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课题计划总结

2022-06-25

乡土文化课题计划总结范文

  常州素有丰富的地方资源和本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以此为突破口,将家乡的乡土文化特色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特色,十分有意义。那么幼儿园里的乡土文化课程该怎样开展,怎样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具有本土化、弹性化的班级物质环境。

  幼儿最初的认识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来的。我们应该创设富有教育价值的班级活动环境,真正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与环境亲密接触、有效对话。我们教室的墙画,粘贴上具有常州民族文化气息的民间图画。走廊上挂上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工艺品。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较宽松的活动气氛,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利用地区文化民俗活动,拓展提供健康、丰富的教育空间。

  新《纲要》强调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为丰富幼儿的眼界,拓宽学习渠道。我们应充分利用乡土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以这些传统节日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这样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空间,还增强了当地孩子的独特“本土文化"知识。

  三、“名胜古迹”融入课堂,使幼儿在探究中学习。

  班级老师可以多收集常州本土的“名胜古迹”教育资源,开展以本土“名胜古迹”为例的主题活动,如:“常州恐龙园”、“红梅公园”这些孩子们熟悉的地方,让幼儿多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多探索常州、亲近常州。产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四、民间童谣贯穿于教学,使幼儿感受独特教育。

  民间童谣朗朗上口,浅显易懂,适合幼儿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选材时要为幼儿选择篇幅小、节奏感强的有韵律的童谣,将童谣融入到日常生活与教学中。真正体现童谣的价值。

  五、“特产、小吃”走进课堂,实现教育生活化。

  常州的小吃有很多:“常州麻糕”、“新闸萝卜干”、“银丝面”等,有着很浓的地方特点。教师应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真正满足其生长发展的需要,促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 相关推荐

【乡土文化课题计划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的研究计划08-02

课题期中总结07-02

课题研究阶段的总结07-25

秋季课题研究总结07-25

小学和谐课题总结06-22

课题研究项目总结06-22

本阶段课题总结06-15

双语课题的总结范文08-21

课题总结优秀范文07-06

双语课题总结范文08-04