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馋偷食人参果》教学设计

2022-07-17

《解馋偷食人参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点评”的方法,了解点评对深入领会书籍及研究性学习。

  2、 深入感受小说情节问相互勾连,彼此照应,层层畜势的特征。

  3、 以如课为例,交流研究性学习和名著阅读中的疑难。

  说明:本课宜放于学生名著阅读一段时间,至少二十六四之后。此时学生在阅读中一定有很多疑惑和

  困难,不仅影响阅读的兴趣,也可能影响阅读的课文,教师可适时借四七课为契入口,交流疑难和读书的预感,在“点评”学习交流中,启发他善于从看似平淡的情节,叙写中“平中见奇”,激发学生保持阅读与探究的兴趣,给予他的方法指导与精神的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 以课文为例,激发学生交流阅读或探究中的问题,确定教师以“点评”为切入口辅导的重点。

  2、 学生的问题可以五花八门,如何引发学生从文本情节的疏理入手,激发自己的感受是难点。

  说明:

  1、本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生成性较强,但以“点评”的学习为过程,可使不同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个切入的方向。

  2、管学生什么方面的疑难,都应从文本出发,善于从文本前后的关联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疑难,老师必须对此作好全方位的充分准备。

  教学环节大致知道西游记故事的学生那里是很容易被感知发现的,教师应抓此契机,激发不同研究小组围此探究,为形成全组探究成果作好重要准备。

  我在初次教学中是抓住课文首段,提出“编者为什么加写一段前面情节的简缩概述?引出学生对“偷食人参果”在取经途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问题。从而激发不同研究方面的小组提出相应疑惑。如探究情节类小组提出,课文所选片断并非“人参果”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甚至是看似最平淡,有些多余的部分,编者何以偏偏选它呢?还提出编者进行的一些删改的原因是什么?而探究人物类小组提出孙悟空的形象在“偷食人参果”里是否受到影响,他的光明磊落,威武果敢到哪里去了。探究语言描写类的小组提出,文中一些交待如“人参果”“镇元大仙”“二童子”言行等是否必要?

  对于这些疑问,我进行了充分肯定,但没有急于应答,而是收拢为文本情节“平”中是否有奇这一核心问题。带着疑问先去探究“点评”的做法,因为点评的探究是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初读激疑到再读反思碰撞,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学生要真正掌握这一方法,离不开教师进行的示范性引导,因此在质疑教学第一个环节后,安排一个学习点评方法,教师运用点评解决“人参果”交待内容之作用的问题,启发学生名著中的“平淡交待”实质上起到相关勾联,突出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

  第三个教学环节则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模仿思考点评,交流再思,学生在交流中一定会产生一些新的疑难。当时探究情节类小组已较充分感受到课文部分为后文情节发展所起的铺垫作用,遂可进一步引发他们比较,原书比课文多了哪些,学生自然会产生删掉唐僧拜“天地”后,悟空、八戒一段话是否合适这样的疑问,举一反三,于是再行深入。探究人物类小组学生可能很易找到悟空在“偷食”中的顽皮,被骂中的恼怒,承担责任中的豪气,敢作敢为等,适时引导这些描写对全书表现孙悟空的形象起怎样的作用等等。

  由于在此环节中学生的疑难可能多种多样,不可定因素较多,当时我在时间的掌握上失之拖沓,使各小组的问题没有及时汇总于“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的探究,这样全课的教学目标缺乏总结提升的过程,也不利于在其下的小组探究下启发大家继续思考,这是在教学应注意的。

  • 相关推荐

【《解馋偷食人参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

田鼠偷瓜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