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总结的材料要求是什么

2024-10-28

收集总结的材料要求是什么

  收集总结的材料要有古有今,有内有外,有正有反,有上有下,有点有面,有虚有实,写作起来就能“虚”“实”相辅、“内”“外”相证、“点”“面”相援、“正”“反”相成、“上”“下”相合,就能够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一)认真回顾反思,从生活中直接获取

  生动的“活”材料确定了写总结的动机后,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过电影”“翻旧账”,以时间为脉络,把过去的大事、新事、难以忘记的事捋一捋。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实践是总结写作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但也是最丰富、最生动、最基本的东西,是作者进行写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这些实践活动能否成为写作的材料,就要靠作者认真去遴选,用心去感悟。

  每一次会议所形成的文件,领导的每一次讲话、谈话,每一次文件批示、处理,每一次基层调研、公务活动,都应该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要多深入基层,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学习新知识,从基层富有活力的生活中汲取养料。了解了上情,掌握了下情,写起总结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调查、走访,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

  调查走访是写总结人员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在重要文稿起草前,要根据文稿的基本思路、基本观点,有选择地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调查等形式,了解情况,集思广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材料储备,认证材料的真实可信度,掌握大量生动具体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又可检验或矫正作者的认识,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新的启迪与升华,使主观与客观更加一致,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有作家总结其创作经验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如果将其用于总结写作,也同样是经验之谈。

  (三)读书、学习,从现有的成果中获取

  材料人们的知识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来源于直接的经验,即亲力亲为;一个来源于间接的经验,即从书籍、报刊、网络中获取材料。而前者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常用的获得间接经验的渠道主要有三:

  一是从日常接触的文字资料中获取可以选用的材料,比如,各部门递送的文字材料,诸如计划、简报、总结、报告、经验材料、统计报表以及上级文件、政策法规、领导讲话等;

  二是从文献、档案、声像、计算机文库、网络等处获得材料;

  三是从图书馆、资料室获取相应的材料。这些间接获得的材料,是别人的经验总结或研究成果,更能活跃作者的思维,开阔视野。

  材料的收集和积累是一项慢功夫、细功夫,没有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的量的积累,就不会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常有一句经验之谈,“要给学生一瓢水,你就得储备一桶水”。教学如此,应用写作也是如此。你要写好一百字的东西,必须有十倍乃至上百倍的知识储备来“垫底”。收集、占有材料要像韩信将兵那样“多多益善”,你占有的材料越丰富、越广泛,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高质量的作品。

  收集材料要全,不仅指的是数量,也指材料的类型。材料的收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1.“时”不分古今

  既要占有现实的材料,又要占有历史的材料。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使用历史性材料,可以使阅读者了解某一事物的历史面目及其所处的环境;使用现实材料可以掌握事物的最新发展情况。

  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既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又要考虑现实的需要,就会摸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及其纵向发展的轨迹,在联系与继承、弘扬与发展中融会贯通,总结的主旨才更具有说服力和厚重感。

  2.“空”不分内外

  既要占有本体的、中国的材料,又要占有外部的、外国的材料。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特别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一体化、全球一体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更加明显、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收集外部的情况和各种信息,把握现状、动态和趋势,只有运用系统的思维,把局部的、微观的事物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分析、思考、比较,才能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

  3.“质”不分正反

  既要占有正面的材料,又要占有反面的材料。正面材料能够支撑主旨,起到示范和引路作用;而反面材料能够衬托主旨,起到警示和借鉴作用。写作应用文,既要掌握正面材料,又不能忽略反面材料。只有在优势与劣势、正确与错误、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的分析比较中,才能鉴往知今,才能多一分清醒,多一分理性,从而给事物以正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把握住事物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4.“类”不分点面

  既要占有具体的典型材料,又要占有综合的概括材料。写作应用文,既要掌握“点”上的材料,又要注意整体材料。“点”上的材料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体现事物的深度;“面”上的材料能够反映事物的全景,体现事物的广度。只有“点”而没有“面”,缺乏全面性;只有“面”而没有“点”,缺乏典型性。只有将“点”与“面”结合起来,总结才更具真实性与全面性,才更具有立体感。

  5.“位”不分尊卑

  既要占有上级的材料,又要占有基层的材料。上级机关的材料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工作部署与要求等,这是我们从事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不能出现偏差。而基层的材料包括基本情况、典型事例、成绩与问题等。只有将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把普遍适用的真理与本体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使总结的主旨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6.“本”不分虚实

  既要占有理论材料,又要占有事实材料。写文章不能光讲道理,也不能单纯罗列事实、堆砌材料,而要就事论理,有理有据。否则,无实——空洞说教,苍白无力,不能说服人、感动人;无理——就事论事,平淡凡庸,不能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只有把理性与现实结合起来,有实有虚,才能使总结的主旨更加生动鲜明。

  实践证明,写作是一项硬功夫,功夫全在平时的积累上。经过自己消化理解的点点滴滴积累的东西,能够真正入心入脑,动笔写起来,就会随手拈来,左右逢源,即所谓“厚积薄发”。否则,起草时临时拼凑,“先搭架子后填肉”填充起来的文章,势必言之无物、空话连篇。

  • 相关推荐

【收集总结的材料要求是什么】相关文章:

报告格式要求04-04

学习报告格式及要求11-15

常用的压电材料分类总结10-30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02-27

先进联户单位事迹材料总结03-20

材料结构分析复习总结(通用10篇)05-16

关于读书报告的具体格式及要求04-23

材料供应的计划及保证措施02-16

西部计划宣传材料04-23

二年级学生语文的学习要求有哪些呢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