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树叶》的教学设计

2022-07-20

《最后一片树叶》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叹息、发愁、出神、罢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自然常识类文章的兴趣。

  5、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预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 谈话导入

  秋风紧了,树枝上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一只小鸟飞过来,吱吱喳喳和它说起了悄悄话,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赶紧打开书,去看一看吧!

  教师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到课文之中,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兴味盎然的读文。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同学们试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边读边识字,教师关注识字较差的学生。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认对了,就奖励他“识字星”。

  3、检查读文情况,互相评议。

  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意识,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识字习惯。

  利用评价机制,是学习变成乐事。

  三、 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可以体问题。

  (不快乐——快乐)

  树叶开始为何不快乐?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你从哪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读文交流,再仔细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A:理解开始是为什么不快乐?

  B:体会小鸟说的话,明白为什么树叶有快乐起来了。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师生解疑。

  4、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叹息发愁——怀疑,听的出神——快乐的跳舞

  抓住情感的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

  相信学生能学会,通过小组交流解疑后,教师在相应的引导学生理解疑难,抓住重点难点引导。

  读中感悟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四、续编故事。

  1、树叶宝宝藏在树妈妈的怀抱,终于躲过了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天,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发挥你的想象,编一编,讲给你的同学听听,注意语句要通顺。(课后写在小本本上。)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

  3、在“续编故事小展台”,展示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同学们编的故事真有意思,老师也想起了两句话,想送给大家作为奖励,“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倦鸟知返,游子思亲。”

  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的思维在理解了和文之后,得以进一步延伸,在续编的过程中锻炼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增大学生与课文相关信息的摄入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库。

  五、 拓展延伸

  小鸟帮助最后一片树也找到了快乐,你在什么地方找到过快乐?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课文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大语文关,让他们觉得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是很贴近的。

  六、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再认生字,复习巩固。

  2、新语境中再认生字。(例略)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依据学生记忆特点,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 相关推荐

【《最后一片树叶》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

一片大大的树叶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