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2023-10-29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1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16页《需要几个轮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活动编出3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学了5和2的乘法口诀,已经掌握了一些编口诀的诀窍,所以3的口诀可以由学生自己整理。较多的时间应用在熟练口诀和算式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小棒、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乘法转盘。

  学具准备:

  小棒,乘法转盘。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摆一摆、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儿童三轮车)同学们,谁小时候骑过儿童三轮车?

  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

  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二、实践操作,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课件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师生对口练

  一个“小”字有3笔,一三得三

  ,两个“小”字有6笔,二三得六。学生接着自己往下编。

  (2)乘法转盘

  师转动转盘,生说口诀。也可以掺杂2和5的乘法口诀。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记住口诀而不会计算或者会计算,没记住口诀。教师及时的给以补充和总结。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

  5×3=15 三五十五

  6×3=18 三六十八

  7×3=21 三七二十一

  8×3=24 三八二十四

  9×3=27 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材分析

  需要几个轮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内容。教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它们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结果;再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要学生经历的。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 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此外,还要注意到练习的安排,不仅要包括新学内容,还要包括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探索车辆与车轮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难以直观操作,所以笔者把教材中试一试的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调整到填表之前,并改成画一画、说一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泉州市课改实验基地校,也是一所省示范学校,学校师生本着文明、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追求第一、争创第一。所任班级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尽管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他们乐于实践、敢于创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师: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师:(分发一张画有9个方格的草稿纸)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评析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一位学生填好的表格)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师: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评析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师: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请想想,你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向大家介绍。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评析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展示一位学生的作业成果,为全班提供一次反馈纠正的机会。)

  师: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开展同桌两位同学的过河比赛。第一次比赛,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兔和小狗(同桌自己分配角色),它们过河都要经过四块石头,每块石头上分别有一道乘法算式,全部算对了,就是过了河。(提醒先完成计算的学生,再检查一遍。)比赛结束,同桌交换互相评价,让优胜者举手做一个表示胜利的手势。算得快的不一定是优胜者,只要他有一道算错,优胜者的称号就不能属于他;这时,同桌的伙伴可能成为优胜者,只要他计算不出错。第二次比赛,同桌两位分别扮演小猫和狐狸,给刚才比赛的失败者一次争取成功的机会。

  (评析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这个故事的教育性不仅仅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淘气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更值得大家学习。故事最重要的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重在激励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回家后,要做两件事:

  ①把3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

  ②把今天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考考他们知道不知道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评析低年级不布置笔头练习作业,但要把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恰当地布置一些家庭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或反馈给老师。)

  教学反思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 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陈佳锋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佳锋,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佳锋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佳锋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由于主情境图需要几个轮子没有以直观的三轮车展示,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教师对原教材进行了改编,即把试一试中第一题摆一摆、说一说改成画一画、说一说,并移到填一填的前面进行教学,这样调整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究几辆三轮车与几个轮子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其中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学生利用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口诀的记忆。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练一练第3题,设计成同桌的两次过河比赛,有创意。每个学生独立口算8题,在评价同桌时又口算了8题,他们的口算练习一题也没少,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与评价的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3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

  2、找规律填数

  3、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的内容及第1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与掌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小棒。

  学具准备

  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每多一辆就多了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能列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句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两人一边摆三角形,一边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了算式和相对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孩子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有关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中交流。

  (2)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能较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善于观察、思考。这样,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巩固练习

  1、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2、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学习形式进行反馈)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用今天学的3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3的表内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诀求积最棒。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计算并说出所用的口诀。)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5

  教学设想

  1、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学会编制3的乘法口诀并记熟口诀。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主题画、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

  观察主题图:

  1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2 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9 辆三辆轮车?

  二、算一算。(口头表达)

  2个 3 相加 3+ 3 = ? 3 个 3 相加 3 + 3 +3 =?,9 个 3 相加3+3+3+3+3+3+3+3+3=?

  三、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四、摆一摆

  1、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

  2、围九个三角形

  五、说一说。

  边看三角形边数3、6、927,接着填在教科书上的算式。

  33= 34=39=

  六、编一编。

  看上面的表格,尝试编3的`乘法口诀。

  七、记一记并交流记忆方法。

  对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口诀,

  小组讨论:怎么记住3的乘法口诀。

  八、练一练、

  1、找朋友

  2、找规律

  3、过河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6

  教学目的:

  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

  三角形图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引导学生经历用3连加的过程。可组织学生进行数数的活动,边数小棒边填表。

  二、试一试。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摆三角形。

  2、编口诀。

  让学生在独立摆三角形的基础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的。最后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

  3、记一记。

  记忆口诀时,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布置作业:P16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三角形图

  乘法算式三的乘法口诀

  一、巩固练习。

  1、第一题,找朋友。

  2、第二题,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应交流一下,找到规律。

  3、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布置作业:P173。

  板书设计:

  练习

  2、(1)10,15,20,(),()

  (2)9,12,15,(),()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掌握、熟记3的乘法口诀,明白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2、能用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算

  思考:乘法算式中积一定大于乘数吗?

  不一定。如:0×a=0 1×1=1

  二、新课

  1、出示问题:9辆车有多少个轮子?

  生发现少一个条件。(不知一辆车几个轮子。)

  出示表格。

  2、你能看懂下表吗?说一说表格各栏的意思。填一填

  三轮车有几辆1 2 3 4 5 6 7 8 9

  轮子有几个 3 6

  3、可以怎样算呢?

  表格的空格其实是在向我们提问。说一说提了什么问题。

  怎么解答这些问题?

  问一个列一个算式。生在练习本上列。

  (1)借助摆三角形数边数的方法进行探索。

  (2)用逐一加3的连加方法进行探索。

  (3)鼓励从已有知识“二三得六”“三五十五”或“三个十是三十”出发,利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进行探索。

  4、怎样算的快些呢?(用乘法口诀计算)

  5、根据我们以前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你会编制3的乘法口诀吗?

  6、说一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比如:“二三得六”的含义。

  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

  7、读一读这些口诀,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

  几几得九。顺向、逆向对口令。

  2、完成p17、1、2、3、

  一句口诀2道算式。

  3、找规律,填一填。

  先观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1)10,15,20,(),()。5个、5个地增加。看到10想到几乘五得一十?用5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完成。

  (2)9,12,15,(),()。3个、3个地增加。想3的乘法口诀。

  4、过河。

  正确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题。

  四、数学故事。

  1、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图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数学故事。

  2、和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

  淘气拿了20元钱,他准备买一套故事书。到了书店,阿姨告诉淘气,一套故事书有6本,每本3元,阿姨找给淘气5元钱。淘气在心里算了算。每本3元,6本就是6个3元相加,用乘法计算就是6×3=18元。我给阿姨20元,20—18=2元。阿姨应该找我2元钱。淘气告诉阿姨:阿姨,您找错了吧,应该只找2元。阿姨笑笑说:平时呢,找5元肯定错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店对小朋友实行优惠,每本书便宜5角钱。请你算一算,我找对了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对此谈谈自己的想法。课开始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数感。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形式丰富多彩,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9

  教学内容:

  课本P16的内容及P17练一练的第1、2两题。

  教学目的: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况,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3的乘法口诀本身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这双手做些什么手工呢?

  2、 “十一”快到了,小明想给他的好伙伴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3、 看图引入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提出数学问题,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呢?3辆呢……9辆三轮车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

  二、 探讨新知

  1、 数一数,填一填。

  (1) 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2)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填的。

  (3)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通过数一数,学生经历了用3连加的过程,算出得数,理解三轮车的数量与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强化对几个3得几的体验,为学习3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2、 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1) 教师示范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并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三角形。

  (2) 摆一个三角形,列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

  (3) 引导学生说出:它表示几个3,怎样列式,怎样编出3的`乘法口诀,并及时板书:

  1个3 1×3=3 一三得三

  2个3 2×3=6 二三得六

  … … …

  … … …

  … … …

  3、 记一记:

  (1)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 讨论:怎样才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

  (3) 找规律,记口诀,

  ①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并自由读口诀。

  ② 同桌两个互对口诀。

  ③ 比一比,看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三、 巩固练习

  1、 课本P17,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和认真观察题目的习惯。

  2、 课本P17,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10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

  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挂图,小棒。

  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内容

  一、课题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

  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

  生;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

  二、探讨新知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一辆车3个轮子,2辆车几个轮子

  生:2辆车6个轮子。

  师: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圆片代替轮子摆一摆,数一数,看看3辆,4辆……9辆车分别需要几个轮子 并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独立摆、数、填,老师个别辅导)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师:好办法,就是没多一辆就多3个轮子。用连续加3的办法可以算出9辆车需要27个轮子。

  2、合作学习,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问: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

  师:一个三角形是几个3 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生:1个3,1×3=3或3×1=3

  师;很好,同学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大家能编出口诀记住1×3=3吗

  生:一三得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自己编出乘法口诀。接下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人摆三角形,一人说算式,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编写情况)

  3、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桌之间合作得非常认真。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获吧 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老师可以多让一些学生反馈,加深他们对乘法口诀的印象)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自己编出了3的乘法口诀。下面,每个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诀读一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3的乘法口诀

  4找规律,记忆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反馈

  师;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生1;我想,如果忘记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师: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来记的,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得数相差3,我背诵的时候只要每次加三就可以了。

  师:你的发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发现这个规律了吗 大家试试,用××同学的方法是不是很快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

  (给学生再次用规律记忆口诀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口诀接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诀接龙比赛,接得又对又快的小组获胜。

  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口诀的情况。

  3练一练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后填数,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规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三题

  《伴你成长》1—3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 11

  学习目标:

  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课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我们来试一试。1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

  生1X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师:很好!就这样,那么2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辆呢?……9辆呢?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学生可能会说: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 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我们学过“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 的乘法口诀

  1x3=3 一三得三 2x3=6 二三得六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三四十二 3x5=15 三五十五 3x6=18 三六十八 3x7=21 三七二十一 3x8=24 三八二十四 3x9=27 三九二十七

  •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需要几个轮子》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上册数学《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06-19

需要几个轮子教案05-19

《需要几个轮子》教案范文06-21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说课稿06-20

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范文06-19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的说课稿08-07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与直角》的说课稿07-09

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08-07

数学《还缺几个》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