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控制的论文

2024-10-18

推进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控制的论文

  一、前言

  当前航天系统呈现新领域、新技术、新环境、新队伍的特点,尤其是新入职人员较多,在单位大多承担型号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新型号研制生产任务形势紧迫,大部分新同志在两、三年内就要担任型号设计、工艺方面的主要角色,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专业能力不足,型号质量意识还有待加强,在编写各类技术报告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编写的技术报告在整体质量上,离各级各类标准和型号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报告整体质量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在航天型号研制的早期年代,技术报告都是采用手写或手绘操作,各级领导对技术报告的要求很严,审阅时都非常认真,不仅修改报告内容,而且对标点符号、英文字母等方面的差错也进行到正,对报告形成过程控制非常严格,报告质量普遍良好。

  目前,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工作岗位上的新人员或者部分技术人员,由于对编写技术报告的标准、要求理解不到位,对科研生产全过程、全要素流程了解不到位,对科研生产质量管理要求学习不到位,对一些设计方法、试验方法、仿真计算方法、结果评价方法等把握不到位,在技术报告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技术报告在形成过程控制的严格性和精细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常见的是主管人员在电脑上起草报告后,将电子版发送各级领导审查审阅,各级领导每天的工作安排很多很紧,是否认真看、认真审阅报告很难说,通常是各级领导在同一天或者较短的时间内签完字,一些报告基本上不作修改,报告走完流程就使用或者走完在网上的任务流程就完成了闭合。以这种速度形成的技术报告,通常会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文字错误、报告结构不合理、报告主题不突出、报告内容不清晰、计算分析不准确、逻辑推理不严谨、技术协调不到位,甚至出现由于输入参数或计算方法选择不当、不对而导致技术过程、技术结论出现错误的情况。

  目前型号技术报告在三级审签方面,技术责任制还没有真正落地,逐级把关控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近年来,航天型号任务繁重,型号技术复杂难度也在增加,各级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在技术报告三级审签过程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比如不能按三级审签人员资质和责任制的要求进行技术报告的审查、审阅和批准;有些校对人员的工作履历比编写人员还要年轻;有些审核人员忙于型号各项具体技术工作,繁忙行走在各类会议之间,工作精力放在技术报告三级审签上的比较少;一些型号技术负责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协调处理各类技术工作,无法静下心来,专注细致地审阅各类技术报告。因此技术报告的三级审签和过程把关控制就打了折扣,技术报告的质量就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质量管理要求。

  航天型号各类技术报告反映的是型号设计、生产、总装、测试、靶场飞试或发射、产品交付全过程、全流程的工作情况。型号技术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航天型号各项研制生产工作能否有序、有效、高效运转,关系到航天型号飞行试验或发射任务能否顺利圆满完成,关系到航天型号各类装备能否按期顺利交付,因此加强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精细化质量控制,是航天科技工业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对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几点认识

  (一)加强技术报告编写人员的培训,确立科学严谨的技术报告编写观念

  1.这些年来,从学校跨入航天系统并直接走上科研生产设计、工艺以及管理等岗位的学生不少,大部分新入职人员在航天科研研制生产一线接受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对航天科研生产研制流程、研制要求、研制特点、产品形成全过程的了解以及航天型号飞行试验或发射任务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不够深入。由学生转变为航天科研生产工作人员还需要一个全面、扎实而又逐步适应的过程,但航天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的现实情况又要求他们尽快写报告、出报告,并提交各级领导审查或专家进行评审。要想顺利通过审查或评审,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和技术报告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基础。

  2.针对技术报告的编写,有GJB6000《标准编写规定》、QJ1167《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QJ1714《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QJA1171《航天科技报告编写与评审规则》等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技术报告编写的结构和规则,还规定了技术报告的编制格式、主要内容和字号、字体等。此外各级各型号也制定发布了各方面的质量管理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都是指导和规范航天型号技术报告编写的准则。要想写好各类技术报告,各单位就应组织研制生产各级各类人员对上述标准和要求进行认真学习,了解和掌握技术报告编写的工作要求。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技术报告,就要树立严格按标准、按要求编写报告,结合型号实际按严谨科学的态度编制报告,技术报告的关键环节、重要内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等方面的正确观念;要从技术报告的质量关系并涉及到航天型号飞行试验或发射任务成败的高度去审视已编写的技术报告;在思想上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报告不同于学校的作业、论文乃至文学作品,要彻底改变技术报告差不多就可以交了的思想心态;要严格遵循在把型号科研生产的试验、计算、分析、总装、测试以及全过程、全流程检查确认等方面的工作做完、做到位的基础上,用正确的、实际的、真实的数据和原材料信息去编写技术报告,以确保技术报告质量的符合性、技术报告内容的真实性、技术报告评审的有效性。

  (二)落实技术报告审核责任制,加强技术报告节点审查控制

  1.按GJB6000《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技术报告在编写后要履行校对、审核、会签、批准等节点流程,在这些流程走完后,方可成为一份正式的技术报告。针对技术报告逐级审查流程环节,各级各类人员责任制要清晰,履职要到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用正确的人去校对,用正确的人去审核,用正确的人去批准,设计报告不能由管理人员去校对,工艺报告不能由车间行政副主任去校对,设计报告不能由行政负责人去批准,工艺报告不能由车间行政负责人去批准,要坚决杜绝非岗位责任制人员进行或替代进行技术报告的校对、审核和批准。

  2.在对技术报告逐级审查的流程环节中,要树立逐级查找、逐级到正、逐级确认、逐级把关的思想观念,要重点围绕技术报告的正确性、完整性、严谨性、真实性、简洁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确认,而不仅仅是对技术报告的文字和整体轮廓等方面做一个表面性、宏观性的确认,要做到深挖问题、有错必到,原因清楚、加强沟通,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3.针对技术报告编写中出现的问题,无论大小、无论问题的层次、技术含量高低,都要严格对待,都要及时到正,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工作岗位人员严格、严谨、严肃、严厉的工作作风。好的作风有利于提升型号岗位人员编写技术报告的质量意识,技术报告的质量也会得到持续改进和持续提高。针对技术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在到正改错的同时,各级负责审查的人员还要与编写人员及时进行沟通,要结合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的“五条”标准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解读问题发生的原因,告诉技术报告编写人员正确的要求、原则、方法等,从根本上促进技术报告编写质量的提升,提高编写人员对技术报告自我检查、自我控制的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精细化控制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零缺陷”的理念,改进技术报告形成的工作方法及能力

  一份高质量技术报告的形成过程,直接涉及到型号研制生产各级各类人员的理念、职责和工作方法。首先是各级各类人员要真正树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就是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要求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正确的事做对。用“零缺陷”的理念做事,乃是完成技术报告最主动、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在技术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要贯彻“零缺陷”的理念,逐级落实职责,报告编写人要零失误,报告校对人要零次品,报告审核人要零中间层,报告批准人要零遗憾,技术专家或其它阅看报告人员要零批评。其次在落实“零缺陷”理念的同时,要用“零缺陷”的思维改进和提升各级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报告的工作方法和能力。比如加工一件产品,如果你用的机加设备不对,或者机加设备老旧、状态不好,或者机加工艺不合理、不完善,即使你有较好的机加技术,也难以加工出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但如果有人给你提出建议,去请教有经验的师傅,加工该产品需要用什么样的机加设备,需要用什么状态的机加设备,需要用什么方法调试机加设备,需要用什么样的工艺加工产品,需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检测产品,这些建议就是“零缺陷”的思维。你认为这些建议重要吗?你能接受并真正重视和落实这些建议吗?这就是你的理念。在技术报告形成过程中,如果各级各类人员真正树立了“零缺陷”的理念,那么就可以实现一次把技术报告完成好的目标。

  (二)运用协调性分析确认方法,保证技术报告关键环节和重要结果的正确性

  一份高质量技术报告的核心是它的正确性,其主要内容包括报告输入条件的正确性,报告表述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报告论证、计算、分析过程的正确性,报告内容协调的正确性,报告输出结果或结论的正确性等方面。如何确保技术报告的正确性,一种方法是在技术报告编写完成后,对报告关键环节、主要的计算结果或分析情况来作一个复核复算,以确认主要过程和重要结果是否存在偏差或错误,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协调性分析方法来验证技术报告关键环节、主要结果或结论的正确性。不同计算状态、不同试验状态、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之间都可以用协调性分析来进行验证,因为无论系统工程大小,只要其过程是全面、正确、科学的,该系统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协调的和有效的。通过不同状态的协调性分析、多方面的比对分析,就可以找出系统工程中的不协调之处,不协调点就可以反映出技术报告中的错误。所以利用协调性分析来查找技术报告中的错误,验证技术报告的正确性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变换角色从局外相同或类似专业的角度审视技术报告,保证其完整性

  技术报告的完整性是指有关的输入要素描述清楚,表达到位,报告论证、计算分析、逻辑推理、协调匹配、综合分析等过程完整有效,技术报告的输出和结论很明确。一般情况下,技术报告编写人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报告主题、主题的输入及过程、主题的结论等方面较为清楚,但在提交审查或评审时,专家或其它参会人员有可能对这份技术报告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技术方法,甚至报告的中心主题不了解、不清楚,就可能会使看报告、审报告、批报告的人不知所云,直接影响技术报告的可读性和审查或评审的有效J险。因此技术报告编写人员要换位思考,变换角色,要尽可能站在局外同专业人员的角度,对自己所编写的技术报告作一个全面细致的“回头看”,看一看技术报告中是否存在没有写出来或者没有表述到位的信息,是否存在看不明白的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和细化,确保技术报告信息完整有效。

  (四)换位思考以吹毛求疵的态度审视技术报告,保证其严谨性

  技术报告的严谨性是指报告结构布局严谨,章节思路清晰,中心思想突出,逻辑推理填密,报告前后协调一致,让专家或其他人看后,技术报告主题清楚,内容既不含糊,也不夸大事实,报告整体清晰、协调、和谐。如何保证技术报告的严谨性,这就要求各级各类人员要学习借用辩论比赛中的一些方法。比如站在辩论的反方来审视技术报告,即对技术报告中的输入条件的正确性、计算过程的准确性、论证工作的合理性、分析工作的充分性、协调匹配的正确性,结果输出的严谨性等方面进行发问和反驳,以挑肥拣瘦的原则,深入查找技术报告中仍可能存在的问题,相互补台,及时到正,以保证技术报告严谨有效。

  (五)从严格落实各项技术和质量管理要求的角度审视技术报告,保证其真实性

  航天型号研制的早期年代,就有“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严谨的作风”,后来又提出了 “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从严格落实技术和管理要求方面来讲,技术报告要真实地反映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分析、技术计算、技术协调等方面的数据,要真实地反映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总装、产品测试、产品质量复查等方面的内容,不能抄袭、拷贝其它类似报告的数据和内容,因为技术报告不同于其它文档报告,它所涉及的关键环节、重要结果或结论只有对与错两个答案,这个正确答案是建立在真实有效的试验、计算、分析、比对、协调处理以及认认真真的质量复查工作的基础上。如果进行报告之间的拷贝,如果为了完成作业而编写技术报告,那么在技术数据、技术内容、技术协调、技术结果以及各类技术质量复查工作方面,就会出现漏洞和隐患,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对型号飞行试验或发射任务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因此技术报告的形成最根本的基础是要做好一切基础工作。高质量的技术报告不是“写”出来的,是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为基础而形成的。

  (六)以圈内专家或其它相关专业人员的角度审视技术报告,保证其简洁性

  技术报告的简洁性是指报告语言、图表、公式等信息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与报告无关的、多余的、重复性的信息要避免,内容较多、较繁锁的可以采取附件的方式列在正文之后,并加以说明。那么保证技术报告的简洁性有什么样的方法呢?这个问题不难。报告编写人员要站在专业角度和专家立场角度去写作技术报告,对行内专家或相关领导知道的、明白的、清楚的相关内容就不必再过多地描述或论述,对与报告无关的或不直接相关的内容可以采取删或减的做法,使技术报告结构更加合理,报告内容重点更加突出,报告审查或评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明确。

  (七)学透掌握相关标准要求,落实型号质量管理要求,保证技术报告的规范性

  技术报告的规范性是指报告章节、报告条款、报告文字、报告图表、报告公式、报告格式,乃至报告中的标点符号等要与相关标准、质量要求、报告模板的符合性一致,如同一本优秀的作品、一部精典的电影,让专家或其他人员看到时赏心悦目,心情愉快,在该技术报告存档若干年后仍然是一本规范有效、章节条款清晰、内容可追溯的技术报告。许多技术报告不进行标审,技术报告的规范性首先要靠报告编写人员在了解熟悉相关标准、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要求逐章逐节逐句逐字落实好,形式规范,信息齐整,图表整齐,格式有序,在源头上下功夫进行保证;其次要靠校对、审核等环节来进行严格把关控制,以“严”字当头,逐级审查和严格技术报告的规范性。

  四、结束语

  确保航天型号技术报告的质量是完成航天型号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重要基础,是航天型号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零缺陷”的角度开展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对保证航天型号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相关推荐

【推进航天型号技术报告形成过程的控制的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02-04

技术报告格式示范02-10

县级机关公用经费开支控制调研报告怎么写08-04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习报告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