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语文教案

2022-09-08

《文学鉴赏》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文学鉴赏

  二、教学重点

  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2.鉴赏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第八项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主要说鉴赏形象和表达技巧,将语言归并到表达技巧中说。

  所谓鉴赏,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鉴赏是人们发现美、评价美的一种活动。高考要求的鉴赏达不到这一高度,只是“初步”的鉴赏活动。

  (一)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文艺学认为是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主要是指所描写的人物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的目标

  目标是:评述人物的典型意义,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2001年春季高考选用邹志安的《黄土》其中第2题是这样的: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所给的答案要点是这样的:

  ①父亲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

  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③节俭,对自己人十分节俭,舍不得花一分钱;

  ④善良,与世无争,唯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⑤精神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其中第①点是评述人物的典型意义,其他四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就这道题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第一,评述人物的典型意义,既要注意全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又要注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言材料,而不应该仅凭某种印象作答;

  第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既要有概括说明,又要结合材料作一定评述,否则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答案。

  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从作品实际出发,结合作品作一定的具体分析,而不能用公式化概念化的词语来套作品、套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关于鉴赏表达技巧

  1.什么是表达技巧

  高考所涉及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

  (1)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如描写的技巧、叙述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

  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比较,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

  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代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

  以上几项高考的鉴赏题几乎每年都有涉及。

  2.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

  揭示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或效果(高考试题也称为“好处”)

  如2000年《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第六段结尾改写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将长城拟人化;

  ②便于与长城对话;

  ③便于抒发感情。

  (2)由于前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情(即叙述角度变,叙述的人称也跟着变)。

  3.鉴赏表达技巧应坚持的原则

  这里所说的应“坚持的原则”,实际是说应该如何鉴赏。

  (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表达技巧属文章“形式”的范畴,它在文章中主要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包括表达情感服务的。所谓的表达作用、效果,主要是指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或效果。因此,鉴赏表达技巧,须结合看它所表达的内容作分析、评述。

  例1:2001年春季高考《黄土》的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中国老一代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例2:2001年结合赏析题: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这两例都是分析象征手法的,都揭示其所表达的内容或在表达内容方面的作用,都没有运用“生动形象”之类空洞的词语。例2“也表现……”一句是命题者故意制造的干扰,与文章本身不相符。

  (2)要同揣摩语言相结合

  在文章中,任何表达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不能不揣摩语言。从操作层面说,揣摩语言:

  一要分析某种技巧前后各说了什么话,即分析在什么背景下运用这一技巧的;

  二要分析技巧本身的语言组合关系,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

  例:2002年《话说知音》两省一市试卷的第4题(即22题)是这样的:怎样理解第一段“有时发出细微的响声”,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呛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怎样分析呢?它的前句说知音传说已珍藏在华夏子孙的心坎里,后句说神往和渴求知音是一种纯洁和神圣的情操。据此可知,所谓“表达作用”实际是指表达知音传说的作用。再来分析引号中的话。引号中的话,从“有时”、“有时”和分号看,这是并列复句,可见答案包含两个要点。前一分句的主干是“响声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响声”是指知音传说发出的响声,“欣慰地……”是说文章给人们的美感;后一分句的主干是“呛哮催促行动”,“呛哮”是知音传说发出来的,可见说的是知音传说的鞭策作用。经过这样的分析,便可形成这样的答案:形象地表达了知音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如果不是这样来分析,而是仅仅抓住句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分析,将会如何。

  又如《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有这样的景物描写: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飒飒地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当年曾就这景物描写出了这样一道鉴赏题: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怎样解答这道题?上文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宁静”;这里写景物的声响,动态,“嬉戏”、“温柔”等词语很有情味。

  这样就可以看出三个作用:

  ①衬托墓地朴素;

  ②反衬墓地的宁静;

  ③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这样看来,鉴赏表达技巧,是不能不揣摩语言的。

  • 相关推荐

【《文学鉴赏》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学鉴赏的四个步骤总结03-29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

小班文学活动《春雨和种子》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