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讲课稿

2024-05-11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讲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讲课稿 1

  教学内容:

  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一学段的第一节属于欣赏·评述类型的课程。

  本次课将人文主题和美术的基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进行双主题教学。通过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挖掘妈妈对自己关爱的深层次细节,会议妈妈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一些具体事例,从而使儿童对爱的体会更加深刻和透彻。

  学生分析:

  低幼儿童最初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家庭,而母亲的感情支持尤为重要,会成为儿童日后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并产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欲望。

  教学思路:

  把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属于欣赏·评述,是教学的重点;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是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的延伸,意在加深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对人类最贴近的情感“母爱”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基础的美术元素和规律,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认识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创作材料;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经验与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认知领域:了解怎样表现由两个人组成的画面,区别人的大与小及性别特征,纠正对人的概念性表现习惯。

  能力领域:尝试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选用的艺术作品图片;收集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妈妈送的礼物、妈妈写的信等;布置教室。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忆(准备阶段)

  教师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难忘经历,引出话题。

  请学生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事情,或展示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

  二、观(描述阶段)

  师生共同欣赏一些美术作品。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发言的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不要限制学生的观察思路。在谈话进行有困难的时候可以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线索启迪,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体会。

  三、品(分析阶段)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

  提问:画家在画这幅画时使用了哪些颜色?看上去感觉怎么样?

  请你看一看,画面上使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个方向的?

  画面上的人是一样大小吗?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

  你愿意为这张画取个名字吗?

  这幅画使你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通过讨论和争辩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但对于坚持己见的学生,要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

  四、评(评价阶段)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深层内涵。

  提问: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你看了这幅画后,有什么感觉?

  你能感受到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吗?

  教师要对作品进行较为综合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总结,帮助儿童加深印象,提高审美评价的能力。

  五、颂(延伸阶段)

  在感受了艺术家所表达的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后,你想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情呢?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诗歌、文章、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吟

  师生共同吟诵《河水和小船》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十课

  小船躺在河的怀里,慢慢地游。

  河水紧抱着小船,轻轻地流。

  它们在说悄悄话: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妈妈的怀抱,是轻轻流动的河水。

  我就是那只

  喜欢撒娇的小船。

  妈妈,妈妈,我们也是好朋友。

  二、思

  就像河水和小船一样,我们和妈妈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就让我们创作一幅作品,来表达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情吧!

  交流、讨论:你想表现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什么事?

  你准备使用什么色彩?

  人物有哪些动作?

  请几位同学谈自己的构思。

  三、作

  静下心来回忆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细节,可以用任何方法表现自己的情感。

  利用上节课了解的关于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自己表达感情。

  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性以及尽量不要打扰别的同学的创作活动。

  四、赏

  能告诉大家:你想在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吗?

  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情感交流。形成初步情感积淀,为欣赏·评述活动做准备。

  在欣赏·评述的描述阶段,虽然学生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认知方面,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述,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欣赏·评述的分析阶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艺术形式语言的使用。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是欣赏·评述活动的关键环节。

  欣赏·评述的评价阶段,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不是重点。但它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评述的延伸阶段,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多种艺术形式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共通性。

  把语文课的资源为我所用,能够从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出发,更贴近学生。使学生了解到表达情感可以使用文学和艺术的双重手法,理解它们的共通性。

  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理性的思索,思考自己将如何进行创作表现。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构思。

  针对学生的创作内容,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构思。同时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运用自我评价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自己和妈妈的认识。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对生活经历的回忆和对视觉观察的分析,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妈妈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交流,是学生在不断观察、发现和认识中对自己的妈妈重新理解。教学在“爱”的主题下自然的融合了学科的知识技能,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是全方位的心理发展。

  在教学中尤其要把握好欣赏·评述活动中描述、分析、评价三个阶段的度。描述阶段要让学生当主角,自由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认知能力;分析阶段是欣赏·评述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观察,侧重分析作品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专业性强的知识;评价阶段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是重点,但也不能忽视,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欣赏·评述活动的概念。

  第二课时的造型表现活动是第一课时欣赏·评述活动的延伸,给学生创造一个释放情感、实践知识的机会。其中 “赏”这个环节是对第一课时欣赏·评述活动的回归,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欣赏·评述活动的内涵。

  本节课可以安排在圣诞节或元旦之前,学生可以把美术作品当成礼物带回家

  小学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讲课稿 2

  教材分析:

  生命的繁衍里离不开母体的孕育!它的宝贵之处是因为不可重复。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因此,母子的情感既广泛(每个人都感受得到)又独特(有别于其他感情);本课选取6幅不同表现形式的“母与子”主题的艺术品,来展现妈妈与孩子的亲情,通过欣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体会作品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作品中、生活中的母子之情及妈妈对孩子的爱,使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欣赏、感受美术的作品多样性与媒体特点,通过欣赏活动认识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初步学会观察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并简单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母与子”的主题中的情感,对母爱有新的体会并能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能力目标:培养认真观察,思考,质疑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观察、体会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母子情和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对生活中、作品中“母爱”的理解。

  2、了解艺术作品中有许多种表达情感的媒材与表现方式。

  3、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画面情节予以描述、发表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处理方法:

  1、以游戏、故事、观看动画、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讨论、交流、讲故事、语言引导、直观视觉材料提供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3、 用开放式、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有针对性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主题为“母亲和孩子”,如音乐,动画片、绘画、工艺品等作品。

  2、收集各种美术绘制用具。

  3、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做好课前调查问卷及单亲孩子个别访谈工作。

  4、根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学生:

  准备妈妈的照片一张

  课后工作整理:

  1、课后调查问卷情况的统计

  2、检查学生在课后、家中是否运用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内容。

  学生课后活动:做一件礼物送给妈妈,或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交流导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活动

  1、教师简介自己妈妈的外貌形象、性格爱好,请学生与小组内同学谈谈自己妈妈的外貌形象、性格爱好是怎样的?妈妈平时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1)小组讨论、交流并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妈妈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妈妈。

  (2)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2、点明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感受母爱的力量。

  1、欣赏母爱题材的动画片、素描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妈妈的善良、勇敢

  (1)欣赏“猩猩妈妈勇救小宝宝”动画片,(欣赏前向学生提出要求:看完后要在片中找出一位勇敢、善良的好妈妈)。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观后感,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2) 教师小结:母爱可以战胜恐惧和邪恶,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

  (2)引导学生欣赏观察珂勒惠支的《母亲保护她的女儿》,简介艺术家的生平及作品艺术风格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天下的母亲(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所共有的母爱。

  (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欣赏思考分析探讨各类母爱题材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感受艺术作品和母子亲情之美之真。探讨、认识6种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与媒材工具。

  1、引导学生浏览、欣赏教材中6幅母爱题材的艺术作品(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摄影《鼠猴》、木雕《欢乐柱》)。

  思考:找一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现过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吗?哪幅作品中的妈妈最象你的妈妈?如果你是某幅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艺术家用什么方法来描绘、告诉我们妈妈和孩子之间亲情的?

  2、小组讨论交流: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教师以思考题中的.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讨论,如“为什么喜欢”可以从人物的造型手法、色彩、材质方面、“亲情之真”可以从画面情节内容的表现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及发表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所赏析的各幅作品引导学生对手法运用、主题表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理解后,结合具体作品展开对媒材工具的探索:

  (1)创设小商店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媒材工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感知其特性并逐类找出教材中对应的作品种类(找一找这些美术作品用了哪些用具?)

  (2)教师小结,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三)强化体验,深化情感,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在每一刻,孩子也要爱妈妈爱大家,引导学生将对妈妈的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1、教师讲述“母亲舍命救爱女”的纪实故事,引导学生更加地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说一说妈妈爱自己的一件小事,今后自己应该怎样使妈妈幸福呢?想制作一件什么小礼物送给妈妈表达自己的心意呢?

  3、对学生进行表达方式的引导:可以唱歌、做手工、画画、讲故事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心意

  三、课后总结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讲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月亮和云彩》讲课稿05-25

二年级语文关于《小企鹅和妈妈》的讲课稿05-20

语文一年级讲课稿07-03

树叶妈妈和孩子教学反思07-09

一年级《上下》数学讲课稿07-03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讲课稿07-20

小班活动树叶妈妈和孩子教案06-23

我和妈妈美术教学活动设计07-07

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讲课稿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