用建议:

1、本课练习都是根据想象用白话文表现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侧重于对诗句所表现的画面的把握和诗人情感的体会。第一题“绿”字的表现力可以通过初春不尽相同的绿色的事物来体现,着重突出这份春意的勃勃生机。可在《泊船瓜洲》教学之后进行。

2、第二题决不是诗句的解释,而应是由画面构成的具体场景和情节,引导学生重点写好万语千言涌在心头的心理活动和开封时的动作、神态。可在《秋思》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梅花魂

练笔设计:

1、先填空,再仿写:

★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丝”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那是因为这类句子都表达了 ,触发了外公 。

每当读到 之类的句子(词语),常会 ,因为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梅花,就想到,这不只是 ,而且是

2、外公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公眼里梅花的秉性可以用三个“最”表示:最有 、最有 、最有 !愈是 ,愈是 ,花开得 , ,就像有气节的人,不管 ,不管 ,都 。

3、请你用60个左右的文字写一写有着梅花秉性的人。

使用建议:

1、“思乡”是本文基调,第一题可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深化学生的感知。教学时首先要在诗词中把握共通的思乡情,从而体会外祖父心中对祖国的眷恋,并将这种感情与梅花的品性结合起来,理解具有梅花秉性的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到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要留意“气节”二字,以及梅花品格的特质。

2、第二题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

3、第三题宜在课文学习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7 桂花雨

练笔设计:

1、桂花可以 ,可以 ,通过课外查找,我了解到桂花还可以 。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模仿上文对桂花树的描写,你也试着来写一写某一种植物。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课文对摇桂花时的描写比较简单,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摇桂花的情景写具体(重点写好桂花飘落的情景,母亲和孩子们的神情、动作等)。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有向外的拓展。可在初读课文后进行。

2、第三题要认识双重否定句及其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并将之改写成肯定句。在教学这句话时即可练习。

3、第二题是仿写,重点引导通过对比来体现的对事物的喜爱。可在教学课文后进行。

第四题是对课文行文简略处进行扩写,可抓住对画面的想象深入理解浸润在童年记忆中的浓浓的乡情。可在摇桂花这一语段教学时进行。

使用反馈:

8 小桥流水人家

练笔设计:

1、“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出自 ,这首小令这样写道: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2、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景致有哪些?请你概括写一写。

例:溪边婀娜的垂柳

仔细品读写这些景致的语段,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都是用来形容一种平和而安定的乡村生活的,这样的词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然后用一段具体的话语写一写这种生活。

使用建议:

1、本课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画面的想象,体会课文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家乡生活的诗意。第一题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可在课文教学之前进行。

2、第二题则是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在课文景致教学之后进行。

3、第三题要引导学生由词语联想到生动具体的画面,然后将之进行文从字顺的表达。在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9 鲸

练笔设计:

1、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既了解了 ,又知道了 ,还明白了 。

2、 模仿例子,给鲸作简要地介绍。

鸵鸟

鸟纲 鸵鸟目 鸵鸟科

鸵鸟在全世界的鸟类中体形最大。特征是头小,脖子长裸,短翼。不能在空中飞翔,但善于奔跑。

3、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请你也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来模仿着介绍一种事物。

4、 选做下面的其中一题。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1.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使用建议:

1、这是一篇说明文,侧重于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能对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重构。第一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可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第二题则是要求学生简单地介绍鸵鸟,强调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也是表现方法的一种“迁移”。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

3、三、四两题在提供资料的基础上仿写,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0 松鼠

练笔设计:

1、 请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为开头写一段话,描写松鼠的外形。

2、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使用建议:

1、科学小品的语言生动、传神,练习的设计意在文本内容的重构,第一题可在第一段教学之后进行。

2、学习《鲸》的说明方法来表现松鼠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可在松鼠的习性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1 新型玻璃

练笔设计:

  1. 课文在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前有一个小故事,你能为其他的新型玻璃也写一个故事吗?

  1. 回顾、总结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为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写一段介绍词,插入到课文中,使它和原文有机整合。

  1. 你还想发明什么新型的东西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写一段话来介绍吗?

使用建议:

1、本课重在写作方法的迁移,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仿写片段。第一题可穿插在各种玻璃教学时进行。

2、第二、三题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2 假如没有灰尘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灰尘可以 ,可以 ,可以 ,所以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由于……才……”写话。

例:由于灰尘吸附的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有了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①由于……才……

②由于……才……

③由于……才……

④由于……才……

3、你还了解生活中哪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其实是有价值的?写一段话来介绍。

使用建议:

使用反馈:

13 钓鱼的启示

练笔设计:

1、 仔细体会加横线语句的作用,试着仿写。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有一天,妈妈 地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我 地问。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妈妈 地回答。

我 地问道:“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妈妈 地说。

2、“没有商量余地”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 ,我在

的情况下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惜

,于是父亲 。

3、本文作者在钓鱼的过程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我曾经在 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启示: 。

使用建议:

1、第二题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宜在课文初读之后进行。

2、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在仿写和重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把握课文主旨,宜在课文教学之中穿插进行。

3、第三题中是本文的迁移,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练笔设计:

1、读读课文相关的句子,然后完成填空:

为了 ,我

结果 。

为了 ,我

结果 。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大喜过望”的意思是 ,“我”因为

而大喜过望。

“与众不同”的意思是 ,我的时装展

,所以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展览。

“受用不尽”的意思是 ,课文中让我受用不尽的是

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明白了

3、体会提示语的位置及其标点用法,自己试着各写一句。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维黛安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1. 有句谚语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和我们的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还能写出其他意思接近的谚语吗?

使用建议:

2、第二题则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同时串起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应该在感知课文阶段进行。

3、第三题就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丰富表达。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4、第四题则是文章主旨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5 落花生

练笔设计:

1、 用“居然”“爱慕”等词写话。

居然:

爱慕:

2、 采用名言警句的格式,把学习之后的感受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还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

3、仿写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她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的 很多,有一样最 :

4、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使用建议:

1、本课练习以仿写、仿用为主,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和表现形式,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三题的仿写可在这一段的教学之后进行。

2、第四题由普通的事物领悟做人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发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将之与我们的生活合理地建立联系,要积极鼓励学生有新的见解。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6 珍珠鸟

练笔设计:

1、模仿第八自然段,完成句子。

起先……随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 结合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 , ;

信赖 , 。

3、用上“居然”写一写珍珠鸟和我的关系。

4、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

使用建议:

2、第一题仿写侧重于学习课文灵活的表现形式,要注意将“一会儿”的变化描写具体。可结合课文的具体教学进行。

3、第二题则可在课文的教学之后进行,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感受。

使用反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牢记父亲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2、想象父亲是怎样挖掘的:他在挖掘时遇到些什么困难?他挖掘时的动作、神情、外貌怎样?周围人对他的挖掘是怎样的态度?……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写一段话。

3、废墟下的孩子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阿曼达会想些什么?又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你写成一段话。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可在初读课文后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填空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领会父子间的深情。

2、第二、三两题的想象写话要引导学生关注父子俩各自可能遇到的困难,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在不断加大,在此基础上想象他们的表现会容易得多,也能体现一定的层次。这两题可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18 慈母情深

练笔设计:

1、在文中划出描写母亲的句子,从中提取信息(如母亲的职业,工作环境、工作情况,母亲的外貌、神情等),组织成题为“母亲印象”的一段话。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

…… 带着 ,带着 ,带着 ,我用那揉皱了的毛票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3、用几句话将“失魂落魄”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语段,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例: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钓鱼的启示》第3自然段的内容,仿写一个语段,体会作者钓到大鲈鱼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珍珠鸟》的课文内容,仿写一个语段,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可在学生初读课文,提取相关的信息,教师进行初步的整合之后进行。

2、第三题围绕“失魂落魄”写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设计几个“失魂落魄”的场景,让学生体验这种感觉,同时体会“我”心中复杂的情感,想象“我”为了那本书失魂落魄的表现。可在教学“失魂落魄”这个词之后进行。

3、一、二两题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重构树立文中母亲的具体形象,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第四题抓住了文中采用重复手法的语句,教师可先用比较句子的方式感受重复所带来强烈的表达效果,再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写,表达强烈的情感和语气,要把握好几次重复的层次性,像一个个镜头的展开和推进。可结合具体的语段在讲读课文中穿插进行。

使用反馈: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练笔设计:

1、照样子,扩写句子。

例:母亲很兴奋。

母亲兴奋得眼睛亮亮的,大声地嚷着。

①巴迪紧张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巴迪难受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句子中描述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行动。

①听到自己获得市作文竞赛一等奖的消息,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叫错了人,对方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去让爸爸签名,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母亲“精彩极了”的鼓励使巴迪充满信心,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使巴迪取得进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鼓励与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说明清楚“生活中,鼓励与批评缺一不可”的观点,可以选用“如果……就……,只有……才……,因此……”等关联词。

使用建议:

1、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是本课的主要表现手法,第一题可以通过对神态等方面的细节刻画来表现“紧张”和“难受”,并在第二题进行迁移。题一可在具体的语句教学之中进行;而题二可在这一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2、第三题是对课文的梳理,可在课文初读之后进行。

3、第四题是课文的拓展延伸,意在让学生更深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0 学会看病

练笔设计:

1、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写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例:按图索骥:儿子记下了母亲所说的看病路线图,然后按照记下的路线图,一步步去做,这就是按图索骥。

①喋喋不休:

②雪上加霜:

③忐忑不安:

2、照样子写句子。

例:爱是什么?爱是一句母亲对孩子“精彩极了”的赞许。

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课文,填一填围绕着“儿子生病”母亲一系列的表现。

发现儿子生病了,母亲 ;儿子出门前,母亲 ;儿子刚出门,母亲

;在等待儿子回来时,母亲

;儿子回来了,母亲

4、让生病的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母亲经受这感情的煎熬。如果有一天,她想把自己的心声吐露给儿子听,她会怎么说呢?请你写一写。

孩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儿子听了母亲的心声,他又会怎样对母亲说呢?也请你写一写。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可以引领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本领。可在预习课文,初步感知阶段进行。

2、第三题填空通过母亲一系列的表现,理解另一个角度的母爱,进而体会母亲的所思所感,表白母亲的心声,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阶段进行。

3、第四、五题是学文课文之后学生真实感受的表达,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而第二题要写出对爱的理解,可以是对整个单元父母之爱的总结回顾,并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同样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1 圆明园的毁灭

练笔设计:

1、仿写句子。

例:圆明园中,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 的丹顶鹤,也有 的绿孔雀;有 的鹦鹉,也有 的天鹅。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名贵的花木,有 ,也有

;有 ,也有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860年,10月6日,英法侵略军一把火,烧毁了 ,烧毁了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感受到 。

3、模仿课文写法,写一处古迹的毁灭或破坏,作为内容拓展,技法迁移,可以写《敦煌莫高窟的破坏》等。

  1.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遗址上重建圆明园,让这一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重现于世;可也有人表示反对。你认为呢?请你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然后进行交流。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学习课文中特定的样式进行仿写,可以呈现圆明园中一些文物图片或其他资料,重点训练修饰词语的准确性以及句式的整饬。宜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2、第二题作为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小结,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2、第三题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完成仿写,达到技法的迁移,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可分布进行。第四题是写一段议论文字,重在表现支持观点的理由,能自圆其说。均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2 狼牙山五壮士

练笔设计:

1、仿句。

例: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战士们昂首挺胸,带着 ,带着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②圆明园遗址上的那些石柱,带着 ,带着 ,矗立在乱草丛中。

③带着 ,带着 ,我小心翼翼地把那封信塞进了邮筒。

2、仔细看插图,认真读课文,辨一辨哪个是班长马宝玉?哪个是副班长葛振林?把理由写下来,理由越充分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

使用建议:

1、第一题的仿写要注意两个“带着”是并列的关系,不能出现重复或矛盾。应结合具体的语句的教学进行练习

2、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几处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应结合这一段课文进行教学。

3、第三题可结合课后第二题的提纲,紧紧围绕情节的进展,提炼出故事的主干。宜在讲读课文的每一步中进行渗透,最后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整合。

使用反馈:

23 难忘的一课

练笔设计:

1、仔细读课文,然后填空。

作者觉得这一课很难忘,这难忘就在于:虽然 ,但是 。

2、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让我联想起: 的万里长城, 的九曲黄河, 的 ,

的 ……一种 之情油然而生。

3、现在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企图割断台湾与中国的联系,这种做法与日本侵略者何其相似。请你依据课文内容,给陈水扁写一封简短的信,劝他不要一意孤行。

使用建议:

1、第一题要求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可放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第二题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可以填景、填人、填物,分组填写,强化民族自豪感,同时注意句式的整饬性。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3、第三题看起来难,但有课文作为依托,主要是课文内容的重构,要注意语言的合理性、准确性,也应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6 开国大典

练笔设计:

1、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 参加 ,会后还举行了隆重的 和 ,反映了人民群众 的思想感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还可能传到哪里?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国大典给人最深的印象是 。类似的典礼你还看到过么?请写一写。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可在初步感知课文这一阶段进行。

2、第二题仿写,“传到哪里”要注意各个地点之间的关系,想象各个地方的场面,用词要准确、丰富,可以借助中国地图,感受开国大典在中国大地上所引起的震撼。宜结合这一段的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再填空。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如果签下了字,

;如果不签字呢, 。

主席感到 。

2、根据课文内容,请你替主席拟一份发给彭老总的电报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主席的内心世界。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枝一枝地吸着烟。那袅袅升腾的烟圈里浮现出岸英的身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主席会回忆起他与岸英相处的哪些生活点滴呢?主席的感受又是怎样呢?)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象主席在写下这句话时的心情、神情,然后把下面的语段写具体。

毛主席对着电文稿,

,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几个大字。

使用建议:

  1. 本文的这些练习均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2、第一题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挣扎,感受领袖超人的胸怀。第二题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体会人物情怀的基础上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情感世界,用语要准确。第三题写话要想象主席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注意这对父子俩过的是聚少离多的生活,可留意文中的“一次次的分离”和一次次的回来。第四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加以体会,感受伟人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怀。

使用反馈:

第十册

1 草原

练笔设计:

1、照样子用带点字写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那疾驰而来的马队是 ,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象诗句中的意境,结合文中对草原风光的描写,写一段主客惜别的情景。

使用建议:

1、题1是文中特别句式的训练,要求用复句的形式来练写,可结合这句话的教学进行。

2、题2旨在对文本未尽之意进行补写。教师可提示学生想象画面,迁移运用文中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描写主客依依惜别的情景,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 丝绸之路

练笔设计:

请用100个左右的文字介绍“丝绸之路”。

使用建议: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学后,然后出示该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

使用反馈:

3 白杨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 , 。不管 ,不管 ,总是 。课文中的白杨树尽管生长在 的大戈壁,依然高大挺秀,成了戈壁滩的卫士。爸爸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他希望他的孩子们 ,不管 ,不管 ,总是 。

2、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个借物喻人的片断。

使用建议:

1、题1的呈现针对本文“借物喻人”的文体特征,使“树”与“人”间建立有机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戈壁的荒凉,想象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填写句子。这一题可在具体学习课文内容,理解这种方法之后进行。

2、题2则是对文章段法结构的迁移,理应在课文学后呈现。

使用反馈: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托铃声。

2、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仿写:

我站在驼队面前,看 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设计一个封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呈现一般放在课末,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概述,把文中小英子童年的4件趣事有机地串联起来。

2、题2则提供模仿的段式,进行细腻描写,宜在这一段教学之后进行。

3、题3题型开放,可让学生看课题抓景物画画,也可抓其中一个故事镜头画画,宜放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7 祖父的园子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把下列事物写具体:

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蚱,__________________ 榆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蜻蜓,__________________ 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请你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祖父的园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运用文中的词句准确生动地描摹事物,可在课文学习过程中穿插进行,可以经历从读到想,然后从说到写的过程。

2、题2既是对文本内容的重构,提取整体印象,也是对语言材料的移植,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8 童年的发现

练笔设计:

1、请你用几句话把“困窘”、“滑翔”“痴迷”的样子描绘具体。

困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痴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比如说,费奥多罗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比如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自己的童年发现十分有条理,先写他“发现问题(梦中飞翔)”,然后写他“询问老师”,最后写他“独立思考”。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写法,写写自己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使用建议

1、本课4个习题侧重点各不相同,题1是运用形象的句子来描述较抽象的词语,可结合课文词语的教学进行。

2、题2是用固定的句式来列举世界发明遭受的风险,这可在课文的教学之后进行适度的拓展。

3、题3是对文本信息的概述,然后借助具体的文本内容加以说明,可在初读课文时呈现,然后在总结课文时回顾。

4、题4是写作方法的迁移,旨在习得本文的作法,应在课文学后进行。

使用反馈:

9 儿童诗两首

练笔设计:

1、模仿《我想》一诗的结构,来仿写几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飞想象,用你的笔,将《童年的水墨画》描绘成三个片段,然后与诗歌对比着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段式仿写,从而使学生能掌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可在课文几段相似结构的诗文教学之后进行。

2、题2则是文本内容的重构,通过变换叙述方式进行改写,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比体会“诗”与“散文”的不同魅力。放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1 晏子使楚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

①楚王听了这话,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②楚王只好陪着笑,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楚王听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消大夫,没想到让大夫取笑了。”

2、当晏子离开楚国时,楚王为他送行。临别时。楚王会说些什么?(注意语言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晏子设计一张人物简历:

晏子

国别: 职位:

特点:

主要事迹:

使用建议:

1、前两题旨在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但方式各不相同,题1是补写文本内容,突出楚王心理活动的描写;题2则是提取文本信息概述,既评价晏子,又表现楚王的敬佩之情。这两题均可结合具体的语段教学进行。

2、题3则用新颖的方式来概括介绍人物,既是文本内容的重构,也是学生对其的新的评价,可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2 半截蜡烛

练笔设计:

1、将剧本《半截蜡烛》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晏子使楚》改写成一个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这两题的呈现都是写作方法的迁移、互用,使剧本和记叙文两种文体之间有效建构联系,既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尝试用不同文体写同一内容的机会。均应在课文阅读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4 再见了,亲人

练笔设计:

1、仔细观察插图,进行描绘,学习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将送别的场面写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课文中或课外书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模仿课文写法,以朝鲜人民的口吻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送别的情景。是对本文段式结构方法的习得,同时也重视了情感抒发。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2、题2是对文本内容的重构,变换叙述的对象,来想象故事情节,可放在课文前三自然段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5 金色的鱼钩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老班长的神情

老班长嚼草根咽鱼骨,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梁端着鱼汤吃不下,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梁流着泪喝完了鱼汤,老班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如今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请你为这个鱼钩写一段解说词。

使用建议:

1、题1是借助文章内容,从细节处体会班长的思想品质,应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教学。

2、题2则是对文本内容的重构,尝试用“解说词”这种形式来概述鱼钩背后的故事,既了解长征时的艰苦生活,又宣扬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可放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6 桥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然后用上一些承接词(如瞬间、不一会)串联起来,连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插图再现了老支书指挥乡亲们逃生那感人一幕,请选用书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想象,将这一幕描绘下来。

提示:可以先描绘环境;然后描绘人物,注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以及老支书与其他人之间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洪水退去了,村里重修了这座桥,该怎样给桥命名呢?村民们为了纪念老支书,在桥边立了一座碑,该怎样写碑文呢?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汲取文中的语言材料,再加以重组,以丰富学生的词库,感受洪水到来的汹涌,应在课文相应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2、题2是借用文中的语言材料来重构文本内容,可在故事教学之后进行。

3、题3是对人物的评价,提升老支书的精神,宜在课文教学的最后进行。

使用反馈:

18 将相和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去吧,________________ ;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王左右为难。

答应以城换璧吧,____________________;不答应吧,_______________。赵王一筹莫展。

以武力夺和氏璧吧,_________________;不夺吧,__________________。秦王束手无策。

为赵王击缶吧,____________________;不击吧,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进退两难。

一向都是赵王遭遇两难,怎么秦王也会陷入两难境地?原因就在于:

2、赵王先后封蔺相如为上大夫、上卿,他会怎样封呢?请写出他封官的理由,并以赵王的语气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象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情景,请你写下来,注意把他们之间的对话写生动。

使用建议:

1、本课三次“小练笔”侧重点各不相同,题1运用句式来重构文本内容,补写赵王心理活动,可在具体文章教学之后进行。

2、题2则是对蔺相如进行人物评价,可概述其主要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两个故事教学之后进行。

3、题3是对行文简略处进行想象描写,应结合“负荆请罪”这个故事进行。

使用反馈:

19 草船借箭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边读对话,一边揣摩周瑜和诸葛亮的心理活动。(不一定句句揣摩,可以有所选择)

例: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想:我来个明知故问,让你自投罗网,我好把造箭的任务派给你,呵呵!)……

2、鲁肃见了周瑜立马向都督报告诸葛亮借箭经过,他是怎样向周瑜汇报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料定___________________,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料定 ,果然 ;他料定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周瑜要长叹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对“文本未尽之意”的补写,揣摩双方心理活动,从而加深对人物特点的印象,可结合第2段的教学进行。

2、题2则是变换叙述方式,重点讲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应在整个故事教学之后进行。

3、题3是文本内容的概述,突出诸葛神机妙算的特点,初可放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进行,后在课文教学之后再来重述。

使用反馈:

20 景阳冈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体会“喝酒”作用:因为喝酒,武松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喝酒,武松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喝酒,武松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武松连饮十八碗酒这个情节,让我们感受到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体会形象真实:课文《景阳冈》塑造的武松不是神,而是一个正常的人,你看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又是那么不一般,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打虎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保安公司正在招聘员工,请给武松写一封自荐信。

使用建议:

1、题1是对文本内容的重构,能理清文章情节,对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可放在具体课文的学习之中进行。

2、题2是对文本进行补写,学生可结合课外阅读《水浒》的内容,想象武松除去虎害后阳谷人们欢庆场面,可于课文教学之后安排练习。

使用反馈:

21 猴王出世

练笔设计:

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阅读,为猴王孙悟空写一篇自传(或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本题既重构了文本内容,能概述猴王出世,又让学生结合《西游记》一书的阅读,来丰富对孙悟空人物的认识,宜放于课文阅读之后。

使用反馈:

22 人物描写一组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起初小嘎子想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当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感受到嘎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细节背后人物的心理:

严监生瞅着桌上点着的灯盏,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努力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3、学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写法,运用动作描写,仿写一个片段,可以是一次比赛,比如掰手腕比赛,可以是一次体育活动,也可以是一次吵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句话最能概括王熙凤的特点,课文中哪些描写都能印证这样一个特点,请摘录下来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来说明?

5、猜猜他是谁?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然后猜猜他是谁。

使用建议:

1、题1、2都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前者侧重于信息的提取与概述,后者侧重于补写心理,从而丰富对严监生人物特点的认识。题1可在课文初学阶段进行,而题2则可在讲读课文过程中穿插进行。

2、题3是段式结构的模仿,前者运用动作描写,后者是外貌描写。我们可在相应的人物教学之后进行。

3、第五题教师可以先下水范作,既为了导法,又为了激趣;也可以先出示名著中人物的外貌描写,猜猜他是谁,进行引路。

使用反馈:

23 刷子李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叫他“刷子李”。

②刷子李干活有很多规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之所以有这么多规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语段,并仿写:

刷子李刷墙似乎不是在刷墙,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技艺是多么精湛。我见过___________干活也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一段劳动情景,比如做菜、砌墙、装配等,写作时注意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3、曹小三第一天跟师傅出门看到的情景可谓令人震撼,他会怎样对人讲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侧重对文本信息加以提取,我们可在初读课文时进行感知。

2、题2则是段式结构的仿写,写作时注意实写与虚写相结合。这一练习可在这一语段教学后进行。

3、题3则变换叙述方式,以第一人称角度来叙述刷子李干活情形,体会其精湛的技艺。这题可在全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第十一册

1 山中访友

练笔设计:

1、读课文,填空。

一早,我来到山中,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

好, 的 , 的 , 的 , 的 , 的 , 的 ……”等到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才 。

2、仿句:

①下列句子的意思书中是怎么表达的,请你写下来。

⑴微风迎面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鸟儿鸣叫着,露珠闪着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眼前的树木无比青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也用这样的手法来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高粱成熟了,稻子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石榴裂开了口子,露出了晶莹的石榴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中用了一些问句,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你能模仿课文的写法,选择文中其他自然段中的对象以“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为总起句,组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可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使用时要注意同类的内容概括、内化。

2、题2①②是拟人句的感受及仿写,可在这些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3、题3意在整合文中的信息,用总起段落表达对山中一切的热爱之情,宜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2 山雨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写:

山雨像 ,悄然而来。随着它的到来,我们听到了 ,看到了 ,这是一幅 的图景。

2、仿句:

①请你填一填:

⑴跟着________________,跟着___________________,雨悄悄地来了。

⑵像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声多么美妙。

⑶先是听见雨的声音,从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山中访友归来,我带回了_________________,带回了__________________ 。

②这种句子叫“复说”句,很有节奏感。这样的句子,你能写几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些词组很美,请你选用其中的四个写一段话。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清新的绿色

奇妙无比的琴键 轻捷柔软的手指 飘飘洒洒的雨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试着将《山雨》改写成一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初读课文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2、题2是仿句练习,可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练习。

3、题3旨在运用课文的优美语言写话,积累运用并存,题3则是对课文内容的重构,意在用高度凝炼的诗的语言改写散文,均应放在课文学后环节进行。

使用反馈:

3 草虫的部落

练笔设计:

  1. 填空:

“我”随着一只爬行的草虫作了一次 的游历。“我”看到了 , , , 这些情景。

2、语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1)这个语段让你感到奇异是吗?这是以草虫的视角观察到的景象,如果以人的视角去观察,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阅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一种动物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者以“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为促发点进行发散思维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般在初读后进行。

2、题(1)意在重构课文内容,从草虫的视角转为我们的视角来叙述,这个练习应该放在这个语段的教学之后进行,以先会意再言传;继而题(2)通过比较,感受这样写的妙用。

3、题3的仿写练习则应放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以更好地理解、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使用反馈:

4 索溪峪的“野”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写:

索溪峪的山很野,野得 ;水很野,野得 ;物

;人 。这儿的一切都是“野”的。

2、仿句:

索溪峪的猴子真是“野性”十足。它们一会儿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一点儿也不怕人。

3、请你描绘一下“一线天”、“十里画廊”的景象。提示:描绘“十里画廊”时不妨可以用总分结构,分述部分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描摹山的词语十分生动,请你摘录下来。你能用上其中的4到5个词语来描绘一下你所见过的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索溪峪的“野”形成整体印象。

2、题2、题3都有运用所学词语、段式进行表达的意图,均可放在“山野”这一段的教学之后进行。

2、题4则重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可结合“动物野”这一段进行教学。

使用反馈:

5 詹天佑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詹天佑是 ,被誉为为“中国铁路之父”,因为他主持修筑了

------京张铁路。

  1. 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消息传出,全国轰动了,

  1. 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了,人们奔走相告,

  1. 仿照课文,根据4——6小节,用以下句式造句。

,否则

,否则

,否则

,否则

,否则

  1.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

(狂妄的帝国主义者,我要告诉你,

使用建议:

1、题1在整体感知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4结合课文教学,以串起詹天佑的事迹。

2、题2、题3是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根据课文内容练写“轰动”与“喜悦”的场面。

3、题5放在课文教学后,旨在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进行高度赞扬,抨击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使用反馈:

6 怀念母亲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是 ,一是 。 离开后到德国留学,这两位母亲都 ,使我内心感到既 又 。

2、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每当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便想到故乡,想到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很多句子表现了作者对身生母亲、祖国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请你摘录下来,并试着选用这些句子写一段怀念亲人或故乡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异国他乡经常做梦,他会梦见什么?如果是身生母亲,母亲的面容怎样?母亲的哪些事?如果是祖国母亲,又会梦见故国的什么?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请你描绘他的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旨在概括文章内容。

2、题2用仿句的形式串起课文的内容,表现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之情,可穿插在讲读课文中进行。

3、题3、题4也均应结合具体的课文语段,在学习课文同时,发挥学生想象,进行练笔。

使用反馈:

7 彩色的翅膀

练笔设计:

1、结合文中的信息介绍“宝石岛”。

2、战士们尝瓜的动作描写得很细腻,令人难忘。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小高放飞昆虫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以“小高”为主人公,根据课文内容以“纸箱的秘密”为题写一篇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在课始提取文本信息后,组织语言材料介绍“宝石岛”,从而表现战士们扎根宝岛、建设宝岛的决心。

2、题2建议在学习战士们尝瓜的语段之后进行练习。

3、题3则应放全文的学习之后进行,因为学完了课文,学生才能对“纸箱的秘密”了然于胸。

使用反馈:

9 穷人

练笔设计:

1、课文写了 和 两家穷人,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西蒙 ,

桑娜 ,最后渔夫 。

2、渔家小屋实在算不上温暖和舒适,你看

但是,

(提示:可以与自然环境、西蒙的家、富人的家或自己的家等进行对比,感受“温暖而舒适”是相对的,体现穷人善良、朴实的品质。)

3、桑娜看到 ,没想到 ,只想到 ,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

4、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时心里忐忑不安。其实,临死前的西蒙和准备回家的渔夫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请你根据课文进行合理想象,模仿课文写法,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心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桑娜家的生活如此艰难,如何抚养这些孩子呢?桑娜和丈夫会怎样讨论这个问题?请你模仿课文对话的写法,把这次讨论写下来,不仅要写好对话,而且要写好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动作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本课概括主要内容容易犯笼统的错误,题1就可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运用。

2、题2宜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之后进行。

3、题3 用来串起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体会桑娜形象时运用。

4、题4、题5可结合具体的课文语段教学进行,以更好地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穷,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使用反馈: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一个多么________的“我”!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多么________的残疾青年!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多么________的父亲!你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多么________的碧云姑娘!你看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群多么________的人啊!你看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仿照《穷人》一课中桑娜的心理描写语段,描写“我”偷看书时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将文章缩写成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 题3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建议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这个环节进行练习。

2、题1则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学生进行精读品味时呈现,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交流。

3、题2可结合我偷看书这一段内容的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11 唯一的听众

练笔设计:

  1. 默读课文,用一段话写写这位 “唯一的听众”的有关信息。

  1. “当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写作者难以忘怀的,时常想起的动人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妹妹大吃一惊。当时,“我”是怎样拉琴的?妹妹反应如何?请你把“我”拉琴的情景描绘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适合在初读后,表达学生对人物的初步解读,并在学生心中造成“首席提琴手”和“聋子”两个截然不同身份的反差。

2、题3是对课文内容的补白,可结合具体这一段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练习。

3、题2则可以学习故事几个动人情节,并在读读感悟后,进行适当的想象补充,故宜放在精读课文时进行。

使用反馈:

12 用心灵去倾听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当“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时,苏珊从“我”的哭声里听出了_________________,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心爱的金丝雀死去时,她从“我”的话语中听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问她很多问题时,她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珊这样做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描写苏珊语言的句子,描绘你想象中的苏珊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课文,写一写“我”听了苏珊的声音之后的内心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句,这是一种“复说”句式,通过复说进行强调。

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小精灵,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精灵是一个女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感受到一种幸福,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试着写更多的“复说”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宜放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帮助学生对全文大意有一个提炼。

2、题2、题3都旨在让学生着眼文本,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人物形象。这两题都可结具体的语言进行教学。

3、复说句式的仿写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教学进行,以体会它的强调作用。

使用反馈:

13 只有一个地球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因为地球_____________,因为地球_________________,因为地球_________________,更因为地球________________,所以宇航员感叹:“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以此为开头写一段话: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段,范例为课文第5-7自然段,驳斥下列观点。

①有人会说,地球上的水资源不是可以再生吗?浪费一点又有什么关系?(提示:由于污染严重,气候突变水资源已不可再生,可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就算可以再生,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也难以满足。)

②有人会说,青蛙被捕杀完了,不是还有农药吗?农药杀虫效果不是更好?(提示:农药残留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农药不是万能的,不少害虫随之具有耐药性,变得更难控制,导致灾害发生。)

话题,各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设计,这个训练主要进行思维训练,使之严谨、缜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 题1可放在初读阶段进行练习,以期让学生更快地理清课文脉胳。

2、题2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高段概括,只不过要求学生以一个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这题的出现可以是在学完整篇课文之后,让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一个概括,同时要注意组织自己的语言。

3、题3旨在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宜在课文第5—7段的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14 大瀑布的葬礼

练笔设计:

  1. 自读课文,填空。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 ,后来由于

、 、 ,逐渐 。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 ,号召人们

2、请你描绘千姿百态的水:

⑴塞特凯达斯瀑布多么雄伟壮观!你看那瀑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庐山香炉峰下观瀑,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不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你看那漓江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西总统菲格莱特在大瀑布的葬礼上所作的演讲,课文没有想写。请你根据课文描写,写一写这篇著名的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宜放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

2、题2就同学们从课文中学过的许多水的特点、语言进行了一个整合、梳理,这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的引导。可结合课文第3自然段进行教学。

3、题3可放于课文教学之后写,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有效语言,思维缜密,感情真挚。

使用反馈: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练笔设计: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讲稿。他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 、

、 、 等等一切事物都是神圣的,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 。

2感受量词的丰富性:

一( )薄雾 一( )青草 一( )清风

一( )呼吸 一( )白云 一( )麋鹿

一( )幽香 一( )叹息 一( )土地

一( )倒影 一( )沙滩 一( )耕地

一( )山脉 一( )河流 一( )昆虫

一( )松针 一( )骏马 一( )绿叶

……

3、仿句:

印第安人喜爱这片土地上的空气,他们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

①印第安人喜爱这片土地上的河水,他们喜爱_______________,喜爱__________________,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是“潺潺的水声”、“粼粼的波光”、“梦幻般的倒影”、“清爽的味道”等等。

②印第安人喜爱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他们喜爱_________________,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是“白鹭优雅的姿态”、“黄莺动人的歌声”、“美洲豹矫健的身姿”、“树獭憨态可掬的神情”、“鹤的高贵”、“孔雀的艳丽”、“猴的敏捷”、“虎的威严”等等。

4、根据课文描写,用《山中访友》一文中“你好……”句式进行仿句练习:

你好,潺潺的流水!你那清脆的声音回荡着我们祖辈的呼唤。

你好,清澈的湖水! 。

你好,蓝天上的白云! 。

你好,轻纱般的薄雾! 。

你好,奔涌不息的江河! 。

……

5、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可以选用文中某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适宜学生在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之后进行。

2、题2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词,重在积累词汇注意量词不重复,语句节奏和谐,可放于第2自然段的教学之中。

3、题3、题4旨在积累词汇、熟练句式,同时感悟课文情意,应放在课文相应语段的教学中进行。

4、题5作为课后延伸理应放于课文教学之后,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然课文中相关语言应提醒学生学以致用。

使用反馈:

16 青山不老

练笔设计:

1、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人,面对 ,义务反顾地投身到 ,用15年的时间创造了 ,让我们领悟到 。

2、给这位可敬的老人画幅像。请你依据文中的描述,安排背景,想象老人的外貌、神态、举止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的女儿三番五次地劝他去城里享清福,可老人不走。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老人的女儿会怎样劝父亲,而老人又会怎样坚持。人物语言要求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又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和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可放于初读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2、题2是学生读完课文之后对老人的感受。呈现可置于初读课文时,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初读之后,提炼出对老人的初步印象。在全面学习课文之后,可再呈现此题,让学生对自己给老人的初画像作一修改,看看老人在你的印象中又添了几笔?

3、题3是对课文内容的适度补白,可结合第3自然的教学进行。

使用反馈:

17 少年闰土

练笔设计:

  1.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开头展现的那幅闰土“月下刺猹”图多么令人难忘啊!画面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的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这样将背景与人物融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生动,使人物更加鲜明。请你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闰土海边拾贝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你所知道的(印象中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闰土的讲述,然后进行想象,想象闰土在月圆之夜,在海边的瓜地上看瓜刺猹的景象,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用于整体感知环节,训练小标题概括方法,并理清课文脉络。

2、入情入境地学习,化文字为图像始终是我们阅读的一个追求。题2目的就是让优美的文字调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反映,让“月下刺猹”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题可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进行,而“海边拾贝”可结全具体的这一段教学进行。

3、第4题的练习同样可安排在第一自然段与“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之后进行,以期让一个机智勇敢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深藏于胸。

4、题3适宜在上完全文后,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使用反馈: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练笔设计:

1、课文第一部分记叙了 ,然后回忆了四件事:

2、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一张脸,然后请你将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描绘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笑谈‘碰壁’”中的对话形式,想象“我”与伯父“趣谈《水浒》”的情景,用对话的形式描写下来,注意对话形式的变化及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阅读链接”,想象“车夫”、“阿三”或“我”追悼鲁迅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注意写好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悲痛、哀悼鲁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在初读课文后进行,揭示文章的行文结构。

2、题2可算是一道经典老题了,在课文“救助车夫”这一段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脑想口述笔绘,对“饱经风霜”留下深刻的印象。

3、题3可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这两个故事教学之后进行。

4、题4的教学可放于整篇课文的教学之后,再回到课文第一段,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以反映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使用反馈:

19 一面

练笔设计:

1、作者阿累第一次看到鲁迅,是

;第二次看到鲁迅,是

;第三次看到鲁迅,是 。

2、结合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或其他一些课外资料,写一写你所知道的鲁迅先生,可以从姓名(笔名)、籍贯、外貌、事迹、精神等,可以穿插自己对鲁迅的歌颂,表达敬仰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 题1可以在整体感知时进行,学生可以抽取文章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及事情,从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发现作者观察人物有远及近的特点。
  2. 此题练习还是相当开放,基于这一组课文教学之后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以及课外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教师应多搜集一些关于儿童所喜闻乐见的鲁迅先生的资料供他们阅读,避免学生对鲁迅先生认识上的僵化。

使用反馈:

21 老人与海鸥

练笔设计:

1、在 边上,一位老人 (时间)喂养海鸥,他和海鸥结下了如

一样的情谊。

2、阅读课文填空:

老人与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老人撮起嘴呼唤鸥群,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食物,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呼唤两只海鸥的名字,两只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鸥回去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的遗像立在湖边,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照片上的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帧帧画,一帧帧_______________的画;更是一首首歌,一首首________________的歌。

3、填空:

翠湖上的海鸥是一群有情有义的鸟。它们一定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昆明市政府决定在翠湖边为这位老人造像,请你设计一下这座雕像形态;如果要在像座上镌刻老人生平事迹,又该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用于初读课文时,“老人与海鸥结下亲人一样的情谊”可以统领全文的学习。

2、题2将老人的表现与海鸥的表现对照起来,让学生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一种集美式的概括,可让学生串联课文中的语句答题。

3、题3可以在研读课文时,作为小结。

4、题4可放在课文教学之后进行,作为课文的延伸。

使用反馈: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依据文中的信息,介绍一下松鼠的生活习性。写完后,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说明文与散文之间的语体风格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语段: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家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阅读上述语段,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想象练写:

爸爸见到书房里到处挂满蘑菇会怎么说?

奶奶见到她心爱的头巾被松鼠垫了窝,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有很多小作者与松鼠和睦相处的描写,也有一些小作者的内心独白,请你以“小松鼠,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一篇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 题1可在精读课文前搜集课文提供的松鼠的信息,然后组织成一段介绍。

2、题2仿照课文第10自然段想象写话,可放于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

3、题3可放于课文教学之后进行练习,以独白式的语言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使用反馈:

23 最后一头战象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

,来到 ,最后

2、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写之前应当反复研读嘎羧行为、神态描写的语句,并结合嘎羧战象的身份、经历揣摩它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插图画得十分生动,也很有感染力,请你描绘这幅插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可放在初读课文环节进行。

2、题2的教学宜放在具体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目的是让学生披文入情,通过想象感悟嘎羧美好的内心世界。

3、题3的教学也可在课文第12、13自然段的教学之后进行,让学生感受到嘎羧与村民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使用反馈:

24 金色的脚印

练笔设计:

1、环境描写能烘托气氛,更好地表情达意,请根据自己感受,展开合理的想象为下面的内容补写环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狐狸一家幸福地奔向密林深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狐狸用它那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正太郎的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丈夫出海未归,桑娜感到心惊肉跳。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妇人静静地欣赏着我的琴声。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村口与家人告别,远行他乡。

2、以“我喜欢你,狐狸”为题,写一段话或一篇作文,抒发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想象“老狐狸咬铁链、咬木桩”的情景,表现伟大的母爱,同时抒发作者自己的感受,写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不一定安排在本课,也可安排在其他环境描写语段较多的课中进行训练。之所以将这题安排在这里,有综合复习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填空练习外,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写,要求是环境与事情、人的情感要契合,写出一种感觉,一种气氛即可。

2、题3的教学可在“老狐狸咬铁链、咬木桩”相应语段的教学中穿插进行。

3、题2则可在全文教学之后进行,甚至可以让学生写成一首散文诗。

使用反馈:

25、伯牙绝弦

练笔设计:

1、仿句:

伯牙所志,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柔柳,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追悼的情景,描绘下来;然后参照诗歌互读,感受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附诗: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的教学一意在培养学生古诗文的语感,二意在积累学生的语言。仿句教学时建议如下:

(1)课前复习相关词语:徐徐清风、涓涓细流、芳草凄凄、绵绵春雨、皑皑白雪、皎皎明月、滔滔江水、袅袅炊烟等。

(2)教学文中语句。

伯牙所志,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仿句。

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善哉,凄凄兮若芳草!”

伯牙鼓琴,志在柔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

2、题2的教学宜在本文的教学之后,让学生在理解两人至死不渝的知己情谊后想象描绘。

使用反馈:

26 月光曲

练笔设计:

1、课文介绍了德国著名音乐家 因为被 而为他们弹琴,即兴谱写著名钢琴曲 的经过。

2、根据课文内容,介绍一下《月光曲》。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①作者;②乐曲内容,可以虚实结合着写,如“乐曲开始比较舒缓柔和,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赏《空山鸟语》或《高山流水》,仿写一段话。范例除了课文中的语段外,也可参考苏教版五年级课文《二泉映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作为概括性练习,可放在感知课文、了解大意阶段。

2、题2可在研读课文后,作为全文的小结。

3、题3应结合第9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声像结合,有声有色,可让学生进入艺术的美妙境界之中。

使用反馈:

27 蒙娜丽莎之约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梦娜丽莎》真不愧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她的__________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_________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__________是那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句: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琢磨。那微笑有时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有时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

庐山云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云雾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绍名画《梦娜丽莎》,可以从作者(达·芬奇),收藏地(法国巴黎卢浮宫),画的品种、题材(油画、肖像画),尺幅,内容(主体、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鲁迅肖像为媒介进行描写练习,可用“他的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比如“他的头发约摸一寸长,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立着,显示着一个革命者的坚毅”等,在描绘鲁迅外貌时结合抒情。另外,描绘肖像与课文中描绘美术作品不同,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建议:

1、题1可安排在研读中进行训练,也可以作为一种仿句的范例,以这种句式描绘其他的画面形象。题2同样可结合这几个具体语段教学进行练习,训练时要注意词句的整合。

2、题3则可在课文学完之后进行,目的在于筛选、处理课文语言进行重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题4可在课文第4、5、6自然段的教学之后进行,以仿照课文中的相关肖像描写的方法进行,强化肖像描写的技法,加深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使用反馈:

第十二册

1 文言文两则

练笔设计:

1、认真阅读《学弈》一文,为它配一幅插图,请把人物动作、神情写具体。

2、两小儿笑话孔子,孔子又会说些什么呢?

3、仔细阅读《两小儿辩日》,然后进行改写,注意把两小儿辩斗的神情态度写具体。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疏通文句、理解内容之后安排这个练笔,目的在于巩固文意,获得形象。

2、第二题,在研读课文时进行,通过想象孔子的回答,表达对两小儿的评价或对此事所蕴含这里的感悟。

3、第三题,在研读课文之后,通过改写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故事化,增加其生动性,使这两个智慧的小孩形象深入学生人心。

使用反馈:

2 匆匆

练笔设计:

1、仿写句子: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2、仿写段落: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根据课文语段的写法,联系生活,将时间流逝的感受描述具体。

3、本文有许多叠词,请你摘录下来,再照样子写几个,然后选择几个写一段话,读一读,体会叠词的作用。

4、联系《和时间赛跑》等课文中写时间流逝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写法,然后进行仿写。

使用建议:

1、第一、二、四题,都是从形象化的方法,将来去匆匆、流逝无形的时间具体可感,真切地体会到“匆匆”两字的深刻含蕴。使用时,不仅要求联系学生生活,更要结合文本语境,是文本阅读之后的感受抒发,并且要注意所写句段的朗读,与课文朗读构成“互文”系统,加深对文意的体悟。

2、第三题,可以在品词析句,领会语言特色的时候进行,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叠词,品味叠词在表达上的效果,然后利用书中叠词或自己仿写叠词,写一些句子或语段,说说自己所用叠词的作用,既是语言训练,又是对文意的感悟。

使用反馈:

3 桃花心木

练笔设计:

1、本文依然采用由事及理的结构进行写作,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的事件是:

;想要表达的哲理是: 。

2、种树人的行为真是古怪,你看他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树的生长环境 “不确定”,比如 ;结果,

。人的生长环境“不确定”,比如

,结果 。

由此,我明白了, 。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想对老师说些什么?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初读课文时进行,借助这一填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对课文有一整体印象。

2、第二题,在研读课文时使用。种树人的古怪举动是读解文本,感悟课文含蕴哲理的锁钥,所以用一个总分段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提取,并进行语言组织,使学生对种树人的种树行为有一清晰认识,为下文解读他的语言,理解背后因由做好铺垫。

3、第三题,在感悟哲理时使用,旨在建立事与理,树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领悟此类文章的的阅读方法。

4、第四题,是一个阅读感受表达的过程,可以对自己的成长,也可以对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提些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可以周围其他人的教育方式进行评价,迁移生活,加深哲理感悟。

使用反馈:

4 顶碗少年

练笔设计:

1、作者在描写少年顶碗时,不仅写了少年的动作,还写了少年头上的碗以及观众的表现,把顶碗这个节目写得非常生动。请你也用这种写法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节目。

2、本文写了三次少年顶碗表演,这三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么处理?想清楚了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3、阅读课文最后自然段,再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作者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使用建议:

1、第一题,是一个写法迁移的训练,宜作为课堂作业进行练习,在阅读文本之后,呈现视频、回忆生活的基础上加以练习。

2、第二题,是本文的一个主要阅读主题,采用同伴互读、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比较写法不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感悟哲理。

3、第三题,旨在回顾总结全文,深化哲理感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注意多种句式

的运用,进行表达的引领。

使用反馈:

5 手指

练笔设计:

1、仿句:

⑴摘录表示手指动作的词语,如“拉胡琴”等,仿写词组。

⑵,可以联系生活再写几句表现拇指作用的句子,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写食指等手指的功用,注意动词要用准确。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2、改写课文,如《手指自述》或者部分改写,如《拇指的自述》。

3、这篇课文写出了五指的特点,强调团结的意义。请你将它改写成一则童话故事,让五指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如《五指争功》。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理清文章脉络后,理解课文内容时进行使用,把握本文一个主要语言特色,手部动词的多样性、准确性,通过训练体会手指的特点。

2、第二、三两题,可以在课文结束后进行训练,通过改写熟悉课文内容,习得课文语言,尤其是《五指争功》故事编写,不但是对课文语言综合运用,而且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体悟。当然这两题训练强度有点大,可以有选择进行。

使用反馈:

6 北京的春节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腊八这一天, ;一过腊八,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

;正月十五元宵节, ; 春节到正月十九结束。

2、写一种食品(菜肴)要抓住它的色、香、味、形,比如老舍写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一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那颜色、那滋味令人叫绝。请你模仿着写一种食品(菜肴),写得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垂涎欲滴。

3、根据课文叙述和插图展开想象描绘老北京描绘热闹的景象或根据课文介绍描绘老北京元宵灯会的美丽景色。

4、《北京的春节》展现了北京老规矩过年的一个个民俗画面。请你联系自己过年经历,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初读课文时进行,旨在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整体把握。

2、第二题、第三题,在研读课文时进行。研读课文,旨在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主要画面可以从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中进行选择,想象画面立足课文语言,同时可以联系插图、课件图片、学生自己生活经验。腊八主要结合品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回忆自己吃过的菜肴,介绍这道菜,既是语言学习,有流淌出年味。

3、第四题,是对生活的延伸,联系生活写自己过年的经历,可着重写一点,或除夕,或正月初一,或元宵,或着眼于年的色彩,或着眼于年的味道,或着眼于年的声音。农村学校,可以利用学生来自各地的优势,交流不同地区不同的年俗。

使用反馈:

7 藏戏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藏戏是一种 的戏剧。

2、《藏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藏戏这种戏剧的。作者介绍了藏戏的 ;藏戏的 ;藏戏的 ;藏戏的 ;

藏戏的 ; 藏戏的 和 。

3、仔细阅读藏戏传奇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字数在100字左右。

4、想象藏戏演出时的情景,从背景、演员、观众等几个方面把场面也具体,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雪山、草地、舞姿、唱腔、面具、如痴如醉”等词语。

使用建议:

1、第一、二题,在初读课文时使用,目的不同,体现层次。第一题,是散点式的对藏戏进行把握,引导学生读书,从书的各个角落里读出“什么是藏戏”。第二题,是集约式的对课文进行梳理,梳理出课文的脉络,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

2、第三、四题,在重点研读时使用,主要选择两个研读主题:一是藏戏传奇故事,通过简单复述或缩写,把握这个故事,感受唐东杰布这个人物形象,从中体会藏戏的特点(扎根民间、追求真善美等);二是藏戏表演画面,将课文想象成画面,戴着各种富有象征色彩面具的藏戏演员在蓝天、雪峰的背景下表演,观众如痴如醉地欣赏,既是对课文语言的活用,学生想象参与下的内容重构,又是对课文意蕴的一种感受。

使用反馈: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客家人将土楼建成圆形,表现了 ;土楼大门上的正楷对联,表现了 ;楼内每户人家房间的大小、多少、用途惊人的统一,表现了 ;傣家人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表现了 ;新房落成,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表现了 ……文化就体现在这些风俗之中。

2、《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这两篇文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试着进行比较一下:

相同:

不同:

3、揣摩《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两文的开头,仔细观察“资料袋”中的插图,仿写一个开头。

使用建议:

1、这篇课文由两篇文章组成的一个主题阅读,教学时宜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可以安排这样几个研读专题:一,认识民居,明白客家土楼、傣家竹楼为何而建、是怎样的,知道民居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解决内容层面上的东西;二,学习写法,比较两篇文章异同,重点在求同,通过比较学习写作方法。可以结合使用第一、二两题。

2、第三题,旨在写法迁移。这两篇文章的开头还比较规则,可以作为一个课堂练习,比较阅读之后,利用资料袋里的图片或其他提供的图片,学习拟开头,作为一个单项的习作训练。

使用反馈:

9 和田的维吾尔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乐观豪迈, ;和田的维吾尔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天性爱美, 。

2、研读课文,想象画面:

大沙漠 (环境描写);和田的维吾尔 (人物生活)。

3、和田的维吾尔是彩色的,在巴扎上、沙漠里、葡萄园中。请你根据课文描写的情景,结合插图,写一写你印象中的和田。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初读课文之后使用。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田维吾尔的特点:“和田的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之后,将特点具体化,组织课文语言进行表达,在语言运用中对加深理解。

2、第二题,在研读课文中进行。研读是对全文的研读,并不针对具体某一语段,引导学生从环境与维吾尔人的生活这两个方面建构起画面,比如,在沙尘暴肆虐的漆黑夜晚,汉字嘶哑着嗓子迎风引吭;比如风沙茫茫,不毛之地,而维吾尔姑娘美得像一朵鲜花,在蓝天下,在沙地上翩翩起舞等等。在鲜明的画面中感悟他们的乐观、顽强。

3、第三题,在总结全文中进行,表达他们对和田维吾尔的一种印象。

使用反馈: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练笔设计:

1、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以概括的语言填空:

我的父亲是 ,1927年4月28日, ,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被捕前,父亲 ;被捕时,父亲

;法庭上,父亲 。父亲遇难了,我们 。我的父亲真是一位

!我非常 。

2、眼神能传达情意,请你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父亲在法庭上的“一瞅”“一望”表达了什么意思。

⑴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但他分明在告诉我们:“

。”

⑵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似乎在说:“

。”

3、研读课文,想想深深地印在作者脑海中的父亲形象是怎样的。请你写下来,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写法上可参考《少年闰土》的开头。

4、缩写《十六年前的回忆》。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使用。通过一个填空题帮助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第二题,在研读课文中使用。被捕前,主要读出含着的意思,通过父亲的反常行为、工友阎振三被捕等感受越来越严峻的局势。被捕时,通过敌人与父亲,“我”与父亲的对比,感受父亲视死如归的气质。在法庭上,可以使用这一题,抓住“瞅”与“望”这两个眼神,联系上下文体味其中含蕴的意思,感受父亲作为革命者的忠诚、负责、坚贞、顽强,以及作为父亲的慈爱。由此,对“我”法庭上的机智也很容易理解了。

3、第三题,安排在研读之后,总结全文时进行,让学生反观全文,提炼印在作者脑海中最深的父亲的形象,是埋头烧文件的父亲,是被捕前临危不惧的父亲,还是法庭上顽强不屈、慈爱平和的父亲,树立起人物形象。

4、第四题,作为机动,具体看班级情况。班级程度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简要复述,在复述基础上进行缩写。

使用反馈:

11 灯光

练笔设计:

1、“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他在沉思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郝副营长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2、课文以“灯光”为题,请你紧扣“灯光”回顾全文完成填空:

天安门广场上的华灯,意味着 ;郝副营长那本旧书插图上的灯光,又意味着 。两者结合起来,我明白了 。

3、郝副营长的形象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一个画面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文之后,把它描绘下来。

使用建议:

1、初读课文,重点解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以“谁干什么”的句式,提取事件的主干,然后补充其中目的,即“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幸福生活”。

2、第一题,安排在研读课文环节进行。研读时抓“沉思”以此,揣摩其中的内涵,目的有二:一,“沉思”传达出的是郝副营长的人生理想,也是他英勇献身的动力源泉,是解读人物的锁钥;二,“沉思”内容,勾连上下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覆盖性。

3、第二题,安排在总结全文时进行,品味课题,回顾课文的开头、结尾、回顾课文内容所提到的那盏电灯,体会到灯光既是一种革命者奋斗的理想,也是革命胜利后幸福生活的缩影,更传达出缅怀英烈、珍惜生活的意思。同时,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4、第三题,旨在通过练笔树立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闪光。画人物,写画面,要重视对主体的刻画,也要重视对背景的描绘。

使用反馈:

12 为人民服务

练笔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题揭示了这篇文章的观点: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第一,

;第二,

;第三, 。

2、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吗?晏子对答楚王的那些话隐含着“三段论”。这篇课文中很多语段也隐含着三段论,请你理一理,体会说理的严密。

3、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⑵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在初读课文时进行。因为每个学校学生程度不同,《为人民服务》是议论文,课文较深,可以灵活处理,安排到总结全文时进行使用。

2、第二题,体会“三段论”说理的严密性,可以结合课文研读进行。本文前几个自然段都有这种“三段论”,可以引导学生互助合作,进行推演,从中体会议论的严谨。

3、第三题,着重于内容,即句子的含蕴。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课文,或者课外所查到的资料,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说明。操作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抽取出句子所表达的观点,然后运用事例进行论证,不仅理解句子内容,还是一种例证法的学习。

使用反馈:

13 一夜的工作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一夜的工作》记叙了 的事。他看到了周总理 ,看到了周总理 ,感受到周总理 。

2、仿句: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办公桌上的陈设极其简单,

总理的宵夜极其简单,

(体会数量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写具体:

周总理工作多么劳苦,你看他

周总理生活多么简朴,你看他

4、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以“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使用建议:

1、第一题,安排在初读课文环节进行。在初读时,利用这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思想内涵。

2、第二题,安排在研读环节进行。将总理工作的劳苦与生活的简朴,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是积累文本语言,更是丰满人物形象,可以进行练笔,也可以练说,当然也可以引读。

3、第三题,是一个课内练习。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进行写段训练,勾勒总理劳苦工作的形象,不仅要注重主体刻画,还要注重环境衬托,在学生心中建构起一个鲜明的总理形象。

使用反馈:

练笔设计:

  1. 根据课文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大师 的作品。记叙的是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 。她为了暖和自己, 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 次美丽的幻景: 、 、 、 。最后小女孩 。

2、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富人的冷漠与《穷人》之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之间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读下面几则同学自己设计的“名言”,你也能试着写上一句吗?

(1)帮别人不在于自己是否够条件,而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付出。

(2)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3)“爱和快乐都是一种感受,一个人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被有困难的人需要时,才能体验自己是多么伟大!”

3、《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篇动人的童话作品,都出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读完了与同学或家人交流交流阅读收获。

使用建议:

1、题1宜放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对故事的大意有个了解。

2、题2可放在学生学完课文之后进行,通过与《穷人》的对比,用自己设计的名言反映自己的阅读感受,加深学生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3、题3是课外拓展题,引导学生课后读安徒生的作品,让学生把阅读感受记下来。

使用反馈:

15 凡卡

练笔设计:

1、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 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 。在信中,凡卡向爷爷倾诉了 ,乞求 ,在写信过程中凡卡主要回忆了 和 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 。

  1. 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写下来。

3、把本课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读一读,读后,你体会到些什么?写几句话,分别赠给两位小主人公。

使用建议:

1、课文篇幅较长,题1的前半部分可放在学生初读前呈现,让学生带着提示阅读,理清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后半部分则可放在结尾学后进行,让学生感受到“似喜实悲”这种表现手法的妙处。

2、题2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注重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续上结尾,感受到小凡卡命运的悲惨。

3、题3可放在课文学完后进行。让学生以此表达对这两位可怜的孩子的同情,以扬人间真情。

使用反馈:

16* 鲁滨孙漂流记

练笔设计:

1、阅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少年,做了哪些事,完成下面这个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故事按 的时间顺序,写了 、 、 、

、 。这二十八年中,他始终没有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屈服,表现了他 的精神。

  1. 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断”,想一想。

鲁滨孙之所以能在荒岛上孤身生活28年,跟他 是密不可分的,最集中的体现就在

。他希望世上的人从他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

模仿文中鲁滨孙的那张好处、坏处对照表,对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某件事进行一下理性思考,然后写下来。

3、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你发现哪些语段描写得很有意思,哪些情节很精彩,可以摘录下来,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使用建议:

1、题1的出现旨在让学生根据梗概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填空起了拐棍作用。

2、题2宜放在“精彩片段”的阅读中进行。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是鲁滨孙精神的最好体现,要让学生反复体会,并仿照这种写法写下对某件事的理性思考。

3、题3则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原著,以受到教益。

使用反馈: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练笔设计: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再读读“精彩片段”,用两、三句话说说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精彩片段”描绘的故事内容是“梗概”中的哪几句话?请你摘录下来。

  1. 我们每个班级图书箱中都有很多书,那么我们是否给每一本图书装上一个漂流瓶——一张书签。读完这本书的同学,每人用一个词、一句话,写写自己读了这本书后的感受,或是对其中某个人物,或整个故事的评价。这样随着书的漂流,同学们的思想也会得到交融。怎么样,先来评价一下本单元的四部名著吧。

使用建议:

1、题1可分别在初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时进行,以求对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汤姆·索亚有个初步的了解。

2、题2旨在让学生理解“精彩片段”呈现的主要内容,可在初步阅读这部分内容时进行。

3、走进名著,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是学生这单元文章的目标。漂流瓶的制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以达到思想的碰撞。

使用反馈: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练笔设计:

1、阅读课文填空。

玛丽 居里____________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她的美丽不仅在于 ,更在于 ,她 、 、 、 ,她的“美丽”流传于世,迄今百年有余。(请在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

2、文章看似很散,选取了三个事例,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展现了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请你选取其中一个事例,展开合理想象,把居里夫人的形象写具体。

3、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种方法常常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也能用倒叙方法写一个开头吗?

4、语句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了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语句,写得非常好,好在哪里?你能模仿着写写这样的句子吗?

使用建议:

  1. 题1分两次练习,一次在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心美,完成前半题。内心美的具体表现可以在阅读课文具体段落后,再来填写四字词语,清晰深化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2. 这篇散文比较“散”,选取了很多材料,有直接记叙人物的,有对比凸显人物的,综述描述等等手法夹杂使用,对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构成障碍,此题可先提炼文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然后再联系具体情境中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
  3. 题3意在迁移写作手法,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写开头学倒叙,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这个排比句非常有特色,可指导学生赏析积累。

使用反馈: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练笔设计:

1、成语练习。

①自学课文,摘录并写写表示飞天梦想的成语。

②有好些成语来源于神话故事,请选择一个写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梦想变成现实过程中,一个个事例,并按时间顺序缩写成简短的文章。

古代,人们只是 ,到了明代,万户 ,

3、2008年,“神州七号”飞船太空行走已经成功,请仿照课文第10自然段,补充课文内容。

使用建议:

1、课文用了许多成语来描写古人对飞天梦的理解和向往,题1旨在使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感知古人美好的梦想,写课外积累成语神话,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文字背后厚重的文化。

2、题2扣合略读提示“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浏览课文后,找出主要事件,按时间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题3可以放在拓展学习时,作为补充内容使用,使学生既学习简要记叙事例方法,又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航天技术。

使用反馈:

20 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练笔设计:

1、“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情境具体写一写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2、本文是篇议论文,文章先亮出论述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然后举了三个事例作为论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最后总结观点: 。(请简要概括)

3、文章最后总结论点时,运用了很多连接词,使得论述非常有条理,例如“只要……那么……”、“当然”、“如果说……那么”、“只”,你能选用两三个类似的词,陈述你的观点吗?

4、课文最后一句话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你在课外书籍中看到过类似的事例吗?“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请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这个观点。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再积累运用,并对这个重要的成语牢固地掌握。
  2. 课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题2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并训练概括能力。
  3. 题3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写逻辑严密的语段。
  4. 题3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尝试议论文的写法,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事例,减低难度。

使用反馈:

21 我最好的老师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写具体情境。

目瞪口呆:

(提示:我看到零分惊得目瞪口呆,同学们也一样,当时,他们的神态、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写具体)

饶有趣味:

(提示:为了论证怀特森老师的论点,大家一个个怎样地做准备,怎样地讨论,展开想象,写出这一个过程的“饶有趣味”)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写一写你对科学精神有了哪些认识?

3、阅读短文《嗅苹果》,读后写写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让学生具备词感,培养读到词就能感受到词语温度的能力。可以在感受老师独特教学方法时来做这道题。
  2. 题2对整单元课文做总结,使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可在课文结束时使用。
  3. 题3意在补充主题阅读,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使用反馈: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语文练习题全册】相关文章:

2016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03-19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句子专项练习题01-09

小学四年级语文练习题04-10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03-19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03-19

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通用10篇)02-09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试卷全册03-20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阅读试卷02-28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03-20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