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

2022-09-11

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范文

  碑帖鉴赏——汉代隶书

  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清代朱彝尊评此碑说:“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金石文字跋尾》)。刘熙载也说:“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若华山庙碑,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艺概》)

  碑帖基本解释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石碑的拓本

  详细解释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可供学习书法用。明 曹昭《格古要论·古墨迹论上》:“用纸加于碑帖上。向明处以游丝笔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书》:“第一等有绝顶天资可以比拟 松雪 、 华亭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迹,为传世之学。”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每天晚上他由书房归来,必须在祖父屋里背些《昭明文选》、《龙文鞭影》之类的文章,偶尔还要临摹碑帖,对些干涩的聪明对子。”

  碑帖定义

  碑帖,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 碑帖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

  碑帖的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为此,这些“碑帖”就有真实性、时间性、工艺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场流通,也就有经济的价值,所以鉴赏就成为重要手段。

  碑帖简介

  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即书丹上石,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

  “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现在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碑帖”常放在一起合称,其实“碑”主要指汉、魏、唐碑,按照类型来分,则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则是指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碑帖拓本专属收藏,流通渐少,因而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碑帖收藏品历史市场行情

  作为一个古老的收藏品种,在目前火爆的艺术品市场中并不起眼,现今在很多人的收藏意识中,皆是“收藏=市场=增值”这样的公式。鲁迅生前便广泛收集碑帖,好像从来未变成商品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珍贵拓本已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中流通的大多数拓本一般都是通过翻刻、填蜡、填墨等办法制成的,上手须慎重。在嘉德、翰海公司的拍卖中,《李思训碑》拍得拓片4400元,《争座位帖》拓片6600元,《朝侯小子残碑》7700元,《乙瑛碑》拓片13200元,《爨宝子碑》拓片16500元,目前单件成交较高的是《龙门二十品》,拍得11万元。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巨资收购宋拓《淳化阁帖》价格不菲,只 碑帖案存在,却引发相当大的争议。最近一二年,碑拓拍卖出现“黑马”,翰海拍卖三国《王基残碑》拓本以34.1万元成交,上海嘉泰《戏鱼堂法帖》得82.5万元。相对于油画和书画来说,介入碑帖收藏的投资方太少,投资活力不明显,主要以研究者和书画家等为主。也许碑拓真的只是一种收藏,一种带有深重文化情结的收藏,而不是最佳投资市场。

  • 相关推荐

【汉代隶书碑帖鉴赏总结】相关文章:

《鸡》的全诗鉴赏总结01-10

文学鉴赏的四个步骤总结03-29

《诗经》原文及鉴赏07-28

《诗经》鉴赏(精选17篇)04-20

古代诗歌鉴赏(精选10篇)04-18

支教的总结05-03

支教的总结05-03

支教的总结05-03

支教的总结05-03

支教的总结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