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教学反思

2022-08-15

《向心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向心力,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是教材所用的方法,.这与以前的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本节重点突出了向心力的理解及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而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本节的难点是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实例:用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或观察,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

  (1)向心力

  向心力的教学是循着先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验验证的顺序。从理论角度出发,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就可以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完成上述的讲解之后,向学生指出,圆周运动中力与运动的关系,遵循的仍然是牛顿运动定律。

  教科书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本实验尽量使用通用器材而不是专用器材来做。如果能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就更好。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器材引起的困难,确保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实验会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身边,对科学产生亲近感。

  教材没有采用向心力演示器,因为条件的限制,向心力演示器不能做学生实验。用圆锥摆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很容易让学生分组实验。这个实验的优点除了器材易得外,摆球受力的分析方法也是以后常用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面的学习。这个实验的难点在于不易保持摆球的圆周运动,但由于是估测,小球能转一两圈也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圆锥摆的实验后,很容易理解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是由其他性质的力提供的;当然圆锥摆实验中的向心力方向时时不同,是由不同方向的绳子拉力和重力合成后提供的。由于拉力是不同方向的,作为初次分析向心力来说难度较大,会影响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主线。教学中强调拉力沿绳方向,不过分强调拉力的不同方向,也能减小些学生理解的难度。就这一点来说,使用向心力演示仪还是有优点的

  (2)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要学生在更一般、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圆周运动和曲线运动。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把握好难度。例如,分析一般情况下的变速圆周运动的问题时,尽管提到切向分力和法向分力,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概念;教材中提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教学中不必进行定量研究。

  (3)“做一做”

  “做一做”栏目的内容,是要学生获得向心力大小跟物体做圆周运动半径大小关系的体验。做好教科书中的“抡绳子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实验是引入讨论的关键。

  本实验“做一做”栏目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是个构思与设计都很好,便于学生操作的体验性的实验。通过体验,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对正确的物理直观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要鼓励学生尝试;另外,也应让学生体会该实验操作设计中富含的思想方法。

  • 相关推荐

【《向心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大全06-24

教学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学反思04-27

《惊蛰》教学反思03-07

《登山游戏》教学反思12-20

《汉字的发展》教学反思03-09

蜗牛的秘密教学反思04-01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05-31

《剥豆》教学反思02-06

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