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会认字。
2、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
3、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4、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一上完留下了一个悬念“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别急,这节课我们就来揭晓答案。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测一下大家生字词语掌握了没有?
出示词语(1)开火车读
(2)齐读
二、细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谁发现了回声?——小青蛙
2.回忆一下,小青蛙在哪里听到回声的?
【板画】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来回顾一下怎么发现回声的吧。
(指名分角色朗读1-3段)
3.青蛙妈妈究竟是怎样做的,又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了读一读。
【设计意图】简单的板画不但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为课堂增加趣味性,也为后续巧妙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青蛙妈妈做的句子
(1)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在哪一个自然段?(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一个,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的“跳”字。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2)(师动作演示)小朋友拿起笔,把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字点上黑点。
(3)【ppt】 青蛙妈妈将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水的波纹我们就叫它“水波”。水波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4)谁来上台,做着动作,看着图画讲一讲青蛙妈妈怎么做的?
(5)指导朗读第四段。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学习的有效资源。对图画的观察、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处设计将课文插图与文字相连接,引导孩子看图说话,提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学语文,用语文。
青蛙妈妈说的句子
(1)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呢?小组合作学习。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出示四句话:①②③④小组汇报:读第一句话,这一句话中,妈妈把小青蛙的叫声比做什么?
(2)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它们像呢?老师把这个过程画出来。
(3)【板画】青蛙妈妈说水波碰到河岸荡回来,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叫,声音的波纹和这水波很像,我们叫它声波,声波一圈圈的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传到了小青蛙的耳朵里。
(4)想一想:这时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小青蛙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
(5) 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看着图画,读读课文,同桌互相分享一下。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小青蛙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小青蛙就听见自己的声音了。)
(6)看来,小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了,回忆一下,你听到过回声吗?在哪里听到的?【PPT】
在空旷的山谷中,就像动画片中的小白兔一样大声叫,回声很快就传到自己的耳朵里。再例如天坛的回音壁,四川的……等。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板画巧妙表现出”波纹”与回声的关系,自然的演示了回声的形成过程,孩子们在相互交流中强化认识,在表达中进一步感知。
【资料拓展】回声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人们却能利用回声做好多事情
比如:海上利用回声探测海底深度,还能发现石油,回声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在动物世界,回声又是怎样应用的呢?海豚、蝙蝠等。
(7) 回声可真神奇,那小青蛙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一蹦老高”是什么意思?小青蛙为什么“一蹦老高”?(高兴、兴奋、获得了知识)
你有没有高兴的一蹦老高的时候?(朗读最后一段)
(8)学到这里,你说我们新认识的朋友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好学好问、聪明可爱)是啊,妈妈也笑着点点头。
【设计意图】学语文离不开生活实际,注重课堂的生成,随机给学生补充生活中见到的关于回声的建筑物,更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兴趣。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发生在孩子身边,引导孩子回忆经历过的回声,孩子在表达中感受到身边的科学。
三、分角色朗读
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表演。
四、课后读读抄抄 完成读读抄抄
五、小结
大自然还有很多像回声一样的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学会思考,就一定会像小青蛙一样收获很多。
【设计意图】总结结合本单元主题,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板画
- 相关推荐
【回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03-01
白鹅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9篇)03-15
《黄继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02-21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04-27
《秋天的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3篇09-25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8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