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柳树醒了》片断赏析

2022-07-10

一年级语文《柳树醒了》片断赏析

  《柳树醒了》,既是一首小诗,又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只题目一个“醒”字,便如打开春天美丽画卷的一扇窗户,让学生们思绪飞扬,诗兴大发。我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后,还对本课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拓展——模仿原文,进行写话练习。这使阅读和写作实现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阅读中得来的感受、体验及无尽的想象得以升华。正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读写的契合点,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和启发,才让孩子们的思绪在春天里尽情的飞扬,让他们那澄澈的眸子尽采春天的瓣瓣馨香,让他们稚嫩的笔触,生出妙花朵朵。

  片段一: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地朗读就如春雷把老师唤醒,如春雨把老师的心田滋润,如春风让老师觉得温暖。那我们的课题“柳树醒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以这个问题作为学生对本文学习的一个提升,打开学生的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对本文的朗读感悟后纷纷举手发言,师指名答。)

  生1:我觉得“柳树醒了”就是柳树发芽了。我们的诗中说“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我觉得就是春天来了,柳树被温暖的春风吹的发芽了。

  生2:王杰,我给你补充一下。我觉得小柳树的嫩芽,就像她一双双的眼睛刚醒来一样,因为在冬天里她像睡着了,现在她被春雷唤醒了,那嫩芽就是她的眼睛,是不是呀同学们?(富有想象力的发言会激发大家的写作的灵感。)

  生3:老师,我觉得应该是柳枝软了。在冬天里柳枝像冻僵了一样睡过去了,现在她在春雨中变软了,是春雨让她醒了。

  生4:我觉得除了大家刚才说的应该还有满天飞舞的柳絮,因为一想到柳絮,我就想到了春天,想到了用柳枝拧的口哨。

  (学生们的发言展现了他们对文本深入的感悟,以及由此激发出的丰富的想象,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写话的思路。)

  师: 大家说得真好!我觉得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一个“醒”字能让你想到那么多,让你不但把嫩芽想象成她的眼睛,还联系到了你的生活,老师也好象听到了你动听的柳哨声。那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了你什么?

  生:我觉得是春天来了!(齐答)

  师:对,是春天让柳树醒了。那热爱春天的你一定还知道春天还让谁醒了?(以这两个问题作为第二个契合点,使学生的感情蓄势待发,写作会自然天成。师示意举手发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1:在春天里花儿醒了,因为他们都开放了。

  生2:还有小草醒了,因为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路边的小草发芽了,是春风唤醒了她们。(学生打开了思路,联系上了自己的生活实际。)

  生3:我知道还有大地醒了,春天来了大地的冰融化了,花开了,小草和大树都发芽了,他睁开眼睛了,不像在冬天里那样睡觉了。

  生4:我知道还有青蛙、狗熊、蛇也都醒了。

  (他们不但已明白了“醒”字的意思,还知道了春天让那么多的动植物“醒”了,进行写话练习已水到渠成。)

  片段二:

  师:大家的知识真丰富,对春天了解的真多。老师觉得你们学识这么丰富,不但可以作为科学家,也一定能成为像课文作者一样的诗人!不信大家就试试:只要你把刚才说的按课文格式写下来,就是一首很棒的小诗。大家可参照黑板上的格式,仿编诗句。如果能写出好几种来,那你不就是一位很伟大的小诗人了吗?(出示: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富有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真诚的信任使学生更加自信,思维更加活跃。)

  生纷纷积极动手仿写,师提示不会的字可举手问也可以用拼音代替。学生写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本组最好的,再在班里交流。

  小组内交流完后:

  师:现在我们就请每个组的最优秀的小诗人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各组请优秀的小诗人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组:春天跟花儿说话了

  说着说着

  花儿醒了。

  春天跟小草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草醒了。

  二组:春天跟大地说话了,

  说着说着,

  大地醒了。

  春天跟小河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河醒了。

  春天跟蝌蚪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蝌蚪醒了。

  三组:春天跟青蛙说话了,

  说着说着,

  青蛙醒了。

  四组:春天跟狗熊说话了

  说着说着,

  狗熊醒了。

  春天跟桃树说话了,

  说着说着 ,

  桃树醒了。

  师:听着大家朗读自己的作品,我觉得你们真是世界上最棒的诗人!

  [案例评析]:《课标》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难度,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教学的内容与重点,其实就是阅读与表达这两点,叶老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欣赏感悟别人的心灵,而表达则是倾吐抒发自己的情怀。当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基础上,在和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之后,学生的情感会蓄势待发,这时如果我们教师加以引导,或许就能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陡生,文章自然天成,在水到渠成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信心。

  在本案例中,我力求达到读与写的一个最佳契合点,以求水到渠成,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提出“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作为对本文教学内容的一个提升,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打开他们的思路。又用“本文告诉了你什么,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这样两个问题作为本课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在学生先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写话练习。这样本课教学不但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还为他们架起了一架梯子,在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状态中,让他们成功登上了语文学习的最高点。这样就对本文教学进行了有效拓展,实现了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