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结

2022-06-21

关于中考地理总结大全

  篇一:初中中考地理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

  (1) 经纬线和经纬度

  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经线有无数条,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也有无数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 (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

  ①经纬网判断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

  ③东西半球判断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 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 ④注意:分界线上的点不归入任何一个“区”,如赤道上的点既不在北半球,也不在南半球。 三、识图:

  (1)特殊纬线:①赤道、②北回归线、 ③南回归线、④北极圈、⑤南极圈。 (2)地球五带:⑥热带、⑦北寒带、 ⑧南寒带、⑨南温带、⑩北温带。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⑥、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⑦、⑧、四季分明的是⑨、⑩。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1 -

  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冬季越往北白昼时间越短。

  (3)影子长短变化规律:同一地点: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同一时间:离直射点越近影子越短,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三、四季划分与五带特征:

  (1)四季划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

  一 次年2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2)五带特征: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方向 、 比例尺 、

  图例和注记 。 二、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1)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2)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正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三、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如1: 100000。 线段式:如

  。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可将比例尺化为数字式,当分子都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定的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如

  (2)用来说明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如“8844.43米” 四、地图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等。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

  - 2 -

  一、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三、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共5种。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判读方法如下:(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

  (2)六种地形部位(山顶或山峰、陡崖或断崖、山脊、山 谷、鞍部、盆地或洼地) 山顶A和B:等高线闭合,内大外小

  盆地F:等高线闭合,内小外大(洼地)

  山脊E: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低处(成分水岭)

  山谷D:等高线弯曲处象箭头,指向高处(有河流发源)

  鞍部C:两山顶的连接部位 陡崖G:等高线重叠的部位

  四、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基础上用颜色和色调表示地形地势,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其优点是醒目,有立体感。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 3 -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 4 -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统计的数据为12.9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一、多民族的国家: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二、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 5 -

  篇二:中考地理复习经验总结

  优化地理教学三举措

  栗溪实验学校地理教研组

  地理是一门极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学科,但由于其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涵盖信息量大、联系纷繁复杂,所以综合性较强。在我校地理学科老师们的齐心努力下,这次地理中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双基”落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

  首先是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达到减少无效劳动,师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我们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一是兴趣,二是基础,三是地图。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所以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夯实基础: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要有45分钟上课的效率;为此我们要求学生上课时学懂、学会,不遗留问题,并及时通过练习和我们搜集的资料,拓展相应的基础知识。如果上课时有了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或同学解决,不要留下学习死角。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建议学生读一些地

  理方面的书籍,还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生活处处有地理。

  其次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填、写结合,我们把它叫做“地理事物定位法”。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练、测并重,我们把它叫做“对比强化记忆法”。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

  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探究教材、转绘教材,结合老师的分析总结,就能进一步加强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充分把握教材,明确重点考点的目的。

  二、构建复习体系

  知识是系统的,尤其是地理知识,复习时只有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才能夯实基础。我们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全力复习教材。首先是理清脉络,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学生在复习时应该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理出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复习的整体概念。夯实基础,重视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从历年中考题型上的改变可以看出,试题突显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书上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单独的整理,以便复习。同时对知识点加以分类,对于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及时的进行分专题的总结。比如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

  第二阶段以做模拟题为主。加强读图、用图能力方面的训练。结合中考指导,查漏补缺。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复习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本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地势等一定要牢固掌握。读图的同时还要把基本知识点与图形有机地结合,提高从地图、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参照中考指导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全面、大致地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在初一、初二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对于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要了解清楚,这样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老师们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一是结合近年的各地初中地理中考试题,明确考试内容,把握知识和能力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二是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人地关系等实际问题。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做题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三是宏观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四是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规范、严谨。课上用规范性语言教学,引导学生用规范性地理术语表达地理知识,包括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方法。五是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有用地理,留心观察,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及国家大事。六是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如去年地理中考题中就有一个填空题是根据地图填我国的一个文化遗产的名称,因为这个地方大致位于我市,所以很多人都能答出“明显陵”这

  个正确答案。所以我们在选择习题时尽量涉及到一些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如今年的汶川地震后,我们就及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组织学生观后电视上的专家分析,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周边热点时事的习惯。

  三、加强考前指导

  中考前的五月份,我们结合历年中考阅卷分析和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地理答题失分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前指导: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二是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三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四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五是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六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努力做到:

  (一)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比如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二)仔细读图,看清图示。今年的中考地图占重要内容。因此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 。

  (三)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在答题时要注意对

  篇三:九年级地理中考复习总结

  明目标求真务实 重基础精讲细练

  ——2014年地理中考工作总结

  xx中学 xxx

  2014年中考已落下帷幕,在县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我校教导处、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地理中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回顾近两年的地理教学和中考备考工作,我们在教学、备考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现简单汇报如下,希望能够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

  一、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从基础抓起,即抓好七、八年级的教学环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各个环节,使学生尽量轻松的掌握知识点。要抓好七八年级的地理教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兴趣,培养兴趣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

  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二是基础,难度不一定很大,但要紧扣课本,认清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三是地图,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喜欢地图。

  (二)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只要遇到教材上的地图,我们都认真对待,尤其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地图、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这却是学习地理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地图教学效率,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1、填、写结合。在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在一张地图上,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方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2、练、测并重。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适当做一些针对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张地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二、九年级的复习环节,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分两个阶段,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一)2014年4月前,也就是九年级的第一轮复习阶段,我们集

  中全力复习教材。

  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有的考,有的不考。我们参照中考说明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到全面了解,同时消灭在七、八年级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学生在复习时我们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整理出知识结构框架,将中考的知识点制成完备的复习题纲,以方便学生掌握。为了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备考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2014年十堰市地理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把握知识能力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不走弯路。

  2、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倡导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时以课本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主,做题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力争当堂的内容,当堂识记,绝不留到课外。

  3、宏观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地理主干知识,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

  4、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留心观察,提出问题,关注身边及国家大事。现实问题和焦点问题始终是中考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命题材料多取材于新闻报道,时事动态,各种数据等资料,命题的地理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触及较多。我们通过搜集

  资料,专门分析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二)中考前的五月份,我们结合历年中考阅卷分析和学生的反馈,认真分析地理答题失分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前指导。

  这个阶段,我们以仿真模拟考试为主,在模拟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⑴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⑵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⑶读图技能不够熟练、答题不够规范。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努力做到: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比如选择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2、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教学生怎样审题,如选择题要会从题干中找准关键词,关键词即是考查的知识点。理解题意后,迅速从记忆库中提取与采分点相关的知识,再去查看教材、图册中有关的资料,最后提取正确信息做答。

  3、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我们以专题图的形式进行学法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的说明,了解是哪一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政区图、交通图等。再对照教材和图册资料查找相应信息,再次认真读图。

  三、临近中考的前二十天,我们要求学生自由复习,注意“回归”课本,落实下面五个“回看”。

  一、回看教材。对照地理教材目录,依据考试说明列出的考试范围,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知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面再现,检查自己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对要求了解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要求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什么”;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否懂得“应用”,以便掌握解题思路。

  二、回看地图。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于一身,掌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回头看看地图,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方法。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的地图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图、中国交通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回头看看所练的各种与图有关的考题类型。如:地理景观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形在试题中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需的。

  三、回看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选择、读图试题应答策略?讲解时应着眼于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

  • 相关推荐

【中考地理总结】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的总结08-23

初中地理教学的总结06-23

学校地理德育总结08-08

地理教研组的总结07-16

地理阶段性的总结07-16

高中地理教学总结范例06-22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总结06-23

地理教研组的总结范文07-16

地理教研组总结范文07-16

初中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工作计划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