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后的感想

2024-10-12

读《活着》后的感想

  

  我对某本书的感觉,常常是在难以预测的某段时间。很多时候,我都是个慢半拍的人,这注定了我不可能成为一名追风者、时尚者。我以为,书与人一样,也是需要缘份的,合适的时候相遇才是最好。《活着》,这本十几年前曾炙手可热的书籍,在当时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可在这个凉爽宜人的夏天,在我的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地走进我的世界,虽然姗姗来迟,却恰是时候。

  

  简单的装帧,不算厚,夹杂在一溜大部头书籍中,并不显眼。从书架上抽下来的时候,感觉很小巧,纯黑的封面上两个醒目的白体字——《活着》,好像一下被击中了,随手翻开,只读了个开头,便被吸引了。好,就是它了。

  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作品。没想到,他的语言如此简炼、精致,无论人物还是景物,寥寥几笔便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描写静谧的乡村及农民的生活场景时,他写道: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描述福贵对父亲致命打击后自己的愧疚心理: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还有福贵落魄时再着华衣时的感受: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鼻涕”亏他想得出呵。

  他的文字,平淡如水,又意味深长。向来读书很慢的我,这次却是一鼓作气,只用了两天。正如他文中所说的那样:他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了我。

  三

  这本书的结构十分简单,从头至尾未分章节,故事不复杂,人物也不多,只有几个,但跨越的年份比较长,从民国时期一直到文革结束后,故事的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历尽苦难,通过他的一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以及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其中有关于解放后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历史场景的生动再现。全书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感觉更加真实亲切。而福贵所处的年代,也恰是爷爷奶奶经历的年代,全书读下来,就像是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一样,虽然没有经历过,但也会感同身受。读到某个特定场景时,会不由地想起父母亲以及爷爷奶奶们,情不自禁叹息一声。

  现在衣食无忧的我们,很难理解贫穷和饥饿的真正涵义。但对于那一代人来说,这是最刻骨铭心也最痛苦的记忆。你能想像有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怕磨破鞋底提着鞋光着脚板踏雪上学的情景吗?你能想像人们数着米下锅,一天只喝一顿稀粥依然有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感觉吗?当野菜树皮都被挖光剥光凤霞和村民争抢一只地瓜,当家珍将一小袋米藏在胸口偷着给家人熬粥的时候……我再也不能无动于衷、安之若素,悲悯的浪潮将我淹没,我想到了姥姥饿死的那个六岁的女儿,想起母亲讲起的奶奶将粮食挖洞藏在地底下的故事……我开始理解父母们为什么将剩饭一热再热舍不得倒掉,姥姥为什么说浪费粮食是作孽……

  只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才真正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才真正懂得珍惜粮食。那一刻,我想让儿子还有更多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四

  而作为福贵一家,面临的苦难,又何止仅仅是饥饿。对于他们来说,社会动荡以及战争所产生的不可预知的恐惧,才是更大的不幸。福贵去找大夫给母亲看病,半路却被抓了壮丁(真巧,爷爷也曾被抓了壮丁,或许也不能说是巧合,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现象吧),从此与家人分离。在战场上,他看到伤员像垃圾一样被倒在地上没人管,下雪的夜里,福贵说:“我们就听着躺在坑道外面几千没死的伤号呜呜的声音,像是在哭,又像是在笑,那是疼得受不了的声音,我这辈子就再没听到过这么怕人的声音了。”那是死亡逼近的气息,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境遇更加令人窒息和绝望?

  对于文化大革命,作者持冷峻讽刺的口吻:满街都是大字报……屋里脸盆什么的也印上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凤霞他们的枕巾上印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床单上的字是: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二喜和凤霞每天都睡在毛主席的话上面。

  读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苦笑过后,后背一片冷森森,心底涌起阵阵悲凉,过后又会长出一口气:真是太幸运了,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刚好结束。

  五

  好在,还有一些温馨的片刻,安抚一下我们脆弱的心。在《活着》当中,亲情是一道主旋律,虽然福贵苦难不断,但几代人浓浓的亲情贯穿始终,他忍受苦难却并不孤独。福贵在输光家产后,他娘那时却还在心疼他,舍不得怪他只对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而他爹虽然恨铁不成钢却也没对他怎么样,只要求让他将债务换成铜钱挑去还债,目的是让他知道“钱来得多么不容易”。

  特别是被他虐打的妻子家珍也没有埋怨,只是跟他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关于家珍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精彩片断不得不说一下“那四样菜都是蔬菜,家珍做得各不相同,可吃到下面都是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猪肉。起先我没怎么在意,吃到最后一碗菜,底下又是一块猪肉。我一愣,随后我就嘿嘿笑了起来。我明白了家珍的意思,她是在开导我: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样的。”她是懦弱可悲的,她又是智慧可爱的,她用简单的道理开导召唤自己的浪荡丈夫回心转意。

  常言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福贵原是个地主少爷,家珍是城里米商的小姐,结合时二人都是富足人家的子女,可谓是门当户对。可当家业衰败后,家珍依然不离不弃,与福贵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这样朴素坚贞的情感,当今那些经不起贫穷、耐不得寂寞,视婚姻如跳板一心想着攀权附贵的女人们读了,不知道她们会不会脸红?

  关于福贵爹和娘之间的爱情,小说中虽然着墨不多,但当福贵赌光了家产之后,想借钱到城里开铺子时,他娘一声不吭,过来半响才说:“你爹的坟还在这里。”单这一句,胜似重捶,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从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式妇女善良隐忍、博大包容的传统品德,我为什么没有用“美德”,是因为太过隐忍也是对人性的扼杀,但如果没有忍耐,这世界将会增加多少纷扰与喧嚣。

  凤霞与二喜的婚姻,是文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文中的描写令人欢悦:那天凤霞被迎出屋去时,脸蛋红得跟番茄一样……个头比凤霞矮的二喜一把将凤霞抱到了车上,看的人哄地笑起来,凤霞也哧哧笑了。

  这些温馨的片断,像是从乌云的缝隙中漏下来的一丝丝阳光,令他们苦难的生活也闪闪发亮,使他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六

  不得不说,这是我目前读过的最压抑的一本书,名为《活着》,但却一个个都死了,总是在有一丝丝欢欣的时候,厄运突然降临,让人稍稍舒展的心再次抽作一团。在读的过程中,那种深沉的痛让我无法喘息,却又欲罢不能。

  龙二的死有些戏剧性,他的家产是福贵输给他的,也因此,他被定为地主而福贵免过一劫。所以龙二说:福贵,我是替你死的。还有一个是春生,先是苦难,接着富贵,后又惨死。他们二人的死颇有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意味。最让人心痛的是有庆,他曾是文中最活跃的因子,但却因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他被一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令人嘘唏不已。这样的事情看似偶然,但在那样的年代,死于非命并不稀奇。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不久死于产后大出血;两个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福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孙接到了乡下和他一起生活,小苦根的机灵可爱让我们稍稍放松一些。读到这里,我们以为福贵可以和小外孙过寻常安宁的日子了,我甚至想祈求作者存一点怜悯之心,让福贵这个多灾多难的主角过几天安生日子吧。可灾难再一次降临,几年后,小苦根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随着小苦根的离去,我们心中最后的一点希望也完全破灭。在那个年代,生命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但福贵代表的却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只是一段过程,转瞬即逝,在大自然面前,人更卑微渺小的如同草芥蝼蚁。

  七

  家人尽去,万事皆休。故事的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读到这里,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却没有完全卸下的轻松感。

  活着是什么?为什么活着?这是我们不约而同发出的疑问。

  余华答曰: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

  这样的结论太过冷酷残忍,我固执地不想认同。此时,我更不想去探究什么思想内涵和文学造诣,那是哲学家、文学家或者老师学生的事情。我只是一介家庭煮妇,我有些自欺而又略带欣慰地从福贵身上看到一样难以磨灭的东西——活着的信念与意志,但这绝不是简单消极被动的忍受。

  我想起家珍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我记得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

  与福贵相比,当今的我们似乎啥都不缺,可为什么很多人依然感觉不到幸福?是欲望的过度泛滥,还是价值观人生观的混淆错位?《活着》让我明白,生命是一个过程,有繁华也有荒凉,有共同跋涉,也有寂寞坚守,活着,就会经历风风雨雨,活着,就要接受起起伏伏,活着,就要像张海迪那样:“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

  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收获。

  • 相关推荐

【读《活着》后的感想】相关文章:

读论语后的感想07-13

旅游结束后的感想03-19

考试后的感想(精选14篇)08-17

去云南旅游后的感想03-19

90后入殓师的工作感想02-24

化学公开课教后感想02-27

好友一起旅游后感想03-19

公司组织旅游后感想(通用18篇)04-10

到九寨沟旅游后感想03-19

参观幼儿园后的感想与反思(精选13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