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观课感想

2022-07-17

《平均数》观课感想范文

  曹清华老师执教的《平均数》和高淑梅老师执教的《平移与旋转》是两节高质量的好课。两位教师在“导学议练”课堂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简洁、新颖,学生学起来轻松、有趣,是乐趣与兴趣、情境与情感交融的快乐课堂,是生活与数学、经验与体验对接的本位课堂,是自主与合作、探究与点拨交互的智慧课堂。

  重点说说曹老师的这节课。我们认为突出的优点:

  1.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

  上周六(10月22日)我们学校代表队参加了市中小学航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训练和筛选的过程中,学生趣味盎然,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曹老师就是选用了筛选队员的情境,将比赛场景和平均数的意义自然融合。其实这个比赛隐含着平均数意义的本质。学生在解读两组数据中,激起思维冲突,这样,从一个比赛场景中抽取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反映出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取过程,是学生一次建模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初步感知的过程。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曹老师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方法,准备了涂涂画画的统计图,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过程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为建立平均数的概念提供了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练习的设计中,曹老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些生活实际的环境,如“十一”黄金周“三孔”的旅游人数、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教师的平均年龄、队列比赛中评委的打分等,将平均数和身边的具体事例相连接,用平均数的知识去解释具体的含义时,这就是数学概念与生活现象两者在学生心中融合的过程,是学生深刻理解的过程。

  提出一个商榷的问题: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运动员的成绩统计表后,让学生思考选谁去比赛。这个情景的创设,是一个引发学生争议、激起学生思维冲突的时机。可是学生观察表格不够完整,脑海中没有整体的概念。学生说想法还没有充分表达,教师就把学生的话接过来了。我想,教师再给学生些许的时间,整体感知表格的内容(场次不同,每场得分不同),再把自己的想法说详细些,然后教师小结出结论。

  以上是我们一些浅显的认识,说的不对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 相关推荐

【《平均数》观课感想】相关文章: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感想(精选11篇)12-23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通用10篇)06-27

感想怎么写12-08

书市感想作文04-06

书市感想作文04-06

书市感想作文04-06

书市感想作文04-06

书市感想作文04-06

书市感想作文04-06

书市感想作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