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本课题试图以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为切入点,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情境和学习效益进行认真的反思,以培养学生自觉的、主动的、高效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为重点,通过实验研究,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揭示学生学习的自然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与初中学生成绩分化之间的内在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国内外的理论成果本土化,形成适合本地区初中教学实际的理论体系和策略体系,以期在更大范围内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作出理论贡献。
2.实践意义:
⑴.对港上中学学生学习环境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为开展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学实践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⑵.开展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学实践研究要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切入,探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主体发展服务,探索防止初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把初中学生分化问题降低到最低限度。
⑶.通过此项研究为徐州市及其他地区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向设计
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如自信、认同、归属、需要、动机、主动性、积极性、表扬、成功体验、期待等
2、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教育理念、班级环境等
3、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爱的方式、学业支持、期待、教育投入、榜样效应、家庭学习环境、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启蒙的时间、学习习惯等
4、社会环境:社会期待、社区教育氛围、人文环境、对就业的认识、交际圈环境等
5、自然环境:如教室、座次、设备等
本课题拟把重点放在心理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创建的研究上。
三、研究的过程设计
1、前期准备阶段(2004.6~2004.9)
⑴通过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初中生学业分化和学习环境现状;学习创设积极学习环境,防止初中生过早分化的相关理论,确立研究方向,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⑵成立攻关领导小组、实验小组,采取指定与自愿申请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实验骨干力量,进行实验分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撰写实验计划。
a领导小组:由张希营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杨柏柱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胡新岭任课题主持人。
b指导小组:由邳州市教研室副主任伏荣超、刘先涛担任。
c实验小组:由胡新岭、石海峰、刘清国、石立功、王志华、鲁高武、冯全胜、及一(10)班全体任课教师王艳说、庄雪艳、沈鸿雁、王相连、高海威、葛振玲、车莉、张杰组成,欢迎更多的有志于此项研究的人员参加。
d实验班级:一(10)班
2、具体实验阶段(2004.9~2006.2)
第一阶段:初中生成绩分化及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2004.9---2005.2)
⑴调查了解我校初中生成绩分化的现状;
(2)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现状;
(3)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学习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4)初中生成绩分化成因研究;
(5)建立实验班学生成长档案和部分典型学生(两极生)发展档案。
第二阶段: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的策略研究工作(2005.2-2006.4)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行为策略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行为策略研究.
(3)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环境的积极创建策略研究
(4)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5)学校外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优化育人环境研究。
(6)非实验班典型学生个案研究。
(7)合作学习、互助辅导、自主学习及小组捆绑式评价模式研究。
3、实验的总结阶段(2006.5~2006.7)
(1)各学科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终端测试,评估
(2)撰写实验报告
(3)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2、优秀论文集
3、形成一套积极学习环境创建教学策略体系,便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五、本课题的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张希营,杨柏柱,负责实验的开展,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课题主持人:胡新岭,负责课题论证、研究、实施与总结
课题组成员:石海峰,负责组织实验的召集、检查和督促;
鲁高武,实验班班主任,负责学生发展跟踪,完善学生档案。
刘清国、石立功、王志华、冯全胜,负责材料的搜集、分析、归档等。
王艳说、庄雪艳、沈鸿雁、王相连、高海威、葛振玲、车丽、张杰等同志为实验班任课教师。
邳州市港上中学主持人:胡新岭
20xx年9月
- 相关推荐
【《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课题研究的计划02-16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计划02-27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计划(精选10篇)03-15
课题研究报告(精选22篇)07-10
小学英语小课题研究计划范文(精选9篇)07-18
中学物理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范文03-18
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课题研究的总结02-24
儿童早期写生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总结06-08
易学研究会的工作计划01-23
易学研究会的工作计划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