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工作室制项目教学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多基于课堂虚拟项目训练,社会实践的环节严重缺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对专业设计流程、材料及施工工艺、市场销售等环节缺乏了解,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传承了上个世纪初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其设计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倡导“双轨制”教学,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强调设计理念与专业技术的完美融合。其工作室内部教学团队主要由设计导师(骨干教师)和技术导师(企业高工)组成,双方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专业骨干教师有较强设计理念和艺术修养,可从立意、构思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企业高工和行业技术能手可发挥技术、技能的优势,开展实践技能指导。
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的含义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强调将专业课程、授课地点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社会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突出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教学活动,以多元视角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工作任务,以此过程展示学习成果。
二、“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与“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首先,景观设计专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要求为其营造了便于实践学习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以“工作室”为空间载体,其开放的教学体系,使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得以凸显。其次,以市场为导向的景观设计教学实践,设计团队依据客户的需求,必须展开市场调研,分析社会需求,从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咨询,以此开展设计工作,完成实际项目,在此过程中,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将教学与生产完美的统一起来。此外,景观专业的交叉性学科特点,必然使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导向系统化设计,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学、公共艺术、工程技术等。工作室制项目设计团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从考察现场到设计定位、从方案构思到深化设计、从现场施工到设计管理的各个流程节点,都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切实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由此可见,景观设计专业“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设置,顺应了“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规律。
三、实施“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1、职业化学习情境的营造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的工作任务基础上设计的、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强调其“职业化”属性,这势必要求在创建“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环境过程中营造真实的企业设计服务氛围。前提之一是要对区域行业展开全面调研,如公司属性规模、经营状况、市场定位、岗位构成等,获得第一手资料;此外还需对景观行业职业与岗位进行细分,在校专业骨干教师通过研讨形成初步建设方案后,再征求行业专家建议,共同论证以此形成景观设计专业“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块;依据“职业化”情景要求进行软、硬件的配置和建设工作。
2、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综合性设计团队的组建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可以弱化“教室”“班级”的概念,融通近似学科,将综合性的知识点通过归纳分解为若干个典型的教学任务,以此展开专业教学。因“工作室制”开放式的教学属性,使得课堂的定义得以拓展,课堂不仅指教室,还可延伸至图书馆、阅览室、数字网络乃至校外。工作室由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共同担纲,由项目负责人指派工作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和项目任务。单元项目团队通常可由3-5个学生组成,以完成实际项目为最终目的。组建单元项目团队过程中,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灵活选择;学生亦可跨年级、跨专业,教师可以跨团队和学科参与其中。
四、创建“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景观设计专业“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是对“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具体应用,其专业设计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出具设计样稿,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相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了解景观市场和社会需求。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进人设计项目工作室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学习,通过实际项目设计制作,不断积累了经验,熟知该领域的工作流程与设计方法,避免了学生离校后“知识重构”的镇痛。此外,“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实施,可作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纽带,也有利于专业教学成果向社会生产性成果的转化,便于形成专业教学、科研成果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构建“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不仅可以将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还可以对高端技能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双师型素质教学队伍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五、结语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开展,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和不足。通过“工作室制”项目教学这个特定教学窗口使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接轨。但在其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双师型”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具有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工作室一定空间范围内接纳学生的数量限制,学生参与度与师资调配问题无不制约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准人制度的限定和工作室实践项目承接、数量、规模和类型等不定因素的局限,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因此,“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的广泛推行尚有一定阻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对于景观设计人才重视,以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定能为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动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